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脂肪细胞因子分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秀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脂肪细胞因子分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首诊T2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降糖治疗,高强度间歇运动组接受降糖联合高...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脂肪细胞因子分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首诊T2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降糖治疗,高强度间歇运动组接受降糖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持续干预3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脂肪细胞因子分泌、氧化应激反应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外周血中血糖指标水平,血清中脂肪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月后,高强度间歇运动组患者外周血中血糖指标FPG、FINS、2hPBG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脂肪细胞因子APN的含量高于对照组,LEP、Resistin、CHEM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MDA、ROS的含量低于对照组,T-AOC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首诊T2DM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同时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可进一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调节机体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减轻全身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DM 高强度间歇运动 血糖水平 脂肪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健康绝经前女性骨转换标志物参考范围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翩翩 王覃 +13 位作者 卢春燕 李静 徐勇 曹洪义 谢小华 吴雪艳 郭彦宏 刘婷 陈燕 黄媛媛 张琪 许慎 陈雯 陈德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6-902,共7页
背景骨转换标志物(BTMs)是评估抗骨质疏松症疗效、预测骨量丢失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目前尚缺乏西部地区绝经前女性BTMs参考范围的研究。目的建立中国西部地区健康绝经前女性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 背景骨转换标志物(BTMs)是评估抗骨质疏松症疗效、预测骨量丢失和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而我国目前尚缺乏西部地区绝经前女性BTMs参考范围的研究。目的建立中国西部地区健康绝经前女性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的参考范围,并探究绝经后女性在不同骨密度、骨折状态下P1NP、CTX水平。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3月,于四川省成都市、广元市、西昌市、泸州市各随机选取一个城市社区和一个农村社区,以年龄≥30岁的女性为调查对象。检测血钙、血磷、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1,25二羟维生素D〔1,25(OH)_2D〕、P1NP、CTX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检测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问卷调查受试者骨折史、绝经状态。结果本研究纳入1 060例女性,其中绝经前女性319例,绝经后女性741例。绝经后女性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低于绝经前女性,体质指数(BMI)、血钙、血磷、血肌酐、P1NP、CTX水平及骨折史比例高于绝经前女性(P<0.05)。不同年龄女性P1NP、CTX水平及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0岁女性P1NP水平高于30~44岁,≥45岁女性CTX水平高于30~44岁,≥55岁女性CTX水平高于45~49岁;≥45岁女性L1~4、股骨颈骨密度低于30~44岁,≥55岁女性全髋骨密度低于30~54岁(P<0.05)。30~44岁人群可用于建立绝经前女性的BMTs参考范围,P1NP参考范围为178.36~887.73μg/L,CTX参考范围为0.04~0.67μg/L。绝经后女性不同骨密度者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不同骨密度者P1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量低下、骨质疏松症者P1NP水平高于骨量正常者(P<0.05)。有无骨折史的绝经后女性P1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骨折史的绝经后女性CTX水平高于无骨折史者(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西部地区健康绝经前女性P1NP参考范围为178.36~887.73μg/L,CTX参考范围为0.04~0.67μg/L;绝经后女性骨转换加快,且骨密度减低及骨折人群骨转换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转换标志物 参考值 中国西部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对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敏 张红军 李秀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03-3206,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对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78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其分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41例、接受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的联合组37例,...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对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78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其分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41例、接受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的联合组37例,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微炎症状态、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外周血中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联合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1、hs-CRP、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标FGP、FINS、ISI、HOMA-I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可更为有效的抑制机体微炎症状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DM 代谢综合征 DPP-4抑制剂 微炎症状态 胰岛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