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
1
作者 陈佳松 王东辉 +3 位作者 安俊辉 李媛 侯蓉 刘玉良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前已成功获得了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然而关于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外泌体(GPiPSCs-Exos)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超速离心方法从iPSCs培养液上清中分离出GPiPSCs-Exos,其呈杯托样或凹半球样,直径30~150 nm,平均为82.8 nm±... 目前已成功获得了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然而关于大熊猫诱导多能干细胞外泌体(GPiPSCs-Exos)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超速离心方法从iPSCs培养液上清中分离出GPiPSCs-Exos,其呈杯托样或凹半球样,直径30~150 nm,平均为82.8 nm±18.8 nm。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GPiPSCs-Exos表达外泌体分子标记蛋白TSG101和CD9,但不表达内质网特异性标记蛋白CALNEXIN。miRNAs鉴定发现表达量前3的分别为hsa-miR-148a-3p(12.94%)、hsa-miR-3529-3p(7.38%)和hsa-miR-7-5p(7.38%),miRNAs靶基因显著富集在Ras信号通路。此外,3μg·mL^(−1)GPiPSCs-Exos能显著提升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GPiPSCs-Exos的功能研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诱导多能干细胞 外泌体 MIRN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申果庄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与空间分布
2
作者 艾永斌 李生强 +4 位作者 徐凉燕 田关胜 陈云梅 罗剑 巫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175-177,共3页
2023年4月至2024年9月,研究团队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在四川申果庄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开展调查,并系统整理了2010年以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自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以来,保护区... 2023年4月至2024年9月,研究团队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在四川申果庄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开展调查,并系统整理了2010年以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自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以来,保护区分别在2013年、2014年、2023年和2024年发现了大熊猫活动痕迹;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记录的2只个体相比,当前保护区大熊猫数量已增加到3只,包括1只青年雌性和2只成年雌性;自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以来,保护区内大熊猫主要在东、西两侧核心区中的较高海拔段活动。基于上述发现,该研究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建议和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熊猫 种群数量 空间分布 申果庄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群及营养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梅 郑维超 +6 位作者 何芳 蔡丽君 谌利民 李明富 晋蕾 邹立扣 刘金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6,共9页
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 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一年生>当年生>死亡竿,一年生的差异最大。(2)各龄级竿的基径和株高、叶和茎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种间差异。(3)木质素种间含量差异最大,纤维素差异最小,巴山木竹木质素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纤维素含量最高。(4)脂肪含量种间无显著差异,巴山木竹脂肪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巴山木竹和缺苞箭竹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于糙花箭竹。(5)还原糖、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存在种间差异,巴山木竹竹叶中的还原糖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竹叶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6)糙花箭竹和缺苞箭竹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大于巴山木竹,16种氨基酸中仅甲硫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有显著种间差异。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大熊猫主食竹的基础资料,可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栖息地恢复竹种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主食竹 生物量 营养成分 大熊猫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转录因子Klf4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转录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宏娟 刘玉良 +3 位作者 梁雨桐 沈富军 侯蓉 彭锐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0-637,共8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之一,对其分子及基因功能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大熊猫的了解以及提供更加有效的保护。Krüppel样因子4(KLF4)是一个重要的锌指转录因子,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生长、迁移、分化、凋亡...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之一,对其分子及基因功能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大熊猫的了解以及提供更加有效的保护。Krüppel样因子4(KLF4)是一个重要的锌指转录因子,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生长、迁移、分化、凋亡以及正常组织稳态维持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KLF4也是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要诱导因子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大熊猫Klf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大熊猫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材料,通过快速扩增cDNA末端的方法克隆得到转录因子Klf4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了其结构特点,并利用RNA-seq技术探索KLF4在大熊猫MSCs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大熊猫KLF4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并在细胞增殖、细胞凋亡、RNA转运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大熊猫的分子水平研究及基因资源保护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间充质干细胞 Krüppel样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寄生虫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雅旭 苏小艳 燕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116,共5页
随着对大熊猫繁育和健康养护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寄生虫学的发展,大熊猫的寄生虫虫谱愈见丰富,大熊猫寄生虫病亦愈见复杂,给大熊猫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论文综述了大熊猫寄生虫的种类及其危害、诊断与防治措施等,以... 随着对大熊猫繁育和健康养护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寄生虫学的发展,大熊猫的寄生虫虫谱愈见丰富,大熊猫寄生虫病亦愈见复杂,给大熊猫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论文综述了大熊猫寄生虫的种类及其危害、诊断与防治措施等,以期为大熊猫寄生虫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寄生虫病 蠕虫 外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个性与应激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奉永友 李鸣 +8 位作者 黄祥明 兰景超 吴孔菊 杨奎兴 袁博 谢意 彭文培 张晓卉 邓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0-214,共5页
随着饲养管理模式的逐步完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繁殖率、幼崽存活率以及福利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关于动物个性的研究逐渐在行为生态学领域受到重视,且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个体间存在个性特征差异。在此背景下,梳... 随着饲养管理模式的逐步完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繁殖率、幼崽存活率以及福利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关于动物个性的研究逐渐在行为生态学领域受到重视,且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个体间存在个性特征差异。在此背景下,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圈养大熊猫个性研究、应激反应及相关内容,讨论了个性差异与应激水平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改善圈养大熊猫个体福利状况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个性 应激反应 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7
作者 何芳 王秦韵 +7 位作者 肖梅 张玉泉 蔡丽君 刘浩 李明富 陈鹏 谌利民 阙品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二级68种。此外,还包括中国特有鸟类29种,占中国鸟类特有种总数的26.6%。相较于历史文献记载的鸟种,新增鸟类66种,其中有9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保护区的鸟类组成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丰富和特有物种丰富等特征,完善后的鸟类名录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国家公园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8
作者 肖梅 王红 +5 位作者 何芳 蔡丽君 李明富 杨旭 谌利民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我们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86个相机位点,对区内林下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在137200个有效相机日下获得37981条独立有效记录,识别出4目12科26种兽类和6目16科53种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5... 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我们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86个相机位点,对区内林下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在137200个有效相机日下获得37981条独立有效记录,识别出4目12科26种兽类和6目16科53种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5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9种、鸟类10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4种;我国特有兽类7种、鸟类6种。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RAI=9.8622;SO=93.78%)、小麂(Muntiacus reevesi)(RAI=3.9978;SO=60.10%)、野猪(Sus scrofa)(RAI=2.7442;SO=88.34%)、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2.4235;SO=80.83%)、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RAI=0.6655;SO=26.94%)的相对多度指数和位点占有率均排在前列。同时记录到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白眉鸫(Turdus obscurus)、淡尾鹟莺(Phylloscopus soror)、淡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蓝眉林鸲(Tarsiger rufilatus)5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兽类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功能分区和不同区域位置均较高,而鸟类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建议强化对目前尚未覆盖区域的监测力度,同时加强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度及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鸟类名录的修订与更新 被引量:44
9
作者 阙品甲 朱磊 +4 位作者 张俊 王进 李昭成 沈尤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60,共29页
根据最新的分类学观点和研究结果对地区性鸟类名录进行更新,对于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四川鸟类鉴定手册》为基准,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综合最近20余年的鸟类分布记录,对四川省境内分布的鸟类... 根据最新的分类学观点和研究结果对地区性鸟类名录进行更新,对于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四川鸟类鉴定手册》为基准,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综合最近20余年的鸟类分布记录,对四川省境内分布的鸟类物种数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修订,更新后的四川省鸟类名录共记录到野生鸟类757种。共计新增鸟类135种,其中,23种新增鸟类缘自亚种提升为种,5种为新描述物种,107种为新分布记录。此外,由于标本鉴定有误或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6种被《四川鸟类鉴定手册》收录的鸟类应从四川省鸟类名录中删除。另有19种鸟类虽有相关文献报告,但是由于较为可疑或证据不足暂未列入四川省鸟类名录之中。在新分布记录中,具有长距离飞行能力的候鸟,特别是水鸟所占比例较高;且大多数新分布记录是由观鸟爱好者所发现。随着鸟类研究的发展和观鸟活动的普及,将有更多新分布鸟类被发现和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鸟类多样性 分类 分布 褐背伯劳 观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miRNAs富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俊辉 李媛 +8 位作者 王东辉 陈佳松 李红艳 梁小虎 封同英 蔡志刚 侯蓉 曾长军 刘玉良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0,共8页
大熊猫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通过旁分泌所释放的外泌体在大熊猫保健与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建立大熊猫UC-MSCs外泌体分离方法,开展生物学特征分析和分子鉴定,并研究U... 大熊猫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通过旁分泌所释放的外泌体在大熊猫保健与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建立大熊猫UC-MSCs外泌体分离方法,开展生物学特征分析和分子鉴定,并研究UC-MSCs外泌体中miRNAs的种类与功能。采用超速离心法从大熊猫UCMSCs培养上清中成功分离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粒径大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分子标记表达。采用Small RNA测序技术对UC-MSCs外泌体中的miRNAs进行鉴定,并对其靶基因进行了预测与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大熊猫UC-MSCs外泌体呈圆形杯托状结构,直径为(79.15±4.81)nm,外泌体标志蛋白CD81与TSG101呈阳性表达而CALNEXIN呈阴性表达。大熊猫UC-MSCs外泌体中的miRNA主要为miR-148-3p(30.28%)与miR-21-5p(21.72%)。本研究首次从大熊猫UC-MSCs培养上清中分离出外泌体,并对其所含的miRNAs进行富集分析及功能预测,为大熊猫UC-MSCs外泌体后续的功能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网络的大熊猫姿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漆愚 苏菡 +4 位作者 侯蓉 刘鹏 陈鹏 臧航行 张志和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1-460,共10页
对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开展长期行为监测能及时了解其所处生理周期和健康状况,有助于繁殖饲养机构迅速采取相应繁育保护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但目前无法对大熊猫进行24 h监控并及时地获得相应的行为信息。准确的动物姿... 对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开展长期行为监测能及时了解其所处生理周期和健康状况,有助于繁殖饲养机构迅速采取相应繁育保护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但目前无法对大熊猫进行24 h监控并及时地获得相应的行为信息。准确的动物姿态估计是动物行为研究的关键,也是诸多下游应用的基础。了解大熊猫的姿态可以促进大熊猫行为研究并提升保护管理水平。为了提高复杂环境下大熊猫姿态估计的准确率,本文以高分辨率网络(High resolution net,HRNet)为基础网络架构提出了一种大熊猫姿态估计方法:针对大熊猫不同部位尺度差异较大的问题,在HRNet-32中引入了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在提升特征感受野的同时捕获多尺度信息;同时对大熊猫身体关键点进行分组,引入基于部位的多分支结构来学习特定于每个部位组的表征。多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在PCK@0.05中所用模型精度达到了81.51%。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为大熊猫的行为分析和健康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姿态估计 图像分析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幼仔的早期体重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祥明 奉永友 +8 位作者 兰景超 吴孔菊 杨奎兴 彭文培 袁博 谢意 王树群 陈敏 邓陶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4-234,共11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仔快速生长发育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群长期保存的生存策略(胡锦矗,2001)。大熊猫幼仔的体重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调整圈养大熊猫饲养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圈养条件下,大熊...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仔快速生长发育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群长期保存的生存策略(胡锦矗,2001)。大熊猫幼仔的体重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调整圈养大熊猫饲养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圈养条件下,大熊猫幼仔在0和1年龄级的死亡率分别为12.89%和18.37%(赵素芬等,2019),在30日龄内更高达22%(谢钟,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初生体重 减重 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肠道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黎明 王宇翔 +3 位作者 周杰珑 王洁 谢军金 张文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通过培养法从健康大熊猫Aliuropoda melanoleuca新鲜粪便中分离乳酸菌,然后采用药敏纸片法(K-B法)和PCR对其进行耐药分析。共分离到79株乳酸菌,其对卡那霉素(99%)、磺胺异恶唑(99%)、多黏菌素B(90%)、阿米卡星(87%)、氨曲南(84%)、诺氟... 通过培养法从健康大熊猫Aliuropoda melanoleuca新鲜粪便中分离乳酸菌,然后采用药敏纸片法(K-B法)和PCR对其进行耐药分析。共分离到79株乳酸菌,其对卡那霉素(99%)、磺胺异恶唑(99%)、多黏菌素B(90%)、阿米卡星(87%)、氨曲南(84%)、诺氟沙星(84%)、万古霉素(84%)、甲氧苄啶(81%)和环丙沙星(65%)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林克霉素类较敏感;其中15株检出耐药基因,1株携带2种耐药基因;共发现4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四环素类tetM(检出率13.9%)和tetW(检出率3.8%)、β-内酰胺类bla TEM(检出率1.3%)、氯霉素类cat(检出率1.3%)。结果表明,大熊猫肠道乳酸菌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可为大熊猫临床抗生素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大熊猫肠道疾病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圈养 乳酸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的生境利用和空间格局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延山 侯蓉 +6 位作者 刘家斌 毕温磊 Jacob R.Owens 张志和 黄蜂 骆伟 齐敦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48,共8页
了解动物栖息地和空间利用模式是开展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的重要前提。为明确野化培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外环境中生境利用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以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基于其野外GPS项圈数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 了解动物栖息地和空间利用模式是开展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的重要前提。为明确野化培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外环境中生境利用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以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基于其野外GPS项圈数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动物移动模块等工具分析其在野外环境中栖息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在野外环境时间的增加,2只大熊猫由低海拔西南坡的阔叶林逐渐向高海拔南坡针阔混交林区域移动,且坡度利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均偏向在17°~20°的平缓区域活动。在野外环境的最初一个月,2只大熊猫平均日移动距离较大,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环境初期,活动区域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趋势,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3~4个栖息地斑块,且斑块间面积和距离各异。因此,认为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栖息地环境初期属于不稳定的随机选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化培训 生境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幼经历对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尿液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卉 张名岳 +4 位作者 张萍 黄祥明 吴孔菊 兰景超 侯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研究育幼期不同的育幼方式对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福利状况的影响情况,了解圈养育幼模式可能引发成年雌性大熊猫的应激问题,完善育幼期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兽舍参数设计,提高育幼过程中圈养大熊猫福利状况,选择成... 为研究育幼期不同的育幼方式对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福利状况的影响情况,了解圈养育幼模式可能引发成年雌性大熊猫的应激问题,完善育幼期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兽舍参数设计,提高育幼过程中圈养大熊猫福利状况,选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育幼期采取不同育幼方式管理的成年雌性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成年雌性大熊猫育幼前期(1~3个月)尿液皮质醇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育幼前期,采取人工辅助育幼方式的成年雌性大熊猫尿液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高于采取全母乳育幼方式,经产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尿液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初产。这表明在当前圈养环境下,采取全母乳育幼的方式是对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应激较小且福利的育幼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 育幼经历 尿液皮质醇 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出生体质量分类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奉永友 兰景超 +8 位作者 黄祥明 吴孔菊 杨诚 王树群 方俊 张皓 陈敏 邓陶 杨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8,共6页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192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体幼仔为研究对象,分析大熊猫出生体质量的统计学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大熊猫出生体质量主要分布在[100,210),且处于[100,110)和[200,210)区间的个体频率也较高,而出生体...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192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体幼仔为研究对象,分析大熊猫出生体质量的统计学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大熊猫出生体质量主要分布在[100,210),且处于[100,110)和[200,210)区间的个体频率也较高,而出生体质量低于60 g的幼仔个体极少;因此,根据大熊猫出生体质量划分,100~210 g为正常体质量个体,高于或等于210 g为高出生体质量个体,低于100 g为低出生体质量个体,低于60 g为极低出生体质量个体;雄性幼仔的出生体质量更集中。合理划分大熊猫活体幼仔的出生体质量,有利于调整大熊猫幼仔的饲养管理方式和育幼人员的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出生体质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轮状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小艳 李林 +3 位作者 燕霞 张东升 侯蓉 刘颂蕊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4-260,共7页
轮状病毒是威胁大熊猫健康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为了对大熊猫轮状病毒进行快速、方便且准确地检测,研发适合于基层饲养单位和保护区的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合成大熊猫轮状病毒Vp7基因序列,构建了PUC-VP7的重组质粒,并... 轮状病毒是威胁大熊猫健康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为了对大熊猫轮状病毒进行快速、方便且准确地检测,研发适合于基层饲养单位和保护区的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合成大熊猫轮状病毒Vp7基因序列,构建了PUC-VP7的重组质粒,并将其作为阳性对照对大熊猫轮状病毒样本进行PCR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PCR扩增分析时,该质粒和病毒cDNA二者均在340 bp处出现了特异性条带。此外,对收集到的45份大熊猫粪便样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时,其中2份样品在340 bp处出现条带,该基因片段与大熊猫轮状病毒CH-1株的相似性为99.89%。本研究构建的PUC-VP7质粒不但可以作为大熊猫轮状病毒PCR检测中的阳性质控品,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该PCR病毒检测技术在基层饲养单位和保护区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轮状病毒 PCR检测 VP7基因 质粒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冷冻精液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东辉 刘玉良 +3 位作者 沈富军 蔡志刚 安俊辉 侯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1-269,共9页
在过去34年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保护工作中,我们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精子库,目前已保存50只大熊猫个体总计7000余支细管冷冻精液(冻精)。冷冻精液一方面可以使物种的遗传资源得到长久保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促进种群... 在过去34年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保护工作中,我们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精子库,目前已保存50只大熊猫个体总计7000余支细管冷冻精液(冻精)。冷冻精液一方面可以使物种的遗传资源得到长久保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促进种群繁育。但是,圈养大熊猫冷冻精液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作用尚未有明确报道。本研究首先根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00—2014年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数据,对比分析了冻精人工授精个体和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冻精人工授精个体遗传多样性均高于同年圈养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表明在繁殖年份中冻精人工授精可以显著提高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统计精子库中所有冻精个体的平均血缘系数并与圈养种群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冷冻精液对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潜在作用。结果显示,精子库中有21只已死亡个体的精液,其中有66.67%的个体平均血缘系数低于圈养种群;有14只20岁以上个体的精液,其中有50.00%的个体平均血缘系数低于圈养种群;另有15只20岁以下个体的精液,其中有53.33%的个体平均血缘系数低于圈养种群,表明冷冻精液对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综上所述,冷冻精液不但有效保存了大熊猫遗传资源,而且在保护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冷冻精液 人工授精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雅安市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房超 杨倩倩 +9 位作者 蔡均 杨伟 郑健贵 张翼 李从浩 罗万勋 黄科 李黎 李生强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63-73,共11页
2020年6月—2021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雅安市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开展调查。基于6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0科98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9种,中国特有鸟类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20年6月—2021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雅安市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开展调查。基于6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0科98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9种,中国特有鸟类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3种(易危1种,近危2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有7种。居留型上,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80.61%)。区系特征上,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鸟类分别有50种(51.02%)、21种(21.43%)、27种(27.55%)。不同季节比较时,夏季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冬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而秋季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低,不同季节间的相似性均较高(Cj=0.212~0.345)。不同生境比较时,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高,沿岸湿地的物种丰富度最低,而居民区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除了水域生境外,其余5种生境间的相似性均较高(Cj=0.114~0.268)。整体上看,湿地公园鸟类资源较为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监测与保护价值。建议持续定期开展鸟类监测工作、加强对湿地公园内水域的监测和保护力度、加大鸟类保护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 鸟类 多样性 湿地 生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多样性与分布
20
作者 郑雄 廖亮 +11 位作者 曾详波 赖緖林 张俊先 赵卫红 王戈 张鑫 朱洪民 陈竺 黄科 余家华 李生强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4-72,共9页
2021年10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痕迹法、访问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物种开展调查,同时收集整理该区域2017年以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记录到11种雉类,包括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 2021年10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痕迹法、访问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物种开展调查,同时收集整理该区域2017年以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记录到11种雉类,包括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和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2种国家I级以及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尾虹雉、红喉雉鹑、红腹锦鸡、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为我国特有种。绿尾虹雉被IUCN评为“易危(VU)”等级。藏雪鸡、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和雪鹑(Lerwa lerwa)3种雉类为该区域的新分布记录。不同调查方法下均发现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血雉的遇见率较高且分布植被类型多样。不同区域雉类多样性上,绵竹区域(8种)>狮子王峰区域(6种)=什邡区域(6种)=小木岭区域(6种)。绿尾虹雉和血雉在4个不同调查区域均有分布,但绿尾虹雉主要在狮子王峰区域分布;红喉雉鹑、藏雪鸡和高原山鹑目前仅在狮子王峰区域发现有分布;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灰胸竹鸡和勺鸡主要在什邡、绵竹和小木岭区域分布;雪鹑仅在绵竹和狮子王峰区域发现有分布;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仅在绵竹区域发现有分布。本研究表明不同调查方法均适用于该区域的雉类物种资源调查,研究结果为后续雉类物种的精准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关键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 雉类 多样性 分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