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同德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1
作者 龙波 吴得强 +9 位作者 冯永光 陈超 孔德才 田小林 刘治成 文真蓁 何绍刚 郭宇衡 郑毅 彭松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0-1016,共17页
四川省同德石墨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板块西缘发现的大型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之一。为研究同德石墨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本文采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并开展山地取样工程、岩矿测试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同德石... 四川省同德石墨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板块西缘发现的大型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之一。为研究同德石墨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本文采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并开展山地取样工程、岩矿测试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同德石墨矿产于古元古代前震旦系康定岩群冷竹关组变质岩层中,赋矿岩石为云母石英片岩。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近南北向展布。矿石矿物为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及少量铁质矿物等。矿石自然类型为云母石英片岩型,工业类型为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其原岩为一套含碳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碳质主要来源为有机物。物探自然电位梯度呈正负相伴,最低电位和梯度值为零的位置往往指示了石墨矿体的顶面中心;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呈带状向深部延伸的低阻异常指示了石墨矿体的深部赋存形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区域变质阶段,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石墨 地质特征 成因 同德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攀西红格矿区辉长岩和正长岩的SHRIMP U-Pb和Sm-Nd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华芹 王登红 +4 位作者 张利国 任海涛 王晓地 贾小辉 杨文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8-705,共8页
用SHRIMP U-Pb和Sm-Nd定年技术,对攀西红格矿区含矿层状辉长岩、碱性正长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红格辉长岩中3种不同晶形锆石的U-Pb年龄分别为258.4±4.1Ma、1841±34Ma、2487±12Ma,由辉长岩、辉石和磷灰石所构成的Sm-Nd... 用SHRIMP U-Pb和Sm-Nd定年技术,对攀西红格矿区含矿层状辉长岩、碱性正长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红格辉长岩中3种不同晶形锆石的U-Pb年龄分别为258.4±4.1Ma、1841±34Ma、2487±12Ma,由辉长岩、辉石和磷灰石所构成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53±14Ma;碱性正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57.2±1.5Ma。结果表明,红格辉长岩中具有典型基性岩锆石特征的锆石U-Pb年龄(258Ma)与同一地质样品的Sm-Nd年龄(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以及同一矿区的正长岩锆石U-Pb年龄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鉴于层状辉长岩和碱性正长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在形成时间上一致,可以认为它们都属于晚二叠世末岩浆活动的产物;而1841Ma和2487Ma的锆石,可能是在基性-超基性岩浆的上侵过程中,从基底所捕获的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其年龄信息,揭示了康滇地轴岩浆岩带的下部或结晶基底存在元古代甚至新太古代末期的岩石或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红格矿区 辉长岩 正长岩 SHRIMP 锆石U-Pb 定年 Sm-Nd 等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栾川三道沟铅锌银矿床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m-Nd年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华文 裴秋明 +3 位作者 张寿庭 向辉 张林奎 唐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三道沟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多金属矿集区西部。受断裂控制的薄脉状矿体赋存于新元古界栾川群南泥湖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中。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的9件热液方解石进行微量元... 三道沟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多金属矿集区西部。受断裂控制的薄脉状矿体赋存于新元古界栾川群南泥湖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中。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的9件热液方解石进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m-Nd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6.42~216μg/g,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LREE比值为1.47~5.94;δEu=0.62—2.71,具弱Ce异常;强烈亏损Nb和Zr,富集Pb。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REE值、LREE/HREE比值和δEu值逐渐减小。Y/Ho-La/Ho图解和Tb/Ca—Tb/La图解均指示该矿床方解石为热液成因。方解石147Sm/144Nd和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等时线年龄为(138.3±2.6)Ma(2σ,MSWD=2.3)。结合矿集区内成岩-成矿年代学资料,认为三道沟矿床与区内最晚阶段的花岗质岩浆活动(136~142Ma)有关,属于栾川Mo-W-Pb-Zn-Ag多金属成矿系统中的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银矿床 方解石 SM-ND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三道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尼玛盆地构造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凌林 钟康惠 +19 位作者 秦覃 严钊 杨雄 何智远 张洪杰 彭杰 Johan De GRAVE Stijn DEWAELE 周慧文 何兴杰 韩文文 龚晓波 杨海锐 董随亮 常宇鹏 李开智 窦杰 李林 何明峰 刘毅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6-284,共19页
雅鲁藏布江洋俯冲及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强烈的大陆岩石圈挤压变形与青藏高原的隆升。研究青藏高原内部破碎带构造-沉积演化,对理解相关变形如何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展传递至关重要。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发育一系列白垩纪—新生代陆... 雅鲁藏布江洋俯冲及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强烈的大陆岩石圈挤压变形与青藏高原的隆升。研究青藏高原内部破碎带构造-沉积演化,对理解相关变形如何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展传递至关重要。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发育一系列白垩纪—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保存了关于该时期高原内部构造-沉积演化的丰富信息。针对该类盆地的构造性质和形成机制有走滑拉分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3类不同观点。若要检定上述观点,需要开展如下工作:(1)查明盆地基底与充填建造变形特征;(2)结合构造背景探究其演化机制。鉴于此,本文对该带内尼玛盆地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与构造分析,结合前人成果,对盆地构造背景、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尼玛盆地基底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形成的软碰撞缝合带内的变质岩与海相沉积岩。基底断裂为近东西走向,倾向或南或北的逆冲断裂。(2)盆地充填建造为上白垩统—新近系多旋回河湖相沉积。其变形样式主要为轴向近东西延伸的非对称褶皱,局部卷入基底断裂变形。多幕次变形自边缘向盆地中心前展式递进发展。(3)盆地可以划分为盆北掀斜隆起、南部推覆扇状隆起两处主要剥蚀物源区、中部基底断片掀斜隆起一处次要剥蚀物源区,以及北部叠瓦状压陷区与南部对冲压陷区两处主要构造沉积单元,其构造格架可以概括为"三隆夹两坳"。(4)尼玛盆地肇始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导致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其后,雅鲁藏布江洋北向俯冲与印度-欧亚碰撞所致南北向挤压,导致盆地基底断裂发生周期性活动,伴有多旋回磨拉石建造与递进变形。简言之,尼玛盆地为软碰撞缝合带之上发育的山间压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带 陆相盆地 尼玛盆地 构造性质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