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卵巢肿瘤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治熹 蒋文军 +3 位作者 曹李明 马俊梅 毛宇 侯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卵巢良恶性肿瘤病理特点,以血清AFP作为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至今手术治疗56例卵巢肿瘤患儿的肿瘤病理特点、肿瘤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血清AFP值的变化(按良恶性分组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 目的总结小儿卵巢良恶性肿瘤病理特点,以血清AFP作为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至今手术治疗56例卵巢肿瘤患儿的肿瘤病理特点、肿瘤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血清AFP值的变化(按良恶性分组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 56例患儿中,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7.6岁;良性39例,恶性17例;良性肿瘤中,以卵巢成熟性畸胎瘤(20/39)及囊肿(19/39)多见;恶性肿瘤中,以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6/19)发病率高。恶性组血清AFP值术前或术后总体AFP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良性组手术前后血清总体AFP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组术后血清总体AFP值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卵巢肿瘤中良性者发病率高于恶性;血清AFP值可能作为良恶性鉴别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临床指标。手术是有效治疗小儿卵巢肿瘤、改善恶性卵巢肿瘤患儿预后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甲胎蛋白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部包块伴腹痛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文军 李治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525,共1页
患儿女,7岁,因"反复腹痛7d"入院,入院后患儿无发热,无恶心呕吐,饮食二便好。入院查体:神清语利,营养中等,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软,脐部右侧腹部有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无局部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肝脾未扪... 患儿女,7岁,因"反复腹痛7d"入院,入院后患儿无发热,无恶心呕吐,饮食二便好。入院查体:神清语利,营养中等,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软,脐部右侧腹部有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无局部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肝脾未扪及。入院血常规:WBC:7.38×109/L,NE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包块 反复腹痛 小儿 入院后 恶心呕吐 入院查体 血管杂音 侧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昉 陈吉东 +3 位作者 夏梦 刘文英 曾强 丁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仅行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的四肢静脉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仅行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的四肢静脉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病灶部位和形态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病变体积变化、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3例患儿接受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8±3.1)岁。静脉畸形病灶位于上肢31例,下肢22例;局灶性41例,散发性12例。共进行了96人次注射治疗,每个患儿平均接受(1.8±0.9)次注射治疗。治疗完成后,10例疗效为优,29例为良,11例为中,3例为差。从不同病灶部位来看,31例上肢组患儿经治疗后有22例(70.97%)治疗效果为优良,22例下肢组患儿治疗后有17例(77.27%)治疗效果为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608);从病灶形态来看,41例局灶组中治疗效果为优良的34例(82.93%),12例散发组中治疗效果为优良的5例(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13)。治疗期间及术后出现心率下降3人次;血压降低2人次,局部疼痛31人次,红肿87人次,发热30人次,暂时性感觉麻木5人次。所有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9.4±6.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对于儿童四肢的表浅及中小型静脉畸形,是一种疗效较好、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微创无辐射且并发症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聚多卡醇 注射 治疗 超声引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下裂观念变迁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绍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81-83,共3页
尿道下裂是男性儿童泌尿生殖系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据大规模人群调查报告发生率为3‰~7%,或占出生男婴的1/300。这一发病率较高的畸形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增加趋势,重型尿道下裂比例也相应增加,给治疗带来更大挑战,更多的基础与... 尿道下裂是男性儿童泌尿生殖系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据大规模人群调查报告发生率为3‰~7%,或占出生男婴的1/300。这一发病率较高的畸形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增加趋势,重型尿道下裂比例也相应增加,给治疗带来更大挑战,更多的基础与临床学科,如遗传、流行病学、形态学、内分泌学、泌尿外科及整形外科等介入这一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变迁 先天畸形 泌尿生殖系 男性儿童 人群调查 世界范围 临床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梗阻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白细胞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琴 蒋文军 +1 位作者 刘文英 李治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WBC)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前后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66例患儿(33例手术治疗组及33...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WBC)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前后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66例患儿(33例手术治疗组及33例非手术治疗组)急性肠梗阻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清LDH与ALP、WBC与hsCRP的表达。结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治疗前LDH、ALP和hsCR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hsCRP与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ALP与hsCRP结果都可以反映急性肠梗阻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比ALP,LDH与hsCRP检查结果能够更好地评估急性肠梗阻患儿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乳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白细胞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尿道下裂治疗策略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绍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67-570,共4页
尿道下裂是男性儿童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大规模人群报告其发病率为0.3%~0.7%,或占出生男婴的1/30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96~2008年尿道下裂发病率约9.03%。不同人种和地区的发病率有一定差别,但整体是呈逐渐... 尿道下裂是男性儿童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大规模人群报告其发病率为0.3%~0.7%,或占出生男婴的1/30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96~2008年尿道下裂发病率约9.03%。不同人种和地区的发病率有一定差别,但整体是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重型尿道下裂病例数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重型 儿童发病率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