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质建造的土壤地质调查及应用前景分析——以大凉山区西昌市为例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洪 黄瀚霄 +8 位作者 欧阳渊 张景华 张腾蛟 李富 肖启亮 曾建 侯谦 文登奎 段声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1期91-105,共15页
为探索适合中—高山区的土壤地质调查方法,选择兼具高寒山区、干热峡谷和中山宽谷盆地等不同地貌单元,以及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不同地质建造类型的大凉山区西昌市进行试点研究。本次工作基于地质建造,将西昌市成土母质划分为... 为探索适合中—高山区的土壤地质调查方法,选择兼具高寒山区、干热峡谷和中山宽谷盆地等不同地貌单元,以及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不同地质建造类型的大凉山区西昌市进行试点研究。本次工作基于地质建造,将西昌市成土母质划分为7大类14个类,土壤地质单元分为31个类,并探讨了他们的互馈机制。研究认为,地质建造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大体控制了土壤的平面分带,而海拔等地理因素则控制土壤的垂向分带。本项研究可为地方政府的规划布局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也为高山区的土壤地质调查和生态地质调查提供了思路与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大凉山 成土母质 土壤地质 生态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沟营林站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华杉 张晓军 +4 位作者 袁林 巩庆伟 张瀚夫 王小敏 薛生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0,共9页
东沟营林站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不同时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化学数据,发现区内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中酸性-酸性岩石,... 东沟营林站地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不同时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化学数据,发现区内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中酸性-酸性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w(K2O)、w(Na2)O、w(TiO2)、w(FeOt)、w(MgO)、w(CaO)、w(Al2O3)、w(P2O5)与w(Si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岩浆分离结晶演化趋势;稀土元素大多具有铕负异常,配分曲线右倾,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微量元素的过渡族元素Cr、Co、Ni质量分数较低,大离子亲石元素Sr亏损,Rb富集,高场强元素Nb、P、Ti亏损。综合研究表明,其中生代火山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同时与上地壳混染较多。其形成环境为古亚洲洋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变的阶段,受蒙古-鄂霍茨克海造山后伸展和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双重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火山岩 地质地球化学 成因意义 东沟营林站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宁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C、O同位素特征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 被引量:7
3
作者 余光模 梁斌 +3 位作者 钟长洪 胡立 唐帧俊 任志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906,共6页
对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的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δ13C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的界线。结果表明,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在-3.19‰~2.86‰之间,平均值为0.10‰;δ18O值在-10.75‰~-5.17‰之间,平... 对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的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δ13C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的界线。结果表明,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在-3.19‰~2.86‰之间,平均值为0.10‰;δ18O值在-10.75‰~-5.17‰之间,平均值为-7.82‰。在剖面上δ13C值出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剖面下部2~21层,δ13C值均为正值,在0.04‰~1.68‰之间,平均值为0.92‰;上部23~32层,δ13C值均为负值,在-3.19‰~-1.42‰之间,平均值为-2.13‰,δ13C值存在一个显著的负漂移,变化高达4‰。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的变化特征与国内外同期地层非常相似,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可作为震旦系/寒武系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麦地坪段 震旦系/寒武系界线 C、O同位素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坪头水电站白云岩砂化特征及发育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良喜 张海泉 +1 位作者 赵其华 何文秀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2-44,78,共4页
以四川美姑河坪头水电站坝址区深部白云岩砂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室内化学全分析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白云岩砂化物质结构特征及发育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随着白云岩岩溶砂化作用的发展,白云岩砂化物质结构演化特征为白云... 以四川美姑河坪头水电站坝址区深部白云岩砂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室内化学全分析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白云岩砂化物质结构特征及发育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随着白云岩岩溶砂化作用的发展,白云岩砂化物质结构演化特征为白云岩砂—白云岩(粉)—粉质黏土。砂化物质主量元素的化学迁移过程具体表现为:易溶物质CaO、MgO的不断溶蚀淋失,难溶物质SiO2的明显富集,Al2O3、Fe2O3在后期形成粉质黏土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富集。白云岩砂化发育分布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斜坡变形破坏影响较大,平面上表现为不均一性,而垂向上则表现为明显的分层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对认识该地区这种特殊的岩溶现象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砂化 基本特征 分布规律 岩溶 坪头水电站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矿集区钒钛磁铁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疑难问题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严松 何政伟 +3 位作者 李玥 曹发生 董其升 胡毅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01-902,共2页
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攀西裂谷中南段,区内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孕育了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形成了铁、钛、钒、铜、镍、铅、锌、银矿等多金属矿床的集中分布区,其中尤以钒钛磁铁矿矿床最为著名,从北向南分布有太和、白马、... 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攀西裂谷中南段,区内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孕育了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形成了铁、钛、钒、铜、镍、铅、锌、银矿等多金属矿床的集中分布区,其中尤以钒钛磁铁矿矿床最为著名,从北向南分布有太和、白马、新街、红格、务本、攀枝花等多处大型-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最近几年,在矿集区内开展的新的找矿勘探工作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找矿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攀西地区 矿集区 成矿规律 大地构造 多金属矿床 金属矿产 红格 岩浆活动 成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姚春亮 陆建军 +2 位作者 郭维民 袁林 李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9,共9页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在构造和岩浆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成矿金属和成矿流体来源、矿石伴生金属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等...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在构造和岩浆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成矿金属和成矿流体来源、矿石伴生金属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近几年的研究工作揭示:斑岩铜矿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洋壳高浮力块体(包括无震海岭和洋底高原)的俯冲有关,高氧逸度的岩浆活动有利于斑岩铜矿的形成,与无矿斑岩体相比,含铜斑岩体一般具有低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亏损Ho和Er等特征;斑岩铜矿中铜和金多由俯冲洋壳所释放的流体对地幔中硫化物的氧化作用释放而来;在部分斑岩铜矿中,岩浆来源流体可构成绢英岩化期流体的主体;斑岩铜矿伴生金属组分的含量受许多因素控制,其中包括岩浆源区地幔演化、火成岩岩石类型、岩浆侵位深度和成矿温度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应作为找矿标志在实践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构造背景 岩浆活动 成矿金属 成矿流体 伴生元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凉山新生代隆升建造过程——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与热模型限制 被引量:16
7
作者 邓宾 雍自权 +4 位作者 刘树根 李智武 赵高平 米色子哈 汤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62-2175,共14页
长波长、低起伏度大凉山构造带新生代隆升剥露与建造过程是解译青藏高原东向扩展过程的关键核心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大凉山构造带喜德剖面和沐川剖面9件样品的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年龄(即磷灰石(U-Th)/He(AHe)、磷灰石裂变径迹(... 长波长、低起伏度大凉山构造带新生代隆升剥露与建造过程是解译青藏高原东向扩展过程的关键核心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大凉山构造带喜德剖面和沐川剖面9件样品的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年龄(即磷灰石(U-Th)/He(AHe)、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和锆石(U-Th)/He(ZHe))定年,揭示出多封闭系统热年代学年龄与古岩性柱深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伴随古岩性柱深度增大,多封闭系统热年代学年龄明显减小.喜徳剖面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AHe、AFT和ZHe年龄值分别为7—9Ma、14—22Ma和25—38Ma;沐川剖面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AHe和AFT年龄值分别为10—26Ma、23—85Ma,ZHe年龄值为未完全退火年龄.多封闭系统热年代学和QTQt热史模拟揭示,大凉山构造带喜徳和沐川剖面岩性柱所有样品都经历大致相似的三阶段热演化过程,尤其是晚新生代快速隆升剥露阶段(30—20 Ma以来),其平均剥露速率分别为-0.15mm·a^-1和-0.20mm·a^-1,抬升剥露量分别为-3.0km和-1.5km.结合区域低温热年代学特征的大凉山构造带地表隆升动力学模型,揭示出重力均衡作用下地壳缩短与剥露作用(即构造隆升剥露机制)控制形成了现今大凉山造山带长波长、低起伏和高海拔地貌建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QTQt 隆升剥露 隆升动力学 大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区白云岩室内溶蚀试验及微观溶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良喜 赵其华 +2 位作者 胡相波 韩刚 赵幸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584,共9页
揭示白云岩溶蚀砂化形成机理。开展室内不同溶液条件、不同结构白云岩溶蚀试验,对比分析溶蚀速率控制因素,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溶蚀阶段白云岩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微观结构对溶蚀速率起控制性作用,不同结构白云... 揭示白云岩溶蚀砂化形成机理。开展室内不同溶液条件、不同结构白云岩溶蚀试验,对比分析溶蚀速率控制因素,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溶蚀阶段白云岩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石微观结构对溶蚀速率起控制性作用,不同结构白云岩溶蚀速率关系为:中-细晶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粉-泥晶白云岩;比表面积与总溶蚀量有关,与单位面积溶蚀速率无关;溶蚀起始于粒间、晶间孔隙、构造微裂隙与解理,并逐步扩展使孔隙、裂隙相互连通;溶蚀使白云岩微观结构逐步劣化,晶体联结力减弱,伴随晶体崩解脱落,最终分解成细小颗粒而形成白云岩溶蚀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溶蚀砂化 溶蚀试验 溶蚀速率 岩石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措勤赤马地区古近系年波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8
9
作者 丁枫 徐忠彪 +4 位作者 刘寿航 李跃 高建国 范宇航 李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2-1116,共15页
西藏措勤县赤马地区年波组火山岩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隆格尔—工布江达复合岛弧带,岩石w(SiO_2)=72.46%~81.4%;w(Al_2O_3)=11.39%~12.72%;Alk(K_2O+Na_2O)=3.33%~8.5%;w(K_2O)/w(Na_2O)=1.09~46.68;A/CNK=1.4~3.4;里特曼δ=0.27~2.15,属过... 西藏措勤县赤马地区年波组火山岩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隆格尔—工布江达复合岛弧带,岩石w(SiO_2)=72.46%~81.4%;w(Al_2O_3)=11.39%~12.72%;Alk(K_2O+Na_2O)=3.33%~8.5%;w(K_2O)/w(Na_2O)=1.09~46.68;A/CNK=1.4~3.4;里特曼δ=0.27~2.15,属过铝质的钾质、超钾质钙碱性—亚碱性的中酸性火山岩。稀土总量ΣREE=118.38×10^(-6)~343.65×10^(-6);LREE/HREE=2.13~10.99;δEu=0.07~0.38,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较明显的铕负异常。富集K、Rb、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岩石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相似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年波组火山岩成岩年龄约65~45Ma间,为古新世—始新世。年波组火山岩显示出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壳物质重熔和地幔物质同化混染,由老到新,地壳物质贡献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波组火山岩 地球化学 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川区烧房沟“7·31”弃渣型泥石流成灾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野 裴向军 +1 位作者 张御阳 李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175,共5页
2008年7月31日晚持续强降雨导致云南省东川区舍块乡烧房沟爆发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公路、民房以及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受损。这次泥石流发生在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工矿区,该泥石流的爆发是弃渣的不合理堆放与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8年7月31日晚持续强降雨导致云南省东川区舍块乡烧房沟爆发泥石流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公路、民房以及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受损。这次泥石流发生在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工矿区,该泥石流的爆发是弃渣的不合理堆放与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现场实地调查与试验等方法,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降雨条件、地形条件、物源条件,研究了烧房沟泥石流启动、流通以及堆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集中的松散弃渣物源以及强降雨是烧房沟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从发展趋势上看,烧房沟泥石流处于发展期,仍存在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根据泥石流特征提出如下治理措施:拦、护为主,结合潜坝消能;及时清淤,恢复植被;实时监测,临灾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型泥石流 机理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碧口水电站孟家干沟滑坡形成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良喜 张海泉 +1 位作者 赵其华 任光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63,167,共5页
孟家干沟滑坡为岩质边坡,前缘变形严重,坡体表面存在大量变形迹象。在详细调查研究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坡脚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极限平衡法评价了... 孟家干沟滑坡为岩质边坡,前缘变形严重,坡体表面存在大量变形迹象。在详细调查研究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坡脚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极限平衡法评价了多种工况下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条件下已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或地震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局部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变形 形成机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山区土壤成土母质理化特征及主控因素初探——以西昌市为例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腾蛟 刘洪 +8 位作者 欧阳渊 黄瀚霄 张景华 李富 肖启亮 曾建 侯谦 文登奎 段声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06-114,共9页
为探讨中高山区土壤及成土母质理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系统性总结了该地区的地质建造背景,并在基于地质建造背景划分的成土母质类型基础上,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含水率、pH值、高程等之间的... 为探讨中高山区土壤及成土母质理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系统性总结了该地区的地质建造背景,并在基于地质建造背景划分的成土母质类型基础上,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含水率、pH值、高程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同种土壤的数据分析及营养元素含量评价,我们认为地质建造背景直接制约了成土母质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营养元素在成土母质—土壤之间的迁移存在继承性。本文研究成果为中高山区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土母质单元划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地质建造 成土母质 营养元素 土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芳 段惠敏 +4 位作者 段建军 王小利 罗湄宏 周先伟 郭振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6,共9页
为探究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的差异及其对温度的响应,加深对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矿化的认识,在15、25、35℃3种温度条件下,研究黑色石灰土原土及粗颗粒、微团聚体、单粉粒3种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机... 为探究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的差异及其对温度的响应,加深对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矿化的认识,在15、25、35℃3种温度条件下,研究黑色石灰土原土及粗颗粒、微团聚体、单粉粒3种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可矿化有机碳分配比例、有机碳矿化温度系数(Q_(10))和动力学方程参数的差异及温度和粒径对有机碳矿化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6次筛分所占比例合计达到96.58%,表明试验筛分过程可靠性和重现性良好。粗颗粒有机碳含量最高(80.68 g/kg),分别是原土、微团聚体和单粉粒的1.28倍、1.59倍和1.60倍。培养期内黑色石灰土原土和3种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矿化速率峰值均出现在第1天,此后迅速下降,并在第8天趋于稳定。15、25、35℃温度下,黑色石灰土原土和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表现出微团聚体>单粉粒>黑色石灰土原土>粗颗粒的规律,表明微团聚体有机碳在有机碳矿化中的贡献较大,而粗颗粒有机碳贡献较小。土壤可矿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依次排序为微团聚体>单粉粒>黑色石灰土原土>粗颗粒,固碳能力相应排序为粗颗粒>黑色石灰土原土>单粉粒>微团聚体。黑色石灰土原土、粗颗粒、微团聚体、单粉粒的Q_(10)平均值分别为1.12、1.19、1.14、1.25(>25℃)和1.36、1.26、1.22、1.39(<25℃),表明低温下升温比高温时升温更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温度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潜在矿化量依次排序为微团聚体>单粉粒>黑色石灰土原土>粗颗粒,且均随着培养温度增加而增加。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黑色石灰土原土及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的矿化比例和累积矿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石灰土 不同粒径土壤颗粒 有机碳矿化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