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邵阳市隆回县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云 资锋 +4 位作者 郭杰华 曹运江 段九龄 郭志刚 唐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针对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城镇化建设引发的大量崩滑流地质灾害,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等致灾因素方面选取13个评价因子,采用最大熵物种...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针对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城镇化建设引发的大量崩滑流地质灾害,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人类工程活动等致灾因素方面选取13个评价因子,采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MaxEnt模型)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从人口分布、经济背景、环境资源开发、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选取7个评价因子,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模型建立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模型。综合两者的评价结果,构建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将研究区划分为极低风险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研究结果表明:(1)在危险性评价中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ROC的AUC值为0.918,表明模型在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中适用性较好;(2)陡坎、年平均降雨量、坡度、岩土体建造是影响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主要的评价因子;(3)极高-高风险区面积为194.7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0%,现有减灾能力条件下极高-高风险区的面积降低了30.38%,减灾效果较好,为隆回县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并为政府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 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危险性 易损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电法及工程勘察对苏码头断裂综合探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匡野 魏柯佳 +1 位作者 肖瑞卿 杨程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基于高密度电法反演成果,结合钻探、探井等工程勘察手段对苏码头断裂的形迹展布及构造形态等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苏码头断裂通过处地貌进行观测,并对溪流阶地进行14 C测定,结果为13436±210~40724±6332 a,表明苏码头断裂晚更... 基于高密度电法反演成果,结合钻探、探井等工程勘察手段对苏码头断裂的形迹展布及构造形态等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苏码头断裂通过处地貌进行观测,并对溪流阶地进行14 C测定,结果为13436±210~40724±6332 a,表明苏码头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未活动。综合认为,苏码头断裂为一条NNE向隐伏断层,走向约25°,倾向SE,倾角约65°,破碎带宽度约为20 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隐伏断裂 断层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胶结碎裂结构岩体的成因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洪福 聂德新 韦玉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在现场大量调查、测试、试验的基础上,对一种新型碎裂结构岩体—充填胶结碎裂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此类岩体表观碎裂,但是由于岩块之间被钙质充填、胶结,使得表观碎裂的岩体在原位状态没有受... 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在现场大量调查、测试、试验的基础上,对一种新型碎裂结构岩体—充填胶结碎裂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此类岩体表观碎裂,但是由于岩块之间被钙质充填、胶结,使得表观碎裂的岩体在原位状态没有受到大的扰动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其可以用作坝基岩体,与普通的碎裂岩体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该类岩体一旦受到外界大的扰动,其力学性能迅速降低,在施工中应该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胶结碎裂岩体 岩体结构 成因机制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溶液作用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与驱动机制
4
作者 凌斯祥 冯俊杰 +5 位作者 李晓宁 张杰 张国栋 黄世光 巫锡勇 冯宇淞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22,共17页
为研究红层泥岩在化学溶液作用下的崩解特性与驱动机制,本文以川中盆地侏罗系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pH=3、5、7、10、12条件下的室内静态浸泡崩解试验,综合采用耐崩解性指数(I_(dN))、崩解小颗粒指数(L_(dN))、分形维数(D_(s))、崩解... 为研究红层泥岩在化学溶液作用下的崩解特性与驱动机制,本文以川中盆地侏罗系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pH=3、5、7、10、12条件下的室内静态浸泡崩解试验,综合采用耐崩解性指数(I_(dN))、崩解小颗粒指数(L_(dN))、分形维数(D_(s))、崩解比(D_(r))、标准基础熵(S_(b))、表面能耗散定量刻画红层泥岩崩解过程、程度及其变化规律,引入红层泥岩崩解的微观结构、水离子变化和能量耗散,揭示红层泥岩崩解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崩解循环初期,中性溶液以0.075~1.25 mm小粒径颗粒为主,碱性溶液以1.25~5 mm中等粒径颗粒为主,而酸性溶液的2~10 mm粗颗粒含量较大;崩解循环中后期,碱性溶液更易崩解形成较多<0.075 mm细颗粒,而酸性溶液则需要更多崩解循环次数才能形成更多细颗粒。岩石崩解指标中,分形维数(D_(s))最适用于描述红层泥岩崩解,其次为标准基础熵(S_(b)),可更为全面描述红层泥岩崩解物颗粒分布特征。基于能量耗散理论,酸碱溶液对红层泥岩崩解新增表面能(ΔW)影响较大,且酸碱性越强其能量耗散震荡亦越大,厘清了红层泥岩在不同pH值溶液浸泡下崩解初期的崩解强度为:中性>碱性>酸性,但崩解中后期的崩解强度已转变为:碱性>酸性>中性。红层泥岩崩解主要受颗粒连接弱化、矿物裂隙扩张和内部膨胀的物理驱动机制,矿物溶蚀、离子交换与离子吸附的化学驱动机制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解指标 崩解特性 红层泥岩 浸水-失水循环 能量耗散 崩解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绵高速双岔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桥墩冲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邱恩喜 张洪铭 +4 位作者 田礼勇 杨朝栋 钟昌茂 刘君 熊小田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0-606,共17页
双岔沟泥石流沟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该沟于1982年爆发过大型泥石流,并在2011~2013年每年夏季爆发过泥石流,大量泥石流堆积物顺沟而下,堵塞道路及河道,对国道G247、沟口村民及九绵高速(九寨沟—绵阳高速)造成威胁。对此,基于现场调... 双岔沟泥石流沟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该沟于1982年爆发过大型泥石流,并在2011~2013年每年夏季爆发过泥石流,大量泥石流堆积物顺沟而下,堵塞道路及河道,对国道G247、沟口村民及九绵高速(九寨沟—绵阳高速)造成威胁。对此,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及无人机航拍数据,笔者等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致灾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治理措施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该沟泥石流容重为1.39~1.67 t/m^(3),洪峰流量为42.6~112.7 m^(3)/s,属于稀性泥石流。泥石流运动演化数值模拟表明,在10年一遇流量情况下,泥石流启动后于800~1000 s时段内将通过双岔沟大桥并可能对桥墩造成冲击,此时泥石流流速为4.15 m/s,1200 s后泥石流到达堆积区,对沟口建筑及河道造成威胁。物理模型试验表明在堆积区泥石流流速随运动距离增加而减小,对桥墩的冲击力在桥墩底部最大,并随高度及桥墩与沟口距离增加而下降,特别是前者下降幅度较大;泥石流遇到桥墩后被分成左右两股快速向桥墩侧后方扩张,泥石流冲出物不仅对桥墩形成冲击力还会堆积在桥墩附近对桥墩造成横向压力。流固耦合分析表明,泥石流洪峰通过桥墩过程中,泥石流流体将出现“爬高”现象,首先接触到泥石流龙头的桥墩基底将产生最大压强115.0 kPa,随后压强呈“半椭圆环”状分布顺桥墩竖直向上传递,桥墩最大主应力为0.75 MPa,受此影响在桥梁顶端将产生位移约0.2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武县 泥石流 运动特征 物理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致灾特性 桥墩冲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陆缘盆地中生界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鲁宝亮 王璞珺 +3 位作者 吴景富 李伍志 王万银 郎元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503,共7页
利用南海陆缘40口中生界钻井、5.2×104 km地震剖面以及重磁数据,对南海陆缘中生界分布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综合研究。南海盆地中生界主要有3大分布区:①珠江口盆地东部—台西南盆地区,埋深1~3 km,厚约2~8 km,最大厚度在潮汕... 利用南海陆缘40口中生界钻井、5.2×104 km地震剖面以及重磁数据,对南海陆缘中生界分布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综合研究。南海盆地中生界主要有3大分布区:①珠江口盆地东部—台西南盆地区,埋深1~3 km,厚约2~8 km,最大厚度在潮汕坳陷—东沙隆起东部地区,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发育宽缓长轴褶皱;②礼乐—巴拉望盆地区,中生界埋深2~4 km,厚度2~5 km,最大厚度在礼乐盆地南部坳陷地区;③中建南—万安—南薇西盆地区,中生界埋深3~5 km,厚度2~3 km。推测中生界分布可能受控于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巴拉巴克断裂、越东—万安等3条大断裂,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俯冲挤压造成的基底不均衡隆升、块断作用等有关。通过对南海中生界残留地层分布、构造圈闭以及烃源岩条件的研究,认为珠江口盆地东部潮汕坳陷—东沙隆起区和礼乐盆地南部坳陷区是两个中生界油气有利勘探区,中建南—万安—南薇西盆地区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大陆边缘 中生界 褶皱 烃源岩 油气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晚奥陶世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红英 周志广 +5 位作者 李鹏举 张达 柳长峰 胡萌萌 陈利贞 陈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0-316,共17页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朝不楞以西及巴润布尔嘎斯台地区出露一套辉长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辉长岩体侵位于450~461Ma,属于晚奥陶世。样品的Si O_2、K_2O、TiO、MgO含量低,σ=0.10~2.77,总体属低钾拉斑玄武质系列。随着M...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朝不楞以西及巴润布尔嘎斯台地区出露一套辉长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辉长岩体侵位于450~461Ma,属于晚奥陶世。样品的Si O_2、K_2O、TiO、MgO含量低,σ=0.10~2.77,总体属低钾拉斑玄武质系列。随着Mg O含量的增加,主要氧化物如Si O_2、CaO、Fe_2O_3含量呈上升趋势,Al2O3、Na2O呈下降趋势。根据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可将辉长岩分为三类。第一类REE含量最高,具有微弱的Eu正异常,(La/Yb)_N=19.99~20.3,稀土配分曲线明显右倾,富集LILE(Rb、Sr、Ba),相对亏损Nb、Ta。第二类REE含量减少,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La/Yb)_N=4.88~9.68。第三类REE含量最低,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La/Yb)_N=1.33~2.03。后两类辉长岩均亏损Nb、Sr、Ba,富集Rb、Th、U、Zr、Hf,稀土配分曲线弱右倾,岩石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陆壳物质混染。三类辉长岩整体兼具MORB型及岛弧玄武岩特征,可能是晚奥陶世古亚洲洋向北俯冲过程中弧后盆地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晚奥陶世 弧后盆地 东乌珠穆沁旗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三电位电极系装置勘察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彬 庹先国 +1 位作者 汪楷洋 张赓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为了对比分析高密度电法三电位电极系α、β和γ排列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基岩面、充水断层以及充填型地下空洞等类型地质体适用性的差异,首先建立相关地电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电阻率进行加噪二维反演,再以工程应用实例进行验证... 为了对比分析高密度电法三电位电极系α、β和γ排列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基岩面、充水断层以及充填型地下空洞等类型地质体适用性的差异,首先建立相关地电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电阻率进行加噪二维反演,再以工程应用实例进行验证和进一步讨论。正演与实例对比结果表明:β排列在地形等干扰条件较小时对充水断层以及充填型地下空洞分辨能力较强;α排列为基岩面探测最理想装置,而当存在一定地形等干扰条件时,α、γ排列应分别为地下空洞和近直立断层勘探的最佳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三电位电极系 断层 基岩面 地下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南充龙头山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演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然 刘宗祥 +1 位作者 邓韧 范宣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7-13,共7页
在龙头山滑坡基本发育特征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滑坡的形成条件包括:(1)浅湖相和半深湖相的沉积建造是龙头山滑坡形成的物质条件;(2)斜坡多面临空的地形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3)斜坡存在一组... 在龙头山滑坡基本发育特征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滑坡的形成条件包括:(1)浅湖相和半深湖相的沉积建造是龙头山滑坡形成的物质条件;(2)斜坡多面临空的地形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3)斜坡存在一组具有一定规模的NNW走向的陡倾导水横张节理系统是龙头山滑坡形成的结构条件,通过分析区域构造形迹和地表构造变形破裂认为,该组张节理是在NNW-SSE向历史构造挤压作用下形成的;(4)NNW走向的陡倾导水横张节理与暗红色泥岩顶面组成了斜坡内部垂直和水平的地下水渗透网络。滑坡的形成经历了成坡阶段、时效变形阶段和平推式滑移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推式滑坡 形成条件 地质构造 演化过程 龙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特征与类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川 刘树根 +2 位作者 汪华 李德星 张长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9,202,共7页
通过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将储层划分为风化壳喀斯特型、滩相白云岩型和热液白云岩型3类。风化壳喀斯特... 通过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将储层划分为风化壳喀斯特型、滩相白云岩型和热液白云岩型3类。风化壳喀斯特型储层在磨溪以东—龙女寺以西地区的雷三—雷四段地层较为发育,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等控制;滩相白云岩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底部(T2l1),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屑白云岩、残余砂屑白云岩等颗粒白云岩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粒间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低渗型储层,其形成发育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热液矿物及其组合的普遍存在,可能暗示研究区存在与构造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的热液白云岩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 中三叠统 雷口坡组 储层特征 储层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螺沟温泉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袁伟 冉光静 张恒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7,共5页
通过泉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根据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从温泉的水源、热源、构造等方面阐明了海螺沟温泉的成因,认为海螺沟温泉是接受充沛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水补给的岩溶裂隙、构造裂隙水向下作深部循环,在不同深度... 通过泉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根据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从温泉的水源、热源、构造等方面阐明了海螺沟温泉的成因,认为海螺沟温泉是接受充沛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水补给的岩溶裂隙、构造裂隙水向下作深部循环,在不同深度汇入海螺沟断裂破碎带及影响带,与来自深部地壳的呈"蒸汽蒸馏"状的高温高压热流产生混合作用,同时进行热交换、离子交换、溶滤、吸附等热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了泉域特定水化学特征的高温热矿水,并在适宜的构造、地貌部位溢出,形成的热泉。对海螺沟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地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地质成因 构造 蒸汽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米易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丹 陈友良 +3 位作者 袁为 廖敏 刘凯鹏 张静思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72-273,共2页
攀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也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地区之一,但至今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近年来,在四川米易海塔地区的变质-混合岩中发现了较好的工业矿体,展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但相关研究工作... 攀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也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地区之一,但至今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近年来,在四川米易海塔地区的变质-混合岩中发现了较好的工业矿体,展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但相关研究工作还未全面系统展开,本文拟对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 混合岩化 米易县 康滇地轴 扬子地台西缘 成矿机理 工业矿体 找矿前景 微量元素特征 成矿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泸州红层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倩 毛郁 李成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进一步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认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确定主要化学反应类型,对红层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水样化学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分析及离子比例系数分析,总结区内主要浅层地下水类型及水化学特征;结合Pipe... 为进一步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认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确定主要化学反应类型,对红层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水样化学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分析及离子比例系数分析,总结区内主要浅层地下水类型及水化学特征;结合Piper三线图及饱和指数分析,初步揭示该区地下水循环规律及形成作用主要受地下水浅表循环特征及近水平岩层中的矿物成分影响。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作用类型主要有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化学过程 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粒体斜坡注浆固坡工程防治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卜祥航 傅荣华 +1 位作者 李宁 谭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前,国内外对散粒体斜坡的防治措施研究甚少。笔者推荐注浆固坡工程防治技术,具有"以动制动"特点。本文通过室外注浆物理模拟实验,得出注浆后固结体形态有舌形、灵芝形、柱形、长倒锥形、短倒锥形,其有效半径分别是46.3cm、2... 目前,国内外对散粒体斜坡的防治措施研究甚少。笔者推荐注浆固坡工程防治技术,具有"以动制动"特点。本文通过室外注浆物理模拟实验,得出注浆后固结体形态有舌形、灵芝形、柱形、长倒锥形、短倒锥形,其有效半径分别是46.3cm、26cm、21.4cm、16.5cm、40cm、29.4cm。结合现场颗粒取样筛分实验,研究了散粒体堆积结构对注浆固坡措施的影响,提出颗粒间孔隙比的影响最为主要,并通过计算机优化回归得出注浆量及浆液扩散半径的公式;最后对固结体进行直剪试验,得出注浆后的散粒体强度增加,说明了注浆固坡工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对散粒体斜坡坡体实施注浆加固工程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体斜坡模拟实验注浆 扩散半径 注浆量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理县塔斯沟多发性特大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甘建军 吴晗 +2 位作者 唐春 黄诚 陈静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59-63,共5页
塔斯沟是一条老泥石流,位于四川理县塔斯村,属于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2010年7月31日复活,突发大型泥石流,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在进行应急治理后,由于其具备泥石流突发的必有条件,仍然具有泥石流复活的可能性。在对塔斯沟泥石流现场调... 塔斯沟是一条老泥石流,位于四川理县塔斯村,属于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2010年7月31日复活,突发大型泥石流,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在进行应急治理后,由于其具备泥石流突发的必有条件,仍然具有泥石流复活的可能性。在对塔斯沟泥石流现场调查,查明沟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塔斯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泥石流的成灾机理和特征。研究表明:塔斯沟泥石流物源丰富,地形易于汇水且主沟坡降大,水源动力足,属易发性泥石流,具备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建议采用建立导流槽,对极危险区和危险区进行保护。研究对于高寒山区泥石流的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成灾机理 多发性 动力特征 塔斯沟 四川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滑前地质模型重建方法与思路——以鲜水河断裂带老虎嘴滑坡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东辉 肖红勇 李明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准确认识并确定滑前地质模型,是分析滑坡在外部营力作用下变形机理,讨论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所在。以鲜水河断裂带老虎嘴滑坡为例,提出了滑坡滑前地质模型重建要素,包括地质要素、形态要素、环境要素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滑前地质模型重... 准确认识并确定滑前地质模型,是分析滑坡在外部营力作用下变形机理,讨论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所在。以鲜水河断裂带老虎嘴滑坡为例,提出了滑坡滑前地质模型重建要素,包括地质要素、形态要素、环境要素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滑前地质模型重建的方法与流程,即现今滑坡特征分析、滑前地形恢复、滑前滑坡边界确定、地质要素重建、环境要素重建、滑前地质模型重建。通过对老虎嘴滑坡滑前地质模型重建,获取了滑前地形地貌、剪出口位置、滑体结构等一系列滑坡分析所需参数。结果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研究强活动断裂带滑坡易发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地质模型 重建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念秦 李仁伟 +2 位作者 蒲凯超 王鹏 彭朝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广受重视,硕果累累。该文综合总结、归纳、考量近30年来中...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广受重视,硕果累累。该文综合总结、归纳、考量近30年来中国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基本情况,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自主理论探索阶段、实践运用与理论深化阶段、"3S"技术与大数据综合评价阶段。从评价流程、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评价模型等方面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演化模型。最后认为国内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应包括:完善评价理论,更加客观地评价地质环境承载力;注重对敏感指标的研究;注重评价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承载力 阶段 评述 演化模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盐路宜宾至南溪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小兵 潘国耀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6-218,222,共4页
宜宾市至南溪县公路是省道S307中的重要一段,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对全线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的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地质灾害危险性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某平原型水电站工程对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敏 朱剑波 任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大渡河某平原型水电站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预测结果,工程建成后,设置的防渗墙阻挡了河水与阶地内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右岸两个阶地形成较为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枯水期地下水位降...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大渡河某平原型水电站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预测结果,工程建成后,设置的防渗墙阻挡了河水与阶地内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右岸两个阶地形成较为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枯水期地下水位降幅较大,相对于现状地下水位已下降的状态分别继续下降0.43~0.97m、0.47~1.59m,丰水期则在局部低洼地带可能出现内涝;左岸片区则影响较小。建议妥善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同时做好地表排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库 水电站 数值模拟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坝基岩体溶蚀程度对坝体不均匀沉降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洪福 韦玉婷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水电站坝基岩体发生溶蚀以后会对大坝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利用三维数值分析技术,分析计算了坝基岩体不同溶蚀程度对坝体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坝基岩体强烈溶蚀、中等溶蚀、轻微溶蚀以后,坝顶处的最... 水电站坝基岩体发生溶蚀以后会对大坝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利用三维数值分析技术,分析计算了坝基岩体不同溶蚀程度对坝体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坝基岩体强烈溶蚀、中等溶蚀、轻微溶蚀以后,坝顶处的最大位移分别达到10 cm、5.5 cm、4 cm。坝基岩体溶蚀程度越高,坝体各处不均匀沉降的程度越严重。在相同的溶蚀程度下,坝踵处的不均匀沉降程度最严重,坝顶处不均匀沉降程度次之,坝趾处不均匀沉降程度相对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坝基 溶蚀 不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