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疗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叶静雪 曾庆秋 +1 位作者 钱宁 黄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65-1269,共5页
背景基层医疗机构是2型糖尿病防治的主战场,近年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迅速,但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中未能很好地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优势,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中医... 背景基层医疗机构是2型糖尿病防治的主战场,近年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迅速,但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中未能很好地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优势,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现状,为更好地设计和推广基层医疗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12月对成都市武侯区全部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家中心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5个家庭医生团队,共涉及65个家庭医生团队,198名团队成员。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业务模型设计调查问卷表》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团队成员基本情况、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团队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可度及服务频率、患者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接受度和糖尿病患者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制约因素五大项。结果 65个家庭医生团队中,51个(78.5%)团队有中医类别医生参与;198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对所管糖尿病患者已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171名(86.4%)。171名中开展体质辨识服务170名(99.4%),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103名(60.2%);服务频率59名(34.5%)1次/年,51名(29.8%)3个月1次;130名(76.0%)是团队内部自行协商预约提供服务,41名(24.0%)是团队与其他团队沟通联系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98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180名(90.9%)认为对自己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是有意义的;177名(89.4%)愿意学习和运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163名(82.3%)认为患者愿意接受中医药服务。177名完成家庭医生认可的合理可行的中医药服务频率调查,91名(51.4%)认可3个月1次。"家庭医生团队工作任务重没时间开展"是制约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开展的首要因素,得分为(6.32±2.70)分;其次为"所在中心无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绩效考核或考核力度不够",得分为(5.10±2.36)分。结论目前武侯区基层医疗机构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服务规范,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存在服务内容局限、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感受度不高等现况,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上有待加强,应增强服务管理方重视度,强化服务供方的服务意识及技能,确保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有序、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家庭医生团队 中医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英美标准的“两病”健康管理质量指标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叶静雪 黄艳丽 刘鸿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3942-3948,共7页
背景循证、优质、适宜临床的高水平卫生服务是实现改善人民健康和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卫生服务效率等改革目标的重要推手之一。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行,监测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重要。虽然国际上有多种慢性病管... 背景循证、优质、适宜临床的高水平卫生服务是实现改善人民健康和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卫生服务效率等改革目标的重要推手之一。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行,监测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重要。虽然国际上有多种慢性病管理规范及指标体系,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规范及监测指标仍然缺乏。目的借鉴英、美标准构建高血压和糖尿病(简称“两病”)健康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质量指标,并评价其在成都市武侯区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基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与效果框架(NHS-QOF)、美国国家质量保证委员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式医疗模式(NCQA-PCMH)、中国基公服规范中的相关内容,构建“两病”健康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初稿。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采用德尔菲法邀请26例专家开展两轮函询,形成指标体系终稿。将形成共识的指标体系应用于武侯区居民健康档案中心,根据指标定义提取相关人群数据,分析在直接形成监测数据的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以及指标体系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高血压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分别为100.0%(14/14)和87.5%(7/8),两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72和0.838;糖尿病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分别为100.0%(16/16)和87.5%(7/8),两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81和0.848。针对高血压的两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609(χ^(2)=87.039,P<0.001)和0.298(χ^(2)=37.522,P<0.001),针对糖尿病的分别为0.513(χ^(2)=69.312,P<0.001)和0.688(χ^(2)=48.181,P<0.001)。最终构建了“两病”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监测指标。在提取数据过程中,13个指标可直接提取,但血压值因无法直接从血压检测设备上提取,其监测真实性需要进一步验证;12个指标不可直接提取,其中5个可通过改造信息系统提取,7个需通过其他调查手段获得。监测指标在武侯区的验证运用结果显示其提高了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能力,使慢性病管理从过程管理向结果管理转变。结论国内专家对“两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质量监测指标未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在建立有居民健康档案中心的区域,大部分指标可直接抓取后用于监测、反馈和考核,指标体系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健康管理 德尔菲法 质量监测指标 糖尿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践指南基层版报告规范的研发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平 周奇 +28 位作者 赵俊贤 吴守媛 孙雅佳 兰慧 任梦娟 苏仁凤 王玲 王琪 李舍予 黄艳丽 王晓辉 马艳芳 马力 许岩丽 孙艳格 史玲 黄延焱 侯天春 葛龙 杜兆辉 郑艳玲 尹朝霞 李婷婷 曾力楠 张小龙 任延平 刘恩梅 易春涛 陈耀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43-1550,共8页
背景临床实践指南基层版(简称基层指南)是指导基层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但存在质量偏低、报告不规范的问题。目的基于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主文件,制定适合基层指南的报告规范。方法按照提高卫生研究质量和透明度(EQUATOR)协作网... 背景临床实践指南基层版(简称基层指南)是指导基层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但存在质量偏低、报告不规范的问题。目的基于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主文件,制定适合基层指南的报告规范。方法按照提高卫生研究质量和透明度(EQUATOR)协作网推荐的制订方法,成立条目研发组和专家共识组,研发组采用内容分析、头脑风暴和主题分析法形成初始条目,对专家共识组开展2轮德尔菲问卷调查,以确定最终条目。结果共形成13个基层指南初始条目(修改5个条目,新增8个条目),涵盖基层指南的标题、卫生问题、应用环境、推荐意见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5个主题。2022-12-02至2022-12-26,经2轮德尔菲问卷调查(22位专家,回复率均为100%)最终形成了15个条目的临床实践指南基层版报告规范。结论基层指南报告规范清单为基层指南的制订者和撰写人员提供了详细指导,将进一步提高基层指南特别是中国基层指南的报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基层版 指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全科医学 报告规范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诊断数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接诊能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336-4342,4355,共8页
背景以患者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在岗能力建设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层实际接诊环境下的患者需求和服务供给差距的大数据分析。目的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的大数据分析,真实反映一个... 背景以患者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接诊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在岗能力建设方向,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基层实际接诊环境下的患者需求和服务供给差距的大数据分析。目的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的大数据分析,真实反映一个典型的城市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接诊能力特征,从而精准识别基层首诊能力需求,为提升基层首诊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规则对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门诊产生的2897689条真实世界ICD-10诊断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其呈现的诊断结构、顺位和4种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诊断深度。采用数据结构、分布等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9.31%(2877653/2897689)的诊断记录集中在频次大于30的912种诊断编码(六位编码)中,87.31%(2392603/2740333)的诊断编码(三位编码)记录集中在前10顺位。其中预防类诊断记录相对更为集中,主要为体检(含儿童保健体检)和预防接种服务。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11家已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中诊疗能力A级标准,但疾病顺位与"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中的诊断编码目录有所差异。机构间平均ICD-10诊断种数、常见诊断种数、预防类或临床类的种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5%。排名前10类(三位编码)的诊断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高度一致,其他常见的诊断还包括睡眠障碍、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失眠症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睡眠障碍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有较高(>5次/年)的就诊频次,体检是频次较高前10位中人均年就诊频次最低的内容。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记录高度(90%以上)集中于本类诊断中"未特指"类编码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就诊人次(4268人次)和人数(1675人)低于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诊断聚集性明显,特别是在预防保健领域。常见诊断高度集中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应的服务内容和人群。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接诊能力范围已达到优秀标准,但对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的诊断性评估上还需改进,特别是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等疾病综合诊断评估能力的建设和诊疗质量管理。全科医生在大量接诊负荷下,特别是在常见慢性病接诊上存在一定的"诊断惰性",建议至少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机构供给和保障三层系统地设计基层首诊能力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门诊医疗 门诊医疗信息系统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英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框架及“两病”质量指标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艳丽 叶静雪 刘鸿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3929-3941,共13页
背景为实现整合式医疗服务,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是如何改善卫生服务质量,什么是质量及如何衡量质量是我国和国际上正在辩论的主题。质量监测框架是帮助基层医疗服务评估质量状态、制定改进计划和激发对质量更广泛思考的系统工具。... 背景为实现整合式医疗服务,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是如何改善卫生服务质量,什么是质量及如何衡量质量是我国和国际上正在辩论的主题。质量监测框架是帮助基层医疗服务评估质量状态、制定改进计划和激发对质量更广泛思考的系统工具。国内对基层医疗服务和质量的研究较少,尚未发现针对多个国家相关质量监测体系、疾病具体指标的横向对比案例研究报道。目的通过整体分析中、英、美三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考核或认证指标体系,以及其中涉及的具体病种指标,理解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内涵,分析质量指标体系对服务质量改进的作用方式。方法以Donabedian经典的基于系统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框架的质量框架为对比基线,检索案例国家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文献。分析各案例国家在体现各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内涵上的相关投入、过程和结果关注,以及质量考核方式对质量绩效结果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指标的横向对比,寻找政策关注差距。结果三国人力资源结构和服务负荷不同,英、美平均每个全科医生团队服务1200人(全人群)左右,而中国达到了4632人。三国都将“两病”纳入基层医疗主流的考核范围。在质量监测结构上,中、英采用了类似的以病种或重点人群分类的临床循证指标监测方式,美国采用了以服务实践过程监测为主的方式;英、美都纳入了质量改进的监测领域。在质量指标上,英、美都采用了通过“例外报告”的方式考虑人群考核指标要求与患者个性化特征的平衡,中国主要采用了相对单一的抽样到个体来代表人群质量结果的方式。在评估结果反馈上,英、美都反馈到被评估对象和公众,中国主要在行政和考核体系内反馈。在信息化对考核和监测的支持上,英、美都配套了专业的数据抓取计划,最大限度规避了考核中用简单的个体抽样结果代替人群整体管理结果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是反馈、面向社会公布、分析研究、开发患者健康类应用的重要数据基础。结论3个国家根据需求和资源不同,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不同,但一直都随着供需和资源变化不断改进,并且呈现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鼓励“以人为中心”和“质量持续改进”的趋势。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较好的服务质量效果。在下一步质量指标完善过程中,必须与其他宏观意义上的体制机制改革配合才能有效实施,比如基层人力资源培养和结构调整、医疗和公共卫生真正结合的签约服务考核方式、基于基层“守门”的医联体运行管理模式和医保支付机制、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质量 获取和评价 质量改进 糖尿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成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频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艳丽 曹裴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343-4348,共6页
背景"就诊频次"是真实反映患者对医疗机构利用情况的重要数据,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未对"就诊频次"反映出来的就诊行为与签约服务的关系进行研究。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城市基层门诊服务签约/非签约患者的就... 背景"就诊频次"是真实反映患者对医疗机构利用情况的重要数据,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且未对"就诊频次"反映出来的就诊行为与签约服务的关系进行研究。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城市基层门诊服务签约/非签约患者的就诊频次特征,以及影响签约患者就诊频次的因素,以期识别不同特征的患者对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的倾向性和影响因素,帮助家庭医生团队更好地投入资源,与患者建立更为稳定的服务关系。方法于2021年1月,通过居民健康信息中心,脱敏患者身份、联系方式和具体疾病诊断信息后,提取成都市武侯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18个服务站自2020-01-01至2020-12-31的门诊患者就诊行为和签约状态数据,分析患者就诊频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取2020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300634例成年人的数据,产生了1243436次门诊记录,平均就诊年龄(51.5±18.4)岁,平均就诊频次(4.14±5.94)次。仅有9448例(3.14%)患者会产生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行为,其中签约患者中仅有17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成年人中34.73%(104399/300634)为签约患者,总门诊人次中63.91%(794710/1243436)为签约患者就诊。86.04%(168840/196235)的非签约患者为偶发就诊,69.93%(137229/196235)病情相对简单;52.30%(55812/104399)的签约患者为持续管理就诊,29.90%(31211/104399)病情相对简单。以人数计算,签约患者主动预约到诊率为40.29%(42061/104399),固定就诊率为37.86%(39522/104399);以频次计算,签约患者主动预约到诊率为18.58%(147685/794710),固定就诊率为18.12%(144009/794710)。签约患者与非签约患者年龄、就诊频次、接受中医服务人数、特殊门诊就诊人数、就诊频次、诊断复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复杂程度、是否主动预约到诊、是否固定就医、是否利用中医服务、年龄、是否在特殊门诊就诊、签约所在机构和医生签约人群规模是患者就诊频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武侯区签约患者与家庭医生已建立了较稳定的服务关系。要更好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签约服务功能:一方面可以从频繁及异常频繁就诊、中医利用度高、特殊门诊就诊这几个特征的非签约患者入手提高签约数量;另一方面可根据签约患者的影响因素特征,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调整,进一步将签约患者就诊频次控制在合理的互动区间,以进行科学的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门诊医疗 门诊医疗信息系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型人群真实世界数据为基础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临床控制达标率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婧源 黄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5-912,共8页
背景随机对照试验与真实世界数据在报告糖尿病患者临床控制达标率上存在差异,无法解决大规模人群的连续性观察问题。目前国内鲜有大样本量避开直接接触患者、医生数据收集的同类真实世界数据横断面调查研究或相关文献。目的探索真实世界... 背景随机对照试验与真实世界数据在报告糖尿病患者临床控制达标率上存在差异,无法解决大规模人群的连续性观察问题。目前国内鲜有大样本量避开直接接触患者、医生数据收集的同类真实世界数据横断面调查研究或相关文献。目的探索真实世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单项和综合指标临床控制达标率情况。方法选取自2017年起,武侯区逐步将基层医疗信息业务系统数据通过唯一的身份证信息绑定在签约患者健康管理系统(EPM)中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样本区。选择样本区绑定EPM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有效随访期、有效随访期外1年内、有效随访期外1年以上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随访率、平均水平以及临床控制达标率,记录3B(即HbA_(1c)、LDL-C、血压)综合指标随访率及临床控制达标率。对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bA_(1c)、LDL-C、血压、3B综合指标与T2DM患者管理例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有效随访期随访HbA_(1c)、LDL-C、血压患者例数与各指标效果间相关性。结果26501例签约T2DM患者中,有效随访期HbA_(1c)、LDL-C、血压和3B综合指标随访率分别为43.54%(11539/26501)、45.66%(12101/26501)、89.18%(23633/26501)和32.89%(8715/26501);有效随访期外1年内HbA_(1c)、LDL-C、血压和3B综合指标随访率分别为15.81%(4190/26501)、24.02%(6366/26501)、9.29%(2463/26501)和0.97%(257/26501);有效随访期外1年以上HbA_(1c)、LDL-C、血压和3B综合指标随访率分别为19.20%(5087/26501)、23.41%(6203/26501)、1.28%(339/26501)和0.49%(131/26501)。有效随访期内HbA_(1c)、LDL-C、血压、3B综合指标临床控制达标率分别为60.79%(7015/11539)、59.74%(7229/12101)、52.57%(12423/23633)、18.75%(1634/8715);有效随访期外1年内HbA_(1c)、LDL-C、血压、3B综合指标临床控制达标率为51.98%(2178/4190)、56.75%(3613/6366)、47.79%(1177/2463)、14.79%(38/257);有效随访期外1年以上HbA_(1c)、LDL-C、血压临床控制达标率分别为65.62%(3338/5087)、59.46%(3688/6203)、22.71%(77/339)。血压临床控制达标率与3B综合指标临床控制达标率的相关性高(r=0.949,P<0.01)。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效期内随访HbA_(1c)(r=0.648)、LDL-C(r=0.867)、血压(r=0.988)、3B综合指标例数(r=0.712)与T2DM患者管理例数呈正相关(P<0.05)。LDL-C平均值与T2DM患者管理例数呈负相关(r=-0.715,P<0.01),临床控制达标例数(r=0.888)、临床控制达标率(r=0.704)与T2DM患者管理例数呈正相关(P<0.05)。血压(r=0.791)、3B综合指标临床控制达标例数(r=0.616)与T2DM患者管理例数呈正相关(P<0.05)。HbA_(1c)标准差与有效期内HbA_(1c)随访例数呈负相关(r=-0.708,P<0.01),临床控制达标例数与有效期内HbA_(1c)随访例数呈正相关(r=0.943,P<0.01)。LDL-C平均值与有效期内LDL-C随访例数呈负相关(r=-0.716,P<0.01),临床控制达标例数、临床控制达标率与有效期内LDL-C随访例数呈正相关(r=0.986、0.657,P<0.05)。血压临床控制达标例数与有效期内血压随访例数呈正相关(r=0.839,P<0.01)。结论样本区3B综合指标单项和综合控制水平和临床控制达标率高,且在机构间差异较小,以区为单位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均衡性高,但仍有较大未随访人群需进行管理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 综合临床控制达标率 临床指标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真实世界数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ICD-10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艳丽 倪志刚 吴行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07-1615,共9页
背景人群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科医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是通过诊断分类记录人群特征的重要分类方法,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和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武侯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实施ICD-10诊断规... 背景人群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科医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是通过诊断分类记录人群特征的重要分类方法,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和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武侯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实施ICD-10诊断规范化干预行动,提炼诊断规范干预实施的影响因素和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实施研究综合框架(CFIR)设计问卷,对武侯区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门诊医生及其所在机构管理者进行调查,调查ICD-10诊断规范化行动可能存在的应用障碍和风险;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自动提取2017年6月—2020年10月不同阶段诊断种类的触发记录及规范化率,以及行动实施过程(2019年11月—2020年7月)中的咨询数据。结果83.1%(133/160)的调查对象认为推动基层医疗的诊断规范化非常重要。对应用ICD-10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作用预期集中(50%以上选择率)在人群管理(59.4%,95/160)、风险分层(55.6%,89/160)和诊断质量(53.8%,86/16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特征中人群管理(群体干预)、风险分层、患者沟通、团队内部工作安排、诊断质量、基于管理人群的科研数据获取、建立患者信任感、与外部资源沟通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促进作用是推动基层医疗诊断规范化重要性的影响因素(P<0.05)。项目实施观察9个月中,总门诊诊断数为161.09万人次,通过微信咨询群提出的问题率仅为0.01%,频次最高的是信息系统操作相关(19.5%,38/195)。干预期间未新增需自定义的ICD外诊断名称,干预后大部分疾病诊断占比上升,诊断结构及顺位均有较大变化。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必要尽快实施诊断规范化干预工作;ICD-10是适宜的规范化分类工具;国家需加强对基层医疗相关数据化标准的协同研发和应用管理工作,为数据驱动的基层医疗服务业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国际疾病统计分类 实施研究综合框架 真实世界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