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洋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药作用 脂质学说 组成成分 蛋白质 细胞膜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吸入麻醉药敏感性不同的果蝇幼虫中枢神经元钾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 罗南富 +1 位作者 廖大清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86-888,共3页
目的以果蝇为动物模型,利用膜片钳技术探讨钾通道在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中的地位。方法以酶解和血清孵育的方法分离制备敏感(S)、野生(H)和对七氟醚耐药(R)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神经元,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其全细胞钾电流,并对电流进行单、双指... 目的以果蝇为动物模型,利用膜片钳技术探讨钾通道在吸入麻醉药作用机制中的地位。方法以酶解和血清孵育的方法分离制备敏感(S)、野生(H)和对七氟醚耐药(R)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神经元,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其全细胞钾电流,并对电流进行单、双指数拟合,根据失活时间常数和电流幅值大小,将钾电流分为Ⅰ、Ⅱ、Ⅲ及Ⅳ型。结果三品系中,Ⅰ和Ⅱ型钾电流的峰值电流(Ipeak)和失活时间常数(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和Ⅳ型钾电流的Ipea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Ⅳ型钾电流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Ⅴ型钾电流(钙激活钾电流)的Ipea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S。结论钾通道可能是吸入麻醉药七氟醚的中枢作用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膜片钳技术 钾通道 吸入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常用辅助药对SpO_2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志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3-54,共2页
中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常用辅助药对SpO2的影响孙志芳*硬膜外麻醉时常常需用一定的辅助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但也可带来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甚至处理不当能造成麻醉意外的不良后果,SpO2在硬膜外麻醉常用... 中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常用辅助药对SpO2的影响孙志芳*硬膜外麻醉时常常需用一定的辅助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但也可带来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甚至处理不当能造成麻醉意外的不良后果,SpO2在硬膜外麻醉常用辅助药的监测已有报道。本文对硬膜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腹部手术 辅助药 SP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朝辉 刘洋 +2 位作者 高勤 万勇 陈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官产的最佳剂量。方法31例ASAⅠ或Ⅱ级在腰一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首先选择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置管,然后在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在30s内注入混合...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官产的最佳剂量。方法31例ASAⅠ或Ⅱ级在腰一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首先选择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置管,然后在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在30s内注入混合的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溶液。注药后立即头低脚高位调节平面,到达T7平面时,将床摇平,并略向左侧倾斜。罗哌卡因起始剂量为13.410mg,腰麻成功的定义为10min内到达T,平面和术中手术条件满意,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利多卡因完成手术。根据罗哌卡因腰麻成功或不成功的反应,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减少或者增加0.894mg来确定下一个产妇的腰麻剂量。结果Probit分析表明,复合5tzg舒芬太尼时,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EI)50)为10.713mg(95%的可信区间为10.126~11.236mg),95%有效剂量(ED95)为12.002mg(95%的可信区间11.405~14.547mg)。结论复合5gg舒芬太尼时,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使50%产妇行剖宫产时获得满意麻醉的最佳剂量为10.713mg。甲磺酸罗哌卡因适合用于剖宫产腰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甲磺酸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玲英 汪芳俊 杨小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探讨其最佳的全麻诱导剂量。方法将96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全麻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6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雷米芬太尼剂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探讨其最佳的全麻诱导剂量。方法将96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全麻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6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1μg/kg(R1组)、2μg/kg(R2组)、3μg/kg(R3组)和4μg/kg(R4组)。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2min(T4)、3min(T5)、5min(T6)和10min(T7)的SBP、DBP、HR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各组T1时SBP、DBP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R1组T2、T3时SBP显著升高(P<0.05)。与T0比较,各组患者T1时的HR均明显减慢(P<0.01),R1组患者T2、T3时HR显著增快(P<0.05或P<0.01)。R2、R3组气管插管期间血压波动幅度均较R1、R4组小(P<0.05)。结论采用2~3μg/kg的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应激反应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类与明胶类血浆代用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贺红侠 赵妍丽 杨小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08,共2页
胶体类血浆代用品因其较高的分子量,可在血管腔留存较长的时间,维持有效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有效扩充血容量及改善微循环状态。与晶体液相比,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失血、感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 胶体类血浆代用品因其较高的分子量,可在血管腔留存较长的时间,维持有效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有效扩充血容量及改善微循环状态。与晶体液相比,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失血、感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代用品 免疫功能 血浆胶体渗透压 扩充血容量 胶类 淀粉 微循环状态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