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0
1
作者 任德智 廖兴勇 +4 位作者 肖前刚 赖长鸿 宋放 孟思淼 彭雪芹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1,共8页
为了探明成都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以成都市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数据源,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生物量,实测和选取植被含碳率,基于小班尺度估算成都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并运用ARCG... 为了探明成都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以成都市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数据源,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生物量,实测和选取植被含碳率,基于小班尺度估算成都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全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1.3369×10^(7) t,平均碳密度为11.71 t/hm^(2),其中林分碳储量占78.50%,是全市碳储量的主体,呈稳定持续增长型结构。(2)在空间分布上,全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吸存能力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由西北向东南可分为4个区,即西北部龙门山脉高储量高吸存区、中部平原分散型中储量低吸存区、中东部龙泉山中碳储量较高碳吸存区、龙泉山东侧的丘陵台地低碳储量和低吸存区;海拔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海拔增加,总体呈以中海拔区域为最高倒“V”字型变化趋势;坡度分布格局为随坡度的增加,碳储量总体呈以缓坡为最高的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吸存能力则呈以陡坡为最高的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森林植被固碳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全市森林植被增“汇”宜采取一区一策,因地制宜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碳储量 碳密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