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口服营养支持在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林 李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0-302,308,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口服营养支持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对129例胃癌住院病人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病人随机分为安素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安素组与对照组比,明显缩短病人术...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口服营养支持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对129例胃癌住院病人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病人随机分为安素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安素组与对照组比,明显缩短病人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P<0.05)。安素组病人术后第3天的营养学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伤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口服营养支持能有效促进胃癌病人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是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安素 口服营养支持 胃癌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用于PICC维护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玉芬 贾静 +2 位作者 曾丽 张玉梅 杨洁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PICC维护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需要进行PICC维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2次,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以75%乙醇消毒3次、碘伏消毒3次,... 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PICC维护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需要进行PICC维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局部皮肤消毒2次,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以75%乙醇消毒3次、碘伏消毒3次,两组消毒方法一致,范围一致。连续维护4周,比较两组所需消毒时间、耗材成本及导管相关感染率。结果两组均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所需操作时间更短、消耗成本更低,敷贴粘附效果更好(P<0.05,P<0.01)。结论2%葡萄糖酸氯己定用于PICC维护,效果好,且省时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葡萄糖酸氯己定 消毒液 乙醇 导管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7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小钢 郭志义 +3 位作者 张伟 王康 胡阳 李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caspase-7基因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11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caspase-7表达进行测定。结果:Caspase-... 目的:通过检测caspase-7基因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11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caspase-7表达进行测定。结果:Caspase-7在结直肠正常黏膜(P=0.001)和癌(P=0.001)中相对于腺瘤低表达。而在结直肠癌中的caspase-7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黏膜(P=0.001)。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分析表明低分化(P=0.021)以及有淋巴结转移(P=0.011)的结直肠癌caspase-7的表达水平更低。结论:Caspase-7在腺瘤中高表达,而在癌中低表达,且表达变化与肿瘤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这些均表明caspase-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ASPASE-7 结直肠腺瘤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EG3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及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胥光热 林静 +1 位作者 贾贵清 邹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究人母系表达基因(MEG3)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及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RT-PCR筛选MEG3表达水平最低的结肠癌细胞系,构建了MEG3过表达及阴性对照细胞系并筛选了稳转株,RT-PCR检测各组细... 目的探究人母系表达基因(MEG3)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及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RT-PCR筛选MEG3表达水平最低的结肠癌细胞系,构建了MEG3过表达及阴性对照细胞系并筛选了稳转株,RT-PCR检测各组细胞MEG3基因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 Caspase-9、p-PERK、ATF-4、p-EIF2α、CHOP、cleaved Caspase-12、p-AMPK、AMPK、p-mTOR、mTOR的蛋白表达。通过si-CHOP沉默结肠癌细胞中CHOP的表达,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构建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测量不同时期的肿瘤体积,IHC Ki67检测肿瘤生长,TUNNEL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HOP、cleaved Caspase-12、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SW480细胞系MEG3基因表达水平最低,被用于后续实验。在细胞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pc-MEG3组结肠癌细胞增殖、Bcl-2蛋白表达量、p-mTOR/mTOR比率降低,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9、p-PERK、ATF-4、p-eIF2α、CHOP、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量及p-AMPK/AMPK比率升高;沉默结肠癌细胞中CHOP表达可降低pc-MEG3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升高。在动物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pc-MEG3组肿瘤体积、Ki67细胞阳性率降低,细胞凋亡率、CHOP、cleaved Caspase-12、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MEG3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CHOP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AMPK/mTOR也参与了MEG3调控细胞凋亡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MEG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胡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08-810,814,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术...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前不接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1)促凋亡分子:观察组患者胃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Fas、FasL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2)抗凋亡分子:观察组患者胃癌组织中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FLICE-inhibitory protein,FLIP)、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AP2A)、Survivin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DDK1、EXOSC2、YY1、sMICA、CD44v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凋亡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人群中肠道菌群水平,探讨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和62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60例正常人纳入对照组... 目的研究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人群中肠道菌群水平,探讨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45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和62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60例正常人纳入对照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粪便并提取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菌群数量,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水平,分析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明显低于大肠腺瘤组和对照组(P<0.05),且大肠杆菌、屎肠球菌、梭菌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粪肠球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吉氏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坏死梭杆菌、肉毒梭菌与艰难梭菌水平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和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大肠癌发病呈负相关(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坏死梭杆菌、艰难梭菌与大肠癌发病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大肠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大肠杆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脆弱拟杆菌与大肠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肠道菌群状况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大肠癌 发病风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38例连续病人的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王康 王波 +3 位作者 胡阳 李平 张伟 郭志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99-902,共4页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1997年1月至2004年 3月间连续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538例临床资料。结果:538例中,男322例,女216例,无手术死亡和骶前大出血,保肛率78.1%(420/538)...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1997年1月至2004年 3月间连续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538例临床资料。结果:538例中,男322例,女216例,无手术死亡和骶前大出血,保肛率78.1%(420/538),随访403例(12-60个月),局部复发率4.5%(18/403),1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为65.8%。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提高直肠癌病人的保肛率和生存率、改善了术后的生存质量,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 直肠癌 外科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4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抑制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洲 刚海菊 +4 位作者 覃先蓬 贾贵清 王波 杨春 赵高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53-2159,共7页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4(KLF4)对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凋亡及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KLF4在结直肠癌Caco2、SW480和HCT116细胞中的表达。将SW480细胞分为pc DNA3. 1组(转染pc DNA3. 1空质粒)、pc DNA3. 1-K...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4(KLF4)对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凋亡及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KLF4在结直肠癌Caco2、SW480和HCT116细胞中的表达。将SW480细胞分为pc DNA3. 1组(转染pc DNA3. 1空质粒)、pc DNA3. 1-KLF4组(转染构建的pc DNA3. 1-KLF4过表达质粒)和pc DNA3. 1-KLF4+顺铂组(转染pc DNA3. 1-KLF4 48 h后用1 mg/L顺铂处理细胞48 h),Western blot检测KLF4、p-IκBα、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生存素(survivin)的蛋白水平;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簇(ROS)含量。结果:KLF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在人结肠黏膜上皮NCM460细胞的表达(P <0. 05)。与pc DNA3. 1组相比,pc DNA3. 1-KLF4组的KLF4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0. 05),细胞活力及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及p-IκBα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而pc DNA3. 1-KLF4+顺铂组细胞活力及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pc DNA3. 1-KLF4组,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及p-IκBα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pc DNA3. 1-KLF4组(P <0. 05)。结论:上调结直肠癌细胞KLF4基因表达可降低肿瘤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增强顺铂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ROS含量及下调NF-κB信号关键分子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üppel样因子4 结直肠癌 凋亡 化疗敏感性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