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川剧的人文意识及舞台言说
1
作者 李祥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现代人文意识、自觉的参与精神、独特的舞台言说构成了当代川剧的特色 ,魏明伦、徐等一批川剧作家 ,立足这种人文意识 ,积极介入社会问题的探讨 ,参与戏剧探索的实践 ,从而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留下一串串令人瞩目的足迹。
关键词 川剧 现代人文意识 魏明伦 徐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中的少数民族美学研究
2
作者 李祥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9,共4页
世纪之交 ,反思少数民族美学在 2 0世纪中国所走过的历程 ,检讨其生存定位和目标取向 ,对于中华美学的本土建构和未来发展 。
关键词 少数民族美学 中华美学 “西化” “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旧文化的成功实践——50年代川剧剧目鉴定工作始末及其历史经验
3
作者 杜建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为传统戏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以川剧在戏改中的剧目鉴定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某些教训 ,从 5个方面阐述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
关键词 改曲改革 川剧 剧目鉴定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性别与戏曲创作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祥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70,共7页
创作主体的性别 ,应当被纳入考察戏曲创作问题的视野。从社会学而不仅仅是生理学角度看 ,男女作家均具有“女性文学”和“男性文学”的二重性。坚持这一点 ,对于正确认识 ,东方戏曲文学史的性别与创作的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作家性别 戏曲创作 社会学 “女性文学” “男性文学” 创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娥冤》的性别视角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祥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9-112,116,共5页
《窦娥冤》是元剧研究的重点之一 ,借鉴性别批评理论透视该剧是必要的。两种性别话语在古典作品中的相互缠绕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元杂剧作品诞生在距今数百年的古代社会环境中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种种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因而... 《窦娥冤》是元剧研究的重点之一 ,借鉴性别批评理论透视该剧是必要的。两种性别话语在古典作品中的相互缠绕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元杂剧作品诞生在距今数百年的古代社会环境中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种种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因而在性别话语表述上也就往往会呈现出“多声部”特征 ,对此应作辨证、仔细的分析 ,应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历史上的作品 ,既不主观贬低它 ,也不人为拔高它。从性别研究角度看 ,可以说《窦》剧在局部叙事上有男权道德的烙印 ,但整体思想上它仍是一部代女性发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窦娥冤》 性别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五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企旭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32,共5页
戏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雏形、成熟、南移、蜕变、复兴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时代风貌、审美特征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揭示这些联系与区别及其规律性、特殊性 ,对于研究戏曲和振兴戏曲都有必要。
关键词 戏曲发展 五个阶段 不同特征 联系与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反思:世纪末戏曲何以迷恋世纪初话语?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祥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87,共7页
20世纪末的中国戏曲,仍热衷于“克隆”世纪初“五·四” 以来的反封建的主题,这其中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和艺术本身 的多种原因。对其复杂性和多面性作出冷静剖析,对于中国戏曲之发展 繁荣当大有裨益。
关键词 世纪末戏曲 反封建主题 戏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形得似”说的美学内蕴读解
8
作者 李祥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离形得似”是构成中国美学形神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下笼罩着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形神论系统,其理论展开可从“离形”与“得似”两个层面,“超以象外”、“万取一收”、“俱似大道”、“古镜照神”
关键词 “离形得似” “超以象外” 《二十四诗品》 美学内蕴 “神” 中国美学 顾恺之 以形写神 形神论 “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保尔
9
作者 李祥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22,共1页
E 俄苏文学史上有大、小、"二奥",一是19世纪创作《大雷雨》的戏剧家阿·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是20世纪撰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我们熟悉,因为自他笔下诞生的英雄人物保... E 俄苏文学史上有大、小、"二奥",一是19世纪创作《大雷雨》的戏剧家阿·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是20世纪撰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我们熟悉,因为自他笔下诞生的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伴随了不止一代中国人的成长。坦白说,在苏联解体若干年后再看保尔及其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 奥斯特洛夫斯基 俄苏文学 苏联解体 英雄人物 平民英雄 小说家 戏剧家 人性 钢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神化文本的世俗化还原
10
作者 李祥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4-35,共2页
20世纪未影坛上,一个土生土长于东方土壤的女子传奇题材,经过西方制作者再度演绎和隆重推出,竟出奇地走俏世界,直令拥有该题材原创权的吾国吾民也始料未及。
关键词 性别特质 女权 男性 男权 影片 西方人 女扮男装 女性批评 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学教育看华西坝“教会堡垒”的演变——民国时期的华西协合大学及附属学校
11
作者 郭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从神学教育看华西坝“教会堡垒”的演变——民国时期的华西协合大学及附属学校郭勇鸦片战争后的百年,是一个动荡和巨变的时期:封建主义的式微,殖民主义的肆虐以及民族主义的高涨,纷繁交替地显现出来。而教会学校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 从神学教育看华西坝“教会堡垒”的演变——民国时期的华西协合大学及附属学校郭勇鸦片战争后的百年,是一个动荡和巨变的时期:封建主义的式微,殖民主义的肆虐以及民族主义的高涨,纷繁交替地显现出来。而教会学校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四川僻处西南。夔门之险未能阻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协合大学 神学教育 民国时期 基督教大学 基督徒 毕业生 公立学校 传教士 基督教教育 宗教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