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透析通路体外红光照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菲 冯静 +3 位作者 洪大情 冯韵霖 何强 王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评价与探讨经透析通路体外红光照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采取单中心队列研究,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8... 目的评价与探讨经透析通路体外红光照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采取单中心队列研究,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3.5岁。其中研究组(红光照射治疗组)30例,对照组(未红光照射治疗组)30例。研究组在每次规律血液透析过程中予以红光照射治疗[红光峰值波长(650±20)nm,光功率密度2~7 m W/cm2]60 min,对照组仅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疗程为8周。于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记录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并检测患者的血C-反应蛋白(s CRP)、血浆组胺及血常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及两组间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束时皮肤瘙痒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3.11±1.45)分vs(14.83±5.52)分;P=0.000];治疗前两组皮肤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1.45±6.37)分;P=0.000]。研究组治疗结束时s CRP明显低于治疗前[(4.41±2.27)mg/L vs(8.22±6.52)mg/L;P=0.001];治疗前两组s 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37±5.06)mg/L;P=0.001]。研究组治疗结束时血浆组胺明显低于治疗前[(0.86±0.63)ng/m L vs(3.66±1.31)ng/m L;P=0.000];治疗前两组血浆组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43±1.52)ng/m L;P=0.000]。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可能与其微炎症状态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进行红光照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及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通路 红光照射 维持性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36
2
作者 邹杨 温玉 +2 位作者 刘诚 何强 李贵森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1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肾病及生活质量量表(KDQOL...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肾病及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TM)1.3调查量表)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 (1)共纳入124名MHD患者,焦虑患病率16.13%,抑郁患病率36.29%,焦虑合并抑郁患病率10.48%;(2)MHD无焦虑/抑郁患者KDQOL-SF^(TM)量表大部分维度评分明显高于焦虑/抑郁患者;而焦虑合并抑郁患者大部分维度评分均低于无焦虑无抑郁,单纯焦虑/抑郁患者;(3)MHD患者SAS、SDS评分与KDTA总分呈明显负相关(P值分别<0.001,<0.001)、与SF-36总分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3,0.001)。结论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焦虑患病率16.13%,抑郁患病率36.29%,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患病率10.48%,焦虑、抑郁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影响MHD患者生活质量,且焦虑合并抑郁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事件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菲 洪大情 +3 位作者 冯静 蒲蕾 王蔚 王莉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事件的频率与相关原因。方法:记录观察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312例血透患者2014年33 224次HD/HDF的治疗中高危因素。结果: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有12558人次,占总次数的38.7%。合并有糖尿病...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事件的频率与相关原因。方法:记录观察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312例血透患者2014年33 224次HD/HDF的治疗中高危因素。结果: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有12558人次,占总次数的38.7%。合并有糖尿病、高龄、超滤/体重比值超过4%的血液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压事件(P<0.05),同时,高龄和超滤/体重比值与低血压事件成正相关关系。但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与低血压事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透析中无症状性低血压现象仍较为频繁,需要引起重视。同时超滤/体重>4%,糖尿病及年龄是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血液透析 低血压事件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亚玲 丁涵露 +1 位作者 张渊 王莉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8期592-594,共3页
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5%~40%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现有的治疗措施并不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大血管并发症,因此探讨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及其... 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5%~40%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现有的治疗措施并不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大血管并发症,因此探讨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及其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肾病 脐静脉内皮细胞 患者 血清 糖尿病患病率 心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防控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邓菲 何强 王莉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623-626,共4页
目前,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医疗的重要问题。2010年一项统计指出,包括美国、中国、日本等7个重要国家和地区的CKD患病率已经超过10%。而在近年来,CKD患病率还在不停增高。中国在2012年... 目前,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医疗的重要问题。2010年一项统计指出,包括美国、中国、日本等7个重要国家和地区的CKD患病率已经超过10%。而在近年来,CKD患病率还在不停增高。中国在201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达到10.8%,西南地区更高达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血压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D患者骨病变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贵森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6期366-369,共4页
骨病变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骨病变的及时诊断和评估,有助于合理防治。本文对于CKD-MBD骨病变的骨转换标志物,不同骨病变(尤其是囊性纤维性骨炎、无动力骨病和骨质疏松等)的特点进行讨论,同时对... 骨病变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骨病变的及时诊断和评估,有助于合理防治。本文对于CKD-MBD骨病变的骨转换标志物,不同骨病变(尤其是囊性纤维性骨炎、无动力骨病和骨质疏松等)的特点进行讨论,同时对于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骨转换 生物标志物 囊性纤维性骨炎 无动力骨病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的策略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莉 何强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6期294-296,共3页
在现代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1943年Kolff首次将血液透析疗法应用于临床,为尿毒症患者的长期存活提供了可能,但无法解决长期血管通路问题,直到1960年Quinton—Scribner通过建立动静脉外瘘血液透析,才使血... 在现代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1943年Kolff首次将血液透析疗法应用于临床,为尿毒症患者的长期存活提供了可能,但无法解决长期血管通路问题,直到1960年Quinton—Scribner通过建立动静脉外瘘血液透析,才使血管通路初步符合了长期透析需要,而外瘘存在血栓形成、感染、致命性出血等缺点,目前已基本退出临床。1966年Rerscia和Cimino开始为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使血液透析通路变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通路建立 尿毒症患者 动静脉外瘘 血液透析疗法 长期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通路 致命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黄芪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对50例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鸿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用黄芪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对50例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00例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用黄芪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对50例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00例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用氯沙坦钾片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黄芪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黄芪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对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其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颗粒 氯沙坦钾片 IGA肾病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