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布途金子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勇军 吴兴宇 +4 位作者 张虎 黄鑫 卢嘉陵 朱学才 任延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8-24,共7页
布途金子铅锌矿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内,矿区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上段地层中,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Ⅰ和Ⅱ号铅锌矿体目前尚未控制最大延深,全部为氧化矿石。通过对数千米探矿坑道施工,将研究区与国内及世界典... 布途金子铅锌矿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内,矿区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上段地层中,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Ⅰ和Ⅱ号铅锌矿体目前尚未控制最大延深,全部为氧化矿石。通过对数千米探矿坑道施工,将研究区与国内及世界典型MVT铅锌矿床对比,认为布途金子铅锌矿床属MVT铅锌矿亚类;通过与周边矿床对比,指出矿床深部极有可能存在大而富的原生硫化矿,有望成为一中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西西比河谷型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布途金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湖溪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U-Th-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娜 王国芝 +3 位作者 王东 张永清 耿建真 付小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39,共7页
通过对江西湖溪地区震旦纪地层中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野外和室内的综合研究表明,前人所称震旦系中的混合岩实际上为变形程度不同的花岗质糜棱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有重熔再造岩浆成因的特征。采用LA-ICP-MS方法... 通过对江西湖溪地区震旦纪地层中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野外和室内的综合研究表明,前人所称震旦系中的混合岩实际上为变形程度不同的花岗质糜棱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有重熔再造岩浆成因的特征。采用LA-ICP-MS方法对其年代学进行限定,所获得的919Ma年龄为古老基底残留锆石年龄,412±3Ma年龄为岩浆形成年龄。岩体形成后可能先后经历了370±3Ma B.P.和317±4Ma B.P.两次隆升冷却。研究区广泛发育的走滑变形和花岗岩的糜棱岩化应当是发生于317±4Ma B.P.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花岗质糜棱岩 锆石 U-Th-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雷波矿集区磷矿沉积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君 张玙 +3 位作者 杨豫川 程文斌 董千平 秘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6-84,共9页
四川雷波地区磷矿属于中国昆阳式海相沉积型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阶麦地坪组地层中。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重点研究其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在矿集区建立了潮坪沉积体系,判断麦地坪组以潮下带沉积为主,潮间带和潮上带沉积不发育,总体表... 四川雷波地区磷矿属于中国昆阳式海相沉积型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阶麦地坪组地层中。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重点研究其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在矿集区建立了潮坪沉积体系,判断麦地坪组以潮下带沉积为主,潮间带和潮上带沉积不发育,总体表现为海侵-海退-海侵的垂向沉积组合。沉积相在矿集区呈环带状分布,磷矿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大体呈正相关关系。磷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类型直接影响了磷质颗粒的物理富集过程,其中潮下高能带为磷矿沉积的最有利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麦地坪组 沉积相 成矿规律 沉积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付树林 梁丽萍 +1 位作者 刘延国 李景吉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0-218,共9页
地质灾害是建设用地选址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危险性区划的主要参考要素,其直接或间接危害到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降低建设用地规划中地质灾害的影响,应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考虑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当... 地质灾害是建设用地选址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危险性区划的主要参考要素,其直接或间接危害到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降低建设用地规划中地质灾害的影响,应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考虑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当中。以干旱河谷山区丹巴县为研究区,运用确定系数和逻辑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对该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选择安全因子、自然因子、社会因子和生态因子共同构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对丹巴县进行危险性分区,极高危险区217.20 km^2,高危险区744.95 km^2,中度危险区1 352.44 km^2,低度危险区1 295.08 km^2以及极低危险区875.32 km^2。(2)丹巴县建设用地最适宜区面积为115.72 km^2,占县域总面积的2.57%,适宜建设的土地少且多集中在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和大渡河沿岸河谷地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禁止建设区面积分别为683.47 km^2、623.21 km^2、590.66 km^2、2 494.21 km^2。(3)已建成的城镇空间中38.50%和37.62%分布在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整体分布状况良好。有5.85%的城镇空间建设在较不适宜区,2.67%在禁止建设区,存在生态安全风险,该区域应加强灾害预警与防灾减灾工作,有条件地适度搬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建设用地 危险性评价体系 适宜性评价 丹巴县 遥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Logistic模型的雅砻江新龙段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树林 梁丽萍 刘延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4-410,共7页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易发性评价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雅砻江中上游新龙段为研究区,初选坡度、坡向、起伏度、坡形、工程岩组、降雨、与水系距离、与道路距离和与断层距...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易发性评价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雅砻江中上游新龙段为研究区,初选坡度、坡向、起伏度、坡形、工程岩组、降雨、与水系距离、与道路距离和与断层距离为评价因子。以2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依据,运用确定系数法计算各评价因子分级的确定性系数(CF),将CF值带入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剔除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评价因子,建立了CF-Logistic模型。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将单一的CF模型作对比,运用ROC曲线检验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最主要分布在贯通南北的G227线两侧,该处同时也是雅砻江主干两岸,面积为245.53 km 2,占比2.69%;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断层周围,面积573.48 km 2,占比6.28%;中、低、极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1518.54,4245.11,2553.05 km 2。模型精度结果显示:CF-Logistic模型(0.889)优于单一的CF模型(0.878),可以更加精确地划分研究区易发性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 确定系数法 逻辑回归法 雅砻江 新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江源区韩家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改进前后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海兵 吴建军 +4 位作者 张春山 杨为民 渠敬凯 马思琦 徐传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72,共14页
为了降低涪江源区左岸韩家沟泥石流的危害,文章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FLO-2D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清了韩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现状,认为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防灾需求,并据此提出改进的防治工程,对不同降雨频率下防治工程改进前后的... 为了降低涪江源区左岸韩家沟泥石流的危害,文章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FLO-2D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清了韩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现状,认为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防灾需求,并据此提出改进的防治工程,对不同降雨频率下防治工程改进前后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改进防治工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韩家沟位于“8·8”九寨沟地震扰动区,震后泥石流物源丰富,导致每逢强降雨时泥石流频发。在1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丰河村及平松路均处于低危险区,现有防治工程可有效防治泥石流灾害;在5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丰河村处于泥石流高危险区,泥石流冲出排导槽,冲毁平松路,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要求。采用多级拦挡坝、排导槽截弯取直等改进的防治工程后,可有效预防泥石流对沟口下方承灾体的损害,泥石流堆积方量减少50.2%,堆积面积减少86%,高危险区均位于排导槽内,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泥石流 改进防治工程 治理效果 降雨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u-White模型横波速度预测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白俊雨 宋志翔 +3 位作者 苏凌 杨文广 朱凌燕 李诗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9-595,共7页
在砂泥岩剖面中,基于Gassmann方程和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及实验室岩石物理数据进行横波速度估算.模型中考虑了泥质砂岩中基质性质、泥质含量、孔隙度大小和孔隙形状以及孔隙饱含流体性质对岩石速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了... 在砂泥岩剖面中,基于Gassmann方程和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及实验室岩石物理数据进行横波速度估算.模型中考虑了泥质砂岩中基质性质、泥质含量、孔隙度大小和孔隙形状以及孔隙饱含流体性质对岩石速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了模型中砂、泥岩和孔隙流体弹性参数以及孔隙纵横比等输入参数的误差对预测横波速度精度的影响.数值模型试验表明,在Xu-White模型中采用变化的孔隙纵横比估算出的横波速度远远比采用固定孔隙纵横比估算出的横波速度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WHITE模型 横波速度 孔隙纵横比 GASSMAN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地区磷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放射性环境问题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施泽明 倪师军 +2 位作者 张成江 葛良全 沈前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26-727,共2页
磷矿开发利用在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同时,与之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大多数磷矿都伴有高含量的放射性铀、钍等元素,通过加工,会转移至磷肥及副产品中,通过施肥、淋滤、风化、氧化等作用进入环境中,不仅会导致土壤环境中放射... 磷矿开发利用在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同时,与之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大多数磷矿都伴有高含量的放射性铀、钍等元素,通过加工,会转移至磷肥及副产品中,通过施肥、淋滤、风化、氧化等作用进入环境中,不仅会导致土壤环境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增加,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转移至人体,导致公众内照射剂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过程 磷矿开采 龙门山 放射性元素 磷矿石 磷矿层 磷石膏 开发利用 磷肥厂 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色吾村白垩纪变基性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王燚 董磊 +5 位作者 叶春林 杨学俊 吕志伟 贾小川 黄波 陈东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9-470,共12页
区域地质调查在青藏高原南部曲松县邱多江乡色吾村附近新发现白垩纪变基性岩,呈层状大面积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宋热岩组B岩段中。为查明这些变基性岩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在详实的野外工作基础上,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 区域地质调查在青藏高原南部曲松县邱多江乡色吾村附近新发现白垩纪变基性岩,呈层状大面积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宋热岩组B岩段中。为查明这些变基性岩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在详实的野外工作基础上,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所有样品的年龄值均属于早白垩世。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始岩浆岩中晶出的斜长石较少或者未结晶,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具有相对较高的分馏程度;高场强元素相对明显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和Ba负异常明显;并认为变基性岩可能来自软流圈地幔。根据稳定富集的高场强元素投图,岩浆在就位和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混染。构造环境分析认为,这套变基性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特征,其形成可能与新特提斯洋被动大陆边缘热点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有关。由于岩石变质变形作用强烈,镜下无法判断其原岩成分,从野外观察看,较接近火山岩的特征。若为火山喷发形成,将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部研究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并因此厘定出白垩纪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缝合带 朗杰学群 变基性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丹巴燕子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10
作者 牛刚 熊发挥 +2 位作者 周丽芹 宋鹏华 肖渊甫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3-1701,共9页
燕子沟金矿床位于四川省丹巴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泥盆系危关组炭质千枚岩、板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成矿过程分为沉积成矿期、热液期和风化期,其中热液期是金的主要成矿期。流体成矿过程包括3个阶... 燕子沟金矿床位于四川省丹巴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泥盆系危关组炭质千枚岩、板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成矿过程分为沉积成矿期、热液期和风化期,其中热液期是金的主要成矿期。流体成矿过程包括3个阶段:石英-金-硫化物阶段、硫盐-金(银)-石英阶段和铅锌硫化物-金-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以VCO2、LCO2和LH2O三相与两相包裹体为主,主要是H2O-CO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另有纯液相和含CO2单相包裹体存在。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温(285~295℃)、浅成(0.11~0.92km)、低盐度(w(NaCl)=2.22%~9.21%)、低密度(0.75~0.85g/cm3)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岩浆岩体与矿化关系密切,既为成矿提供热源,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并与大气降水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沉积-热液改造型浅成中温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丹巴 燕子沟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洛吉地区早三叠世时期的沉积-构造演化
11
作者 付小文 邓江红 +1 位作者 王国芝 李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13-1014,共2页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大地构造位置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滇西北高原,欧亚和冈瓦纳两大板块的交接部位,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该区既是青藏高原向东南的自然延伸部分,又是连接云南西部和东南亚地区的纽带。同时位于举...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大地构造位置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滇西北高原,欧亚和冈瓦纳两大板块的交接部位,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该区既是青藏高原向东南的自然延伸部分,又是连接云南西部和东南亚地区的纽带。同时位于举世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甘孜-理塘结合带的南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构造演化 中甸 青藏高原东南部 大地构造 特提斯 洛吉 构造域 结合带 东南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谢通门县卡嘎地热成因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俊 武斌 +4 位作者 马昭雄 陈宁 谢伟 邹华敏 杨代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西藏谢通门县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山区,分布有卡嘎温泉,开发地热能解决当地供暖之急,但地热成因及储量研究尚未开展。通过分析调查区的地质构造、地热活动规律,并在卡嘎温泉附近开展地质详细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及土壤氡气测量等工作,... 西藏谢通门县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山区,分布有卡嘎温泉,开发地热能解决当地供暖之急,但地热成因及储量研究尚未开展。通过分析调查区的地质构造、地热活动规律,并在卡嘎温泉附近开展地质详细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及土壤氡气测量等工作,综合运用地质、物探成果,对卡嘎温泉的成因及热储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音频大地电磁及土壤氡气测量成果清晰地揭示了区内NE向、NW向与SN向断层深部的延展情况与叠加关系,说明区内具备较好的导水通道和热储空间。(2)研究区热源以中浅部始~渐新世岩浆岩衰变放热及深部存在高温岩浆熔融热源向上传导;断裂破碎带既是深部热储,也是深部热水上涌的通道;第四系上部冲洪积等堆积层为地热水的良好盖层,而第四系下部松散沉积物及部分基岩风化壳构成区内浅部热储。这些说明本区地热应用潜力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依据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成果的三维展示,发现深部S1、S2两个异常区在浅部呈连通状态,地表温泉点正好位于其连通通道上方,故在附近钻探取水时需评估对此温泉点水量的影响。最后,结合本区地热水的地热特征及电性特征,构建了调查区“地球物理-地热地质”模型,可为西藏其他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氡气测量 地质调查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钻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立体成像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范涛 李鸿泰 +4 位作者 刘磊 赵睿 李博凡 郭建磊 李宇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煤矿井下地球物理水害超前探测要求探测点20 m范围内不得有积水和金属物体,传统电磁法超前探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钻孔瞬变电磁法通过将收发装置送入掘进工作面前方的钻孔中进行探测,既远离了巷道中的各种干扰,又提高了隐蔽致灾水体的... 煤矿井下地球物理水害超前探测要求探测点20 m范围内不得有积水和金属物体,传统电磁法超前探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钻孔瞬变电磁法通过将收发装置送入掘进工作面前方的钻孔中进行探测,既远离了巷道中的各种干扰,又提高了隐蔽致灾水体的探测精度。为解决该方法对钻孔径向异常体的准确定位解释难题,通过三维正演总结了其水平分量异常响应特征,提出了异常体象限确定准则,研究了根据水平分量幅值和异常象限综合求取异常体工具面角的计算方法。将由垂直分量计算得到的每一个视电阻率视为独立异常体,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相应的水平分量异常曲线特征值进行二分类,实现了全数据集的视电阻率象限自动划分,结合异常工具面角算法研究得出钻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立体成像方法。最后计算了三维数值模型的立体成像结果,对钻孔径向的小规模低阻异常体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钻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立体成像方法是地球物理与机器学习的有机结合,该方法能够为井下掘进工作面隐伏水害超前探测精细解释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瞬变电磁法 立体成像 K-MEANS聚类算法 水平分量 超前探测 视电阻率 数值模拟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瞬变电磁拟地震反演方法在露天煤矿采空区精细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范涛 李鸿泰 +6 位作者 郭建磊 李博凡 赵睿 王冰纯 姚伟华 李宇腾 刘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9-766,共8页
露天开采煤矿地下存在大量小煤窑采空区,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受露天煤矿地表工作环境影响,常规物探手段探测采空区精度较差,而钻孔瞬变电磁探测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探测方法,属于一种动源动接收的工作方法。为提高资料处... 露天开采煤矿地下存在大量小煤窑采空区,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受露天煤矿地表工作环境影响,常规物探手段探测采空区精度较差,而钻孔瞬变电磁探测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探测方法,属于一种动源动接收的工作方法。为提高资料处理精度,应用滑动时窗波场反变换算法对数据进行高精度波场转换,采用共轭梯度法研究了针对瞬变电磁虚拟波场数据的拟声波介质全波形反演算法,实现了钻孔瞬变电磁数据的拟地震反演,计算了三维数值模型数据的反演结果,并对钻孔径向的小规模低阻异常体取得了良好的成像效果。结合山西朔州地区某露天煤矿的工程实践,对该方法精细探测积水采空巷道形态、性质和规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钻孔瞬变电磁探测方法是矿井物探与钻探的有机结合与相互补充,拟地震反演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露天煤矿采空区的精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钻孔瞬变电磁法 波场反变换 全波形反演 共轭梯度法 拟地震反演 三维数值模拟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丹巴地区燕子沟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军 赵志强 +2 位作者 牛刚 康丛轩 张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运用节理等密图、节理玫瑰花图分析了矿床在成矿期的主应力,对比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对矿床发育的断裂和节理进行了分类,确定了控矿断裂的级别和期次并与控矿节理相互配套,分析了矿床的构造控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分析认为成矿期的主应力方... 运用节理等密图、节理玫瑰花图分析了矿床在成矿期的主应力,对比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对矿床发育的断裂和节理进行了分类,确定了控矿断裂的级别和期次并与控矿节理相互配套,分析了矿床的构造控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分析认为成矿期的主应力方向为NNE-SSW,矿(化)体主要以雁列脉状矿(化)体的形式产出,控矿断裂的级别主要分为3级,成矿可划分为3个阶段。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指出了今后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主应力方向 节理玫瑰花图 燕子沟金矿 丹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邛多江盆地新建更新统洛村组地层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燚 董磊 +6 位作者 杨学俊 陈东升 吕志伟 叶春林 韩飞 黄波 贾小川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0,共8页
错那-沃卡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的众多新生代南北向裂谷之一,该裂谷中段的邱多江盆地沉积了大面积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此前由于地质调查程度较低,古湖积物的地表调查工作基本属于空白。本次调查对洛村-邛多江盆地古湖积物进行了详细研究... 错那-沃卡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的众多新生代南北向裂谷之一,该裂谷中段的邱多江盆地沉积了大面积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此前由于地质调查程度较低,古湖积物的地表调查工作基本属于空白。本次调查对洛村-邛多江盆地古湖积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洛村地区发现了完整的古湖积物的连续沉积,测制了地层剖面,开展了精确的光释光定年分析,结果显示其沉积时代为上更新世。鉴于区域上该套更新世地层出露面积广、厚度大,故新建地层单元,定名为洛村组(Qp 3 lc);并推测邱多江-洛村古湖可能是雅鲁藏布江中部超大古堰塞湖的一部分,洛村组是由藏南地区错那-沃卡裂谷和古大湖共同作用形成,初步计算了古湖出水口、湖面高度、湖水面积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村组 邛多江盆地 上更新世中阶 古湖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智超 廖昆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6-34,共9页
纳日贡玛矿床是我国著名"三江"北段成矿区带中最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该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1纳日贡玛矿床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纳日贡玛铜钼... 纳日贡玛矿床是我国著名"三江"北段成矿区带中最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该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1纳日贡玛矿床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斑岩体,成矿花岗斑岩源于下地壳;成矿流体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硫是由岩浆硫(为主)和成矿流体萃取围岩中的硫所组成的1种混合硫源。矿床的形成与青藏高原东缘区域构造和应力转换密切相关。2基于已有认识,建立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的成矿理想模式,认为矿体形成背景可能为逆冲挤压推覆条件下的局部拉张环境,拉张降压以及围岩的性质导致了该矿床富钼贫铜现况;矿床热液蚀变发育,绢云岩化与矿体较为密切,钾化带范围小,与成矿关系不大;纳日贡玛矿区剥蚀程度大,纳日贡玛矿床东南部剥蚀程度相对较小,在东南部外围找矿过程中,应该兼顾矽卡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斑岩铜钼矿 成矿模式 纳日贡玛 青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矽卡岩特征及成因意义
18
作者 宋俊龙 李志军 +5 位作者 姚晓峰 邓世林 张志 胡正华 雷传扬 王红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通过对矽卡岩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主要产于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接触带上,垂向上多有大理岩-硅化角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石英闪长岩的分带特征。矽卡岩岩石地球化学... 通过对矽卡岩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主要产于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接触带上,垂向上多有大理岩-硅化角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石英闪长岩的分带特征。矽卡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矽卡岩主要为钙矽卡岩,具有弱Eu负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等特征;同时具有富集Rb、Th、Cs、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Hf、Ti、Y等高场强元素特征。矽卡岩地球化学特征受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的控制和影响,显示其与大理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成因上有密切关系。通过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背景和时空关系的讨论,指示了尕尔穷矿床成因是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地球化学 尕尔穷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冈底斯带北部早白垩世构造属性:来自则弄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的制约
19
作者 张彤 黄波 +3 位作者 罗改 马昭雄 黄永高 王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2期75-90,共16页
中冈底斯带广泛分布则弄群火山岩,其成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来多地区的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旨在精确限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来多地区的则弄群火山岩形成于124.0~114.7Ma之间... 中冈底斯带广泛分布则弄群火山岩,其成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来多地区的则弄群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旨在精确限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来多地区的则弄群火山岩形成于124.0~114.7Ma之间;岩石SiO 2含量在54.53%~78.35%之间,铝饱和指数A/CNK为0.77~3.75,属偏铝质-过铝质岩石,轻稀土富集,负Eu异常明显,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具有弧火山岩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则弄群火山岩可能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的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嘉黎蛇绿岩带所代表的Slainajap洋在早白垩世向南俯冲消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火山岩 则弄群 U-Pb年龄 Slainajap洋 冈底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