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滑坡隐患识别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继红 马志刚 +5 位作者 梁京涛 刘彬 赵聪 曾帅 鄢圣武 马晓波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81,共9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具有非接触、大范围、空间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等优势,目前广泛用于地质灾害监测。该文以植被密集区域四川省雅安市为研究区,利用时序InSAR技术(Stack...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具有非接触、大范围、空间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等优势,目前广泛用于地质灾害监测。该文以植被密集区域四川省雅安市为研究区,利用时序InSAR技术(Stacking技术、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技术)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基于Sentinel-1数据利用不同时序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速率图,发现SBAS结果受各种误差影响较小,监测效果较Stacking结果更好;对基于地表形变速率图解译的滑坡隐患结合野外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Stacking技术识别的隐患点数目最高,SBAS技术的隐患识别准确率最高,因此,在顾及滑坡隐患点的漏判和准确率上,在雅安市建议采用SBAS技术和Stacking技术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滑坡隐患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隐患识别 时序InSAR技术 雅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技术的红层滑坡识别与监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庆芳 郑志军 +3 位作者 董继红 余天彬 刘文 黄细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红层滑坡具有分布广泛、隐蔽性强、突发性高、识别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多源时序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并以郑家房子滑坡为典型点开展时序监测分析,以揭示其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时序InSAR... 红层滑坡具有分布广泛、隐蔽性强、突发性高、识别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多源时序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并以郑家房子滑坡为典型点开展时序监测分析,以揭示其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时序InSAR技术共识别出9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ALOS-2数据的识别效果优于Sentinel-1数据;InSAR监测显示郑家房子滑坡变形具有周期性,变形区间与汛期重合,最大形变速率为-40 mm/a,最大变形量为134 mm。结合现场调查分析,该滑坡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下可能发生大规模失稳,直接威胁坡体居民区和村道,建议在雨季加强持续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滑坡 时序InSAR技术 光学遥感技术 早期识别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tacking/SBAS技术在滇西北地区滑坡隐患的识别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继红 张肃 +2 位作者 梁京涛 杨磊 赵聪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文章以滇西北地区为例,分别利用Stacking和SBAS技术对92期Sentinel-1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可视性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对比研究。Stacking和SBAS技术分别识别出32、26处滑坡隐患,其中,Stacking技术对滇西北地区滑坡隐患识别更具优势,尤其是... 文章以滇西北地区为例,分别利用Stacking和SBAS技术对92期Sentinel-1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可视性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对比研究。Stacking和SBAS技术分别识别出32、26处滑坡隐患,其中,Stacking技术对滇西北地区滑坡隐患识别更具优势,尤其是在透视收缩区域也能保持较好的滑坡隐患识别效果;而SBAS技术识别准确率高,在获取形变速率的同时还可提取时序信息。研究表明,在西南区域利用升降轨数据开展滑坡隐患识别,首选Stacking技术,并结合SBAS技术,可有效防止隐患的漏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隐患识别 Stacking技术 SBAS技术 可视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