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及生态补偿优先区域研究——以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欣欣 任茜 +3 位作者 余向克 刘雅雅 李苗 杨莉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4期33-37,I0001,共6页
以2021年四川省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当量因子计算方法,对评估调整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四川省各个区域的生态补偿优先... 以2021年四川省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当量因子计算方法,对评估调整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四川省各个区域的生态补偿优先级,识别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应优先进行生态补偿的区域,探讨分区域的生态补偿策略,以期为后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结果,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7609.60亿元,其中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6637.78亿元,占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35%;②四川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急需进行生态补偿的市州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补偿优先级指数和生态补偿额度远高于其他市州,为典型的生态高输出区域,而生态补偿优先级指数和生态补偿额度较小的分别为资阳市、自贡市、内江市、遂宁市和成都市;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急需生态补偿区域,若尔盖县、阿坝县、红原县和石渠县、新龙县、白玉县为需要特别重点关注的生态补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补偿优先区域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雅雅 黄中杰 +4 位作者 任茜 李欣欣 李苗 杨莉 余向克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3期59-62,共4页
梳理了四川省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成因,阐述了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策略方法,总结了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成果及取得的成效。评估调整后,把真正需要保护的生态区域划入红线,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梳理了四川省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成因,阐述了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策略方法,总结了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成果及取得的成效。评估调整后,把真正需要保护的生态区域划入红线,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存在的矛盾冲突图斑调出红线,既守住了生态安全底线,又合理化解了社会矛盾,确保了划定成果权威、科学、可执行。最后,对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评估调整 生态效益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流域尺度农用地整治时空分异特征及发展阶段分析
3
作者 张禾裕 杨青林 +1 位作者 冼炜轩 余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目的】在统筹区域发展和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四川省农用地整治项目时空分异规律可为土地空间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文以2016—2020年四川省农用地整治数据为基础,创新性地以流域为尺度,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重... 【目的】在统筹区域发展和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四川省农用地整治项目时空分异规律可为土地空间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文以2016—2020年四川省农用地整治数据为基础,创新性地以流域为尺度,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重心与标准椭圆差模型,分析其项目数量和规模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发展趋势。【结果】(1)在项目数量、规模的空间格局上,流域农用地整治项目以整理为主,整体上呈现出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其中,整理项目以块状形式集聚于川东北、成都平原经济区内的沱江中下游水土流失防治区等5个流域;开发项目以条带、组团状形式集聚于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内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和锦屏山—雅砻江下游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复垦项目以点状形式零星集聚于成都平原、川西北生态示范经济区内的邛崃山—大相岭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等3个流域。(2)在项目数量、规模的逐年重心点和移动轨迹上,整理项目的逐年移动轨迹呈现出“西南—东北”的移动趋势;复垦项目的逐年移动轨迹呈现出“西北—东北—西南”的移动趋势;开发项目的逐年移动轨迹总体上呈现向“东北方向”的移动趋势。(3)对比上述时空分异特征可知,全省农用地整治项目可分为用地类型调整和生态保护修复两个阶段。【结论】基于以上分析,四川省全域土地整治应着力优化局部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配比,盘活闲置用地,补齐重大设施及人居环境的发展短板,提升空间要素尤其是土地要素的配置能力,优化空间发展模式,从而提高流域城镇化空间组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农用地整治 国土综合整治 流域 时空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广安构造三叠系深藏杂卤石地质特征及找钾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世民 刘治成 +3 位作者 张律 杨籼 曾成杰 雷琴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广安构造作为四川盆地重要的隐伏含钾构造之一,下—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嘉陵江组杂卤石广泛发育。前人对杂卤石的找钾启示研究较少,杂卤石是否是易溶性钾盐的找矿标志尚无定论。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老井复查,结合广安构造ZK1井测录井、岩... 广安构造作为四川盆地重要的隐伏含钾构造之一,下—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嘉陵江组杂卤石广泛发育。前人对杂卤石的找钾启示研究较少,杂卤石是否是易溶性钾盐的找矿标志尚无定论。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老井复查,结合广安构造ZK1井测录井、岩心样品测试等资料开展杂卤石地质条件及找钾启示研究,以期为广安地区下一步钾盐勘探开发提供参考。ZK1井钻遇杂卤石矿(化)层6层,单层厚度最大为7.03 m,累计厚度可达11.21 m。杂卤石主要呈块状、浸染状与硬石膏共生,少量条带状、簇状、星点状。镜下可见杂卤石呈板状、纤维状、它形粒状、放射状、团块状等。含钾剖面序列为“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KCl最高品位22.9%,平均品位14.57%,石盐层不发育。研究认为ZK1井杂卤石以后生交代成因为主,少量原生成因。在靠近盐湖中心区域,硬石膏层相对较薄的凹陷地段,很可能是易溶性钾盐的找矿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卤石 钾盐 三叠系 广安构造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上下文比例对损毁建筑遥感场景图片样本集构建的影响
5
作者 邰佳怡 慎利 +1 位作者 乔文凡 周吾珍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2,共9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场景分析是震后进行损毁评估的重要手段。在损毁建筑影像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构建高质量的遥感场景图片样本集,对提高场景识别和分类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遥感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上下文信息在场景图片中所...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场景分析是震后进行损毁评估的重要手段。在损毁建筑影像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构建高质量的遥感场景图片样本集,对提高场景识别和分类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遥感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上下文信息在场景图片中所占比例是影响样本集构建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样本集构建方法中缺乏对上下文信息合适比例的探索。该文以构建高质量样本集为目标,设计一种调整场景图片上下文信息比例的方法,研究不同上下文信息占比对场景样本集构建的影响,探索上下文信息比例的最佳设置范围。文章构建6组不同上下文信息占比的场景图片样本集,使用5种经典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依次对每个模型的分类结果和不同上下文信息的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上下文信息占比为80%时,CNN网络达到了最佳的分类准确率(92.22%),当上下文信息占比为95%时,则降到89.03%;在所有的CNN模型中,GoogLeNet的分类表现最好,平均准确率达到93.13%。该研究可以找到场景样本集中合理的上下文信息比例设置范围,有效提高遥感场景图片分类的准确率,为损毁建筑遥感场景图片样本集的制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场景分析 震后损毁评估 上下文信息占比 场景图片构建 损毁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优化-基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延国 李景吉 +5 位作者 逯亚峰 邹强 王勇 周吾珍 罗正宇 李怡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825-5836,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方法。以生态系统敏感性及服务功能为核心的红线划定指标体系,未能准确反映山地复杂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生态红线划定缺乏地质-地理过程的支撑。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方法。以生态系统敏感性及服务功能为核心的红线划定指标体系,未能准确反映山地复杂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生态红线划定缺乏地质-地理过程的支撑。以地质环境与地理环境互馈为基础,构建西南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以我国典型山区四川省为研究区,通过将脆弱性格局与基本方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叠置分析,提出了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理念的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优化方法。结果表明:生态保护红线与脆弱性评估格局基本一致,面积有差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充分刻画生态系统保护格局,脆弱性格局更好反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状况,山区地质与地理过程是塑造生态红线分布格局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视角的2种优化方案,集中、全面反映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但应合理预留人类聚居空间及生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地质环境 脆弱性 优化方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隆起东缘上三叠统页岩气有利区优选
7
作者 何磊 牟必鑫 +2 位作者 杨平 陈杨 刘治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6,共14页
基于康滇隆起东缘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大量露头剖面、钻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了西昌盆地米市拗陷及周缘白果湾组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进行页岩气选区评价。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第一至第四段均发育湖相或沼泽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果湾... 基于康滇隆起东缘西昌盆地上三叠统大量露头剖面、钻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评价了西昌盆地米市拗陷及周缘白果湾组富有机质页岩的主要指标,进行页岩气选区评价。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第一至第四段均发育湖相或沼泽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果湾组二段下部厚度一般为40~89m,果湾组三段下部厚度最大可达251 m。白果湾组页岩平均有机碳为1.0%~1.6%,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为-26.2‰~-23.2‰,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米市拗陷东部R。为1.1%~3.0%,演化程度适中。通过对比不同地区陆相页岩的各项指标,发现有机质含量、热演化程度是研究区页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成因法估算白果组页岩含气量为1.0∼1.5 m^(3)/t,利用多因素叠合法分段优选了页岩气有利区,分区评价了页岩气资源量,西昌盆地白果湾组有利区页岩气资源量共7106×10^(8)m^(3),其中,白果湾组三段最有利,资源量为3094×10^(8)m^(3)。米市拗陷东部的特尔果和七里坝等有利区有望实现新区新层系的页岩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盆地康滇隆起东缘 上三叠统白果湾组 页岩气 有利区优选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米仓山南缘典型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威 唐文春 +5 位作者 刘治成 熊观 黄健 刘晓华 陈翔 黄建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1-758,共18页
文章对比分析了米仓山南缘旺苍-南江石墨矿带东、西2段主要石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矿带东段石墨矿体形态以不规则囊状为主,矿石类型以角砾状石墨大理岩型为主,矿体原岩为含有机质碳酸盐岩;矿石的V/Cr、V/(V+Ni)、U/Th平均值分别为... 文章对比分析了米仓山南缘旺苍-南江石墨矿带东、西2段主要石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矿带东段石墨矿体形态以不规则囊状为主,矿石类型以角砾状石墨大理岩型为主,矿体原岩为含有机质碳酸盐岩;矿石的V/Cr、V/(V+Ni)、U/Th平均值分别为0.75、0.42、0.94,稀土元素总量(ΣREE)平均84.4μg/g,δEu平均0.65,矿体原岩沉积于贫氧环境。西段石墨矿体以似层状为主,层控特征明显,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型,具钒矿化,原岩以含碳质黏土质、泥砂质碎屑岩为主;矿石的V/Cr、V/(V+Ni)、U/Th平均值分别为3.90、0.79、1.93,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124μg/g,δEu平均0.59,矿体原岩沉积于贫氧-缺氧环境。石墨矿δ^(13)C值为-16.0‰~-23.0‰,平均-19.1‰,与有机质相近,显著低于大理岩围岩,表明石墨矿碳质来源以有机碳为主。米仓山南缘石墨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石墨含矿层位经历了晋宁期-澄江期区域变质及热接触变质等多期变质成矿作用,最终形成晶质石墨矿床,其成矿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裂解引发的区域变质-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晶质石墨 有机碳 沉积-变质 米仓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安全格局的岷江地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识别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国政 薛东剑 +1 位作者 陈晓杰 方坤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9,共9页
岷江流域从地理单元上横跨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成都平原区、盆中丘陵区和川西南山地区,涵盖了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类型,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完整。以岷江地区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技术,综合运用生境质量模型,结合流域... 岷江流域从地理单元上横跨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成都平原区、盆中丘陵区和川西南山地区,涵盖了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类型,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完整。以岷江地区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技术,综合运用生境质量模型,结合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根据粒度反推法提取生态源地;依据景观类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风险性和地形因子构建最小阻力面模型;采用电流电路理论和生物物质流动模型构建研究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模型。最终识别得到生态源地面积7111.3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23%;生态廊道总长3713.62 km,沿岷江水系分布明显;结合国内生产总值对区域内断裂点分级得到待修复的生态断裂点共36处,其中四级断裂点5个,综合识别得到沿岷江干流分布区宏观生态安全格局,为岷江流域自然资源合理分配提供科学指导,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生态安全格局 阻力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断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古叙地区LD1井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地质特征及其含气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籼 方坤 +2 位作者 罗鹏 赵世民 叶定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6-453,共8页
扬子地区二叠系龙潭组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广泛发育。本文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页岩气调查井LD1井为例,利用测录井、岩心样品测试等资料评价其页岩气地质条件。LD1井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与盆内JY1、N203等高产井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 扬子地区二叠系龙潭组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广泛发育。本文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页岩气调查井LD1井为例,利用测录井、岩心样品测试等资料评价其页岩气地质条件。LD1井龙潭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与盆内JY1、N203等高产井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相比较,主要地质参数差异明显。LD1井龙潭组优质泥页岩单层厚度一般小于5m,累计厚度可达40m以上。龙潭组泥页岩有机碳含量总体较高,干酪根类型以Ⅱ_(2)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达到过成熟阶段(R_(O)平均值为3.21%),黏土矿物组分含量相对较高,脆性矿物组分含量相对较低,孔隙度普遍大于3%。龙潭组泥页岩气测异常值偏高,共计5.9m/13层气测异常层,最高异常值可达背景值的8倍,龙潭组上段标态总含气量平均可达4.08m^(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页岩气 海陆过渡相 川南古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的耕地破碎化时空分析--以成都市新津区为例
11
作者 黄梦佳 赵诗童 +1 位作者 李颖 张汝正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9期99-108,共10页
为了解耕地破碎化时空变化格局并划分整治区域,从规模、形状、分布维度出发,采用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分析了耕地破碎化时空分异情况,并结合热点分析确定整治分区。结果表明:(1)耕地动态变化上,研究时段区域内耕地斑块数量呈下降趋势... 为了解耕地破碎化时空变化格局并划分整治区域,从规模、形状、分布维度出发,采用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分析了耕地破碎化时空分异情况,并结合热点分析确定整治分区。结果表明:(1)耕地动态变化上,研究时段区域内耕地斑块数量呈下降趋势,耕地规模先减后增,减少耕地呈现向西南方向聚集的态势。(2)县域尺度耕地破碎化时空变化上,研究时段区域内耕地景观破碎化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规模、形状、分布3类破碎化指数均呈减少趋势,规模破碎化指数对耕地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影响占主导地位。(3)乡镇(街道)尺度耕地破碎化时空变化上,各乡镇(街道)耕地景观破碎化时空变化存在差异,但整体形成“东北部上升、其余地区下降”的分布格局。从分维属性看,规模、形状、分布破碎化高值和低值区乡镇(街道)数量减少,而中值区乡镇(街道)数量增加,整体呈现更加均衡的趋势。(4)2023年变更的耕地景观破碎化热点分析结果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趋势,且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和明显的地域特征,并划分出Ⅰ区(热点区域)、Ⅱ区(不显著区域)、Ⅲ区(冷点区域)3个整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破碎化 改进FAHP-Entropy赋权法 时空分析 整治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