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早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等多指标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欧敏 伍志灵 +3 位作者 王雪 李宁 杨菲 高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和年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7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患GDM分为...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和年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7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患GDM分为GDM组(232例)和对照组(560例),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早孕期血清PAPP-A中位数倍数(PAPP-A MoM)和FPG水平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GDM发生的相关因素。绘制不同指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预测GDM的效能。结果:①GDM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期FPG和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早期PAPP-A Mo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孕前BMI升高、孕早期FPG升高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孕早期PAPP-A MoM升高为保护性因素(OR<1,P<0.05)。③ROC示:孕早期PAPP-A MoM+孕早期FPG+孕前BMI+年龄4项指标联合预测GDM时AUC最大(0.752),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84.3%。结论:孕早期进行血清学(PAPP-A+FPG)和临床资料(孕前BMI+年龄)的联合筛查预测GDM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体质量指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ftsI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成彬 王频佳 +3 位作者 吴雨露 颜源 易娟 苏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分离株进行ftsI基因分型;比较不同ftsI基因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47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51.8%(245/473),ftsI基因突变率为33.4%(158/473);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BLNAR)以GroupⅠ/Ⅱ型为主(113/154),68.1%(77/113)的该型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85.4%(35/41)的gBLNAR GroupⅢ菌株对氨苄西林不敏感;gBLNAR菌株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gBLNAS(敏感)菌株(P<0.01),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与gBLNAS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LNAR GroupⅢ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90和耐药率高于gBLNAR GroupⅠ/Ⅱ菌株(P<0.01),两者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发生ftsI基因突变的情况较为常见,突变以GroupⅠ/Ⅱ型为主,明显影响氨基青霉素类和某些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耐药性 fts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M、IgG含量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病情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梁华 吴雨露 +1 位作者 陈新敏 易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9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探讨IgM、IgG含量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小儿560例作为支原体肺炎组,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儿童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中IgM、IgG含量及血清... 目的:探讨IgM、IgG含量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小儿560例作为支原体肺炎组,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儿童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中IgM、IgG含量及血清中炎症因子、肺表面活性蛋白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中IgM、IgG含量与炎症因子、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内在联系。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外周血中IgM、IgG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因子MCP-4、IL-5、IL-13、IL-17、IL-18、IL-23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B、SP-C、SP-D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小儿。相关性分析发现,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gM、IgG含量与炎症因子、肺表面活性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中IgM、IgG含量异常增高,与机体炎症反应及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IGM IGG 炎症反应 肺表面活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耐药性与BRO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频佳 谢成彬 吴雨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9-722,共4页
目的调查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以及菌株BRO酶基因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卡他莫拉菌401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 目的调查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以及菌株BRO酶基因特征。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卡他莫拉菌401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BRO基因分型。结果 401株卡他莫拉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96.5%(387/401);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MIC50、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酶株BRO基因阳性率为99.2%(384/387),其中BRO-1型为93.0%,BRO-2型为7.0%;BRO-1+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阿齐霉素的MIC50和MIC90明显高于BRO-2+菌株。结论儿童呼吸道卡他莫拉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高,产酶株主要携带BRO-1基因,其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影响明显高于BRO-2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他莫拉菌 耐药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的方法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频佳 谢成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TP-IgM抗体,同时检测血清TRUST滴度。以德国欧... 目的研究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TP-IgM抗体,同时检测血清TRUST滴度。以德国欧蒙试剂为对照,评估去除血清中IgG抗体和IgG型类风湿因子(IgG/RF)、酶标抗IgM抗体和酶标TP抗原等方法对IgM抗体检测效能的影响。结果 108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TP-ELIS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母亲的TRUS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新生儿(P<0.05),而且梅毒母亲TRUST抗体滴度普遍高于新生儿(P<0.05)。与对照方法相比,IgM抗体检测时去除血清中IgG抗体可获得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Kappa>0.75),而使用酶标抗人IgM抗体(间接法,Kappa=0.956)比使用酶标TP抗原(双抗原夹心法,Kappa=0.817)的检测结果与对照方法更相近。结论 TRUST和TP-ELISA检测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意义较小,而TP-IgM抗体检测方法在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先天性梅毒 IGM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自然杀伤细胞对无特异分子谱亚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6
作者 张丽萍 谢成彬 +4 位作者 林雪萍 蔡迪 丁汀 易宏英 朱巧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5年第7期598-604,共7页
目的:鉴定无特异分子谱(NSMP)亚型子宫内膜癌(EC)预后相关的免疫细胞,建立基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预后评估模型。方法: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NSMP亚型EC的基因表达数据、全外显子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采用CIBERSORTx算法... 目的:鉴定无特异分子谱(NSMP)亚型子宫内膜癌(EC)预后相关的免疫细胞,建立基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预后评估模型。方法: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NSMP亚型EC的基因表达数据、全外显子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采用CIBERSORTx算法对22种免疫细胞进行评估,分别用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曲线分析免疫细胞对E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列线图建立综合预后模型。结果:最终纳入169例NSMP亚型的EC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23例(72.8%)患者年龄小于70岁,152例(89.9%)属于I型肿瘤。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浆细胞(P<0.001)、M1型巨噬细胞(P=0.038)和活化自然杀伤(NK)细胞(P=0.01)浸润比例与患者总生存期有关。多因素Cox分析表明活化NK细胞(浸润比例≥0.027:HR 0.23,95%CI 0.08~0.66,P=0.006)、年龄(≥70岁:HR 4.59,95%CI 1.80~11.70,P=0.001)、肿瘤分期(Ⅱ期:HR 3.87,95%CI 1.18~12.70,P=0.026;Ⅲ期:HR 6.08,95%CI 1.69~21.87,P=0.006;Ⅳ期:HR 10.81,95%CI 3.07~38.08,P<0.001)是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基于活化NK细胞、肿瘤分期和年龄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EC患者总生存率预测能力较好(P<0.001)。结论:肿瘤组织中活化NK细胞可作为NSMP亚型EC患者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与肿瘤分期和年龄一起建立多因素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无特异分子谱 自然杀伤细胞 预后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