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与白细胞数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薛玉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9-19,共1页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及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458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检查白细胞计数,观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类型、感染部位及双重感...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及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458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检查白细胞计数,观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类型、感染部位及双重感染和感染死亡率.结果:458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9例(50.00%),发生双重感染73 例(15.94%),感染死亡70 例(15.28%).白细胞数与医院感染、双重感染及感染死亡率呈负相关( P〈0.01).结论:白细胞减少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对白细胞数〈1.0×10^9/L 的患者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双重感染,降低感染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白细胞数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院科室成本核算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晓莉 《卫生经济研究》 2002年第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医院科室 成本核算 医院内部控制 医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对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应激及HMGB1、MIF、GM-CSF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严寒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822-824,828,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应激、HMGB1、MIF、GM-CS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O2激光法进行疣体清除,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干扰素治疗。...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应激、HMGB1、MIF、GM-CS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O2激光法进行疣体清除,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复发情况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T细胞亚群变化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HMGB1、MIF、GM-CSF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CD4^+、CD4^+/CD8^+大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IL-2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则低于对照组;血清HMGB1、MIF、GM-CSF水平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炎症反应,改变机体的免疫应激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CA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干扰素 免疫应激 HMGB1 MIF 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知信行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代丽君 赖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2期449-453,共5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知信行现况,建立三段式(门诊、住院、家庭)血液透析教育模式并探讨其对社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知信行情况调查,采用三段式血液透...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知信行现况,建立三段式(门诊、住院、家庭)血液透析教育模式并探讨其对社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知信行情况调查,采用三段式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连续干预,6个月后,再次对病人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比较三段式健康教育前后病人知信行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收回有效问卷61份,病人的知信行情况普遍较差;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知识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调查"你认为经过自己努力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段式健康教育对改善病人"知信行"状况有较大帮助,但未完全改善,尤其是健康行为改变尤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知信行 健康教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运动诱发电位对邻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后运动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宗轶烜 沈琦 +2 位作者 肖明 方媛 毛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2-969,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状态下邻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对术后新发/加重运动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接受邻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采取经颅电刺激(TES)、直接皮质电刺...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状态下邻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对术后新发/加重运动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接受邻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采取经颅电刺激(TES)、直接皮质电刺激(DCS)或皮质下电刺激(SCS),记录对侧肢体和面部肌肉的运动诱发电位,以定位大脑运动皮质和皮质脊髓束。运动诱发电位的预警标准为TES-MEP波幅降低≥50%或DCS-MEP波幅降低≥50%;以英国医学研究学会(MRC)肌力分级为"金标准",计算TES-MEP、DCS-MEP和SCS-MEP预测术后新发/加重运动障碍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49例患者均诱发出TES-MEP,真阳性2例、真阴性44例、假阴性3例;有11例诱发出DCS-MEP,真阳性1例、真阴性10例;TES-MEP预测术后新发/加重运动障碍灵敏度为2/5、特异度100%(44/44)、阳性预测值为2/2、阴性预测值93.62%(44/47);DCS-MEP预测灵敏度为1/1、特异度10/10,阳性预测值为1/1、阴性预测值10/10。共5例(10.20%)患者术后出现新发/加重运动障碍,随访至术后3个月,1例肌力恢复正常;TES-MEP预测灵敏度为2/4、特异度100%(45/45),阳性预测值为2/2、阴性预测值95.74%(45/47);DCS-MEP预测灵敏度为1/1、特异度10/10,阳性预测值为1/1、阴性预测值10/10。结论术中TES-MEP监测假阴性率较高,DCS-MEP与术后运动功能预后一致性较高,但是由于无法显露中央前回皮质使其应用率较低。推荐联合应用TES-MEP、DCS-MEP和SCS-MEP判断运动传导通路完整性,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诱发电位 运动 电刺激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6
作者 阮海燕 李丽英 +2 位作者 张木馨 郑翼 何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7-926,共10页
背景血栓栓塞(TE)事件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并发症。目前针对HCM患者TE事件的风险预测,仅国外学者构建了两个模型:HCM Risk-CVA及French HCM score,然而,现有研究发现HCM Risk-CVA模型对于中国HCM患者的临床价值较为有限。目的本... 背景血栓栓塞(TE)事件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并发症。目前针对HCM患者TE事件的风险预测,仅国外学者构建了两个模型:HCM Risk-CVA及French HCM score,然而,现有研究发现HCM Risk-CVA模型对于中国HCM患者的临床价值较为有限。目的本研究拟构建适合中国HCM患者的TE事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537例HCM患者的病例资料。本研究通过电话随访或电子病历系统查询患者就诊记录,每6~12个月随访1次,直至出现终点事件或死亡或研究拟定的评估日期(2019-12-31),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合性TE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自助重抽样的方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537例患者中,2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数据缺失,最终纳入51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2(1.3,6.2)年,随访过程中42例(8.18%)发生TE事件,年发病率为2.10%[95%CI(1.47%,2.73%)]。根据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构建TE事件风险预测模型,最终纳入年龄、既往TE事件、心房颤动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0.05)。根据回归系数进行权重后,分别赋值构建SAAE score评分模型,即:S=既往脑卒中(stroke)等TE事件,A=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年龄(age),E=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内部验证提示SAAE score在整体人群中区分TE事件的Harrell’s C-指数为0.773[95%CI(0.688,0.858)],校准斜率为1.006;同时,SAAE score在整体人群中对1、3、5年区分TE事件的Harrell’s C-指数分别为0.790、0.799及0.735,校准能力较好。此外,SAAE score在合并/不合并心房颤动的人群中区分TE事件的Harrell’s C-指数分别为0.669[95%CI(0.548,0.791)]及0.647[95%CI(0.498,0.795)],校准能力也较好;同时,在此两类人群中,该模型对1、3、5年TE事件也具有一定价值的区分及校准能力。对于整体人群、合并/不合并心房颤动人群,根据SAAE score进行高危、中危及低危分层后,均可较好区分TE事件的发生。对于整体人群,SAAE score对于TE的区分优于HCM Risk-CVA模型(P=0.013)。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提示在不同预测时间点(1、3、5年),SAAE score的净获益均优于HCM Risk-CVA。结论本研究在中国HCM患者中构建了针对TE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即SAAE score,该模型可较好地对HCM患者进行TE事件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血栓栓塞 卒中 心房颤动 年龄 射血分数 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