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雨峰 王芸 +4 位作者 吴莹 程明 黄林 徐丽 余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n=35)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电针疗法,普通康复组(n=35)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n=35)无任何康复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n=35)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电针疗法,普通康复组(n=35)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n=35)无任何康复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3个疗程后进行P300检查。结果治疗后综合康复组P300潜伏期低于普通康复组,波幅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 康复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雨峰 王芸 +4 位作者 吴莹 程明 黄林 徐丽 余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n=35)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电针疗法;普通康复组(n=35)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n=35)无任何康复治疗。治疗时间: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n=35)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电针疗法;普通康复组(n=35)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n=35)无任何康复治疗。治疗时间: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综合康复组和普通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综合康复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康复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罗红 徐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0-1068,共9页
目的 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及其对脑功能重塑的机制。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中枢组(n=13)、外... 目的 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及其对脑功能重塑的机制。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中枢组(n=13)、外周组(n=13)和联合组(n=14)。各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中枢组给予健侧大脑M1区1 Hz低频rTMS治疗,外周组给予患侧上肢Erb点5 Hz高频rPMS治疗,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rPMS治疗,连续3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同时采用3.0 T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静息态fMRI(rs-fMRI)扫描,观察M1区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变化。对联合组治疗前后功能连接有显著性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FCS)与其FMA-UE评分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FMA-UE和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 106.646,P <0.001)、组间效应(F> 4.296,P <0.001)和交互效应(F> 9.583,P <0.001)均显著,且联合组最优(P <0.05)。治疗后联合组与感兴趣区(ROI) 1 (左/患侧M1区)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减弱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上回、右侧小脑后叶;与ROI2 (右/健侧M1区)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额下回,减弱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枕中回、右侧脑岛。与外周组相比,联合组未见与ROI1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脑区为左侧枕中回;未见与ROI2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脑区为左侧楔前叶、左侧丘脑。与中枢组相比,联合组与ROI1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中央后回、右侧缘上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侧小脑后叶、右侧丘脑;与ROI2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侧额下回、右侧小脑后叶。联合组治疗前后右侧中央后回(r=0.416,P=0.013)、左侧颞上回(r=0.658,P=0.020)、左侧中央前回(r=0.695,P=0.010)、左侧额下回(r=0.537,P=0.020)、左侧楔前叶(r=0.613,P=0.030)的FCS差值与其治疗前后FMA-UE评分差值呈正相关;左侧枕中回的FCS差值与其治疗前后FMA-UE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554,P=0.039)。结论 rTMS联合rPMS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出血后上肢运动功能。可能由于低频rTMS间接激活患侧运动皮质,促进皮质脊髓束向下投射,患侧上肢高频rPMS增强上行通路对感觉运动皮质的激活;通过感觉运动网络、默认网络中重要脑区的功能重组,影响脑功能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外周磁刺激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上肢 运动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莹 李雨峰 +3 位作者 程明 黄林 徐丽 余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05例分为综合康复组(n=35)、普通康复组(n=35)和对照组(n=35),综合康复组接受电针、康复训练、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普通康复组除电针外其余治疗同综合...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05例分为综合康复组(n=35)、普通康复组(n=35)和对照组(n=35),综合康复组接受电针、康复训练、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普通康复组除电针外其余治疗同综合康复组,对照组未在院接受任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 d、治疗后36 d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6 d,综合康复组FIM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普通康复组、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在综合康复基础上结合电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社区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现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金铭 田洋 +1 位作者 李静 余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并对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作为研究工具,使用整群抽样对成... 目的:调查社区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并对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作为研究工具,使用整群抽样对成都市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纳入738例患者。结果:MUNSH总分(31.90±11.62)分,SSRS总分(32.85±7.72)分,两者显著相关(r=0.239,P<0.01)。脑卒中患者的SWB在居住情况、月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参与种类、有无兴趣爱好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1);脑卒中患者的SWB在诊断、性别、有无配偶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SWB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并受居住情况、月收入等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 脑卒中 SWB 社会支持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探索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世琼 温贤秀 +3 位作者 关晋英 戚文娇 徐泽俊 唐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7-739,共3页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动态进展的,且其康复过程漫长,如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全面的延续护理是需要探索与实践的难题。本文旨在介绍康复专科护理发展下我院开展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延续护理模式,对该模式的重点环节进行分析,为我国...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动态进展的,且其康复过程漫长,如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全面的延续护理是需要探索与实践的难题。本文旨在介绍康复专科护理发展下我院开展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延续护理模式,对该模式的重点环节进行分析,为我国开展康复专科延续护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延续护理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奕杰 余茜 +1 位作者 崔微 徐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115-411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1)和常规组(n=89),常规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1)和常规组(n=89),常规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行MEP及SEP检查,并进行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等康复评定。检测常规组及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SEP中枢传导时间(C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静息态阈值(RM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评定得分及患侧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CM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CCT、和RMT无明显差异(P均> 0.05)。与治疗前和常规组同期水平比较,治疗后试验组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评定得分明显提高(P均<0.05),患侧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CM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CCT较明显缩短(P均<0.05);静息态阈值(RMT)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TMS联合SEP、MEP联合检查能有效改善并敏感全面地反映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神经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