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龙核心景区多层级水循环系统结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馨泽
孙东
+8 位作者
曹楠
袁楠楠
黄何平
田长宝
张清明
唐淑
李大猛
周大吉
董发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3,共15页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规模、层级。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水循环系统层级最为复杂,分为区域-局部-场地三个循环层级,以局部循环为主。以7月为典型月,景区内水循环主要受控于4个串联发育的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区域地下水循环系统在接仙桥以北地段发育,各循环段内的充水彩池群为补给区,出口为流量较大的钙华二次转化泉,地下水在钙华层内径流,钙华层底部和两侧为隔水边界;争艳池以南场地水循环较多;景区水循环系统结构年动态变化较大,仅在丰水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转花池泉群、黄龙沟东坡泉群、黄龙沟地表水及地下水构成了驱动核心景区水循环系统的全部水量,接仙桥、涪江右岸为排泄口。黄龙核心景区水循环在丰水期形成动态平衡,其余时段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系统
丰水期
黄龙景区
钙华层
水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龙核心景区多层级水循环系统结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馨泽
孙东
曹楠
袁楠楠
黄何平
田长宝
张清明
唐淑
李大猛
周大吉
董发勤
机构
四川省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四川省华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环境
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四川
冶勘设计集团
有限
公司
西南
科技
大学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3,共15页
基金
黄龙国家级地质公园水循环特征和景观保育技术研究(5132202018000229)。
文摘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规模、层级。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水循环系统层级最为复杂,分为区域-局部-场地三个循环层级,以局部循环为主。以7月为典型月,景区内水循环主要受控于4个串联发育的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区域地下水循环系统在接仙桥以北地段发育,各循环段内的充水彩池群为补给区,出口为流量较大的钙华二次转化泉,地下水在钙华层内径流,钙华层底部和两侧为隔水边界;争艳池以南场地水循环较多;景区水循环系统结构年动态变化较大,仅在丰水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转花池泉群、黄龙沟东坡泉群、黄龙沟地表水及地下水构成了驱动核心景区水循环系统的全部水量,接仙桥、涪江右岸为排泄口。黄龙核心景区水循环在丰水期形成动态平衡,其余时段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
关键词
水循环系统
丰水期
黄龙景区
钙华层
水量监测
Keywords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wet season
Huanglong core scenic spot
travertine layer
water flow monitoring
分类号
P641.6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龙核心景区多层级水循环系统结构研究
刘馨泽
孙东
曹楠
袁楠楠
黄何平
田长宝
张清明
唐淑
李大猛
周大吉
董发勤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