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高海拔山原区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特征——以四川省雅江县祝桑景区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倪化勇 陈绪钰 +2 位作者 周维 王德伟 唐业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15,共5页
高寒高海拔山原地区沟谷型泥石流与深切峡谷地区泥石流具有较大差异性。以四川省雅江县祝桑景区泥石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和泥石流堆积物样品颗粒分析,探讨了高寒高海拔山原地区沟谷型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研究表明:(1)强日照,大... 高寒高海拔山原地区沟谷型泥石流与深切峡谷地区泥石流具有较大差异性。以四川省雅江县祝桑景区泥石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和泥石流堆积物样品颗粒分析,探讨了高寒高海拔山原地区沟谷型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研究表明:(1)强日照,大温差等气候条件导致高寒高海拔山原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土体松散,斜坡稳定性差,物源丰富,对泥石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滑坡转化和沟底侵蚀构成物源补给与泥石流启动的主要方式;(3)泥石流动力条件相对较弱;(4)沟床纵坡曲线总体呈现出上游平缓,中游较陡,而下游至沟口进一步变陡的折线形态,汇水区和形成区分界明显,沟口至主河段平缓,堆积区较长;(5)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相对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高寒高海拔山原区 祝桑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tinel-1A影像在山区管道地表形变监测中的适用性评价指标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方迎潮 赵雪 +2 位作者 陈文乐 王庆 吴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639-7645,共7页
Sentinel-1A卫星数据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快、获取成本低,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能够高效获取管道沿线大面积地表形变信息。但是山区管道所处地形复杂、起伏大、植被茂盛,监... Sentinel-1A卫星数据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快、获取成本低,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能够高效获取管道沿线大面积地表形变信息。但是山区管道所处地形复杂、起伏大、植被茂盛,监测中易存在叠掩、阴影、失相干等现象,Sentinel-1A卫星数据在管道不同区段的适用性有差异。为了对Sentinel-1A在山区管道地表形变测量中的适用程度进行评价,以三段不同山区地形的管道为研究区,结合Sentinel-1A数据、Sentinel-2数据、ALOS DEM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适用性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管道沿线Sentinel-1A影像的叠掩阴影占总面积的比例与坡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4,Spearman相关系数为-1,呈显著负相关;影像相干性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2,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9,呈显著负相关。使用回归分析和归一化的方法建立了山区管道沿线Sentinel-1A数据的坡度适用性指标和植被适用性指标,指标可对山区管道沿线域使用Sentinel-1A数据进行形变监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管道 INSAR Sentinel-1A影像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沙化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被引量:44
3
作者 蒲玉琳 叶春 +5 位作者 张世熔 龙高飞 杨丽蓉 贾永霞 徐小逊 李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研究退化林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可为评价生态恢复措施提升土壤质量的效果,以及优化生态恢复模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若尔盖沙化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组... 研究退化林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可为评价生态恢复措施提升土壤质量的效果,以及优化生态恢复模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若尔盖沙化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若尔盖沙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模式有:灌草间作模式Ⅰ(条带状红柳间植草本植物,SGⅠ)、灌草间作模式Ⅱ(环状红柳间植草本植物,SGⅡ)、沙障+灌草模式(红柳沙障+红柳间植草本植物,SBSG)。结果表明,与沙化草地(DG)相比,3种恢复模式都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SGⅠ模式的全剖面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分别增加36.6%、139.0%、89.4%、130.9%;SGⅡ模式的分别增加2.7%、-43.9%、15.0%、49.7%;SBSG模式的分别增加82.4%、21.8%、56.2%、170.3%。表明SGⅠ与SBSG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效应相近,而且二者都远大于SGⅡ。3种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与DG的差异表现不一致,显著体现是SGⅠ模式土壤DOC分配比例的垂直变化出现分馏现象。3种生态恢复模式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均大于100%,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土壤质量,其效应大小为SGⅠ>SGⅡ>SBSG。易氧化有机碳可作为反映沙化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土壤质量变化的优选指标,CPMI也可用于表征生态恢复措施提升沙化草地土壤质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沙化草地 生态恢复 土壤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模型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简文星 许强 童龙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27-3533,3548,共8页
传统的入渗模型未考虑坡角和降雨强度对滑坡入渗过程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描述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过程,在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坡体倾角和小降雨强度影响的降雨入渗模型。为了获取改进的入渗模型参数,在黄土坡滑坡1#崩滑体... 传统的入渗模型未考虑坡角和降雨强度对滑坡入渗过程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描述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过程,在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坡体倾角和小降雨强度影响的降雨入渗模型。为了获取改进的入渗模型参数,在黄土坡滑坡1#崩滑体上进行了双环渗透试验与降雨、土的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黄土坡滑坡1#崩滑体饱和渗透系数为4.81×10-5 m/s;降雨时体积含水率增加,降雨停止后体积含水率降低,深部表现出一定的滞后特性;基质吸力变化趋势与体积含水率相反,降雨使其减小,降雨停止后逐渐增大。通过双环渗透试验与现场监测,获取了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模型参数值。将入渗模型计算值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该模型计算值与现场监测数据吻合,说明该降雨入渗模型可用于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滑坡 降雨 改进的入渗模型 体积含水率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朗肯土压力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汪丁建 童龙云 邱岳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92-3196,共5页
传统的土压力分析仅考虑了土体饱和强度对土压力产生的贡献,忽略了基质吸力及其变化对土压力的影响。运用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和饱和土朗肯土压力公式推导了非饱和土朗肯土压力公式,结合Iverson降雨入渗解析解,推导出降雨入渗条件下非... 传统的土压力分析仅考虑了土体饱和强度对土压力产生的贡献,忽略了基质吸力及其变化对土压力的影响。运用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和饱和土朗肯土压力公式推导了非饱和土朗肯土压力公式,结合Iverson降雨入渗解析解,推导出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压力公式。该公式将降雨入渗时的非饱和土压力表示为时间和深度的函数,更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压力值相对于传统计算结果偏大,作用点偏高;此外,随着降雨的发生、入渗和停止,主动土压力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稳定"趋势,被动土压力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稳定"趋势,该现象由降雨过程中基质吸力改变所致。由该公式获得的土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可用于挡土工程结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有效应力 土压力 降雨入渗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43
6
作者 谢贤健 张继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79,共5页
选择3年生巨桉纯林、巨桉+粮食作物、巨桉+果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农耕地作为对照,运用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及分形理论,分析不同巨桉人工林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的变化... 选择3年生巨桉纯林、巨桉+粮食作物、巨桉+果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农耕地作为对照,运用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及分形理论,分析不同巨桉人工林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的变化顺序为农耕地>林粮>巨桉纯林>林果,农耕地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差异显著,农耕地在退耕成巨桉人工林后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3种林地模式与农耕地比较有效磷、容重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林地覆盖增强了土壤的紧实度;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为大团聚体的含量,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分形维数与<0.25mm团聚体含量、容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1~2mm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强;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能反映土壤性质的变化,通过对土壤分形维数特征的研究可以定量揭示不同巨桉模式下土壤质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江流域风化物的水理特征差异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继 韦方强 +1 位作者 于苏俊 谢贤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7,共8页
水理性质是风化土体对降雨过程中入渗水的响应性质,对泥石流起动有着重要影响。以中国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采集流域上、中、下游5个流域,9种类型岩石的19个风化物样品及5个典型泥石流沟的泥石流堆积样品,通过液塑限及渗... 水理性质是风化土体对降雨过程中入渗水的响应性质,对泥石流起动有着重要影响。以中国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采集流域上、中、下游5个流域,9种类型岩石的19个风化物样品及5个典型泥石流沟的泥石流堆积样品,通过液塑限及渗透实验获取水理特征参数。选择塑限、塑性指数及渗透系数等3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不同岩性各指标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各项指标,各岩性风化物均差异显著,且随指标不同,其水理特征差异规律显著不同。5个典型流域泥石流堆积物在各项水理特征指标上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塑限、塑性指数及渗透系数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较为客观、系统、合理地反映各风化产物的水理性质,可为泥石流对岩性的敏感性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 风化物 水理特征 实验研究 小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炼化一体化事故污水和污染雨水的收集与处理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江虎 李艳 郑伟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简要概述了某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事故污水和污染雨水的收集、处理以及防控体系的建立,详细阐述了首端污水收集和末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并从设计和运行角度对今后事故污水和污染雨水的收集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事故污水 污染雨水 污水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罗原骏 蒲玉琳 +2 位作者 龙高飞 叶春 朱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9-1397,共9页
基于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田间采样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施肥方式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M)、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OMNPK)和秸... 基于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田间采样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施肥方式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M)、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磷钾肥(RSDNPK)。结果显示,施肥的各处理均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以OM和RSDNPK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相比CK,OM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PXOC)、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提高91.4%、109.2%、57.5%、35.1%,RSDNPK处理的TOC、PXOC、MBC、DOC含量分别提高142.8%、95.4%、70.8%、46.2%。土壤PXOC、MBC、DOC占TOC的比例(分配比例)分别为36.18%~49.13%、1.64%~2.58%、0.57%~0.94%,其中,PXOC和MBC的分配比例在RSDNPK处理中较CK显著(P<0.05)降低,而DOC的分配比例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OM和RSDNPK处理的CPMI显著(P<0.05)高于N和NPK处理。土壤PXOC、MBC含量与氮磷养分之间,以及CMPI与MBC、PXOC、TN、AN、AP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有机肥或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化肥能够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改善土壤质量,PXOC与CPMI可用作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秸秆还田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A稳定的CdTe量子点合成及Cu^(2+)检测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波 黄麒 +4 位作者 卢强 李曹龙 王飞 仁青加 仁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1-316,共6页
通过水相法制备3-巯基丙酸(MPA)稳定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即MPA-CdTe QDs。研究Cu^(2+)对发射波长为599 nm的MPA-CdTe QDs荧光猝灭效应,发现Cu^(2+)浓度与荧光猝灭强度之间满足Stern-Volmer修正方程的线性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出... 通过水相法制备3-巯基丙酸(MPA)稳定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即MPA-CdTe QDs。研究Cu^(2+)对发射波长为599 nm的MPA-CdTe QDs荧光猝灭效应,发现Cu^(2+)浓度与荧光猝灭强度之间满足Stern-Volmer修正方程的线性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出Cu^(2+)浓度在2.28×10^(-6)~18.24×10^(-6)mol/L和4.8×10^(-7)~12×10^(-7)mol/L两个区间范围内与MPA-CdTe QDs的荧光强度F_0/F的多项式关系分别为:F_0/F=7.999-2.470c+0.339c^2,F_0/F=3.154-0.160 c+0.049 c^2,拟合度分别为0.991,0.993。MPA-CdTe QDs对Cu^(2+)检测限可达1.326×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MPA-CdTe量子点 Cu^2+检测 Stern-Volmer方程修正式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化草地生态恢复对土壤生物学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嗣佳 胡容 +6 位作者 蒲玉琳 王奥博 向双 龙高飞 张世熔 贾永霞 徐小逊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550-2560,共11页
生物学肥力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指示生态恢复措施下沙化草地的土壤质量变化。以围栏禁牧草本模式(enclosure plus grass,EG)、围栏禁牧灌草间作模式(enclosure intercropping shrub-grass,ESG)和围栏禁牧沙障+灌草间作模式(en... 生物学肥力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指示生态恢复措施下沙化草地的土壤质量变化。以围栏禁牧草本模式(enclosure plus grass,EG)、围栏禁牧灌草间作模式(enclosure intercropping shrub-grass,ESG)和围栏禁牧沙障+灌草间作模式(enclosure plus sand-barrier and shrub-grass,ESSG)3种恢复地为研究对象,以未恢复的沙化草地(desertification grassland without restoration,CK)为对照,采用调查采样法、综合评价法研究生态恢复措施及年限对沙化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恢复模式提高了沙化草地土壤中各项生物学肥力指标,ESSG模式下土壤质量的恢复效果最优,生物学肥力指数(biological fertility index,BFI)分别显著高出EG和ESG模式41.5%和43.1%(P<0.05)。EG和ESG模式下,土壤各项生物学肥力指标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5、7~9和≥15a恢复地的BFI值均显著高于未恢复地(0年)(P<0.05),且≥15a的恢复地又显著高于≤5和7~9a恢复地(P<0.05)。因此,在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时间越长生态措施下土壤质量的恢复效果越好,但其最佳恢复期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沙化草地 修复模式 恢复年限 生物学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源水中酚类和苦味酸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飞攀 穆乃花 +2 位作者 王恒路 张济龙 黄承韫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97,101,共4页
建立了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源水中的苦味酸和6种酚类化合物(苯酚、间甲酚、对硝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水样首先经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液液萃取,有机相氮吹浓缩后再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 建立了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源水中的苦味酸和6种酚类化合物(苯酚、间甲酚、对硝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水样首先经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液液萃取,有机相氮吹浓缩后再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苦味酸和6种酚类化合物色谱峰完全分离,目标物在0.1~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1~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13~0.025μg/L,RSD为2.8%~4.5%,加标回收率为71.4%~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酚类化合物 苦味酸 液液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某稀土矿山及其周边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肥力等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柯罕 沈飞 +4 位作者 胡妮 肖安林 杨在文 李雄飞 徐智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1-119,共9页
以赣州南部稀土矿区为对象,采集矿山开采区域土壤样品70个,周边基本农田土壤样品80个,分别测定其土壤pH值、重金属元素和常规肥力指标,运用单因子和综合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及肥力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土壤整体... 以赣州南部稀土矿区为对象,采集矿山开采区域土壤样品70个,周边基本农田土壤样品80个,分别测定其土壤pH值、重金属元素和常规肥力指标,运用单因子和综合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及肥力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土壤整体呈酸性,其中26个矿山土壤样品的Pb总量超过筛选值,最大检出浓度为470.21 mg/kg;在周边基本农田土壤样品中,Cd的最大检出浓度为0.57 mg/kg,15个土壤样品的Pb总量超过筛选值,最大检出浓度为129.0 mg/kg;(2)矿山开采区内点位的重金属Pb含量与周边基本农田土壤P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2),重金属Cd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南部的农田区域,而重金属Pb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矿山开采及机械加工工厂等其他工业生产较为集中的东北部地区;(3)研究区域内矿山开采区的各项肥力指标均明显低于周边基本农田区土壤,低肥力水平的占比高达60.87%,高肥力水平的占比仅为2.90%。周边基本农田区域肥力等级为中等以上占比高达8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稀土矿山 重金属污染 肥力等级 矿山复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花状Cu2O制备及其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强 李曹龙 +2 位作者 王飞 仁青加 仁增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7-565,共9页
利用简单的液相还原法,制备新型的花状和切角立方状Cu_2O光催化材料.通过TEM、XRD、XPS以及UVVis等对样品的形貌、晶型结构、表面化学特性以及吸光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生成前驱体的不同以及Cu_2O纳米晶体各晶面{111}... 利用简单的液相还原法,制备新型的花状和切角立方状Cu_2O光催化材料.通过TEM、XRD、XPS以及UVVis等对样品的形貌、晶型结构、表面化学特性以及吸光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生成前驱体的不同以及Cu_2O纳米晶体各晶面{111}、{110}、{100}稳定性差异,对最终晶体的形貌演变起到关键的作用,初步得出粒子的形貌形成过程涉及种子颗粒团聚(seed-aggregation)以及表面重塑(surface-reconstruction)的生长机制.并对样品进行光解水产氢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Cu_2O可见光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差异很大,花状Cu_2O独特的微观"针尖"结构具有"尖端催化"效应,导致氢气产率高达206.5μmol/h,是切角立方状Cu_2O的10倍以上,且循环4次后,产率降低2%左右,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Cu2O 光解水 氢气 尖端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