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模式及开发利用潜力
1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7 位作者
张春潮
付昌昌
谢小国
王晓刚
李欣泽
张登飞
白占学
王振兴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61,共15页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构造岩溶
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
地下水
补给源
补给模式
岩溶水文地质
开发利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和地下水循环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7 位作者
张春潮
付昌昌
王学锋
谢小国
王振兴
罗兵
白占学
赵崇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6-968,共13页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碳酸盐岩分布区水文地质结构复杂、岩溶水量丰富,是工程地质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文章在岩溶地貌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和新型同位素测年与示踪的方法,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特征,分析了岩溶水补...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碳酸盐岩分布区水文地质结构复杂、岩溶水量丰富,是工程地质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文章在岩溶地貌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和新型同位素测年与示踪的方法,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特征,分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结果表明:岩溶空间分布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均受构造控制;在垂向上主要存在3个高程级别的岩溶发育分区,其中二级和三级顶部岩溶的发育时间分别为晚中新世至晚更新世和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岩溶水补给区海拔4400~4600 m,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冰湖水,水中^(228)Ra/^(226)Ra数据显示非定曲断裂控制范围内水源难以形成跨断裂影响范围的补给;岩溶水循环速度快,岩溶大泉的^(85)Kr年龄<15 a,且基本没有年龄较大的地下水混合;径流过程中碳酸盐岩溶蚀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不充分。在工程中应充分考虑活动断裂影响下岩溶水径流通道空间分布、高水压影响和特殊天气条件带来的地质灾害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溶
岩溶发育特征
地下水循环
新型同位素
工程影响
金沙江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坡面泥石流降雨预报模型
被引量:
15
3
作者
余斌
朱云波
刘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9-848,共10页
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多以坡面泥石流的形式发生,预测预报坡面泥石流的发生对于开展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地形、地质和降雨三大条件是影响坡面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通过选择同样地质条件和基本相同降雨条件的区域,研究影响坡面泥...
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多以坡面泥石流的形式发生,预测预报坡面泥石流的发生对于开展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地形、地质和降雨三大条件是影响坡面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通过选择同样地质条件和基本相同降雨条件的区域,研究影响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地形条件,并得出可以用于坡面泥石流预报的坡面泥石流地形条件。结果表明:地形条件由坡面坡度因子、泥石流上部因子、泥石流侧面因子和临空面因子组成;较大的地形条件T对应较大的泥石流发生可能性;降雨条件由泥石流发生前的降雨量与1 h降雨量组成;得出了由地形条件T和降雨条件R组成的坡面泥石流预报条件P,P值越大,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预报条件P可以预报坡面泥石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条件
降雨条件
坡面泥石流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模式及开发利用潜力
1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张春潮
付昌昌
谢小国
王晓刚
李欣泽
张登飞
白占学
王振兴
机构
中国
地质
科学院
水文地质
环境
地质
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
工程
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地质矿产
勘查
开发局
水文地质
工程
地质
中心
四川省
华地建设
工程
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核工业
地质
调查院
西北大学
地质
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61,共15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11374、DD20221812、DD202305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SK202205)资助。
文摘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构造岩溶
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
地下水
补给源
补给模式
岩溶水文地质
开发利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Keywords
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geological safety risk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tectonic karst
groundwater
recharge source
supply mode
karst hydrogeolo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ydro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分类号
P64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和地下水循环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张春潮
付昌昌
王学锋
谢小国
王振兴
罗兵
白占学
赵崇钦
机构
中国
地质
科学院
水文地质
环境
地质
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
工程
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地质
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
地质
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地质矿产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四川省
华地建设
工程
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6-968,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SK202205)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21812)。
文摘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碳酸盐岩分布区水文地质结构复杂、岩溶水量丰富,是工程地质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文章在岩溶地貌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和新型同位素测年与示踪的方法,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特征,分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结果表明:岩溶空间分布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均受构造控制;在垂向上主要存在3个高程级别的岩溶发育分区,其中二级和三级顶部岩溶的发育时间分别为晚中新世至晚更新世和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岩溶水补给区海拔4400~4600 m,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冰湖水,水中^(228)Ra/^(226)Ra数据显示非定曲断裂控制范围内水源难以形成跨断裂影响范围的补给;岩溶水循环速度快,岩溶大泉的^(85)Kr年龄<15 a,且基本没有年龄较大的地下水混合;径流过程中碳酸盐岩溶蚀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不充分。在工程中应充分考虑活动断裂影响下岩溶水径流通道空间分布、高水压影响和特殊天气条件带来的地质灾害威胁。
关键词
构造岩溶
岩溶发育特征
地下水循环
新型同位素
工程影响
金沙江断裂带
Keywords
tectonic karst
kars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new isotope
engineering influence
Jinshajiang fault zone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坡面泥石流降雨预报模型
被引量:
15
3
作者
余斌
朱云波
刘秧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
灾害防治与
地质
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
地质矿产
开发局
成都
水文地质
工程
地质
中心
湘潭市勘测设计院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9-84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2341)~~
文摘
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多以坡面泥石流的形式发生,预测预报坡面泥石流的发生对于开展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地形、地质和降雨三大条件是影响坡面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通过选择同样地质条件和基本相同降雨条件的区域,研究影响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地形条件,并得出可以用于坡面泥石流预报的坡面泥石流地形条件。结果表明:地形条件由坡面坡度因子、泥石流上部因子、泥石流侧面因子和临空面因子组成;较大的地形条件T对应较大的泥石流发生可能性;降雨条件由泥石流发生前的降雨量与1 h降雨量组成;得出了由地形条件T和降雨条件R组成的坡面泥石流预报条件P,P值越大,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预报条件P可以预报坡面泥石流的发生。
关键词
地形条件
降雨条件
坡面泥石流
预报模型
Keywords
topographical condition
rainfall condition
hillslope debris flow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模式及开发利用潜力
马剑飞
李向全
张春潮
付昌昌
谢小国
王晓刚
李欣泽
张登飞
白占学
王振兴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和地下水循环特征
马剑飞
李向全
张春潮
付昌昌
王学锋
谢小国
王振兴
罗兵
白占学
赵崇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坡面泥石流降雨预报模型
余斌
朱云波
刘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