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葆琛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涵、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1
作者 何光全 贾巧枝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共10页
傅葆琛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经历了华工教育时期、民众教育时期和抗战时期几个阶段。傅葆琛认为我国社会教育历史悠久,源于宋代时期社学,几经演变,从通俗化教育发展为普及教育、识字教育、平民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对于... 傅葆琛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经历了华工教育时期、民众教育时期和抗战时期几个阶段。傅葆琛认为我国社会教育历史悠久,源于宋代时期社学,几经演变,从通俗化教育发展为普及教育、识字教育、平民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成人教育、识字教育、通俗教育、补习教育(补充教育)、扩充教育(推广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于社会教育内容和举办机构性质、范围、实施形式等标准,傅葆琛对社会教育进行了多种分类。傅葆琛主张平等对待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在教育行政组织架构上设置与学校教育平行的社会教育管理机构,经费投入应等于甚至高于学校教育以及系统改进社会教育组织。傅葆琛先后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和华西大学乡村建设系,培养和训练了大批社会教育人才,以谋社会教育的普及,注重社会教育的实验和研究。傅葆琛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发展、拓展和丰富社会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特别是关于社会教育的重要认识与改革主张,对于当今推动泛在可及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葆琛 社会教育 历史价值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