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尼木整装勘查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6
1
作者 邹光富 柏万灵 +4 位作者 张庆松 毛英 郑立波 任飞 高永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65-466,共2页
尼木铜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冈底斯陆块西段北缘,南邻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为冈底斯铜(钼)矿带的组成部分。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在该区内已发现了冲... 尼木铜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冈底斯陆块西段北缘,南邻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为冈底斯铜(钼)矿带的组成部分。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在该区内已发现了冲江、厅宫、白荣-岗江大型铜钼矿床,以及总训铜钼矿、彭岗铜矿、那露果铅多金属矿等一批铜、钼多金属矿床(点)和化探异常区,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本文通过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区 尼木 金属矿床 铜矿化 成矿规律 矿床类型 冈底斯 成矿地质条件 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2
作者 毛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42-143,共2页
夏塞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四川省西部巴塘县义敦海子山北侧,产于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外接触带的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在义敦岛弧带上发现的与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新类型的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在西南三江和青藏高原具... 夏塞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四川省西部巴塘县义敦海子山北侧,产于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外接触带的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在义敦岛弧带上发现的与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新类型的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在西南三江和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矿床成因,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突破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多金属矿 Pb 银多金属矿床 外接触带 义敦 矿床成因 同位素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 侵入活动 燕山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低品位微细粒氧化金矿非氰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福林 杨晓军 +2 位作者 文永才 王志杰 黄延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0,共5页
对金品位为2.02g/t的某低品位氧化微细粒金矿开展了全泥浸出提取金的试验研究。优选出非氰浸出剂CC-1,确定了相应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3个粒级柱浸试验,对柱浸含金溶液进行了活性炭吸附试验,研究表明该矿石适宜于利用非氰浸出剂CC-... 对金品位为2.02g/t的某低品位氧化微细粒金矿开展了全泥浸出提取金的试验研究。优选出非氰浸出剂CC-1,确定了相应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3个粒级柱浸试验,对柱浸含金溶液进行了活性炭吸附试验,研究表明该矿石适宜于利用非氰浸出剂CC-1堆浸回收金。矿石磨至-200目占80%、矿浆液固比2:1、石灰用量3000 g/t原矿、CC-1浓度0.10%、浸出时间30 h条件下金浸出率92.75%;在石灰用量3000 g/t、CC-1浓度0.10%、浸出时间10 d时-10 mm矿样Au浸出率92.46%,浸出时间15 d时-20 mm及-30 mm矿样Au浸出率分别为91.49%、89.24%。采用CC-1作为浸出剂的含Au溶液活性炭吸附率为95.72%~9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氧化金矿 非氰浸出 活性炭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锗和镉的干扰及校正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刚 曹小燕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采用HF-HClO_4-HNO_3分解样品,8 mol/L HNO_3提取剂,外标法校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锗和镉。选择^(103)Rh为内标,确定了最佳仪器参数,研究了Zn、Zr、Sn、Ce、Nd、Sm对Ge和Cd的干扰,试验选择质量数^(74)Ge和^(... 采用HF-HClO_4-HNO_3分解样品,8 mol/L HNO_3提取剂,外标法校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锗和镉。选择^(103)Rh为内标,确定了最佳仪器参数,研究了Zn、Zr、Sn、Ce、Nd、Sm对Ge和Cd的干扰,试验选择质量数^(74)Ge和^(114)Cd作为测定同位素,采用数学公式校正法校正了来自Nd和Sm的二次电离离子对Ge的干扰、Sn对Cd的同质异位素干扰。方法检出限(10s)分别为Ge 30 ng/L、Cd 15 ng/L,精密度(RSD,n=15)为Ge 1.35%、Cd 1.47%。对多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方法适用于地质样品中微量锗和镉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干扰校正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B_2O_7-LiBO_2-LiF-Li_2CO_3熔融矿样XRF测定钒钛磁铁矿中Fe、V、Ti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斯宪 王雪莲 +3 位作者 郭楠 王军 王君 苗世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700,共4页
文章采用一种新的熔融钒钛磁铁矿样方法,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ay fluorescence,XRF)测定钒钛磁铁矿中的铁、钛、钒组分。以Li_2B_2O_7+LiBO_2+LiF(配料比45∶10∶5)为主熔剂,Li_2CO_3为助熔剂,试样稀释比为1∶25,熔融温度为1 150℃,... 文章采用一种新的熔融钒钛磁铁矿样方法,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ay fluorescence,XRF)测定钒钛磁铁矿中的铁、钛、钒组分。以Li_2B_2O_7+LiBO_2+LiF(配料比45∶10∶5)为主熔剂,Li_2CO_3为助熔剂,试样稀释比为1∶25,熔融温度为1 150℃,熔融时间为10min,发现熔融后样品消除了粒度效应和矿物效应,使得荧光强度基本接近最高强度,实现了基体效应及谱线重叠干扰的校正。通过加入钴内标,提高铁的测定精度;选用LiF220晶体测定钒,大大降低钛的干扰。该方法用于钒钛磁铁矿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测定,其结果与标准值吻合,与传统经典方法相比,矿样处理更为简单,消除了系统偏差。实验表明,铁、钛、钒各组分的精密度(RSDn=12)为0.75%~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环境中黄铁矿表面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涛 衷水平 殷志刚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72-77,共6页
采用SEM、XPS检测手段和前线轨道理论计算,对碱性环境下的黄铁矿表面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中的S、Fe、Cu原子由晶格跃迁到表面,并氧化形成硫酸盐、氢氧化物、单质S或S8。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黄铁矿表面氧化产物明显增多,... 采用SEM、XPS检测手段和前线轨道理论计算,对碱性环境下的黄铁矿表面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中的S、Fe、Cu原子由晶格跃迁到表面,并氧化形成硫酸盐、氢氧化物、单质S或S8。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黄铁矿表面氧化产物明显增多,在处理4 h后,黄铁矿表面已经完全被氧化。黄铁矿中Cu原子进入晶格后,改变了HOMO轨道中Fe、S原子电子得失能力(反应活性),但对LUMO轨道的原子性质变化影响不大。在氧化过程中,Fe、S原子更易与氧作用,其次为Cu原子。这也可以解释黄铁矿表面先出现铁、硫化合物,之后才发现有铜的产物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表面反应机理 XPS 前线轨道理论 难处理金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江某长石矿重磁浮流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邢宝宝 任子杰 +2 位作者 高惠民 喻福涛 付长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1,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重选、磁选、浮选组合流程对某长石矿提纯精矿白度和含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磁选-脱泥-浮选流程能得到产率69.52%,Fe_2O_3含量0.008%,白度70.32%的长石精矿;通过脱泥-螺溜重选-中矿再溜-磁选流程得到总产率74.51%,Fe... 本文研究了不同重选、磁选、浮选组合流程对某长石矿提纯精矿白度和含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磁选-脱泥-浮选流程能得到产率69.52%,Fe_2O_3含量0.008%,白度70.32%的长石精矿;通过脱泥-螺溜重选-中矿再溜-磁选流程得到总产率74.51%,Fe_2O_3含量0.025%,白度高于65%的长石精矿。与磁选-浮选联合工艺相比,重选-磁选联合工艺可获得产率更高,且各项符合日用陶瓷用长石要求的长石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 重磁选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设计与优化稀土尾矿基地聚物 被引量:4
8
作者 任博 赵云良 +1 位作者 钟乐乐 白皓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5-220,共6页
稀土提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稀土尾矿,长期堆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地聚物是一种新型的硅铝酸盐无机聚合物,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以稀土尾矿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复合设计对n(Si)︰n(Al)、碱激发剂NaOH溶液浓度和... 稀土提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稀土尾矿,长期堆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地聚物是一种新型的硅铝酸盐无机聚合物,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以稀土尾矿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复合设计对n(Si)︰n(Al)、碱激发剂NaOH溶液浓度和稀土尾矿掺入量3个因素进行了建模,设计和优化了稀土尾矿基地聚物原料配比。通过方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曲面图研究了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因素值为n(Si)︰n(Al)=2.5、NaOH溶液浓度为25 mol/L、稀土尾矿掺入量为38.22%,地聚物试样3 d的抗压强度可达到58.84 MPa。采用XRD、XRF、FTIR、SEM和XPS等分析对原料和地聚物试样进行了表征,发现偏高岭土和硅灰作为铝硅酸盐前驱体,稀土尾矿作为骨料,通过溶解、缩聚重组和固化等地聚合反应过程成功生成稀土尾矿基地聚物。在此过程中,稀土尾矿以凝胶包裹的形式存在,作为骨料起到骨架和填充作用增强了地聚物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稀土尾矿 响应面法 中心复合设计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重金属普查样品中铬铜镉铅的关键环节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李自强 李小英 +2 位作者 钟琦 苏文峰 诸堃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1,共5页
土壤重金属普查样品的基质复杂、数量大、待测元素性质各异,现有土壤中重金属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存在样品分解方式不适宜、上机测定参数需优化等问题。本文采用电热板-酸分解样品,研究了ICP-MS测定土壤中Cr、Cu、Cd、Pb... 土壤重金属普查样品的基质复杂、数量大、待测元素性质各异,现有土壤中重金属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存在样品分解方式不适宜、上机测定参数需优化等问题。本文采用电热板-酸分解样品,研究了ICP-MS测定土壤中Cr、Cu、Cd、Pb四种主要重金属在分解和上机测定中的关键环节。结果表明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50%硫酸"体系,样品分解完全且待测元素无损失,并使用工作曲线校准仪器可降低基体效应;优选质谱测定同位素和采用碰撞反应池或数学校正可减少质谱干扰;质谱积分驻留时间和重复次数对痕量元素Cd的精密度有较大影响,宜设为0.4 s和3次。本方法对Cr、Cu、Cd、Pb的检出限分别为1.74、0.89、0.015、0.08μg/g,为普查工作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普查样品 酸分解体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质谱参数关键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萤石、重晶石和方解石浮选分离抑制剂筛选 被引量:16
10
作者 窦帅 高惠民 +1 位作者 喻福涛 管俊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117,共5页
以萤石、重晶石、方解石纯矿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抑制剂玉米糊精、柠檬酸、酸性水玻璃、单宁酸在油酸钠浮选体系中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1)柠檬酸和酸性水玻璃的抑制作用均具有选择性,柠檬酸对重晶石无抑制作用,对萤石、方解石有强烈... 以萤石、重晶石、方解石纯矿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抑制剂玉米糊精、柠檬酸、酸性水玻璃、单宁酸在油酸钠浮选体系中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1)柠檬酸和酸性水玻璃的抑制作用均具有选择性,柠檬酸对重晶石无抑制作用,对萤石、方解石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酸性水玻璃对方解石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对萤石、重晶石无抑制作用。单宁酸和玉米糊精对萤石、重晶石、方解石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单宁酸在用量较大情况下对萤石和方解石的抑制作用较强;玉米糊精对方解石的抑制作用较强。(2)浮选溶液化学及Zeta电位分析表明:柠檬酸和油酸在中性环境下均以离子形式存在,且在3种矿物表面存在竞争吸附;柠檬酸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萤石>方解石>重晶石。因此,柠檬酸和酸性水玻璃可作为萤石、重晶石、方解石浮选分离的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 柠檬酸 酸性水玻璃 萤石 重晶石 方解石 浮选溶液化学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83
11
作者 李刚 胡斯宪 陈琳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8-376,共19页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因化学蒸气分离、非色散光学系统等特性,是测定微量砷、锑、铋、汞、硒、碲、锗等元素最成功的分析方法之一。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明了高强度空心阴极灯、小火焰原子化、自动...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因化学蒸气分离、非色散光学系统等特性,是测定微量砷、锑、铋、汞、硒、碲、锗等元素最成功的分析方法之一。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明了高强度空心阴极灯、小火焰原子化、自动低温点火装置等许多专利技术;研制出多通道、氢化物与火焰原子化一体和六价铬检测等多种原子荧光光谱仪;研究出铅、锌、铬和镉的新化学蒸气发生体系和专用试剂,以及碘、钼间接测定方法;出版了5部专著;每年发表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本文对近二十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新进展,分专著出版、综述性文献、仪器及技术和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涉及地质、生物、水及空气、金属及合金、化工原料及试剂等物料,同时评述了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在形态和价态分析方面的进展。提出研究新型激光激发光源、开发更加稳定可靠的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拓宽测试元素和领域、深入研究反应机理是未来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技术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化学蒸气发生体系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粮食样品中痕量镉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刚 刘玉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7-30,34,共5页
利用Co2+对镉的测定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采用Cd-KBH4-NaIO3-HC l新化学蒸气发生体系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粮食中痕量镉。在最佳的仪器和试剂条件下,确定了在Cd-KBH4-Co-NaIO3-HC l最有效的测定体系中,Co2+的最佳用量为2 mg/L。对Cu、N i... 利用Co2+对镉的测定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采用Cd-KBH4-NaIO3-HC l新化学蒸气发生体系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粮食中痕量镉。在最佳的仪器和试剂条件下,确定了在Cd-KBH4-Co-NaIO3-HC l最有效的测定体系中,Co2+的最佳用量为2 mg/L。对Cu、N i、Zn、Mn、Au、Pt、Pd、Sb、Hg和Fe等元素的干扰情况及消除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高压罐酸分解和灼烧酸分解两种粮食样品的分解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5μg/L。对小麦、大米、玉米等多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方法精密度(RSD,n=12)为4.84%。此方法适用于多种粮食物料中痕量Cd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蒸气发生体系原子荧光光谱法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微量硒 被引量:21
13
作者 苏文峰 李刚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采用艾斯卡试剂(碳酸钠和氧化锌)作焙烧试剂,半熔法分解样品,沸水提取,分离出Cu、Co、Ni等过渡金属元素,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微量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测定方法的仪器和试剂条件,考察了Cu、Ni、Fe、Al、Pb、Au... 采用艾斯卡试剂(碳酸钠和氧化锌)作焙烧试剂,半熔法分解样品,沸水提取,分离出Cu、Co、Ni等过渡金属元素,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微量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测定方法的仪器和试剂条件,考察了Cu、Ni、Fe、Al、Pb、Au、As、Bi、Sb、Pt等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方法检出限为0.0135μg/g,回收率为87.0%~123.0%。对多个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方法同时适合于地质样品及多金属矿中硒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分离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AES/ICP-MS测定大米中微量元素 被引量:21
14
作者 诸堃 王君 《中国测试》 CAS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分别产自辽宁、四川、湖南三地的大米中21种元素B、Ba、Ca、Cd、Cu、Fe、K、Mg、Mn、Na、P、S、Sr、Zn、Co、Ni、Cr、Mo、Pb、Li、Cs。所有元素标...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分别产自辽宁、四川、湖南三地的大米中21种元素B、Ba、Ca、Cd、Cu、Fe、K、Mg、Mn、Na、P、S、Sr、Zn、Co、Ni、Cr、Mo、Pb、Li、Cs。所有元素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形系数均大于0.999,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31%(测定次数n=4),加标回收率为96.6%~110.6%,方法检出限:ICP-AES为0.0048~0.33μg·mL-1,ICP-MS为0.022~0.192ng·mL-1。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大米(GBW10010)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测定值与推荐值相符,实验表明,P、S、K、Mg、Ca、Na、Zn、Mn、Fe、Cu在大米中含量较高。此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大米等粮食作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大米 微波消解 ICP-AES技术 ICP—M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铅试金富集-ICP-MS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铂和钯 被引量:8
15
作者 诸堃 毛英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5,共5页
为了对地球化学样品中铂族元素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析测试,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小铅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铂和钯的方法。以碱式碳酸铅代替氧化铅,以硝酸银为铂钯捕集剂,取样量为10 g时,试金配方... 为了对地球化学样品中铂族元素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析测试,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小铅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铂和钯的方法。以碱式碳酸铅代替氧化铅,以硝酸银为铂钯捕集剂,取样量为10 g时,试金配方具有较宽的使用范围;灰吹后的银合粒经硝酸溶解后以盐酸沉淀分离银,可有效去除测定干扰元素;采用ICP-MS可准确测定试液中的铂钯含量。方法加标回收率符合要求,对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相符,适用于批量化探样品中痕量(0.1 ng/g)的铂和钯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铅试金富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地球化学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基-2-(α-甲基苄基)酚铷钾萃取反应机理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振华 安莲英 汪本高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3,57,共5页
为使卤水中的铷钾得到有效分离,文中研究了4-甲基-2-(α-甲基苄基)酚/脱芳溶剂油在碱性溶液中萃取铷、钾中的反应机理。通过考查分配比与p H值以及萃取剂浓度的关系,采用斜率法与饱和容量法测得了萃合物的组成为MOR·2ROH(M为K^+或R... 为使卤水中的铷钾得到有效分离,文中研究了4-甲基-2-(α-甲基苄基)酚/脱芳溶剂油在碱性溶液中萃取铷、钾中的反应机理。通过考查分配比与p H值以及萃取剂浓度的关系,采用斜率法与饱和容量法测得了萃合物的组成为MOR·2ROH(M为K^+或Rb^+),确定了萃取反应方程式,证明了该萃取反应为阳离子交换机理,求得表观平衡常数K(Rb)=30.20,K(K)=14.79。通过考查分配比与温度的关系,求得萃取熵ΔS(Rb)=-128.94 J/(K·mol),ΔS(K)=-85.83 J/(K·mol);萃取焓ΔH(Rb)=-29.49 kJ/mol,ΔH(K)=-18.59 kJ/mol;吉布斯自由能ΔG(Rb)=-8.31 kJ/mol,ΔG(K)=-6.57 kJ/mol,证明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铷的萃取能力大于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反应机理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某酸化富镉农田土壤修复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巍 杨晓军 +2 位作者 钟乐乐 喻福涛 文涵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9-32,共4页
针对宜宾某酸化富镉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实验室模拟修复试验、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开展了土壤修复工艺技术研究,实现了受污染农田的修复治理。经过2 a田间试验修复后,受污染农田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从0.311 mg/kg降低至0.171 mg/kg,降... 针对宜宾某酸化富镉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实验室模拟修复试验、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开展了土壤修复工艺技术研究,实现了受污染农田的修复治理。经过2 a田间试验修复后,受污染农田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从0.311 mg/kg降低至0.171 mg/kg,降幅45.02%,土壤pH值由3.93提高至5.26;所种植水稻亩产量由零增长至400 kg以上,稻米中镉含量平均值0.025 4 mg/kg,低于0.2 mg/kg食品中重金属镉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富镉 农田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环境中毒砂表面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涛 廖美婷 殷志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6,共6页
在初始pH=12.3的碱性条件下,毒砂经过不同时间(0.5 h、2 h、4 h、6 h、8 h)处理后,通过SEM、XPS和前线轨道理论对其表面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毒砂表面Fe原子活性最强,最易从表面氧化而出。As元素与Fe迁移较同步,而S元素不同步。... 在初始pH=12.3的碱性条件下,毒砂经过不同时间(0.5 h、2 h、4 h、6 h、8 h)处理后,通过SEM、XPS和前线轨道理论对其表面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毒砂表面Fe原子活性最强,最易从表面氧化而出。As元素与Fe迁移较同步,而S元素不同步。随时间增加,毒砂表面氧化程度增大,Fe原子析出最多。推测其表面反应过程:在碱性条件下,毒砂表面上的Fe原子首先被氧化析出为铁离子,在铁离子和氧气的作用下,As被氧化成为As(Ⅲ),吸附在结构疏松的氢氧化铁中,S被氧化为硫酸根,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石膏。最终氧化产物因溶解性和结晶性不同而不同程度地附着在毒砂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表面反应 碱性环境 前线轨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体系KCl-K_(2)B_(4)O_(7)-H_(2)O在318.15 K下热力学活度系数及相平衡实验和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桑世华 刘佳 +4 位作者 杨晓军 冯振华 谭啸天 岑雨秋 唐彬彬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51-4062,共12页
四川盆地地下卤水含有丰富的液态钾硼资源,针对该卤水体系开展相应热力学性质和相平衡的研究,是揭示地下卤水中硼钾富集规律和资源开发所必需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含硼钾的KCl-K_(2)B_(4)O_(7)-H_(2)O三元体系是该卤水重要的子体系。应用... 四川盆地地下卤水含有丰富的液态钾硼资源,针对该卤水体系开展相应热力学性质和相平衡的研究,是揭示地下卤水中硼钾富集规律和资源开发所必需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含硼钾的KCl-K_(2)B_(4)O_(7)-H_(2)O三元体系是该卤水重要的子体系。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无液接电池K-ISE|KCl (m_1),K_(2)B_(4)O_(7) (m_(2))|Cl-ISE的电动势,体系中混合溶液总离子强度为0.01~1.00 mol·kg^(-1),K_(2)B_(4)O_(7)离子强度分数y_b分别为0.8、0.6、0.4、0.2和0。利用测定的电动势值和Nernst方程计算出混合溶液KCl-K_(2)B_(4)O_(7)-H_(2)O中KCl的平均活度系数,然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规划求解拟合出318.15 K下K_(2)B_(4)O_(7)的Pitzer模型单盐参数β^((0))、β^((1))、C~Φ以及混合离子作用参数θ_(Cl,B_(4)O_5(OH)_(4))和φ_(K,Cl,B_(4)O_5(OH)_(4))。并利用拟合的Pitzer模型参数计算出混合溶液中K_(2)B_(4)O_(7)的平均活度系数、渗透系数、水活度和超额Gibbs自由能。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318.15 K下三元体系KCl-K_(2)B_(4)O_(7)-H_(2)O相平衡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相图由一个共饱点,两个固相结晶区(KCl和K_(2)B_(4)O_(7)·4H_(2)O),两条等温溶解度曲线组成。应用拟合的离子作用参数和Pitzer模型,对该三元体系相平衡进行了理论预测,预测值和实验值较为吻合。研究结果可为该地下卤水中硼钾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度系数 PITZER模型 电动势法 相平衡 四硼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拗陷新场地区须二段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兴龙 刘磊 +5 位作者 林良彪 陈洪德 刘君龙 潘博 王志康 刘开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4,共12页
探讨川西拗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带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旨在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钻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以新场地区须二段为例,通过对其沉积微相演化规律与砂体展布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砂体聚集规律,并阐明其主控因... 探讨川西拗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带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旨在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钻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以新场地区须二段为例,通过对其沉积微相演化规律与砂体展布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砂体聚集规律,并阐明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须二段发育4类重点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河口坝受海平面约束间接性发育,分流河道间存在于各个时期,仅在须二末期发育前三角洲泥微相。新场地区须二段主要由米仓山-大巴山供源,砂体展布受控于周缘构造活动差异,整体以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并经历了由早期"西厚"至晚期"东厚"的演化过程。须二段各时期水动力频繁变化,总体表现为中亚段时期沉积水体动力最强,上亚段时期次之,下亚段时期最弱。构造活动、海平面升降等因素控制着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横向变化特征以及有利储集砂体的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展布 沉积微相 川西拗陷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