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薇 胡晓梅 +2 位作者 胡锦梁 白红 朱晓丽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层面对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综述、德尔菲专家咨询方法,以Donabedian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理论框架,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框架。结果:从结... 目的: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层面对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综述、德尔菲专家咨询方法,以Donabedian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理论框架,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框架。结果:从结构-过程-结果3个层次构建了包括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框架。指标选取突出体系质量提升,评价框架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以真实全面评价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水平。结论:建议评价内容增加围绕老龄人口健康相关服务的整合,针对不同模式的整合体系增加特异性指标,选择适宜方法对每个指标赋权,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应用并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疗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群体焦虑与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干预:基于认知情绪调节的研究
2
作者 张文龙 何昭霞 +8 位作者 石景芬 刘志会 蔺曜 陈雅玲 黄霞 陈康 杨辰 宁家琼 涂孟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9-623,669,共6页
目的:从认知情绪调节的视角,为社区老年群体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挑选874名≥60岁的社区老年居... 目的:从认知情绪调节的视角,为社区老年群体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挑选874名≥60岁的社区老年居民参与本项研究。研究工具包括一份自行设计的通用情况调查表、简化版的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的广泛性焦虑量表以及精简至18个条目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以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老年人情绪调节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23例社区老年人中有抑郁倾向的215人(26.1%)、有焦虑倾向的76人(9.2%)。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积极重新评价、理性思考、沉思、责备他人、灾难化5个因素影响着社区老年群体的抑郁情绪(P<0.05);积极重新评价、沉思、责备他人、灾难化4个因素影响着社区老年人的焦虑情绪(P<0.05)。在人口学特征中,年龄、户口所在地、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慢性病数量、密友数量、家庭关系、生理健康状态影响着社区老年群体抑郁情绪(P<0.05);年龄、慢性病数量、空巢情况、家庭关系、医疗保障、月收入均值及生理健康状态影响着社区老年群体焦虑情绪(P<0.05)。结论:在所抽取的社区老年群体中,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表现较为显著,社区老年群体应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改善症状,干预对策应重点关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正向影响作用,以达到缓解抑郁和焦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老年群体 抑郁 焦虑 预防与干预 认知情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区域医疗健康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协同管理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石景芬 杨国春 刘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99-902,916,共5页
目的: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提升温江区域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识别和界定项目实施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各方利益取向;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分析各方协同管理作用机制。结... 目的: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提升温江区域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识别和界定项目实施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各方利益取向;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分析各方协同管理作用机制。结果:提出协同管理的5个策略并实施,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结论: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协同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健康信息系统 建设项目 实施阶段 利益相关者理论 协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phi+BSC导向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廖萱 石景芬 +3 位作者 胡学渝 吴莉 苟敬 罗月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构建一套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导向相适应、科学合理且能有效应用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政策文件分析筛选初始指标,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质控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 目的:构建一套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导向相适应、科学合理且能有效应用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政策文件分析筛选初始指标,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质控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基层医疗机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得出了指标权重,包括4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结论:该指标体系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如果辅以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的支撑,将能开展常态化推广运用,形成同质化质控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平衡计分卡 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质量控制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政策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薇 朱晓丽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从医保统筹基金保障水平、个人账户计入和适用范围、支付方式改革三个方面分析我国30个省(区、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方法:系统收集和梳理各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相关政策文件,基于内容分析法提炼共性和差异。结果:各地普通门诊... 目的:从医保统筹基金保障水平、个人账户计入和适用范围、支付方式改革三个方面分析我国30个省(区、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方法:系统收集和梳理各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相关政策文件,基于内容分析法提炼共性和差异。结果:各地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水平差异较大,保障均等化水平较低,多数地区普通门诊支付方式尚未明确具体操作指南,未与医疗服务体系协同。结论:优化门诊统筹基金支付方案,完善门诊统筹协议管理;加强门诊支付方式顶层设计,明确基于价值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向;加强与医疗服务体系的协同,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医保 门诊共济保障 统筹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内部纵向协同要素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晓梅 陈迎春 +1 位作者 胡锦梁 高红霞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3,共4页
当前,县域医共体建设仍存在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统一的人财物管理难以落实、基层机构资源配置不足、双向转诊与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要实现利益共享、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就必须加强内部纵向协... 当前,县域医共体建设仍存在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统一的人财物管理难以落实、基层机构资源配置不足、双向转诊与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按人头总额预付下,医共体要实现利益共享、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就必须加强内部纵向协同。基于纵向协同的关键要素--组织管理、资源、服务与利益,要建立健全医共体利益分配机制,下放医共体管理权限,加大投入,改革双向转诊与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医共体内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关键要素的纵向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人头总额预付 医共体 关键要素 纵向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思路与策略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薇 张岚 +2 位作者 郑小华 胡锦梁 白红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29,34,共5页
尽管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类型、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税收优惠政策、经营模式、消费者增值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为产品结构失衡、缺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健康产业链融入不够、政策保障不... 尽管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类型、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税收优惠政策、经营模式、消费者增值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为产品结构失衡、缺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健康产业链融入不够、政策保障不到位等。对此,需要瞄准短板,推进产品供给侧改革;实行专业化经营,转变开发思路;满足需求,开发多层次产品;融合发展,促进服务创新;突破政策壁垒,优化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健康保险 产品开发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晓梅 邓绍平 胡锦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54,共4页
在梳理国际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做法——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体的美国模式、以全民医疗保障为代表的英国模式以及政府主导下引入市场机制的德国模式。当前,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在发展中... 在梳理国际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做法——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体的美国模式、以全民医疗保障为代表的英国模式以及政府主导下引入市场机制的德国模式。当前,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在发展中仍面临政策统筹性不足、各层次以及同一层次内资源衔接效率低、医疗保障与其他保障制度衔接不足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应以保底层精细化、主体层一体化和补充层专业化为着力方向,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 商业健康保险 医疗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