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数学之友》
2013年第20期1-2,6,共3页
-
文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参与深度是衡量数学课堂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时可以设计若干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教学问题,并由这些教学问题组织师生的教学活动.适时地提出好的教学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发现、推理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而且还可以提供给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
关键词
教学问题
数学课堂
设计策略
教学活动
探索活动
观察实验
理性思维
提出问题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误”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 2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
文摘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我们应善用错误,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刺激,使学生从中审视、体验和反思,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提高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错误资源
试误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年第2期52-55,共4页
-
文摘
凡事应有“度”,教学也不例外。这里的“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且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下面就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以期与同行交流、切磋。
-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控制论
事物变化
教学系统
数量界限
教学效益
子系统
失控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例谈数学课堂教学追问时机的把握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0年第12期11-15,共5页
-
文摘
追问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深层次引导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教师追问于粗浅时、矛盾时、错误时、意外时、难点时、困惑时,引导学生不断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深入挖掘,逼近本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追问时机
思维能力
教学效益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让数学课堂教学的“错误”美丽起来
被引量:10
- 5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1年第1期20-22,25,共4页
-
文摘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我们应善待错误、顺应错误、分析错误、反思错误、制造错误、辩论错误等,从而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刺激,使学生从中审视、体验和反思,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提高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错误资源
开发利用
提高效益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例谈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
被引量:8
- 6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2年第5期12-14,共3页
-
文摘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敏锐把握不期而至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抓住契机——做有效生成的促进者,扬沙拣金——微生成信息的提炼者,拓展延伸——散生成资源的拓展者,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关键词
教学生成
教学资源
利用策略
教学案例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从课堂教学环节谈问题设计的策略
被引量:6
- 7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3年第4期17-19,共3页
-
文摘
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各有其中心任务,根据不同环节的侧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策略:导入新课环节突出提问的“激趣与铺垫”;探索新知环节突出提问的“感悟与发现”;拓展应用环节突出提问的“巩固与深化”;总结反思环节突出提问的“整合与升华”.
-
关键词
教学环节
问题设计
策略
案例分析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数学之友》
2012年第20期3-5,8,共4页
-
文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要让师生像沐浴阳光一样沐浴智慧教师的使命,
-
关键词
教学策略
智慧
学生
课堂
学校
沐浴
教师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思维过程展示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5
- 9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
文摘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在教学中,应展示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对数学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猜想的教学意义及其实施策略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
文摘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的思维方法。数学猜想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就数学猜想的教学意义、数学猜想教学的应用以及数学猜想的教学策略等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猜想
教学意义
教学案例
实施策略
-
分类号
G428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3年第12期18-20,共3页
-
文摘
教学中,如何使我们创设的问题能够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结合教学实践,从“指向明确,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富于启发,凸显问题的探究性;着眼生成,力求问题的开放性;难易适度,注意问题的梯度性”四个方面对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增强课堂教学效益.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设计
有效性
思维能力
教学效益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例析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1年第12期9-11,15,共4页
-
文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课堂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设问、追问、反问、互问等,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演绎课堂教学精彩.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引导思维
演绎精彩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运用游戏教学 提高思维能力
- 13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数学之友》
2012年第4期10-11,共2页
-
文摘
在希腊语中,游戏与教育这两个词的词根是一样的,都是指儿童的活动,这预示着两者的研究从没有被教育研究者漠视过.柏拉图是第一个研究两者关系问题的,他言称的教育包括游戏部分,以游戏帮助教育.杜威认为:“没有一些游戏和工作,就不可能有正常有效地学习”.
-
关键词
游戏教学
思维能力
教育
柏拉图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运用“糊涂”艺术 提高教学效益
- 14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
文摘
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活动。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明白人,同时,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做一个糊涂人,即“揣着明白装糊涂”,运用“糊涂”艺术,探寻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结合案例说明课堂教学中的“糊涂”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糊涂艺术
案例分析
提高效益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年第10期48-51,共4页
-
文摘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博学——扬起自主学习的风帆,审问——开启自主学习的钥匙,慎思——激荡自主学习的智慧,明辨——展现自主学习的历程,笃行——享受自主学习的成果。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实践思考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生成智慧
被引量:8
- 16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0年第11期2-5,共4页
-
文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自由宽松的学习时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提倡学生个性化表达,还学生个性的解放,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智慧、实践智慧、体现智慧,进而生成智慧.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实践智慧
生成智慧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构建校本教研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赵绪昌
王专
龚元光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四川省宣汉县宣汉中学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年第5期15-17,共3页
-
文摘
我们所说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是指在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之间于校本教研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组织工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侧重于对管理对象间的内在牵制和约束,通过这些机制可以使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管理方法、教师发展实施方案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
关键词
校本教研活动
管理机制
实践
组织工作机制
教师发展
相互作用
激励机制
管理制度
-
分类号
G62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设置多元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2年第11期15-16,20,共3页
-
文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学习理论,提倡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新知识不断被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常会产生矛盾冲突,从而使学生困惑,形成认知冲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多元化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多元情境
认知冲突
精心设置
案
例分析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凸显思维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0年第10期8-11,共4页
-
文摘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情境,通过学生“说”、“动”、“辩”等思维活动,对数学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
关键词
思维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学生课堂“插话”的意义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赵绪昌
-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3年第1期63-65,75,共4页
-
文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插话”现象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插话”现象,学会倾听、赏识并合理引导,使课堂从“散乱的活跃”走向“有序的开放”,使教学过程成为数学教学预设之外的精彩.
-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生插话
充分认识
有效应对
生成精彩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