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血液炎症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关系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云秀 王亚楠 +2 位作者 刘东 吴波 刘峻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7-374,共8页
出血性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自然病程或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增加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影响临床治疗决策。血脑屏障损伤是出血性转化的核心机制,炎症反应通过激活内皮细胞、招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蛋... 出血性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自然病程或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增加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影响临床治疗决策。血脑屏障损伤是出血性转化的核心机制,炎症反应通过激活内皮细胞、招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蛋白酶、活性氧等炎性介质,加剧血管损伤和血脑屏障损伤,促进出血性转化。血液炎症标志物可反映这一病理改变过程,为出血性转化的早期识别和风险分层提供重要信息。经典炎症标志物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铁蛋白等已被证实可用于预测出血性转化,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等新型标志物在出血性转化中的作用机制及预测潜力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新型血液炎症标志物,阐述其与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关联及研究进展,旨在为出血性转化的机制解析、精准预测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炎症 生物标记 血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毅 王军 +2 位作者 朱海龙 梁夷 吴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723-1725,1729,共4页
目的:探讨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接受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 目的:探讨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接受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干预前后营养状态、肠黏膜功能及肠道菌群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营养状态、肠黏膜功能及肠道菌群分布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血中营养状态指标Hb、TP、ALB、PA、T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AO、D-乳酸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大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双歧杆菌的肠内营养干预可增强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态、优化肠黏膜功能,减轻肠道菌群分布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梗死 肠内营养 双歧杆菌 营养状态 肠道菌群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制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江涛 冯爱平 +2 位作者 刘伦波 黄其军 杜陈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352-1354,135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制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的...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制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制剂治疗的观察组各56例。治疗前后对比两组血清中炎症介质、神经损伤指标、神经递质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炎症介质、神经损伤指标、神经递质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炎症介质CRP、PCT、IL-1β、IL-6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神经损伤指标NSE、S100B、GEAP、MB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神经递质SP、NPY、Glu、As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GABA、Gly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制剂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效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骆华 冯爱平 陈宏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0,共1页
肾绞痛是泌尿外科门诊或急诊科遇到的常见急症之一,多南泌尿系结石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部或肋腹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并沿输尿管向下腹部、大腿内侧、外阴部放射,伴有排尿闲难、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虚脱等,患者常采取下蹲蜷... 肾绞痛是泌尿外科门诊或急诊科遇到的常见急症之一,多南泌尿系结石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部或肋腹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并沿输尿管向下腹部、大腿内侧、外阴部放射,伴有排尿闲难、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虚脱等,患者常采取下蹲蜷曲位或辗转反侧来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肾绞痛 氢溴酸山莨菪碱 双氯芬酸钠栓 泌尿系结石 治疗 外科门诊 腹部疼痛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丙氨酰谷胺酰胺对SAP患者肠道菌群、炎症及氧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海龙 王军 +2 位作者 张毅 梁夷 吴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4期3389-339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丙氨酰谷胺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菌群、炎症及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7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SAP患者90例,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常规EEN组、强化EEN组,各45例。常规EEN组接...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丙氨酰谷胺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菌群、炎症及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7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SAP患者90例,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常规EEN组、强化EEN组,各45例。常规EEN组接受早期EEN干预,强化EEN组在早期EEN基础上加入丙氨酰谷胺酰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肠道排泄物中菌群分布,血清中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肠道排泄物中菌群分布,血清中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强化EEN组肠道排泄物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高于常规EEN组,肠球菌、大肠杆菌计数低于常规EEN组(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17、IL-23的含量低于常规EEN组(P<0.05);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MPO、XO的含量低于常规EEN组(P<0.05),SOD、CAT的含量高于常规EEN组(P<0.05)。结论:SAP患者接受EEN联合丙氨酰谷胺酰胺治疗,可有效均衡肠道菌群并抑制全身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早期肠内营养 丙氨酰谷胺酰胺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脑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海英 江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脑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高压氧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脑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常规干预,高压氧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入高压氧干预,持续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即刻、治疗1个月后脑氧代谢指标、脑损伤相关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入院即刻,两组脑氧代谢指标水平、脑损伤相关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不显著。治疗1个月后,高压氧组脑氧代谢指标SjvO_2、CERO_2的水平高于对照组,A-vDO_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脑损伤相关指标GFAP、MBP、RBP4、SAA、NSE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CAT、T-AOC的含量高于对照组,ROS、LH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高压氧干预,可有效优化机体脑氧代谢水平并减轻脑损伤、抑制全身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压氧 脑氧代谢 脑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式选择对患者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承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538-2540,共3页
目的:观察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式选择对患者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5月于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50例进行观察,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5例设为LC组,行... 目的:观察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式选择对患者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5月于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50例进行观察,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5例设为LC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5例患者设为MC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手术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术后1d患者免疫功能有所下降,MC组CD^(3+)、CD^(4+)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术后7d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提高,IgG、IgA、IgM、CD8+水平已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CD^(3+)、CD^(4+)仍低于术前(P<0.01);2组术后1d患者应激反应指标较术前升高,MC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术后7d各项应激指标有所下降,但皮质醇、BG、CRP 3项指标仍高于术前(P<0.01),MC组CRP水平明显高于LC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与MC均存在着优势及不足,2种术式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但MC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影响较大,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进行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术式 腹腔镜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尹显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81-82,共2页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在本院诊治的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在本院诊治的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中表现的各种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40.00%,疾病得到控制率为72.0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24.00%,控制率为44.00%。观察组总毒副作用发生率(58.00%)显著少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明显减少单一用药的毒副作用,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医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 替吉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术式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承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手术方法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n=40)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B组(n=40)行双侧甲... 目的:研究3种不同手术方法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n=40)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B组(n=40)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C组(n=21)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其中A、B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给予替代治疗分为对照组(A1、B1)和观察组(A2、B2),各2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替代治疗,对照组不给予,C组术后均给予替代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血清TT3、TT4、FT3和FT4水平的变化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1)A2、B2、C组患者术后患者血清TT3、TT4、FT3和FT4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A1、B1组患者血清TT3、TT4水平与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7 d血清FT3、FT4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A1、B1组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分别于术后1、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状态。(3)与A组比较,B、C组患者术后1年不同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尤其是C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及社会活动功能项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切除甲状腺后,对患者体内TH影响不同,给予替代治疗后,可维持体内TT3、TT4、FT3及FT4正常水平,防止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术式选择 甲状腺激素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包皮环切术30例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骆华 邱明权 +1 位作者 冯爱平 廖高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治疗老年人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老年人(68~78岁)行包皮环切术。结果:30例患者1期愈合,阴茎自然美观,不适感消失,无并发症,术后痛苦少,恢复满意,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提高。结论:包皮环切术治疗老年人...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治疗老年人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老年人(68~78岁)行包皮环切术。结果:30例患者1期愈合,阴茎自然美观,不适感消失,无并发症,术后痛苦少,恢复满意,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提高。结论:包皮环切术治疗老年人包皮过长和包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包皮过长 包茎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7例救治体会
11
作者 杨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68-569,共2页
关键词 内分泌 代谢性疾病 救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灵 吴峥峥 王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3-765,共3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及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的晶状体不同分为2组:多焦点组46例62眼,植入Tecnis AMO00新型衍射型非球...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及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的晶状体不同分为2组:多焦点组46例62眼,植入Tecnis AMO00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点组42例68眼,植入Tecnis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及中间距离视力,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计数及角膜地形图检查,问卷调查了解视觉症状和视觉满意度。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多焦点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65±0.27和0.68±0.28,中间距离视力分别为0.64±0.22和0.67±0.25,相比单焦点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28±0.26和0.30±0.25)和中间距离视力(分别为0.27±0.25和0.29±0.27),具有明显优越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散光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之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组脱镜率(96.77%)明显高于单焦点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焦点组4例患者诉轻度光晕、眩光,但在可以忍受范围内。结论新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AMO00能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有效降低患者对老视镜的依赖,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板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成人牙周病性前牙前突6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正跃 李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7-97,共1页
小板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成人牙周病性前牙前突6例报告罗正跃李文慢性牙周病常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牙周萎缩及病理性牙移位,由此而引起的上下前牙扇形前突在成人中较为常见,严重地影响了功能和面容。近年来,作者应用小板配合固定... 小板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成人牙周病性前牙前突6例报告罗正跃李文慢性牙周病常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牙周萎缩及病理性牙移位,由此而引起的上下前牙扇形前突在成人中较为常见,严重地影响了功能和面容。近年来,作者应用小板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牙周病性前牙前突 小He板 固定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2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道龙 赵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40-841,84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诊断与治疗不孕症方面的价值。方法:在通过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探查的基础上,对284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对症下药,展开相应的治疗。结果:284例患者中子宫因素68例,输卵管因素190... 目的:通过对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诊断与治疗不孕症方面的价值。方法:在通过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探查的基础上,对284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对症下药,展开相应的治疗。结果:284例患者中子宫因素68例,输卵管因素190例,盆腔粘连122例,卵巢因素60例。术后随访的130例患者妊娠率超过27.69%,伞部及壶腹部阻塞术后再通率为84.71%,在术后随访的130例患者,其妊娠率为28.0%,不存在输卵管阻塞患者的妊娠率为45.0%,同输卵管阻塞患者妊娠率的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尤其是对于盆腔粘连和输卵管远端阻塞不孕患者而言,是非常好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宫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攀 徐敏 何晓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2-834,共3页
患者女性,73岁。主诉头颈部剧烈疼痛1天余,于2019年1月4日入院。患者于1天前(2019年1月3日9∶00)看电视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后颈部疼痛,呈牵扯样持续性剧痛,可忍受,转动头位时疼痛明显加重,但无明显放射痛,发作过程中伴颈部僵硬感,病程中... 患者女性,73岁。主诉头颈部剧烈疼痛1天余,于2019年1月4日入院。患者于1天前(2019年1月3日9∶00)看电视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后颈部疼痛,呈牵扯样持续性剧痛,可忍受,转动头位时疼痛明显加重,但无明显放射痛,发作过程中伴颈部僵硬感,病程中无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畏寒发热、大小便异常、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与体征,无视物模糊、胸腹部束带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非MeSH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外周血miRNA-210-5P表达及其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攀 徐敏 何晓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4-520,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外周血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分析miRNA-210-5P及其靶基因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诊断明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AS组,14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通过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外周血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分析miRNA-210-5P及其靶基因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诊断明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AS组,14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处理组受试者外周血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并以TargetScan和CoMeTa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DAVID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或正常受试者(对照组,60例)相比,CAS组患者血清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升高(t=14.759,P=0.000)。其中,重度狭窄组(31例;q=23.028,P=0.000)、中度狭窄组(53例;q=6.657,P=0.000)、轻度狭窄组(62例;q=42.612,P=0.000)患者外周血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中度狭窄组(q=34.538,P=0.000)和重度狭窄组(q=11.914,P=0.000)miRNA-210-5P相对表达量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亦高于中度狭窄组(q=16.983,P=0.000)。ROC曲线显示,miRNA-210-5P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至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当最佳临界值为1.495时,其预测灵敏度90.33%、特异度92.54%;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NA-210-5P潜在靶基因包括VEGFA、KCMF1、HMGCS1、KLF12、EFNA3、GIT2等54个基因;GO分析显示,miRNA-210-5P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血管生成、神经元发育、DNA转录因子活性的正性调控、内皮细胞趋化性、细胞迁移与分化黏附等;对KEGG信号通路的检测显示,miRNA-210-5P靶基因主要富集于突触导向信号转导通路。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miRNA-210-5P表达上调,且可能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而作用于突触导向信号转导通路中,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微RNAS 基因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瘢痕子宫破裂并胎儿存活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道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63-3863,共1页
患者女,31岁,已婚,因“停经38周.不规律腹痛伴阴道流血3h”于2007年11月13日入院。孕4产2.月经规律,3~5d/28d,末次月经2006年2月20日,预产期2007年11月27日;停经1个月自测尿HCG(+),孕早期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厌食等... 患者女,31岁,已婚,因“停经38周.不规律腹痛伴阴道流血3h”于2007年11月13日入院。孕4产2.月经规律,3~5d/28d,末次月经2006年2月20日,预产期2007年11月27日;停经1个月自测尿HCG(+),孕早期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厌食等早孕反应,无药物、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孕4个月感胎动,不定期在多家医院产前检查,均提示正常,孕晚期无头昏、眼花、抽搐及全身瘙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破裂 胎儿存活 完全性 阴道流血 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 早孕反应 产前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应用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张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413-413,共1页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应用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挑选100例需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微泵持续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辅助麻醉,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随后两组均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结果:实验...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应用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挑选100例需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微泵持续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辅助麻醉,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随后两组均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清醒时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4%,对照组为8%。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盒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敏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762-763,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盒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盒灸,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腹泻症状均得以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3.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盒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盒灸,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腹泻症状均得以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针刺结合盒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盒灸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