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地区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颖 林新瑜 +3 位作者 程石 邓秋 熊梦媛 罗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白细胞介素(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选取467例研究对象,其中寻常痤疮组263例及正常对照组204例。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IL-1α rs1800587位点基因...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汉族寻常痤疮患者白细胞介素(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选取467例研究对象,其中寻常痤疮组263例及正常对照组204例。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IL-1α rs1800587位点基因SNP。结果:寻常痤疮组IL-1α rs1800587位点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40%、14.80%和0.8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2.60%、7.40%和0%,2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痤疮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80%和8.20%;正常对照组为96.30%和3.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α rs1800587位点T等位基因会增加寻常痤疮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白细胞介素-1Α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素A4类似物BML-111抑制小鼠恶性黑素瘤生长的研究
2
作者 李娟 曾蓁 +1 位作者 沈柱 李灵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9-593,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恶性黑素瘤模型,在体研究脂氧素A4(LXA4)类似物BML-111对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源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构建小鼠恶性黑素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磷酸盐... 目的:构建小鼠恶性黑素瘤模型,在体研究脂氧素A4(LXA4)类似物BML-111对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源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构建小鼠恶性黑素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组和BML-111组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活状态和肿瘤生长情况。给药结束后,测量小鼠肿瘤体积,制作肿瘤生长曲线;剥取肿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IR);肿瘤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收集小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VEGF表达。结果:与PBS组相比,BML-111组小鼠肿瘤生长曲线较平缓,肿瘤体积明显小于PBS组小鼠(P<0.05);BML-111组小鼠IR(57.12%)明显大于PBS组(0.01%)(P<0.05)。BML-111组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示多处坏死灶,肿瘤细胞出现细胞溶解、破碎,核固缩及细胞间隙增大。免疫组化和ELISA均显示BML-111组肿瘤组织和血清中VEGF表达较PBS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BML-111可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素瘤生长,其机制可能是BML-111通过抑制与肿瘤生长相关的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抑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A4 BML-111 恶性黑素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唐丽娜 刘刚 +2 位作者 杨超 沙晓伟 王思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使用浅层X线治疗的161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照片分析其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使用浅层X线治疗的161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照片分析其临床疗效,进一步将患者按照不同性别、治疗开始年龄、出生时是否早产或低体重、血管瘤部位、血管瘤最长直径、血管瘤类型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剂量是否具有差异。结果治疗结束12月后,患者总体痊愈率93.8%,显效率97.5%。临床疗效与患儿治疗开始年龄及血管瘤类别有关(P<0.05),小于等于12月龄患儿组及浅表型血管瘤组分别较大于12月龄患儿组及深在型或混合型血管瘤组临床疗效更优。治疗剂量与血管瘤直径、类别、治疗开始年龄有关(P<0.05),直径大于等于4 cm血管瘤组、混合型或深在型血管瘤组、患儿年龄大于12月血管瘤组分别较直径小于4 cm血管瘤组、浅表型血管瘤组及患儿年龄小于等于12月血管瘤组照射总治疗剂量更大。结论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安全有效,治疗时患儿年龄及血管瘤类型是治疗剂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血管瘤 颌面部 浅层X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甲唑胺片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诊疗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古秋梅 范家明 曲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2-403,共2页
患者, 女, 55岁, 彝族, 于2020年7月15日因双眼被混凝土击伤2个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 诊断为双眼钝挫伤、左眼视网膜脱离、右眼晶状体半脱位, 并行左眼后入路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术, 术后恢复良好;8月26日患者因右眼... 患者, 女, 55岁, 彝族, 于2020年7月15日因双眼被混凝土击伤2个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 诊断为双眼钝挫伤、左眼视网膜脱离、右眼晶状体半脱位, 并行左眼后入路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术, 术后恢复良好;8月26日患者因右眼视物不清, 偶感眼痛、眼胀再次就诊。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 入院专科查体:视力右眼0.04, 左眼数指/30 cm;右眼角膜透明, 前房浅, 瞳孔正圆, 4∶00位可见虹膜后粘连, 对光反射迟钝, 晶状体混浊、向前移位, 玻璃体混浊, 视网膜平伏;左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 眼底散在激光斑, 视网膜平伏, 其余眼部结构无异常;眼压右眼35.5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15.2 mmHg。入院诊断:右眼钝挫伤、右眼外伤性白内障、右眼晶状体半脱位、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硅油眼。术前1 d口服醋甲唑胺片25 mg(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035)每日2次, 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右眼每日3次。于8月27日行右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见右眼晶状体4:00~11:00位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术后第1天右眼视力0.15, 前房偏浅, 瞳孔正圆, 对光反射迟钝, 人工晶状体位正, 其余眼部结构无异常;左眼同术前。术后右眼高眼压, 最高时40.2 mmHg, 继续口服醋甲唑胺片25 mg每日2次, 连续服用14 d;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连续用药2 d;头孢硫脒2 g静脉滴注每日2次, 连续用药3 d以预防感染;右眼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9月8日门诊复查患者眼压右眼13.6 mmHg, 左眼15.4 mmHg, 停用醋甲唑胺片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人民医院 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混浊 虹膜后粘连 光反射迟钝 晶状体半脱位 视网膜复位 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颖 林新瑜 +3 位作者 刘尚可 陈静宇 邓秋 熊梦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SZ95)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Art;RT-PCR、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SZ95)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Art;RT-PCR、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结果:Art在25~100μmol/L剂量范围内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了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Art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痤疮丙酸杆菌 促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