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膀胱隆起样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静 梁羽 +5 位作者 范尔兮 胥桐 李璇 黄富洪 宋军 刘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隆起样病变538例(良性84例,恶性454例)的超声资料,对膀胱病变超声特征(... 目的构建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隆起样病变538例(良性84例,恶性454例)的超声资料,对膀胱病变超声特征(病灶部位、数目、最大径线、回声、形态、基底、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信号)及患者简要临床指标(性别、年龄、泌尿系恶性肿瘤史、肉眼血尿)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22,P=0.038)、年龄(OR=1.044,P=0.000)、病灶部位(OR=0.359,P=0.000)、血流信号(OR=2.052,P=0.007)是预测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的独立因素,基于单因素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0,敏感度为72.91%,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72.68%。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一致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临床净获益良好。结论基于超声特征和简要临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良、恶性膀胱隆起样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超声检查 列线图表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帧率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雪菡 周青 +1 位作者 周乔丹 陈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高帧率超声造影(H-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2022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的72例FLLs。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超声发现病灶,后行超声造影(CEUS)及H-CEUS,对比两种方法显示的... 目的探讨高帧率超声造影(H-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2022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的72例FLLs。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超声发现病灶,后行超声造影(CEUS)及H-CEUS,对比两种方法显示的开始增强时间、增强方向、血管形态、峰值强度、增强均匀度等,评估CEUS、H-CEUS对FLLs的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CEUS,H-CEUS能够更清楚地显示FLLs动脉期增强方向、血管形态及增强后均匀度。CEUS、H-CEUS诊断FLL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10%、96.77%,85.37%、87.80%,86.11%、91.67%,81.82%、85.71%,89.74%、97.30%,0.862、0.923。结论相较于CEUS,H-CEUS能够更清楚地显示病灶动脉期特征性表现,为FLLs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可靠的信息,对FLL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肝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惠 邓立强 +1 位作者 向素芳 宋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10例妊... 目的:评价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10例妊娠期乳腺癌具有非妊娠期乳腺癌典型的超声声像特征,其余2例妊娠期乳腺癌超声表现为以囊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混合性团块,并伴后方回声增强,误诊为炎性肿块或乳腺脓肿。1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均成功,取材满意,穿刺后无大出血、血肿、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活检结果示1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原发性肿瘤炎性乳腺癌。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超声诊断妊娠期乳腺癌与病理诊断符合10例,诊断符合率83.3%(10/12),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100.0%(12/12)。结论:超声诊断妊娠期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误诊率,联合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操作简单、安全、诊断率高,对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妊娠期乳腺癌 超声引导 粗针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 被引量:6
4
作者 安绍宇 刘健 +2 位作者 陈琴 卢漫 周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CEUS以及US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单发乳腺肿块患者的US及CEUS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获得US、CEUS以及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模型方程,计算3个模型诊断乳腺恶性...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CEUS以及US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单发乳腺肿块患者的US及CEUS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获得US、CEUS以及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模型方程,计算3个模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评价3种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 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病灶周边声晕、蟹足样边界及阻力指数(RI);采用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径线扩大以及相对峰值强度;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为病灶周边声晕、蟹足样边界、RI及不均匀增强。单独运用US和CEUS以及US联合CE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91.4%、84.2%,87.7%、89.7%、84.6%和92.3%、97.1%、8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90及0.98。结论 US和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能力相当,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卢漫 王跃 +5 位作者 张斌 卢冰 伍晓靖 贺凡丁 姚小克 吴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晚期超声特征。方法对34例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于伤后1年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34例患者中,超声检出周围神经异常68条;9例为1条神经损伤,17例2条神经损伤,8例累及3条及以上神... 目的探讨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晚期超声特征。方法对34例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于伤后1年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34例患者中,超声检出周围神经异常68条;9例为1条神经损伤,17例2条神经损伤,8例累及3条及以上神经损伤。其中神经与周围瘢痕组织粘连、卡压48条,神经完全断裂6条,神经吻合术后5条,截肢术后神经末端创伤性神经瘤形成9条。超声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7.06%。结论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晚期以多条神经同时受损、1条神经多处损伤为特征,主要为瘢痕粘连、卡压所致。超声可对神经损伤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超声检查 周围神经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多处半椎体畸形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安绍宇 熊雯 王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09,共1页
孕妇26岁,G1P0,孕24周,因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脊柱侧弯1天入院。常规超声:胎儿脊柱排列失常,平行排列关系消失.脊柱向胎儿右侧方弯曲,横切面示脊柱“品”字结构消失,胎儿体位固定,活动差,提示胎儿脊柱侧弯畸形(图1)。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半椎体畸形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定性诊断乳腺癌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艳艳 彭玉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定性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对230例女性患者(243个肿块)于手术或病理活检前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按照乳腺影像数据报告系统(BI-RADS)标准进行诊断分类;之后对病变行超声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对其评分...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定性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对230例女性患者(243个肿块)于手术或病理活检前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按照乳腺影像数据报告系统(BI-RADS)标准进行诊断分类;之后对病变行超声弹性成像,采用5分法对其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85%(122/130)、94.69%(107/113)、94.24%(229/243)。常规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31%(120/130)、86.72%(98/113)、89.71%(218/243)。两种方法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具有重要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彩色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被引量:3
8
作者 谭丽 郭璇妍 +2 位作者 陈凯 全杰荣 张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52-55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对6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网球肘评分。结果针刺治疗后3天,6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对6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针刺伸肌总腱,治疗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网球肘评分。结果针刺治疗后3天,64例(64/68,94.12%)疼痛症状加重,1~2周后均逐渐好转。平均随访(9.74±1.95)个月,68例均未因握力减弱而影响劳动及生活;治疗及随访期间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VAS及网球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1、6个月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01),且治疗后6个月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01)。治疗后1、6个月网球肘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01),但治疗后1个月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伸肌总腱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肘 肌腱病 超声检查 针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提高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手术精度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谭丽 陈琴 +2 位作者 陈明懿 陈凯 全杰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73-227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提高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手术精度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皮肤科收治的23例经病理证实为DFSP的CEU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灌注特征;术前利用传统超声和CEUS评估每一肿瘤的手术切缘,测量大小(长×...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提高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手术精度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皮肤科收治的23例经病理证实为DFSP的CEU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灌注特征;术前利用传统超声和CEUS评估每一肿瘤的手术切缘,测量大小(长×宽×厚,cm),将传统超声与术后病理测量的差值和CEUS与病理测量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价CEUS对提高DFSP手术切缘精度的价值。结果 23例DFSP与周围正常皮下组织的增强时间对照,造影剂整体呈快进慢退型。其中17例为快进弥漫性均匀性高增强; 4例为快进弥漫性非均匀性高增强,内部伴充盈缺损; 2例为快进均匀性等增强。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晰,范围均增大。传统超声和CEUS测量肿瘤的长、宽、厚值与病理测量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EUS与病理的测量差距更接近。结论 CEUS可显示DFSP内部及周缘的微循环,清晰显示造影后肿瘤扩大的边缘,对提高DFSP手术精度具有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皮肤纤维肉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莫顿神经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丽 陈凯 +2 位作者 全杰荣 张允 陈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莫顿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莫顿神经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7例)。对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封闭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血管、肌腱损伤,治疗后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莫顿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莫顿神经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7例)。对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封闭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血管、肌腱损伤,治疗后8周内是否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进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比较肿瘤最大径。结果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对照组6例治疗后8周内出现局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缓解。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8周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周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组患者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患者NR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01)。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2组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莫顿神经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莫顿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经皮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造影表现 被引量:8
11
作者 成雪晴 卢漫 +2 位作者 郭璇妍 贺凡丁 张振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经皮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造影(PUSB)表现。方法对150例经临床诊断为SIS患者行PUSB检查,动态观察造影剂在滑囊内的弥散情况及是否进入肩袖、关节腔。结果 53例造影剂在滑囊内呈线状均匀分布,诊断为单纯...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经皮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造影(PUSB)表现。方法对150例经临床诊断为SIS患者行PUSB检查,动态观察造影剂在滑囊内的弥散情况及是否进入肩袖、关节腔。结果 53例造影剂在滑囊内呈线状均匀分布,诊断为单纯性肩峰下滑囊炎。97例造影剂在滑囊内分布不均匀,诊断为粘连性肩峰下滑囊炎。40例可见造影剂由滑囊进入肩袖肌腱,但未达肱骨头表面;32例可见造影剂由滑囊进入肩袖肌腱,到达肱骨头表面;78例造影剂未进入肩袖肌腱。结论 PUSB可实时动态评估肩峰下滑囊炎、滑囊粘连、肩袖损伤等情况,对SI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撞击综合征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病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谭丽 郭璇妍 +2 位作者 陈凯 全杰荣 陈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病(RCCT)的价值。方法对31例单纯性RCCT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病(RCCT)的价值。方法对31例单纯性RCCT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其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感染、肌腱损伤等不良事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减低(P均<0.001)。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01),且治疗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1个月(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RCCT效果确切,且具有无辐射、微创、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钙化性肌腱病 超声检查 影像引导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银屑病关节炎 被引量:3
13
作者 成雪晴 卢漫 +2 位作者 段西凌 郭璇妍 贺凡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银屑病关节炎(Ps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PsA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体格检查,包括双侧手足小关节、指甲及下肢主要附着点(股四头肌腱、髌韧带、跟腱及跖筋膜附着端)等,分别观察并计数上述关节、附... 目的探讨超声对银屑病关节炎(Ps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PsA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体格检查,包括双侧手足小关节、指甲及下肢主要附着点(股四头肌腱、髌韧带、跟腱及跖筋膜附着端)等,分别观察并计数上述关节、附着点及指甲受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格检查发现406个(406/1792,22.66%)关节病变,79个(79/320,24.69%)附着点炎,84个(84/320,26.25%)指甲病变;超声检查发现492个(492/1792,27.46%)关节病变,166个(166/320,51.88%)附着点炎,203个(203/320,63.44%)指甲病变;超声检查阳性率均高于体格检查(P均<0.001)。结论超声能早于体格检查发现PsA患者关节、附着点及指甲病变,超声对Ps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超声检查 关节 指甲 附着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超声造影评估早期高血压肾损伤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时素 欧三桃 +2 位作者 李俊峰 唐艳琼 岳林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894-3897,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超声造影(CEUS)在评估早期高血压肾损伤及动态改变中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以尿微量白蛋白(UMA)为指标,将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早期肾损伤组与正常组,严格降压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A...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超声造影(CEUS)在评估早期高血压肾损伤及动态改变中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以尿微量白蛋白(UMA)为指标,将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早期肾损伤组与正常组,严格降压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AASI及右肾CEUS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肾损伤组AASI、曲线上升支斜率(A)及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正常组,而曲线达峰绝对值(DPI)低于正常组(P<0.05)。降压治疗6个月后,肾损伤组AASI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AUC、达峰时间(TTP)、DPI、A及曲线下降支斜率(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AASI、AUC、A较治疗前下降,而DPI高于治疗前(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AASI与AUC呈独立相关(P<0.05)。结论:AASI和CEUS可作为评估早期高血压肾损伤的灵敏与可靠指标,反应降压治疗对血管功能及肾灌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超声造影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血管造影在屈光间质混浊时对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万灵 董明蓉 +2 位作者 钟捷 刘三梅 周青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造影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对鉴别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纳入研究的对象术前均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将术中诊断结果与超声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超声血管造影鉴别玻...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造影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对鉴别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纳入研究的对象术前均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将术中诊断结果与超声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超声血管造影鉴别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准确性。结果术前超声血管造影诊断玻璃体积血17眼,诊断视网膜脱离14眼;术中诊断玻璃体积血19眼,诊断视网膜脱离12眼。超声血管造影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9.47%,诊断准确率为93.55%。对于玻璃体积血,其诊断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100.00%,诊断准确率为93.55%。结论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超声血管造影有助于鉴别玻璃体积血与视网膜脱离,可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血管造影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脱离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及脾脏慢性肉芽肿性炎超声误诊为淋巴瘤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健 陈琴 罗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7-317,共1页
患者女,39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1月余”入院;体检时发现脾脏体积增大,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呼吸困难,无腹泻、便血。查体未见异常。超声:脾大;肝脏及脾脏内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者约1.3 cm×1.2 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C... 患者女,39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1月余”入院;体检时发现脾脏体积增大,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呼吸困难,无腹泻、便血。查体未见异常。超声:脾大;肝脏及脾脏内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者约1.3 cm×1.2 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CDFI未见血流信号(图1A);CEUS示肝脏多发结节动脉期呈稍低增强,门静脉早期低增强表现更加明显(图1B),延迟期逐渐呈等增强,结节分布于全肝各叶、段,最大径2~7 mm;脾脏多发结节呈慢进低增强表现(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病 慢性 淋巴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高频超声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全杰荣 谭丽 +1 位作者 陈凯 陈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超声图像,观察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情况。结果共发现53个病灶,其中35个病灶位于头面部,15个位于四肢,2个位于腰部,1个位于胸壁。病灶...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超声图像,观察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情况。结果共发现53个病灶,其中35个病灶位于头面部,15个位于四肢,2个位于腰部,1个位于胸壁。病灶深度平均(8.38±5.28)mm,其中43个病灶深度≤10 mm;最大径平均为(22.45±12.71)mm。15个病灶位于皮肤层,38个位于皮肤及皮下层。23个病灶边界清晰,30个边界不清。16个病灶形态规则,37个形态不规则。31个病灶表皮层角化增厚。20个病灶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24个后方回声衰减,9个后方回声增强。2个病灶内可见钙化灶,1个伴有液化。病灶血流Alder分级:0级7个,1级12个,2级4个,3级30个。对35个病灶进行了良恶性诊断,诊断为恶性33个(33/35,94.29%),良性2个(2/35,5.71%)。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常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表皮层增厚,后方回声可衰减或增强以及血供丰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皮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昉 陈吉东 +3 位作者 夏梦 刘文英 曾强 丁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仅行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的四肢静脉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仅行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的四肢静脉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病灶部位和形态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病变体积变化、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3例患儿接受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8±3.1)岁。静脉畸形病灶位于上肢31例,下肢22例;局灶性41例,散发性12例。共进行了96人次注射治疗,每个患儿平均接受(1.8±0.9)次注射治疗。治疗完成后,10例疗效为优,29例为良,11例为中,3例为差。从不同病灶部位来看,31例上肢组患儿经治疗后有22例(70.97%)治疗效果为优良,22例下肢组患儿治疗后有17例(77.27%)治疗效果为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608);从病灶形态来看,41例局灶组中治疗效果为优良的34例(82.93%),12例散发组中治疗效果为优良的5例(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13)。治疗期间及术后出现心率下降3人次;血压降低2人次,局部疼痛31人次,红肿87人次,发热30人次,暂时性感觉麻木5人次。所有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9.4±6.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对于儿童四肢的表浅及中小型静脉畸形,是一种疗效较好、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微创无辐射且并发症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聚多卡醇 注射 治疗 超声引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外佩吉特病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健 陈琴 罗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外佩吉特病(EMPD)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EMPD患者的超声资料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41例中,病灶位于外阴33例,腹股沟2例,肛周2例,上胸壁1例,下腹壁1例,额部1例,拇指1例。超声检出病变36例,根据形... 目的探讨乳腺外佩吉特病(EMPD)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EMPD患者的超声资料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41例中,病灶位于外阴33例,腹股沟2例,肛周2例,上胸壁1例,下腹壁1例,额部1例,拇指1例。超声检出病变36例,根据形态可分为弥漫型和肿块型。弥漫型31例,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的弥漫性病变,超声显示皮肤增厚30例,无增厚1例;病灶呈低回声8例,稍低回声23例;CDFI血流分级0级2例,1级6例,2级11例,3级12例;腹股沟淋巴结异常9例。肿块型5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肿块样病变,超声显示皮肤增厚1例,无增厚4例;肿块内部呈低回声3例,稍低回声2例;形态规则4例,不规则1例;CDFI血流分级0级1例,1级2例,2级1例,3级1例;腹股沟淋巴结异常3例。5例(5/41,12.20%)超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可敏感识别EMPD病变区回声异常及血流异常,诊断EMPD需结合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吉特病 乳腺外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雪菡 刘旭 陈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9-732,737,共5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CDC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常规超声观察病灶部位、大小、性质、回声、均匀度、边界、形态、是否凸向...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CDC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常规超声观察病灶部位、大小、性质、回声、均匀度、边界、形态、是否凸向肾包膜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有无探及血流信号等;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增强时间(快进、同进、慢进)、达峰时增强强度(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增强后均匀程度(均匀、不均匀)、增强后边界是否清楚、消退时间(快退、同退、慢退)、增强后有无假包膜等情况。结果7例CDC共7个病灶,发生于右肾5例,左肾2例。常规超声:7例病灶均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肿块4例,等回声肿块3例;实性5例,囊实性2例;病灶边界不清楚5例;病灶形态不规则6例;病灶凸向肾包膜外4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病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5例。6例行超声造影检查,6例病灶均表现为“同进快退”;达峰时病灶呈低增强4例,病灶呈等增强1例,病灶呈轻度高增强1例;病灶增强后内部回声不均匀5例;病灶增强后均与周围肾组织分界不清6例;增强后病灶未见假包膜回声4例,病灶可见不连续假包膜回声2例。结论CDC的超声造影表现呈“同进快退”的特征,对诊断CDC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