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监测中的思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罗淑华
《绿色科技》
2011年第6期73-74,共2页
指出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网络体系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
建设项目管理
环境评价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胞冻融破碎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付融冰
王旌
+2 位作者
罗淑华
张长波
罗启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79-1483,共5页
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对污泥细胞进行破碎,考察处理前后污泥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形态分布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形貌和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细胞破碎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增大,锌、...
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对污泥细胞进行破碎,考察处理前后污泥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形态分布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形貌和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细胞破碎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增大,锌、镍、铬、镉和铜的浸出浓度比原始污泥分别增加了9.7%、5.1%、25%、9%和50%.不稳定态增加,锌和镍的不稳定态分别增加了20.4%和37.9%,锌、镍、铬和铜的有机态分别减少了4.2%、8.2%、1.2%和5.1%.细胞发生了形貌上的变化,细胞体破碎程度严重.细胞EPS以及污泥中的蛋白质、羧酸、多聚糖等有机基团含量明显减少.细胞破碎后污泥浸出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污泥中有机态的重金属转化成了其他不稳定态的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冻融
重金属
浸出浓度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耐酸碱嗜热产甲烷菌的分离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胡亚东
袁月祥
+6 位作者
闫志英
廖银章
刘晓风
贺蓉娜
张洪森
官家发
朱联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1-1256,共6页
从垃圾填埋场分离得到一株嗜热产甲烷菌RY3。该菌株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能,其生长pH范围为5.5~10.5,最适生长pH为6.0~8.0。菌株RY3为革兰氏阳性,长杆状,多数单生,不运动;菌落浅黄色,形状近圆形;利用H_2+CO_2或甲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生长,...
从垃圾填埋场分离得到一株嗜热产甲烷菌RY3。该菌株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能,其生长pH范围为5.5~10.5,最适生长pH为6.0~8.0。菌株RY3为革兰氏阳性,长杆状,多数单生,不运动;菌落浅黄色,形状近圆形;利用H_2+CO_2或甲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不利用乙酸盐,对氯霉素非常敏感。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55~65℃,最适NaCl浓度为0~2%。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定为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添加RY3菌液与仅添加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相比一周内可使达到最大产甲烷速率所需时间缩短2/3,甲烷总产量提高约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
产甲烷菌
耐酸碱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监测中的思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罗淑华
机构
四川省大竹县环境监测站
出处
《绿色科技》
2011年第6期73-74,共2页
文摘
指出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网络体系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
建设项目管理
环境评价
研究
分类号
X82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胞冻融破碎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付融冰
王旌
罗淑华
张长波
罗启仕
机构
上海市
环境
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大竹县环境监测站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79-1483,共5页
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ZR14090)
文摘
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对污泥细胞进行破碎,考察处理前后污泥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形态分布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形貌和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细胞破碎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增大,锌、镍、铬、镉和铜的浸出浓度比原始污泥分别增加了9.7%、5.1%、25%、9%和50%.不稳定态增加,锌和镍的不稳定态分别增加了20.4%和37.9%,锌、镍、铬和铜的有机态分别减少了4.2%、8.2%、1.2%和5.1%.细胞发生了形貌上的变化,细胞体破碎程度严重.细胞EPS以及污泥中的蛋白质、羧酸、多聚糖等有机基团含量明显减少.细胞破碎后污泥浸出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污泥中有机态的重金属转化成了其他不稳定态的重金属.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冻融
重金属
浸出浓度
胞外聚合物
Keywords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cell fragmentation
heavy metal
leaching concentration
extracellular polymers (EPS)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耐酸碱嗜热产甲烷菌的分离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胡亚东
袁月祥
闫志英
廖银章
刘晓风
贺蓉娜
张洪森
官家发
朱联碧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北京合百意生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省大竹县环境监测站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1-1256,共6页
基金
农业部948项目(2006-Z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7A02
+1 种基金
2006BAJ04A02)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07NG-020)
文摘
从垃圾填埋场分离得到一株嗜热产甲烷菌RY3。该菌株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能,其生长pH范围为5.5~10.5,最适生长pH为6.0~8.0。菌株RY3为革兰氏阳性,长杆状,多数单生,不运动;菌落浅黄色,形状近圆形;利用H_2+CO_2或甲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不利用乙酸盐,对氯霉素非常敏感。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55~65℃,最适NaCl浓度为0~2%。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定为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添加RY3菌液与仅添加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相比一周内可使达到最大产甲烷速率所需时间缩短2/3,甲烷总产量提高约1.8倍。
关键词
嗜热
产甲烷菌
耐酸碱
系统发育分析
Keywords
thermophlic
methanogen
acid and alkali-tolerant
phylogenetic analysis
分类号
S216.4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监测中的思考
罗淑华
《绿色科技》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细胞冻融破碎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影响
付融冰
王旌
罗淑华
张长波
罗启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株耐酸碱嗜热产甲烷菌的分离与系统发育分析
胡亚东
袁月祥
闫志英
廖银章
刘晓风
贺蓉娜
张洪森
官家发
朱联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