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荷载作用下边坡-负载嵌岩单桩体系拟静力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立平 李孟 +2 位作者 曾未名 李瑞锋 刘磊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竖向负载岩质边坡单桩承载特性,鉴于开展动力学试验较为困难和复杂,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以相似材料模拟岩体及桩基,施加竖向与水平荷载,开展3组试验,分析不同坡度及桩岩弹性模量比下桩身弹性弯矩、桩周岩石压力及... 为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竖向负载岩质边坡单桩承载特性,鉴于开展动力学试验较为困难和复杂,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以相似材料模拟岩体及桩基,施加竖向与水平荷载,开展3组试验,分析不同坡度及桩岩弹性模量比下桩身弹性弯矩、桩周岩石压力及桩顶滞回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质边坡桩基水平承载力主要与埋深3D(D为桩径)以上范围内的浅层坡体有关;下坡向岩体的破坏形式与土质边坡类似,经历了裂缝出现,破坏面发育、浅层坡体破坏3个阶段,但上坡向岩体并未形成完整破坏面;桩基最终剪切破坏表明,在中风化岩质边坡条件下,水平承载力主要由桩身强度控制;坡度主要影响上坡向承载力,当坡度由15°变化为30°时,上坡向承载力提高了41.3%,下坡向承载力仅提高了0.15%,而当桩岩弹性模量比由2.8变为0.9时,正向承载力提高了80.7%,负向承载力也提高了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嵌岩桩 水平承载特性 桩土相互作用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Ti_(3)C_(2)T_(x)/PPy复合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2
作者 孔德起 于志凤 +2 位作者 王林 丁秋菊 肖双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4-1419,共6页
二维金属碳化物(MXene)具有类似于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可调控的表面终端结构,可以与赝电容材料结合,形成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复合电极材料体系。然而,Ti_(3)C_(2)T_(x)的金属性限制了其与导电聚合物在强氧化性介质中的原位组装过程。本文利... 二维金属碳化物(MXene)具有类似于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可调控的表面终端结构,可以与赝电容材料结合,形成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复合电极材料体系。然而,Ti_(3)C_(2)T_(x)的金属性限制了其与导电聚合物在强氧化性介质中的原位组装过程。本文利用Ti_(3)C_(2)T_(x)表面的负电性结构,促使其吸附正电性的聚吡咯(PPy)纳米粒子,实现了Ti_(3)C_(2)T_(x)与PPy间的自组装过程,形成了Ti_(3)C_(2)T_(x)/PPy复合材料的微-纳多尺度复合结构,有助于增加电解液与电极表面活性位点的接触面积,提高复合电极材料电解液间的相互作用。电化学分析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Ti_(3)C_(2)T_(x)、PPy和Ti_(3)C_(2)T_(x)/PPy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分别可以达到100.5、161.8和238.6 F·g^(-1)。此外,Ti_(3)C_(2)T_(x)/PPy复合材料在50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仍可以达到92.3%,说明Ti_(3)C_(2)T_(x)的二维支撑作用有助于改善PPy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金属碳化物 聚吡咯 自组装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界面下梁端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全学友 罗晨 +1 位作者 刘佳迪 黄辉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开展梁端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研究。试验序列包含1个对比试验段、5个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段。试验参数包括界面条件和钢板高度。结果表明:受力过程中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界面终会剥离,不同黏结界面不影响剪切承载力;增... 开展梁端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研究。试验序列包含1个对比试验段、5个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段。试验参数包括界面条件和钢板高度。结果表明:受力过程中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界面终会剥离,不同黏结界面不影响剪切承载力;增加钢板高度和配套的直剪型锚栓数量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梁的剪切承载力。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加固存在2种机制,约束机制通过限制斜裂缝宽度提高剪切承载力,而组合受力机制通过钢板将一部分剪力直接传入支座。加固钢板高度较小时以约束机制为主,加固钢板高度较大时,2种加固机制联合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加固 锚栓钢板加固 直剪型锚栓钢板加固 界面条件 约束机制 组合受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减震结构时程分析中的输入地震记录选取
4
作者 王良 戴靠山 +4 位作者 葛庆子 李弢 任叶飞 冀昆 温瑞智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60,共10页
针对目前四川省减震设计中时程分析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在对《四川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标准》编制过程中,建议设置一组具有地方区域特性的天然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记录,将其作为设计人员设计完成后进行结果验算校核的地震动输入,以降低减... 针对目前四川省减震设计中时程分析结果离散性较大的问题,在对《四川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标准》编制过程中,建议设置一组具有地方区域特性的天然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记录,将其作为设计人员设计完成后进行结果验算校核的地震动输入,以降低减震结构设计中人为选择地震动的随意性,提高地方减震标准执行的实际价值。文章对比了国家规范选波和全频段选波的方法,从PEER地震数据库按相同的减震设计目标选取地震动,并利用全频段选波的方法从中国地震局的四川地区地震动记录库筛选地震动,把三类地震动输入相同的减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对比结构响应及其变异系数(Cv),结果表明:四川组地震动时程输入下结构层间位移角离散性较小,结构响应稳定,所选择的四川地震动时程集可作为四川省减震设计验算参考波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选择 减震结构 地震动记录库 全频段方法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振动响应的基础隔震建筑减震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光鑫 魏明宇 +2 位作者 熊峰 宋进 吕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前国内外已修建完成了大量隔震建筑,但仅有少量经受了地震检验,绝大部分隔震结构减震能力能否达到设计目标尚存疑问。本文针对基础隔震建筑,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由振动响应的减震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对隔震建筑进行多级幅值初位移自由振... 目前国内外已修建完成了大量隔震建筑,但仅有少量经受了地震检验,绝大部分隔震结构减震能力能否达到设计目标尚存疑问。本文针对基础隔震建筑,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由振动响应的减震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对隔震建筑进行多级幅值初位移自由振动原位试验,获取结构的抗震能力曲线;其次,根据地震反应谱建立地震需求曲面,进而确定隔震结构性能点;最后,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计算水平减震系数,直接评估隔震结构的减震能力。与传统基于静力推覆的能力谱法相比,该方法考虑了动力效应,更接近实际情况;且性能点的确定过程无需迭代,操作简便。本文给出了上述评估方法的详细步骤,并以某实际工程为数值算例初步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建筑 减震能力 评估方法 自由振动响应 水平向减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采空诱发山体滑塌失稳模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杰 何开明 +1 位作者 常文斌 邢爱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采空诱发的山体崩滑是煤矿山区常见的一类灾害形式,为明确采动作用下采空山体的变形失稳模式,对典型采空控制型滑坡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模拟单层采空与三层采空两种工况下反倾煤层斜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并对斜坡变形过程中裂... 采空诱发的山体崩滑是煤矿山区常见的一类灾害形式,为明确采动作用下采空山体的变形失稳模式,对典型采空控制型滑坡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颗粒离散元方法模拟单层采空与三层采空两种工况下反倾煤层斜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并对斜坡变形过程中裂纹扩展及岩体破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层开挖工况中,煤层开挖后顶板区域会产生拱圈型的变形带并随之演化为冒落岩体,多层开挖的采空区间隔岩体则会发生弯曲状沉陷垮落,形成大面积的岩体破碎;(2)不同开挖工况下,冒落带形成及应力重分布初期,斜坡内部裂纹演化及岩体破碎皆较为缓慢,顶板冒落及岩层弯曲断裂阶段为岩体断裂破碎的关键阶段;(3)反倾煤层采空控制型山体失稳模式主要为煤层采空-顶板拱圈状冒落-内部岩层弯曲沉陷-后缘拉裂破碎-坡脚锁固区失效-破碎岩体浅层滑动。研究结果为采空控制型斜坡失稳机理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为矿区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诱发 山体崩滑 岩体破碎 失稳模式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角位移型阻尼器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蒲瑞 李倩倩 +2 位作者 王健泽 徐军 戴靠山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针对传统加固方案美观性不足、空间占有率大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梁–柱节点的转角位移型金属阻尼器(RMD),该阻尼器外观为弧线型,布置点位于结构梁柱节点处,在保证耗能效果的同时,可最大程度满足建筑功能需求。RMD的耗能原理是梁... 针对传统加固方案美观性不足、空间占有率大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梁–柱节点的转角位移型金属阻尼器(RMD),该阻尼器外观为弧线型,布置点位于结构梁柱节点处,在保证耗能效果的同时,可最大程度满足建筑功能需求。RMD的耗能原理是梁–柱夹角变化推动阻尼器内部剪切钢板产生位移,耗能棒与剪切钢板相连,多根双曲线型金属棒在剪切板的带动下同时发生弯曲变形,进而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经有限元数值分析和力学试验研究发现,RMD拥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即使在大变形下也不容易发生破坏,并且通过改变耗能棒的数量可以直接调节阻尼器的性能参数,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由于现有常用工程设计软件中没有相应的转动型连接单元对RMD进行模拟,为方便工程设计,进一步提出一种直线型布置的等效模型,基于阻尼器变形前后位移等效原理,通过理论公式推导了等效模型物理参数计算方法,并使用有限元分析证实了该方法拥有较高的准确性。为评估该阻尼器的耗能效果,在相同的数量和布置形式下,将其与普通钢隅撑、黏弹性转角阻尼器分别设置在某一复杂电厂结构中进行减震设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RMD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且减震效果优于隅撑与黏弹性转角阻尼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角位移型阻尼器 消能减震 等效力学模型 电厂结构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氯工艺提钛尾渣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淑萍 钟静雄 +3 位作者 徐银清 辛云涛 吕学伟 曾冠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8,共9页
提钛尾渣是含钛高炉渣提钛后所排放的废渣,具有潜在水硬活性,但因含有氯离子,其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需进一步脱氯处理.本文分析了不同脱氯工艺下提钛尾渣的掺量对水泥浆体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提钛尾渣会降低水泥浆体的流动性;提钛... 提钛尾渣是含钛高炉渣提钛后所排放的废渣,具有潜在水硬活性,但因含有氯离子,其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需进一步脱氯处理.本文分析了不同脱氯工艺下提钛尾渣的掺量对水泥浆体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提钛尾渣会降低水泥浆体的流动性;提钛尾渣中的氯离子对水泥浆体有促凝作用,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缩短明显.在相同掺量下,几种不同脱氯工艺的提钛尾渣按对水泥浆体凝结时间的缩短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未脱氯渣>水洗脱氯渣>煅烧脱氯渣.掺入20%以内提钛尾渣对水泥浆体强度影响较小,但当掺量进一步提高时,强度逐渐下降.提钛尾渣中的氯离子主要以Friedel盐形式存在于水泥浆体中;掺入提钛尾渣后水化产物的Si―O键伸缩振动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提钛尾渣的推荐掺量范围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钛尾渣 脱氯 水泥浆体 凝结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减震填充墙(板)抗震性能、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周云 陈章彦 +1 位作者 郭阳照 张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3-767,共15页
为改善普通填充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黏弹性阻尼器的原理和构造,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减震机理明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减震填充墙(板)。本文介绍减震填充墙(板)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给出适合构筑减震层的材料及其滞回性能;对减震... 为改善普通填充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黏弹性阻尼器的原理和构造,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减震机理明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减震填充墙(板)。本文介绍减震填充墙(板)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给出适合构筑减震层的材料及其滞回性能;对减震填充墙(板)单元、带减震填充墙(板)平面框架进行性能试验,揭示减震填充墙(板)通过相邻砌体(墙板)单元间的相对运动迫使减震层发生剪切滞回变形、耗散地震输入能量的减震机理,建立减震填充墙(板)平面内"双斜撑"力学模型;通过带减震填充墙(板)三维框架的动力时程分析,验证地震下减震填充墙(板)可通过削减墙体自身对主体结构的刚度效应,显著降低对主体结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的影响,保护墙体不破坏的有效性;对减震填充墙(板)的平面外性能进行试验及分析,揭示减震填充墙(板)"拱承载机制"的平面外工作机理及"四铰拱"的破坏模式;介绍减震填充墙(板)在楼梯间、(震损)加固建筑等应用场景中的原理及构造;给出减震填充墙(板)今后研究的问题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 减震填充墙 装配式减震墙板 抗震性能 震损加固 楼梯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工艺不同处理阶段的生活污水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德起 胥前 +6 位作者 丁秋菊 谭茹怡 肖双印 何毅 曹梓瑞 卫佳欣 邵欢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M0008,共12页
揭示A/O工艺系统内污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可为工艺的调控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污水处理效能的提升。以成都市双流区一A/O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为例,对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污水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共鉴定出213个门和4 477个属的微生物。... 揭示A/O工艺系统内污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可为工艺的调控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污水处理效能的提升。以成都市双流区一A/O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为例,对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污水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共鉴定出213个门和4 477个属的微生物。通过污水菌群组成分析发现,缺氧池和好氧池污水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较为相似,而与沉淀池污水存在明显差异,3种水样中主导菌门均为Pseudomonadota,相对丰度分别为46.73%、46.50%和46.91%,其次是Bacteroidota,相对丰度分别为18.11%、18.03%和12.45%,在属水平上,缺氧池和好氧池污水主要优势菌属均为Nitrospira和Ferruginibacter,而沉淀池污水中Dechloromonas和Azonexus成为主要优势菌属。功能基因分析发现参与氮循环途径的主要有narG、nirKS和hao等23个有关基因,且这些基因在缺氧池和好氧池污水中的丰度多数显著高于沉淀池;污水中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相关的菌属主要有Nitrospira、Ferruginibacter、Dechloromonas、Pirellula、Nitrosomonas和Azonexus,这些菌属同时也是主要的脱氮菌属,强化这些菌属的作用可能有助于同步提升A/O工艺的碳氮代谢能力;此外,Pseudomonadota、Actinomycetota、Bacteroidota、Nitrospirota和Myxococcota等物种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关系紧密,对于未来提升A/O工艺抗生素抗性基因去除能力的研究可以更多从这几类微生物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工艺 生活污水 宏基因组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动力液化研究——以党家岔滑坡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子东 张晓超 +1 位作者 任鹏 崔雪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8-1237,共10页
黄土具有极强的水敏性和动力易损性,黄土地区多次强震都引起过液化、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振动作用下高含水率黄土的液化问题不容忽视。在大量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宁夏党家岔滑坡为例,研究振动作用下高... 黄土具有极强的水敏性和动力易损性,黄土地区多次强震都引起过液化、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振动作用下高含水率黄土的液化问题不容忽视。在大量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宁夏党家岔滑坡为例,研究振动作用下高含水率黄土的液化问题。现场调查发现高含水率滑带土并未达到完全饱和状态(饱和度达95%左右),在新鲜的芯样断面发现有明显的“流态化”液化破坏特征。借助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党家岔滑坡非饱和黄土层的液化性能及液化发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非饱和黄土层液化发生机理可概括为:地震作用下饱和黄土层孔隙水压力激增,高含水率非饱和黄土层孔压增长响应滞后,随着孔隙水压朝上部消散,地下水向上渗流,当平均有效应力接近0时,高含水率非饱和黄土层发生液化;(2)振动过程中不同饱和度黄土孔隙水压力增长响应具有滞后性,借鉴饱和黄土液化时孔压比的判别标准和Seed简化判别法,初步证实党家岔滑坡高含水率非饱和黄土层可发生振动液化,斜坡前缘和中部土体发生液化的初始饱和度范围分别为68.3%~100%和73.8%~100%,斜坡后缘土体不发生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非饱和黄土 液化性能 液化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套筒灌浆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星 陈东平 +2 位作者 余林文 汪文文 吴文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7-564,共8页
选用碱矿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结合Dinger-Funk方程的最紧密堆积理论,用粉煤灰漂珠作为矿物掺合料,并用铜尾矿砂部分取代天然砂来提高粉体的堆积密度,制备套筒灌浆料。研究了塑性膨胀剂掺量、粉煤灰漂珠掺量、铜尾矿掺量、砂胶比对套筒... 选用碱矿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结合Dinger-Funk方程的最紧密堆积理论,用粉煤灰漂珠作为矿物掺合料,并用铜尾矿砂部分取代天然砂来提高粉体的堆积密度,制备套筒灌浆料。研究了塑性膨胀剂掺量、粉煤灰漂珠掺量、铜尾矿掺量、砂胶比对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最紧密堆积设计配合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塑性膨胀剂掺量的增加,套筒灌浆料的竖向膨胀率不断增大,流动度增大,1 d和3 d抗压强度降低;随着粉煤灰漂珠掺量的增加,套筒灌浆料的流动度不断增大,而抗压强度不断降低;随着铜尾矿掺量的增加,套筒灌浆料的流动度不断降低,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砂胶(质量)比增大时,套筒灌浆料流动度不断降低,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质量配合比为塑性膨胀剂掺量0.2%,砂胶比1.1,粉煤灰漂珠掺量12%,铜尾矿掺量13%时(以上均为质量分数),能制出初始流动度340 mm,30 min流动度280 mm,1 d抗压强度37.2 MPa,3 d抗压强度63.0 MPa,28 d抗压强度86.4 MPa,3 h竖向膨胀率为0.20%,24 h竖向膨胀率为0.36%的套筒灌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矿渣水泥 紧密堆积 环保型套筒灌浆料 流动度 抗压强度 竖向膨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作用下高阻尼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庆子 杨毅坚 +2 位作者 戴靠山 吴体 熊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04-110,共7页
在隔震建筑向高烈度区、大体量、高层、复杂体型发展的趋势下,隔震支座会出现拉力、压力、弯矩、剪力、扭矩同时发生的复杂受力情况,困扰工程安全及技术推广。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套扭转加载试验方案,主要对典型尺寸的原型高阻尼橡胶... 在隔震建筑向高烈度区、大体量、高层、复杂体型发展的趋势下,隔震支座会出现拉力、压力、弯矩、剪力、扭矩同时发生的复杂受力情况,困扰工程安全及技术推广。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套扭转加载试验方案,主要对典型尺寸的原型高阻尼橡胶支座(HDRB600)进行了扭转作用下的静力试验研究,得到了试件的力学性能;同时,采用三维散斑测量分析系统对试件的表面应变进行非接触测量。结果表明:竖向力对支座水平剪切性能、扭转性能影响较为明显;绕Z轴扭转滞回曲线呈方形,饱满有规律,加载至扭转角度8.4°未见明显的承载力下降和破坏现象;绕X轴扭转滞回曲线呈平行四边形,较为饱满,规律性强;绕X轴和绕Z轴扭转均会影响支座的水平性能,导致支座水平性能降低。三维散斑测量结果表明:表面橡胶应变云图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中部大,上下端部小的特点,间接判断其内部橡胶层的受力情况与传统理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技术 高阻尼橡胶支座 扭转试验 静力响应 非接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建筑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32
14
作者 于冬雪 于化杰 +1 位作者 黎红兵 梁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60-668,共9页
传统的建筑材料钢材、水泥、混凝土等存在自重大、抗裂性低、耐腐蚀性差等严重问题,给建筑工程留下很多不稳定因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凭借轻质、高强、耐疲劳、耐腐蚀、保温、吸音、无磁、可设计性强等诸多卓越性能,引起工程界的... 传统的建筑材料钢材、水泥、混凝土等存在自重大、抗裂性低、耐腐蚀性差等严重问题,给建筑工程留下很多不稳定因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凭借轻质、高强、耐疲劳、耐腐蚀、保温、吸音、无磁、可设计性强等诸多卓越性能,引起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其作为建材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新建建筑中尚未得到良好的应用。因而,围绕FRP的材料科学与土木工程两大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变得尤为关键。FRP中纤维是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的主要贡献部分。常用的增强纤维材料主要包括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与化学组成赋予其各自优异的性能。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影响FRP性能的有效发挥。采用高能辐射、化学刻蚀、表面接枝等方法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提高纤维表面的粗糙度与表面能,可有效增强其与基体的机械啮合和化学键合作用。FRP优异的性能使其被加工成纤维布、筋材、板材、管材、格栅、拉锁、锚杆、型材等产品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目前主要体现在用于既有建筑的加固补强、用作新建建筑的结构材料、用作新建建筑的功能材料三大方面。然而,由于FRP材料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防火性低、性能不稳定及标准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在FRP建材的发展道路上仍需要大量的探索性工作。本文系统总结了四种常用增强纤维的内部结构与组成,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增强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复合机理,建立了FRP宏观使用性能与其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同时对不同类型FRP产品性能的整体与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建筑工程领域典型的FRP产品与构件进行举例总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FRP作为建材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应对解决措施,同时对FRP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对FRP结构-性能-应用的综合系统性梳理,以期为实现其在建筑行业的高价值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 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镁水泥基材料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薛伶俐 黎红兵 +1 位作者 高云龙 李胜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24-2731,共8页
磷酸镁水泥具有早强、粘结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等优点,在混凝土结构修补加固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使修补加固材料与基体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其粘结性能极其重要,本文综述了原材料、环境条件和界面情况对磷酸镁水泥基材料与混凝土... 磷酸镁水泥具有早强、粘结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等优点,在混凝土结构修补加固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使修补加固材料与基体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其粘结性能极其重要,本文综述了原材料、环境条件和界面情况对磷酸镁水泥基材料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以及磷酸镁水泥基材料与硅酸盐水泥材料的粘结机理,并对磷酸镁水泥基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 粘结性能 影响因素 粘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喷射条件下细水雾扑灭水平表面流淌火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红钢 李强 +1 位作者 熊杰 李金梅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31-1635,共5页
为探讨侧向喷射条件下细水雾扑灭流淌火的技术可行性,针对水平表面流淌火,在考虑火焰辐射、燃料与垫层之间的对流换热基础上,建立细水雾在开敞空间扑灭流淌火理论模型,实验研究细水雾喷头排数、倾斜角度对火焰形状、火焰温度、灭火机理... 为探讨侧向喷射条件下细水雾扑灭流淌火的技术可行性,针对水平表面流淌火,在考虑火焰辐射、燃料与垫层之间的对流换热基础上,建立细水雾在开敞空间扑灭流淌火理论模型,实验研究细水雾喷头排数、倾斜角度对火焰形状、火焰温度、灭火机理和灭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水雾冲击燃料加快其流淌时可以增强灭火能力;采用单排喷头水平喷射时可有效抑制一侧火焰且对火焰拉伸作用最强;采用双排喷头水平喷射时,可有效抑制两侧火焰且灭火速度最快;当喷头向上倾斜15°时,细水雾冷却燃料能力减弱并使灭火时间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细水雾灭火系统 流淌火 喷头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醚对硫铝酸盐水泥浆体水组分及水化产物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玲琳 杨肯 +2 位作者 穆帆远 杨正宏 薛伶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58,共6页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仪、热分析仪研究了纤维素醚改性硫铝酸盐水泥(CSA)浆体中的水组分及微结构演变。结果表明,掺入纤维素醚后,其吸附了絮凝结构间水,在横向弛豫时间(T_(2))谱中表征为第三弛豫峰,且吸附水量与掺量呈正相关。此外,纤维素...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仪、热分析仪研究了纤维素醚改性硫铝酸盐水泥(CSA)浆体中的水组分及微结构演变。结果表明,掺入纤维素醚后,其吸附了絮凝结构间水,在横向弛豫时间(T_(2))谱中表征为第三弛豫峰,且吸附水量与掺量呈正相关。此外,纤维素醚显著促进了CSA絮凝结构内部与絮凝结构间水的交换。纤维素醚的添加虽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的种类无影响,却会影响特定龄期水化产物的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醚 硫铝酸盐水泥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混凝土框架SPC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华 翁大根 +2 位作者 张瑞甫 葛庆子 王庆华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5,共12页
研究新型工业化型钢连接混凝土框架节点(SPC节点)的抗震性能,并比较其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节点的性能差异。基于梁截面抗弯承载力相等原则之上,提出了SPC节点设计方法,目的在于不降低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前提上,实现梁端塑性铰转移至H型... 研究新型工业化型钢连接混凝土框架节点(SPC节点)的抗震性能,并比较其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节点的性能差异。基于梁截面抗弯承载力相等原则之上,提出了SPC节点设计方法,目的在于不降低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前提上,实现梁端塑性铰转移至H型钢段的削弱截面RBS处。试验采用位移加载制度,分别对SPC节点和对应现浇节点进行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重点比较两种节点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关键部位的应变。结果表明:SPC节点的裂缝分布与现浇节点相近,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得到了有效控制;SPC节点的屈服荷载略高于现浇节点,而极限荷载和延性系数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SPC节点的强度和刚度退化相比现浇节点程度更小,力学性能更为稳定;SPC节点比现浇节点滞回曲线更为饱满,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尤其强震耗能优势明显;SPC节点有效实现了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表明提出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合理有效。由试验结果可知,SPC节点与传统现浇节点相比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且节点变形和损伤主要集中于型钢截面部分,便于震后快速修复与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业化 梁柱节点 钢–混凝土混合梁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作用下某图书馆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中 刘怀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某图书馆分为4栋楼且设防震缝形成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3栋楼均存在三项及以上的不规则项。本文选取建筑功能较多且结构较复杂的A栋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构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 某图书馆分为4栋楼且设防震缝形成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3栋楼均存在三项及以上的不规则项。本文选取建筑功能较多且结构较复杂的A栋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构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等3项不规则,属于超限高层结构。结合A栋结构的超限情况及规范要求,在确保其多遇地震作用和设防地震作用的预期性能目标实现后,采用SAUSAGE软件对其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基底剪力、楼层位移、能量图及等效阻尼比等指标,对整体结构和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剪力墙均处于无损伤状态,个别框架柱和框架梁出现轻微损伤,本结构满足预期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遇地震 SAUSAGE 动力弹塑性分析 性能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