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井水位及化学组分的同震差异响应特征分析--以青白江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顾鸿宇 王东辉 +5 位作者 李胜伟 郑万模 刘港 向元英 李丹 陈能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3,共10页
相邻监测井的同震差异响应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同震响应机理的路径之--。2020年2月3号青白江地震引发了龙泉山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水质的异常变化。利用多种水化学组分及水位的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相邻两口监测井的同震差异响应特征,讨论了... 相邻监测井的同震差异响应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同震响应机理的路径之--。2020年2月3号青白江地震引发了龙泉山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水质的异常变化。利用多种水化学组分及水位的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相邻两口监测井的同震差异响应特征,讨论了水化学组分及水位差异响应机理。在相同能量密度情况下,ZK1水位变幅较ZK6大,表明ZK1对本次地震响应的敏感性高于ZK6。地震主要引起了处于还原环境(E_(h)<0)的第二含水层(主要离子为NH_(4)^(+)和NO_(3)^(-))中地下水向ZK1的排泄,而处于氧化环境(E_(h)>0)的第一含水层(高浓度C1^(-),高TDS及pH)中地下水主要向ZK6排泄。不同含水层水体向井排泄和混合是造成两口井地下水化学组分差异响应的原因。根据震后井水位及水化学组分的趋势变化规律分析,岩体在地震作用下的不排水体积改变是造成地下水水位阶跃变化的主要原因,ZK1周围第二含水层发生了塑性变形,渗透性发生了永久改变,而ZK6周围岩体发生弹性变形,渗透性未发生永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井 水化学组分 水位 同震响应 含水层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