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在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勤 蒲虹 +4 位作者 王艺萍 黎嘉嘉 潘灵爱 黄友金 李春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探讨GSN水平在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探讨GSN水平在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当天、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4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GSN水平,并将186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浆GSN水平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患者血浆GSN水平及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96例危重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12 -51分,平均(25.3±6.2)分;患者血浆GSN水平初值为6.1-58.2 mg/L,平均(25.4±10.8)mg/L.危重症患者血浆GSN总体均数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F=1986.37,P<0.001);危重症死亡患者血浆GSN水平低于存活患者(F=16.691,P<0.001).危重症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与生存结局呈正相关(r=0.489,P=0.009),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9.5±7.7)高于存活组(2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75,P<0.001).危重症患者血浆GSN总体水平与生存结局呈负相关(r=-0.512,P<0.001).危重症患者血浆GSN水平变化趋势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GSN水平末次测定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是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浆GSN水平可以反映危重症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血蛋白质类/分析 原胶原/分析 预后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LOGISTIC模型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出院后的肝移植患者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艺萍 李春玲 +1 位作者 潘灵爱 黄晓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343-3346,共4页
目的定量测量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出院后的肝移植患者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并探索影响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肝移植患者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经ICU... 目的定量测量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出院后的肝移植患者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并探索影响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肝移植患者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经ICU治疗出院后的肝移植患者200例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就业状况、职业类型、医疗保险类型、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肝移植术后出院时间、家庭年人均收入、住所到随访医院距离)。通过系统文献复习、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调查问卷,患者出院2个月后,进行门诊随访,由患者本人填写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调查问卷。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00例经ICU治疗出院后的肝移植患者,患者本人不能或不愿意配合调查者4例,共有196例完成了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0%。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问卷总得分为(58.0±8.4)分,其中医患间人际连续性维度得分为(30.1±4.4)分,信息连续性维度得分为(11.2±4.0)分,机构连续性维度得分为(10.8±5.0)分,多学科连续性维度得分为(5.9±3.9)分。不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家庭年人均收入、住所到随访医院距离患者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ICU治疗出院后的肝移植患者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率不高,还存在信息不连接、资源重复浪费等问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家庭年人均收入、住所到随访医院距离是影响经ICU治疗出院后的肝移植患者连续性医疗服务利用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医疗服务 连续性 重症监护病房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雅景 郑娜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 评价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MHD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 评价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四川省人民医院MHD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重管理教育,试验组联合应用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健康教育。持续健康教育6个月,比较两组体重管理行为、管理效果、自我感受负担。结果 教育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饮食行为、情绪行为、一般状态管理及运动行为、体重管理行为总分评分分别为(84.13±13.15)分、(52.45±8.14)分、(30.12±3.44)分和(166.70±15.23)分,高于对照组的(76.35±11.21)分、(48.32±7.52)分、(27.24±5.13)分和(151.91±1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加(IDWG)为(2.68±0.42)kg,低于对照组的(3.10±0.50)kg;体重增加达标率(IDWG%)为77.65%,高于对照组的71.85%;并发症为9.36%,低于对照组的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分别为(7.74±1.21)分、(13.56±1.52)分、(9.36±1.25)分和(30.66±4.58)分,低于对照组的(8.65±1.16)分、(15.45±2.08)分、(10.24±1.33)分和(34.3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行为的养成,有效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自我感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时效性激励 健康教育 体重管理 自我感受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