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1
作者 甘崇志 刘胜中 +1 位作者 丛伟 贾克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64-365,367,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46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为97.3%(142/146),围术期死亡率4.1%(6/146)。随访135例,其中单...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46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为97.3%(142/146),围术期死亡率4.1%(6/146)。随访135例,其中单纯胸腺瘤患者68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64/68)、86.6%(52/60)、77.1%(37/48);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6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7/67)、92.7%(51/55)、85.7%(36/42),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Masaoka病理分期,患者5年生存率Ⅰ期96.8%(30/31)、Ⅱ期88.9%(32/36)、Ⅲ期55.0%(11/20)、Ⅳ期0(0/3);其中Ⅰ、Ⅱ期5年生存率95.5%(62/67)高于Ⅲ、Ⅳ期5年生存率47.8%(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胸腺瘤以外科手术为主,Masaoka分期有助于手术指征的选择,并能有效的判断手术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外科手术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4
2
作者 李钢 甘崇志 +3 位作者 罗青松 王雪海 谢家勇 丛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109例单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组59例,双孔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 目的比较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109例单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组59例,双孔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57.7±21.5)min vs.(60.3±26.8)min,t=-0.562,P=0.57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明显少于双孔组(10 ml vs.20 ml,Z=-2.411,P=0.016);单孔组术后总胸腔引流量中位数明显少于双孔组(110 ml vs.312 ml,Z=-5.168,P=0.000);单孔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双孔组[(2.8±0.9)d vs.(4.2±2.8)d(t=-3.628,P=0.000];单孔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双孔组[(3.7±1.1)d vs.(4.7±3.0)d,t=-2.380,P=0.019];单孔组术后NRS法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双孔组[(3.3±1.5)分vs.(4.8±1.6)分,t=-5.046,P=0.000]。2组各发生肺部漏气1例。2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随访12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单孔法与常规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当,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单孔法疼痛更轻,恢复更快,更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大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蒲在春 贾平 +4 位作者 刘娟 粟宇霜 王丽 张勤 郭丹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66-2276,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POPF)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筛选应用POPF相关风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37672。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POPF)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筛选应用POPF相关风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37672。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OPF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26日。采用PROBAST工具评价文献质量,RevMan 5.4、MedCal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20119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POPF发生率为7.4%~47.8%。36篇文献中,共构建55个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90~0.952,其中52个模型AUC>0.7。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均为高偏倚风险和适用性好。采用MedCalc软件对模型预测性能AUC进行统计学分析,合并的AUC为0.833(95%CI:0.808~0.857)。Meta分析显示:BMI、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术前血清白蛋白、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脂肪评分、肿瘤位置、失血量、性别、手术时间、主胰管指数、胰腺CT值是POPF的预测因子(P值均<0.05)。结论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POPF风险预测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预测模型的校准方法缺失,缺少外部验证,仅仅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偏倚风险较高,未来还需完善模型构建方法,以开发出预测准确度更高的风险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比例危险度模型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ANRI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费帆 何永生 +2 位作者 王友于 李梦妮 何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lnc RNAANRIL在胶质瘤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29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及25例对照正常脑组织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检测lnc RNAANRI... 目的:探讨lnc RNAANRIL在胶质瘤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29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及25例对照正常脑组织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检测lnc RNAANRIL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脑组织标本比较,lnc RNA ANRIL在129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8.730±0.336)vs(1.090±0.137),t=9.957、P<0.01],在WHO分级Ⅰ~Ⅱ级患者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Ⅲ~Ⅳ级[(4.198±0.260)vs(10.550±0.291),t=13.03、P<0.01],lnc RNAANRIL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直径无关(均P>0.05),与肿瘤WHO分级、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低表达lnc RNA ANRIL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高表达者明显延长[(29.17±0.64)vs(13.54±0.74)个月,P<0.01],低表达lnc RNA ANRIL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较高表达者明显延长[(15.88±0.83)vs(9.08±0.56)个月,P<0.01]。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lnc RNA ANRIL的表达、WHO分级及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是胶质瘤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病理级别越高,lnc RNA ANRIL的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lnc RNA ANRIL参与调节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胶质瘤诊断和预后评估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ANRIL 胶质瘤 预后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24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宏敏 兰海涛 +4 位作者 张明 安宁 于瑞莲 何阳科 甘崇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1-57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miR-424可抑制肾癌细胞增殖,抑制宫颈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影响目前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探讨miR-424对NSCLC A549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能力的...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miR-424可抑制肾癌细胞增殖,抑制宫颈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影响目前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探讨miR-424对NSCLC A549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研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CCK8检测过表达及抑制miR-424的表达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Transwell检测过表达及抑制miR-424的表达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及抑制miR-424的表达对A549细胞中MMP9和MMP2蛋白水平的影响。构建E2F6 3’UTR区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验证miR-424对E2F6的靶向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及抑制miR-424的表达后,A549细胞中E2F6的表达。结果过表达miR-424后,A549的生长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过表达miR-424后,A549细胞的MMP-2和MMP-9表达下降。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miR-424能够抑制E2F6的荧光素酶活性。过表达miR-424后,细胞内E2F6的表达降低。结论 miR-424能够通过调控E2F6而抑制A549的生长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miR-424 生长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手术治疗气管巨大腺样囊性癌1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彪 曾富春 +1 位作者 谢升龙 丛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71-972,共2页
患者男,39岁,因“刺激性干咳9个月余,活动后气紧2个月余”人院。查体: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稍弱,可闻及哮鸣音。CT:气管中段右侧壁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大小约1.9cm×1.8cm×1.9cm,病变紧贴气管壁,表面凹凸不平,呈轻... 患者男,39岁,因“刺激性干咳9个月余,活动后气紧2个月余”人院。查体: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稍弱,可闻及哮鸣音。CT:气管中段右侧壁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大小约1.9cm×1.8cm×1.9cm,病变紧贴气管壁,表面凹凸不平,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邻近气管周围结构清晰,考虑气管肿瘤(图1)。内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ECMO) 气管肿瘤 腺样囊性癌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用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修复手术评估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左明良 尹立雪 +5 位作者 李春梅 邓燕 罗玲 向毅 向波 于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的价值,并探索二尖瓣修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0例因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或关闭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AR)行主动脉瓣置换,伴或不伴...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的价值,并探索二尖瓣修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0例因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或关闭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AR)行主动脉瓣置换,伴或不伴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检查,比较外科直视测量二尖瓣对合缘高度值与3D-TEE测值的差异。对于中度以上FMR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基础上行二尖瓣修复,对比未修复患者心脏超声、围手术期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天数,以及术后反流纠正效果。结果:二尖瓣修复24例,未修复者26例,2组间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及3D-TEE参数,修复组较未修复组反流程度重,瓣环面积扩大(P=0.009),对合缘高度减少(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外科直视测量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对合缘高度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ICU停留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P=0.175)。二尖瓣修复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未修复组死亡1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1)。术后半年二尖瓣修复组2例二尖瓣轻度反流,无一例二尖瓣狭窄及反流加重发生;二尖瓣未修复组出现1例二尖瓣反流加重,1例轻度反流。此外,二尖瓣修复患者中,AS所致FMR二尖瓣环面积小于AR患者(P=0.028),瓣缘对合高度大于AR(P=0.017)。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修复安全可行。3D-TEE评估FMR反流机制具有重要价值,FMR往往伴随瓣环扩张,二尖瓣闭合障碍。AS及AR并发FMR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建议AS并发FMR修复时以瓣环扩大及瓣缘对合高度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生物胞质伴侣素6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唐子洋 罗青松 +3 位作者 李碚 王鹏熹 王雪海 李钢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评估真核生物胞质伴侣素6A(CCT6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纳入16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NSCLC患者,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及随访信息。收集所有患者的手术... 目的评估真核生物胞质伴侣素6A(CCT6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纳入160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NSCLC患者,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及随访信息。收集所有患者的手术切除样本(包括160例癌组织样本及50例癌旁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CT6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CCT6A表达水平的差异。根据CCT6A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n=70)和高表达组(n=90),通过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CCT6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CT6A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4.8±2.9)分vs(2.5±1.7)分,P<0.01]。癌组织中CCT6A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均>0.05),但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COGPS)评分高、肿瘤分化差、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CCT6A表达水平分别高于ECOG PS评分低、肿瘤分化好、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均<0.05)。癌组织CCT6A高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短于癌组织CCT6A低表达组(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CCT6A高表达是无病生存期差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但不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CT6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NSCLC患者肿瘤分化差、淋巴结转移、ECOGPS评分高有关,并且可预测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真核生物胞质伴侣素6A 基因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