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昭觉县地质灾害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左昌虎 许强 杨学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地质灾害调查和资料分析,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边)坡和崩塌(危岩)。研究了昭觉县地质灾害致灾因素包括内在条件和外部诱发2个方面。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包括3个方面:空间分布上具... 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地质灾害调查和资料分析,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边)坡和崩塌(危岩)。研究了昭觉县地质灾害致灾因素包括内在条件和外部诱发2个方面。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包括3个方面:空间分布上具区域性、岩土体性、坡度和高程性;时间上具显著的季节性和演变性;地质灾害的威胁程度以小型为主,危险性大和中等的灾害点以滑坡点数最多。并对昭觉县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防灾减灾措施方面应该加强宣传、落实责任、技术研究、科学管理及增加投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诱发因素 昭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电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许向宁 葛文彬 +2 位作者 黄润秋 唐川 李胜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1-356,共6页
笔者在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研究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工程区岸坡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环境演化效应的基础上.按照分类评价思想和原理.初步探讨了流域梯级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笔者在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研究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工程区岸坡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环境演化效应的基础上.按照分类评价思想和原理.初步探讨了流域梯级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初步提出以斜坡(岸坡)稳定性评价子系统、水土流失与水库淤积评价子系统、生态环境演化评价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子系统等四大类子系统为主干的梯级水电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初步建立了四大类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与成果表达方式,供大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梯级水电开发 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机制地质力学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向宁 王兰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40,共8页
地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是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文中通过一些典型实例的地质分析,总结归纳了高地震烈度区山体变形破裂失稳有一定代表性的倾外层状体斜坡滑坡型、高陡块(层)状体斜坡崩塌型、软弱基座体斜坡滑坡型等3种典型性地质力学模式... 地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是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文中通过一些典型实例的地质分析,总结归纳了高地震烈度区山体变形破裂失稳有一定代表性的倾外层状体斜坡滑坡型、高陡块(层)状体斜坡崩塌型、软弱基座体斜坡滑坡型等3种典型性地质力学模式。自主创新研制、设计、探索了一套振动条件下地质力学模拟试验的设备模型和方法,并对3种典型性地质力学模型进行机制模拟试验。通过变形破裂演化过程模拟再现试验,从中揭示出一些振动条件下变形破裂的典型迹象和重要证据,充分再现了典型地震失稳机制的形成条件、相关性因素以及演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科学可靠的试验数据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震烈度区 山体变形破裂机制 地质力学模式 振动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地质灾害应急会商通信卫星体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席永涛 唐宁 张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I0002-I0004,共3页
本文从分析地质灾害应急通信特点入手,简要介绍了常见卫星传输技术体制SCPC/DAMA和TDMA/BOD,并分析了各通信体制的主要特点,对如何选取合适的卫星传输技术构建适合地质灾害应急会商通信系统提出了见解和分析,从而给出通信体制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应急卫星通信 SCPC/DAMA TDMA/B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县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学特征讨论 被引量:15
5
作者 许向宁 李胜伟 +4 位作者 王小群 王兰生 张健 朱雷 沈曼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2008年5.12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安县高川乡的大光包滑坡是规模最大的高山滑坡,总方量约10×109m3。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学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对滑坡的外形和结构... 2008年5.12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安县高川乡的大光包滑坡是规模最大的高山滑坡,总方量约10×109m3。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学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对滑坡的外形和结构特征及其所处地质环境作了较详细地现场调查,系统研究了滑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开展了室内实验及震动台物理模拟实验,通过与类似地区地质现象的对比分析,对滑坡获得以下认识:(1)大光包滑坡是一个巨型的楔型槽状滑落体,以下伏的震旦系白云岩层面为主滑面,以与层面近于正交的早期X构造裂隙面为侧滑面,两控制面交线倾向北北东,倾角12°左右;(2)滑坡前缘的黄洞子沟是滑坡的剪出口位置,滑坡起动加速滑入黄洞子沟后受到沟道左侧山梁的阻挡而迅速制动,受阻的滑坡体上部高速越过山梁冲向山坡并发展为碎屑流;(3)作为滑坡主滑面的震旦系白云岩岩层,为一经历了强烈岩溶的白云岩沙化层,强烈地震引发沙化层因突然产生的超空隙压力而流态化,这可能是导致山体突然失稳的主要原因。大光包滑坡事件可能为我们提供了地震引发山体失稳的一种新的模式,在分析研究和评价山坡的演化和稳定性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形成机制 滑坡运动学 白云岩岩溶砂化 砂土流化 超空隙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特大泥石流物源集中启动模式和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郝红兵 赵松江 +2 位作者 李胜伟 李德华 曹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65,170,共8页
物源的集中启动,是汶川地震区大规模泥石流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总结物源集中启动模式,对汶川地震区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调查总结"5.12"地震以来一些重大泥石流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将物源集中启动归纳为归流拉槽、... 物源的集中启动,是汶川地震区大规模泥石流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总结物源集中启动模式,对汶川地震区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调查总结"5.12"地震以来一些重大泥石流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将物源集中启动归纳为归流拉槽、深切揭底和堵塞溃决等三种模式,并总结了典型泥石流物源集中启动的组合方式,针对各种物源集中启动模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区 泥石流 物源 启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陡塬坡降雨侵蚀机制及生态防治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涛 李明俐 +2 位作者 孙东 朱存金 张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14518-14526,共9页
黄土高原地质环境异常脆弱。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如平山造城,治沟造地,固沟保塬等)强度已远超地质营力和生态承载力,导致黄土灾变不断发生。遵循人地和谐发展理念和目标,选取陕北延安典型生态修复区内高陡黄土塬坡作为灾变防控示范区,... 黄土高原地质环境异常脆弱。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如平山造城,治沟造地,固沟保塬等)强度已远超地质营力和生态承载力,导致黄土灾变不断发生。遵循人地和谐发展理念和目标,选取陕北延安典型生态修复区内高陡黄土塬坡作为灾变防控示范区,采用添加黄土固化剂新材料和移植草皮新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塬坡进行改良修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控制塬坡初始条件和降雨过程,开展了多组不同雨强条件下(60、120、150、180 mm/h)的室内人工降雨侵蚀物理模拟对比试验,揭示了降雨过程中黄土塬坡面侵蚀灾变动态演化规律,细化了坡体内部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孔隙水压力,含水率)与地表变形和降雨强度之间的响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从“控水”的角度出发,改良后黄土与新工艺的运用一方面降低坡面径流的侵蚀程度,同时低渗材料减缓了地表水的垂直入渗,防止了水土流失、溃散性失稳和大范围的湿陷沉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人工降雨试验 侵蚀机制 黄土改良 固沟保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