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岩土体结构划分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兆鑫
范敏
+2 位作者
雷传扬
王波
马国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62,共9页
利用海量地质资料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首先需要对建模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而进行岩土体结构划分则是其首要环节。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充分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大量工勘资料...
利用海量地质资料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首先需要对建模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而进行岩土体结构划分则是其首要环节。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充分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大量工勘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建立了满足不同尺度、不同精度三维地质建模需要的岩土体结构分层方案。通过典型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示范应用,岩土体分层物理力学指标离散性分析和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该岩土体结构划分方案合理。研究成果对海量地质资料的标准化建库和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以及提高地质资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和岩土工程勘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结构
三维地质模型
工程地质问题
成都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永高
李应栩
+4 位作者
韩飞
贾小川
杨学俊
严刚
杨青松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717,共6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乡一带厘定出一条走向NEE,倾向NNW,倾角30°~55°的左行滑覆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呈平行带状展布,出露长约30 km,宽...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乡一带厘定出一条走向NEE,倾向NNW,倾角30°~55°的左行滑覆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呈平行带状展布,出露长约30 km,宽约2 km。强变形带内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书斜构造、S-C组构及旋转碎斑系等构造发育。卷入该剪切带的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 096±0. 072 Ma,该年龄代表了念青唐古拉山西缘二长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同时限定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的下限。基于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拉布普韧性剪切带是念青唐古拉山北剪切带西段的构造形迹,形成于中新世之后,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伸展构造的产物。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及高原隆升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布普韧性剪切带
晚新生代
伸展构造
念青唐古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斜坡InSAR变形监测效果野外判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梁京涛
赵聪
王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1,共6页
InSAR技术凭借其在地表形变监测方面的优势,已逐渐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领域。但由于气候条件、茂密植被以及山区地形起伏过大等因素限制,地质灾害InSAR变形监测的应用范围及效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有效评估InSAR变形监测在某区域应用...
InSAR技术凭借其在地表形变监测方面的优势,已逐渐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领域。但由于气候条件、茂密植被以及山区地形起伏过大等因素限制,地质灾害InSAR变形监测的应用范围及效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有效评估InSAR变形监测在某区域应用效果优劣,亟需建立较为系统的野外调查判定标准,以便于批量快捷开展InSAR变形监测结果野外调查评估工作。从斜坡表部变形特征和孕灾地质环境条件两个方面总结了野外调查内容,建立了一套斜坡InSAR变形监测效果野外判定标准方法,并选取了滇西北地区典型实例,阐述了该套方法的具体应用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野外判定内容包括斜坡表部变形特征和孕灾地质环境条件两个方面,其中斜坡表部变形特征是野外判定内容的核心,而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则是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条件。②该套方法依据肉眼以及简易测量等手段,实现了滇西北地区斜坡表部变形特征的快速识别,应用效果较为理想,适宜于开展大批量斜坡InSAR变形监测效果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表形变
地质灾害
InSAR监测
野外调查
滇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西丽江小桥头岩体时代与成因: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证据
4
作者
黄永高
罗改
+3 位作者
张彤
熊昌利
贾小川
杨学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7,共12页
为探讨滇西丽江地区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起源及构造环境,对丽江地区小桥头岩体开展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小桥头岩体由石英二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组成,其中锆石U-Pb的年龄分别为35.47±0.48...
为探讨滇西丽江地区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起源及构造环境,对丽江地区小桥头岩体开展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小桥头岩体由石英二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组成,其中锆石U-Pb的年龄分别为35.47±0.48Ma(MSWD=0.49,n=11)和34.70±0.54Ma(MSWD=0.1,n=10),形成于始新世晚期;两者岩浆锆石具有一致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HREE强烈富集(CeN/YbN=0.00~0.55),强Ce正异常(δCe=1.2~179.4)和较弱Eu负异常(δEu=0.38~0.88),高Nb(1.26~51.07)×10^-6、Ta(0.19~1.52)×10^-6、Hf(0.98%~1.39%)含量,是演化程度高的岩浆产物。根据锆石Ti温度计,得出岩浆锆石结晶温度小于800℃。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桥头岩体的形成除了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外,还有幔源物质的混入,是印度-亚洲大陆晚碰撞阶段的岩浆事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新生代
锆石U-PB定年
LA-ICP-MS
小桥头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品种大蒜提取物对层出镰孢菌的抑菌作用分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存
潘志佳
+3 位作者
邓艳
曾其国
刘应平
任迎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47,共6页
大蒜(Allium sativum)是一种有着独特气味、含有抗菌活性的葱属植物。该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大蒜(太仓白皮、二水早、红七星和独蒜)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最强的是“红七星”,其次是“二水早”。利用GC-MS对大蒜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大蒜(Allium sativum)是一种有着独特气味、含有抗菌活性的葱属植物。该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大蒜(太仓白皮、二水早、红七星和独蒜)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最强的是“红七星”,其次是“二水早”。利用GC-MS对大蒜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二水早”和“红七星”中含有大量的5-羟甲基糠醛。此外,“二水早”和“红七星”中的硫化物含量和抑菌活性也高于其他两种大蒜。根据电解质和蛋白质的泄漏量、AKP活性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红七星”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机制可能对其膜的完整性起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提取物
层出镰孢菌
相对电导率
总蛋白浓度
碱性磷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源遥感技术的红层滑坡识别与监测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庆芳
郑志军
+3 位作者
董继红
余天彬
刘文
黄细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红层滑坡具有分布广泛、隐蔽性强、突发性高、识别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多源时序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并以郑家房子滑坡为典型点开展时序监测分析,以揭示其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时序InSAR...
红层滑坡具有分布广泛、隐蔽性强、突发性高、识别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多源时序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并以郑家房子滑坡为典型点开展时序监测分析,以揭示其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时序InSAR技术共识别出9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ALOS-2数据的识别效果优于Sentinel-1数据;InSAR监测显示郑家房子滑坡变形具有周期性,变形区间与汛期重合,最大形变速率为-40 mm/a,最大变形量为134 mm。结合现场调查分析,该滑坡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下可能发生大规模失稳,直接威胁坡体居民区和村道,建议在雨季加强持续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滑坡
时序InSAR技术
光学遥感技术
早期识别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岩土体结构划分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兆鑫
范敏
雷传扬
王波
马国玺
机构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62,共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89210)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项目(5101012018002703)。
文摘
利用海量地质资料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首先需要对建模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而进行岩土体结构划分则是其首要环节。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充分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大量工勘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建立了满足不同尺度、不同精度三维地质建模需要的岩土体结构分层方案。通过典型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示范应用,岩土体分层物理力学指标离散性分析和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该岩土体结构划分方案合理。研究成果对海量地质资料的标准化建库和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以及提高地质资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和岩土工程勘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岩土体结构
三维地质模型
工程地质问题
成都中心城区
Keywords
rock-soil mass structure
3D geological mode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atters
downtown area of Chengdu
分类号
P6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永高
李应栩
韩飞
贾小川
杨学俊
严刚
杨青松
机构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
地质
调查
局成都
地质
调查
中心
出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717,共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15)
文摘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乡一带厘定出一条走向NEE,倾向NNW,倾角30°~55°的左行滑覆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呈平行带状展布,出露长约30 km,宽约2 km。强变形带内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书斜构造、S-C组构及旋转碎斑系等构造发育。卷入该剪切带的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 096±0. 072 Ma,该年龄代表了念青唐古拉山西缘二长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同时限定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的下限。基于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拉布普韧性剪切带是念青唐古拉山北剪切带西段的构造形迹,形成于中新世之后,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伸展构造的产物。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及高原隆升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拉布普韧性剪切带
晚新生代
伸展构造
念青唐古拉山
Keywords
Labupu ductile shear zone
Late Cenozoic
extensional tectonics
Nyainqentanglha rang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斜坡InSAR变形监测效果野外判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梁京涛
赵聪
王军
机构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文摘
InSAR技术凭借其在地表形变监测方面的优势,已逐渐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领域。但由于气候条件、茂密植被以及山区地形起伏过大等因素限制,地质灾害InSAR变形监测的应用范围及效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有效评估InSAR变形监测在某区域应用效果优劣,亟需建立较为系统的野外调查判定标准,以便于批量快捷开展InSAR变形监测结果野外调查评估工作。从斜坡表部变形特征和孕灾地质环境条件两个方面总结了野外调查内容,建立了一套斜坡InSAR变形监测效果野外判定标准方法,并选取了滇西北地区典型实例,阐述了该套方法的具体应用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野外判定内容包括斜坡表部变形特征和孕灾地质环境条件两个方面,其中斜坡表部变形特征是野外判定内容的核心,而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则是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条件。②该套方法依据肉眼以及简易测量等手段,实现了滇西北地区斜坡表部变形特征的快速识别,应用效果较为理想,适宜于开展大批量斜坡InSAR变形监测效果快速评估。
关键词
斜坡地表形变
地质灾害
InSAR监测
野外调查
滇西北地区
Keywords
slope surface deformation
geological hazard
InSAR monitoring
field investigation
Northwestern Yunnan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丽江小桥头岩体时代与成因: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证据
4
作者
黄永高
罗改
张彤
熊昌利
贾小川
杨学俊
机构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7,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16)
文摘
为探讨滇西丽江地区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起源及构造环境,对丽江地区小桥头岩体开展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小桥头岩体由石英二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组成,其中锆石U-Pb的年龄分别为35.47±0.48Ma(MSWD=0.49,n=11)和34.70±0.54Ma(MSWD=0.1,n=10),形成于始新世晚期;两者岩浆锆石具有一致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HREE强烈富集(CeN/YbN=0.00~0.55),强Ce正异常(δCe=1.2~179.4)和较弱Eu负异常(δEu=0.38~0.88),高Nb(1.26~51.07)×10^-6、Ta(0.19~1.52)×10^-6、Hf(0.98%~1.39%)含量,是演化程度高的岩浆产物。根据锆石Ti温度计,得出岩浆锆石结晶温度小于800℃。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桥头岩体的形成除了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外,还有幔源物质的混入,是印度-亚洲大陆晚碰撞阶段的岩浆事件记录。
关键词
富碱斑岩
新生代
锆石U-PB定年
LA-ICP-MS
小桥头
滇西
Keywords
alkali-rich porphyry
Cenozoic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LA-LCP-MS
Xiaoqiaotou
western Yunnan
分类号
P588.13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品种大蒜提取物对层出镰孢菌的抑菌作用分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存
潘志佳
邓艳
曾其国
刘应平
任迎虹
机构
成都师范学
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
院
特色园艺生物
资源
开发
与利用
四川省
高校
重点
实验室
成都师范学
院
史地与旅游学
院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47,共6页
基金
西南地区特色植物与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CSCXTD2020A04)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7JY0178)
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1914389121)。
文摘
大蒜(Allium sativum)是一种有着独特气味、含有抗菌活性的葱属植物。该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大蒜(太仓白皮、二水早、红七星和独蒜)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最强的是“红七星”,其次是“二水早”。利用GC-MS对大蒜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二水早”和“红七星”中含有大量的5-羟甲基糠醛。此外,“二水早”和“红七星”中的硫化物含量和抑菌活性也高于其他两种大蒜。根据电解质和蛋白质的泄漏量、AKP活性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红七星”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机制可能对其膜的完整性起破坏作用。
关键词
大蒜提取物
层出镰孢菌
相对电导率
总蛋白浓度
碱性磷酸酶活性
Keywords
garlic extracts
Fusarium proliferatum
relative conductivity
total protein content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源遥感技术的红层滑坡识别与监测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庆芳
郑志军
董继红
余天彬
刘文
黄细超
机构
成都市
地质
环境监测站
自然
资源
部成都
地质
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智慧
地质
大数据有限公司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宜宾市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DD20190637)。
文摘
红层滑坡具有分布广泛、隐蔽性强、突发性高、识别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多源时序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并以郑家房子滑坡为典型点开展时序监测分析,以揭示其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时序InSAR技术共识别出9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ALOS-2数据的识别效果优于Sentinel-1数据;InSAR监测显示郑家房子滑坡变形具有周期性,变形区间与汛期重合,最大形变速率为-40 mm/a,最大变形量为134 mm。结合现场调查分析,该滑坡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下可能发生大规模失稳,直接威胁坡体居民区和村道,建议在雨季加强持续性监测。
关键词
红层滑坡
时序InSAR技术
光学遥感技术
早期识别
形变监测
Keywords
redbed landslide
timeseries InSAR technology
optic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early identifica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岩土体结构划分
刘兆鑫
范敏
雷传扬
王波
马国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黄永高
李应栩
韩飞
贾小川
杨学俊
严刚
杨青松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斜坡InSAR变形监测效果野外判定方法研究
梁京涛
赵聪
王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滇西丽江小桥头岩体时代与成因:锆石U-Pb定年与微量元素证据
黄永高
罗改
张彤
熊昌利
贾小川
杨学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品种大蒜提取物对层出镰孢菌的抑菌作用分析
陈存
潘志佳
邓艳
曾其国
刘应平
任迎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多源遥感技术的红层滑坡识别与监测研究
王庆芳
郑志军
董继红
余天彬
刘文
黄细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