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7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林业科研机构人才需求分析——以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窕 付卓锐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42-145,94,共5页
本文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的背景,在客观评价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人才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5年人才需求和人才引进的数据。从年龄结构、岗位结构、专业需求、层次需求、数量需求和引进方式6个方面阐明了未来人才需求的趋势,并提出人... 本文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的背景,在客观评价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人才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5年人才需求和人才引进的数据。从年龄结构、岗位结构、专业需求、层次需求、数量需求和引进方式6个方面阐明了未来人才需求的趋势,并提出人才保障措施。目的是为林业科研单位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理论,保证林业科研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人才 需求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省高原鼠兔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2
作者 张绪校 李其 +6 位作者 鲁岩 李国和 贾玉珍 杨廷勇 姚建民 袁小情 陈丽丽 《草学》 2025年第3期59-65,共7页
分析了2022—2024年四川省高原鼠兔调查数据,使用Max Ent模型分析了四川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潜在分布区并划分了适生区,建立了高原鼠兔分布概率与夹捕率指数模型,计算了各夹捕率区间的分布面积。结果显示:全省高原鼠兔分布... 分析了2022—2024年四川省高原鼠兔调查数据,使用Max Ent模型分析了四川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潜在分布区并划分了适生区,建立了高原鼠兔分布概率与夹捕率指数模型,计算了各夹捕率区间的分布面积。结果显示:全省高原鼠兔分布于海拔3208~4786 m之间,平均海拔4044.0±10.7 m。Max Ent模型精度AUC值达到0.936。高原鼠兔夹捕率小于10%的县为21个,面积748.1×10^(4) hm^(2),占总分布面积的81.7%;夹捕率大于10%的县共10个,面积共167.1×10^(4) hm^(2),占总分布面积的18.3%。本文首次运用生态位模型在四川省针对高原鼠兔进行了潜在分布区划分和面积计算,并建立了夹捕率计算模型,分析结果与历年高原鼠兔的调查情况吻合度较高。本文为高原鼠兔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为高原鼠兔及其他草原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MaxEnt模型 夹捕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油茶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及危害初报
3
作者 贾玉珍 赵昕 +4 位作者 刘偲 杨远亮 曾全 杨双昱 肖银波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2023年3~12月对四川省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要种植区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共发现油茶有害生物43种。其中病害9种,以叶部病害为主,危害严重的有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茶软腐病... 2023年3~12月对四川省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要种植区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共发现油茶有害生物43种。其中病害9种,以叶部病害为主,危害严重的有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和油茶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害虫32种,以叶部害虫为主,危害严重的有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和油茶果象(Curculio Chinensis);其他有害生物2种,分别是蜗牛和苔藓。在分析有害生物的种类、危害部位和发生程度的基础上,对发生程度较大的病害和虫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有害生物 危害部位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方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亨孝 范成绪 +10 位作者 卓洪 童伟 李国辉 李建贤 隆孝雄 郭小军 费世民 韩华柏 蔡小虎 向成华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45-60,共16页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现状;提出了科技支撑的原则和目标。针对我省林业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在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林果产业、林木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业、林产加工业方面的待研关键技术。此外,本文介绍了我省拟重点...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现状;提出了科技支撑的原则和目标。针对我省林业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在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林果产业、林木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业、林产加工业方面的待研关键技术。此外,本文介绍了我省拟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并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强化科技支撑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科技支撑 成果转化 方案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研究
5
作者 杨双昱 赵昕 +5 位作者 何志强 满家银 肖银波 曾全 王新 贾玉珍 《食药用菌》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于2018年7月—2020年8月期间,采取样线踏查的方式调查四川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结果:共发现大型真菌93种,隶属于2门7纲15目45科68属,其中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资源价值方面,食用菌27种、药用菌12种、食药兼用菌18... 于2018年7月—2020年8月期间,采取样线踏查的方式调查四川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结果:共发现大型真菌93种,隶属于2门7纲15目45科68属,其中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资源价值方面,食用菌27种、药用菌12种、食药兼用菌18种、毒菌12种、未知种24种;生态分布方面,阔叶林中大型真菌数量最多为44种、针阔混交林中24种、草甸中15种、针叶林中10种;生态类型方面,木腐真菌最多为37种、外生菌根菌24种、土壤腐生菌20种、真菌共生菌5种、粪生真菌3种、植物寄生真菌2种、落叶及腐草生真菌2种。上述结果可为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资源价值 生态分布 生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馆藏标本的四川核桃资源分布研究
6
作者 张艳萍 欧亚飞 +3 位作者 朱昭旭 王泽亮 郑崇文 李丕军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9-13,共5页
通过分析四川现当代核桃标本采集活动,揭示四川乡土核桃资源在一段时间内的分布特征,为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和发掘提供地理分布信息。从馆藏标本数量来看,核桃标本数量收藏最多的单位为甘孜州林科所134份,其次为四川大学标本馆111份;从时... 通过分析四川现当代核桃标本采集活动,揭示四川乡土核桃资源在一段时间内的分布特征,为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和发掘提供地理分布信息。从馆藏标本数量来看,核桃标本数量收藏最多的单位为甘孜州林科所134份,其次为四川大学标本馆111份;从时间维度来看,四川核桃标本采集活动主要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970-1979年、1990-2009年,这些高峰期与当时的学科、科技发展和密切相关。四季中标本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具有花、果实的核桃标本实物较少;从空间维度来看,四川核桃标本采集的热点地区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雅安市、绵阳市,川西山地及秦巴山区是四川乡土核桃资源重要的分布区。标本采集地点垂直分布于海拔250~3900 m之间,主要集中在1500~3000 m,高线突破了核桃栽培的常规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馆藏标本 种质资源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西充县土壤侵蚀模数数学模型和侵蚀强度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雨行 曾平江 雷孝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8-54,共7页
本文根据50余座山塘水库的泥沙实测数据,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壤侵蚀模数数学模型。方程表明影响土壤侵蚀模数的主要因子依次为:陡坡开荒面积、坡度、林地面积和坡耕地面积。文中还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使用逐步... 本文根据50余座山塘水库的泥沙实测数据,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壤侵蚀模数数学模型。方程表明影响土壤侵蚀模数的主要因子依次为:陡坡开荒面积、坡度、林地面积和坡耕地面积。文中还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使用逐步判别分析力法,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从而提高了分级的可靠性。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四川盆地的高丘中谷及中丘中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模数 数学模型 侵蚀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潘红丽 冯秋红 +2 位作者 隆廷伦 何飞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41-46,共6页
物种的消亡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四川省是我国野生植物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众多,所受威胁较大,其拯救和保护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已有计划在我国实施极小种群野生... 物种的消亡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四川省是我国野生植物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众多,所受威胁较大,其拯救和保护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已有计划在我国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在此背景下,本文首次研究了四川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名录、分布格局、致濒原因,并提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对策。该研究对于全面推进四川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促进野生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生存现状 保护策略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人工林鼠害防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冉江洪 林强 +2 位作者 刘少英 余明忠 王应明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43,共3页
多年的研究和生产防治,形成了针对各种鼠种及不同生境条件的 4 种化学防治方法,即均匀投毒法、就地浸饵法、堆施法、毒饵箱法。其中“就地浸饵法”和“毒饵箱法”是在国内首次应用报道。这些方法经济、方便、易掌握,基本上能满足我... 多年的研究和生产防治,形成了针对各种鼠种及不同生境条件的 4 种化学防治方法,即均匀投毒法、就地浸饵法、堆施法、毒饵箱法。其中“就地浸饵法”和“毒饵箱法”是在国内首次应用报道。这些方法经济、方便、易掌握,基本上能满足我省森林鼠害防治的需要,同时也能在农业和草原灭鼠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人工林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桢楠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炜 江波 +2 位作者 蒋晔 辜云杰 罗建勋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75-78,共4页
在四川桢楠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7个群体,分别测量了其种子长、宽、长宽比、单粒种子重等4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桢楠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单粒种子重... 在四川桢楠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7个群体,分别测量了其种子长、宽、长宽比、单粒种子重等4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桢楠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单粒种子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14%,17.14%,16.29%和25.78%,以种子长的变异系数最小,其性状稳定性较高,单粒种子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该性状变异较大;种子性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31.23%,群体间变异(31.2%)小于群体内变异(68.77%),该树种种子3个性状总的遗传变异大约30%存在于群体间,大约70%存在于群体内。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群体分成3类,都江堰、邛崃和峨眉山3个群体聚为1类,成都、洪雅聚为1类,崇州和泸州聚为1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 天然群体 种子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白腹鼠属(啮齿目:鼠科)一新分布记录及其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明坤 索郎夺尔基 +4 位作者 王旭明 刘莹洵 廖锐 王新 刘少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4,共14页
为掌握四川省白腹鼠属Niviventer物种及形态特征,在系统梳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保存的四川省白腹鼠属标本基础上,利用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发现:(1)四川省白腹鼠属一新分布记录——海南社鼠N.lotipes,确认四川省... 为掌握四川省白腹鼠属Niviventer物种及形态特征,在系统梳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保存的四川省白腹鼠属标本基础上,利用分子及形态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发现:(1)四川省白腹鼠属一新分布记录——海南社鼠N.lotipes,确认四川省分布有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川西白腹鼠N.excelsior、北社鼠N.confucianus、华南针毛鼠N.huang和海南社鼠5种;(2)安氏白腹鼠为同属体型最大,背毛颜色最暗淡,腹毛纯白色,前后足背呈饱满的浅灰棕褐色,尾上部末端约1/3或1/2截然变白;(3)川西白腹鼠腹毛纯白色,前足背白色,后足背中央具长条状深色纵斑,尾上下二色具白色尾梢,尾尖毛簇明显;(4)北社鼠与海南社鼠17项度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背毛黄棕色、腹毛淡黄白色,但北社鼠前后足背浅棕色至白色,尾上下二色明显,尾尖毛短而显稀疏,而海南社鼠前后足背颜色更深近与体背同色,尾仅后半段呈上下二色;(5)华南针毛鼠背毛呈鲜亮的黄棕色,腹毛淡黄白色,前后足背白色,后足腕部有金色斑块,尾上下二色直至尾梢,尾尖毛极短,眶间宽均值最大。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四川省白腹鼠属物种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鼠属 海南社鼠 形态学 cyt b 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红豆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小虎 孙启武 +5 位作者 罗建勋 何飞 彭培好 陈俊华 罗晓华 张发会 《四川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通过对四川省红豆杉种群大小结构及动态、分布格局的分析 ,结果表明 ,红豆杉种群处于一种非自然的状态 ,要恢复和保护红豆杉植物 ,应减少人为的破坏性干扰 ,以促进其种群的增长和扩大。
关键词 红豆杉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野生岷江百合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红丽 汤欢 +3 位作者 张利 任君芳 杨华 刘兴良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90-93,共4页
对四川省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的资源分布进行了初步踏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在四川省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汶川县、理县、茂县、黑水县等地干旱河谷地区海拔1 200 m^2 360 m的山体中、下部坡度较大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岩石缝中... 对四川省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的资源分布进行了初步踏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在四川省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汶川县、理县、茂县、黑水县等地干旱河谷地区海拔1 200 m^2 360 m的山体中、下部坡度较大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岩石缝中,生长较分散。在干旱河谷地区常见以伴生种为主,偶见以优势种出现。调查结果对摸清"5·12"大地震后百合资源生存现状,以及开展原生境保护重要植物资源,恢复和稳定岷江上游生态平衡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百合 种质资源 群落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用数据论证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和加快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四川林业 生态建设 长江流域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严重侵蚀坡面林业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覃志刚 邱进贤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2期13-15,共3页
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坡面水土流失严重 ,制约了农林牧业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 ,在“十年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中开展了相关的治理研究。课题组人员根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坡面侵蚀规律 ,在坡面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 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坡面水土流失严重 ,制约了农林牧业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 ,在“十年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中开展了相关的治理研究。课题组人员根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坡面侵蚀规律 ,在坡面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和林分结构配置模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在严重侵蚀坡面上通过林业工程治理、实现生态系统恢复、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坡面防护林 配置 生态系统恢复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促进四川省林下养兔业发展的思考
16
作者 文斌 傅祥超 +9 位作者 张凯 刘宁 徐飞 郭小林 廖千蕙 余志菊 吴通来 陈炙 刘汉中 郭洪英 《草学》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四川是全国第一养兔和兔肉消费大省,也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为践行中央“大食物观”理念,四川提出建设高质量“天府森林粮库”,林下养兔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下养兔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四... 四川是全国第一养兔和兔肉消费大省,也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为践行中央“大食物观”理念,四川提出建设高质量“天府森林粮库”,林下养兔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下养兔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四川省林下养兔业发展的建议,通过加强科技引领,强化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措施,促进四川省林下养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政产学研企联合模式,推动林下养兔产业做大做强,助力林草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 发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青山绿水指数研究
17
作者 费世民 林静 +2 位作者 骆宗诗 赖长鸿 苗壮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为准确把握四川省各市州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两山”转化成效,基于全省21个市州2022年资源统计数据,以绿色生态指数(I_(cw))为目标层,选取绿色生态空间数量、绿色生态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3个要素作为准则层,构建评价体系,再以绿色... 为准确把握四川省各市州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两山”转化成效,基于全省21个市州2022年资源统计数据,以绿色生态指数(I_(cw))为目标层,选取绿色生态空间数量、绿色生态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3个要素作为准则层,构建评价体系,再以绿色生态指数(I_(cw))为基础构建了青山绿水评价指数(Q_(w)),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川西高原绿色生态发展空间最大,绿色生态指数(I_(cw))在1.5以上,但“两山”转化成效低,青山绿水指数(Q_(w))在4.5以下;川中丘陵区绿色生态发展空间最低,绿色生态指数(I_(cw))在3.0以下,但“两山”转化成效较高,青山绿水指数(Q_(w))介于8.0~11.0。川南、川西山地和川西平原绿色生态发展空间相对较高,“两山”转化成效最高,青山绿水指数(Q_(w))均高于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绿水指数 绿色生态指数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藏区林业扶贫模式效益分析——以四川省汶川县卧龙镇转经楼村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世磊 陈德朝 +3 位作者 胡炫 李文君 金国名 韩标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72-75,共4页
卧龙镇转经楼村探索林业扶贫新模式"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为基础,生态保护促产业发展、调动人们生态保护积极性,秉着"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前进,向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 贫困村 生态扶贫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椒新品种‘川椒2号’选育与嫁接繁育研究
19
作者 陈善波 王莎 +5 位作者 王丽华 罗德智 金银春 冯世静 刘茂 张志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选育具有丰产、质优且少刺等特性的藤椒新品种,在对四川乡土藤椒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藤椒新品种选育、容器苗嫁接繁育研究。结果显示:(1)选育的‘川椒2号’平均果穗长12.88 cm,果穗宽7.92 cm,穗粒数101.20个,盛果期树冠投影... 为选育具有丰产、质优且少刺等特性的藤椒新品种,在对四川乡土藤椒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藤椒新品种选育、容器苗嫁接繁育研究。结果显示:(1)选育的‘川椒2号’平均果穗长12.88 cm,果穗宽7.92 cm,穗粒数101.20个,盛果期树冠投影面积鲜椒产量达1.415 kg·m^(-2),丰产性强且少刺。(2)鲜椒(含种子)挥发油含量4.00 mL·100 g^(-1),酰胺类物质含量5.19 mg·g^(-1),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3.61%,分别高于对照(CK)8.50%、3.27%和5.82%,且桉油精含量为17.88%。(3)采用枝接方法,‘川椒2号’的平均成活率为91.95%,12月中旬嫁接的成活率高于11月中旬;以藤椒做砧木,‘川椒2号’平均成活率、平均新梢生长量分别高于‘九叶青花椒’2.98%、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椒 新品种 川椒2号 选育 嫁接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国家储备林管理运行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定伟 郭嘉 +2 位作者 余小晏 殷国兰 辜云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2014年,四川省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明确了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但在制度建设、政策管理、融资机制、建设模式、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完善管理体制... 2014年,四川省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过几年探索,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明确了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但在制度建设、政策管理、融资机制、建设模式、项目监管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管理、创新建设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要素支撑、突出政府管理、加强项目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管理机制 运行机制 融资机制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