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银双金属纳米簇@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为新型氧化还原探针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小梅 邓祥 邓子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5-681,共7页
该研究合成了具有独特“珍珠项链”结构的金-银双金属纳米簇@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Au-Ag NCs@CNTs-TiO_(2)NPs)作为信号标签、载体和信号放大器,构建了一种高灵敏“三明治”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糖类抗原19-9(CA19-9)... 该研究合成了具有独特“珍珠项链”结构的金-银双金属纳米簇@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Au-Ag NCs@CNTs-TiO_(2)NPs)作为信号标签、载体和信号放大器,构建了一种高灵敏“三明治”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糖类抗原19-9(CA19-9)的检测。首先将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的磁性Au-Fe_(3)O_(4)NPs用于修饰电极,然后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将anti-CA19-9抗体和BSA固载于电极表面,再通过特异性反应结合不同浓度的抗原和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和放大作用的Au-Ag NCs@CNTs-TiO_(2)NPs/Ab_(2)/BSA生物耦合物形成夹心免疫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双重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底液中的H_(2)O_(2),有效地放大了响应信号,在最优条件下,CA19-9在0.01~200 U/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03 U/m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得免疫传感器的回收率为94.6%~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6.5%,表明该免疫传感器有望用于临床血清样品中CA19-9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纳米簇 协同作用 Au-Ag NCs@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 糖类抗原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Co(Ⅱ)双金属碳纳米片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小梅 邓祥 +3 位作者 邢浪漫 陈伟 孙莉 朱晓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91-1902,共12页
采用室温、水溶剂一步共混工艺合成了铜钴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纤维(CuCo-MOF),以CuCo-MOF为前驱体,在空气中高温煅烧,获得均匀负载纳米尺寸氧化铜和氧化钴的碳纳米片(Cu(Ⅱ)Co(Ⅱ)@C)。将Cu(Ⅱ)Co(Ⅱ)@C修饰于玻碳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直接... 采用室温、水溶剂一步共混工艺合成了铜钴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纤维(CuCo-MOF),以CuCo-MOF为前驱体,在空气中高温煅烧,获得均匀负载纳米尺寸氧化铜和氧化钴的碳纳米片(Cu(Ⅱ)Co(Ⅱ)@C)。将Cu(Ⅱ)Co(Ⅱ)@C修饰于玻碳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直接催化葡萄糖,实现了无酶传感器对葡萄糖的超灵敏检测。由于CuO和CoO均匀牢固地镶嵌在碳基纳米片上,防止了催化剂的团聚,从而极大地增大其催化比表面积,增加了催化活性位点,增强了稳定性,同时因碳纳米片中铜钴双金属的协同作用,使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好的催化性能和较高的灵敏度。该无酶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范围为0.03μmol/L~13.60 mmol/L,检测限为0.01μmol/L(S/N=3),灵敏度为10.56 mA·L/(cm^(2)·mmol)。此外,该无酶传感器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和抗干扰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Cu(Ⅱ)Co(Ⅱ)双金属碳基纳米片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