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口疮防控
1
作者 王城 陈全胜 曾福强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第4期47-47,共1页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潜伏期为2~3d。引发羊口疮的病毒通常存在于被污染的圈舍、垫草、饲草中,其可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引起感染。
关键词 羊口疮 防控 传染性脓疱病 传染病 潜伏期 病毒 圈舍 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肝片吸虫病防控
2
作者 王城 陈全胜 曾福强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第2期50-50,共1页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1临床症状 病初羊体温为39℃左右,贫血,黏膜苍白、淡黄,下颔间隙及胸腹下水肿,其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后期被毛粗乱,毛干、易断,消瘦。病羊喜卧,不愿走...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1临床症状 病初羊体温为39℃左右,贫血,黏膜苍白、淡黄,下颔间隙及胸腹下水肿,其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后期被毛粗乱,毛干、易断,消瘦。病羊喜卧,不愿走动,呈腹式呼吸。 2剖检变化 急性病例肝肿大、质软,肝包膜有纤维素沉积,肝实质内有虫道,并见幼小虫体,其腹腔中有血色液体,伴有腹膜炎。慢性病例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胆管扩张,管壁增厚,钙化变硬,在肝胆管和胆囊内见大量虫体,其肺苍白,肺泡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病 病羊 防控 寄生虫病 临床症状 腹下水肿 食欲减退 剖检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