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乔利峰 董文韬 +3 位作者 李杰 雷春涛 曲超 林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探究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裸鼠随机分为4组:移植瘤模型(Y79)组、五味子乙素低中高剂量(10、20、50 mg/kg BW)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 目的:探究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裸鼠随机分为4组:移植瘤模型(Y79)组、五味子乙素低中高剂量(10、20、50 mg/kg BW)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蛋白印迹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P-P38、P38、P-Hsp27和Hsp27蛋白水平。结果: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裸鼠肿瘤体积小于移植瘤模型组(P<0. 01)。同时,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裸鼠存活率高于移植瘤模型组(P<0. 01)。与移植瘤模型组相比,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升高(P<0. 01)。另外,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低于移植瘤模型组(P<0. 01)。与移植瘤模型组相比,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VEGFR2蛋白水平及P-P38/P38和P-Hsp27/Hsp27比值下降(P<0. 01)。结论:五味子乙素可减弱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肿瘤生长,提高存活率,降低VEGF表达,抑制VEGF信号通路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五味子乙素 存活 细胞凋亡 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影 吴峥峥 +2 位作者 程依琏 林伟 曲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RPE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组和白藜芦醇保护组,过氧化氢损伤组加入200 mg/L过氧化氢,白藜芦醇保护组加入50 mg/L白藜芦醇作用24 h...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RPE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组和白藜芦醇保护组,过氧化氢损伤组加入200 mg/L过氧化氢,白藜芦醇保护组加入50 mg/L白藜芦醇作用24 h后加入200μmol/L过氧化氢培养2、8、24 h。采用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CCK-8法检测发现白藜芦醇保护组明显降低了细胞抑制率,且与氧化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经白藜芦醇保护作用2、8、24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和氧化损伤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S期细胞比例和氧化损伤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效应可能和细胞周期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对激光诱导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秀娟 曲超 樊映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7-1091,共5页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病变的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够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信号通路,并通过核仁素发挥体内外抗血管生成的效应。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激光诱...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病变的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够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信号通路,并通过核仁素发挥体内外抗血管生成的效应。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激光诱导CNV的抑制作用。方法将8~12周龄的健康青紫蓝兔16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所有动物用氩离子532nm绿激光机在视盘下方1—2DD处击射25点诱导实验性CNV模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于光凝后1周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2组兔均于造模后1、2、4周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于造模后2周、4周摘除眼球制作视网膜切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收集动物玻璃体和血清,用ELISA法检测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质量浓度。结果眼底检查表明激光光凝后1周即出现视网膜水肿和渗出,光凝后第4周可见光凝点周围的灰黄色瘢痕。FFA检查显示,光凝后1周42%(84/200)的光斑在脉络膜期和动脉早期出现高荧光团,造模后2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荧光素渗漏少于模型组,造模后4周渗漏几乎消失。OCT检查显示,兔眼光凝后1周激光斑下方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出现团块状、梭形或不规则膨大的局部强反射区,其间可见条带状或片状红白色高密度反光;光凝后各时间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OCT检查可见部分CNV闭塞,愈合早,瘢痕较小。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光凝区视网膜结构的损伤表现比模型组CNV发展迟缓。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各时间点血清PEDF的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时间点玻璃体及血清VEGF/PEDF比值模型组均高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P〈0.05)。结论氩激光损伤可以成功建立青紫蓝兔CNV模型;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够抑制实验性青紫蓝兔CNV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动物模型 氩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及Smad4在氧致小鼠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雷春涛 张晓七 +3 位作者 樊映川 张学东 钟捷 胡建斌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利用氧致小鼠视网膜病变的模型,研究TGF-β1及其信号传导分子Smad4-mRNA在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它们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出生7d的小鼠与母鼠一起在75%的氧环境下饲养5d后再在正常环境下生活5d;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下生活... 目的利用氧致小鼠视网膜病变的模型,研究TGF-β1及其信号传导分子Smad4-mRNA在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它们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出生7d的小鼠与母鼠一起在75%的氧环境下饲养5d后再在正常环境下生活5d;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下生活。第17d时取两组小鼠的眼球,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TGF-β1免疫组织化学及Smad4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给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每个切面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平均内皮细胞核数目为(22±3·5)个,对照组<1个。给氧组TGF-β1免疫组织化学及Smad4-mRNA原位杂交检测在视网膜内界膜附近均见较强的阳性颗粒,与内皮细胞增生的部位相一致,对照组的阳性颗粒较少,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及Smad4基因在氧致小鼠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显著增加,TGF-β1可能通过Smad途径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对TGF-β途径的研究可能为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新生血管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茂竹 张杰 +1 位作者 万灵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7-679,683,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全国2014年至2016年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以提高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至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全国62家医疗机构使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出现的248... 目的统计分析全国2014年至2016年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以提高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至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全国62家医疗机构使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出现的248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眼部、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系统及皮肤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注射早期。248例不良反应的处理转归结果上报情况为痊愈126例,好转120例,未好转1例,1例预后不详,无死亡病例。结论应对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玻璃体内注射引起的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加以重视,该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新的不良反应需作为上市后评价的关注要点。需加强对各医疗机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进行评估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果 罗莉丽 钟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3-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72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素联...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72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素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平均视野缺损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波振幅高于对照组,潜伏期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OPs总和振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盘周视网膜纤维层厚度减轻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明显,有利于视功能恢复,对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葛根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闪光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制剂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秀娟 樊映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视力丧失发生在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发展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er,VEGF)是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视力丧失发生在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发展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er,VEGF)是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多种抗VEGF药物已经被应用于眼科,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现对研发的多种抗VEGF药物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专用支架在眼玻璃体切割、球内注气或硅油填充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舒雪梅 唐小涵 马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在眼玻璃体切割、球内注气或硅油填充术后保持患者有效体位,防止由于体位不当所致的并发症。方法自行设计并制作了眼玻璃体切割、球内注气或硅油填充术后患者的头部专用支架,并对138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体位护理(67例)及加用头部专... 目的在眼玻璃体切割、球内注气或硅油填充术后保持患者有效体位,防止由于体位不当所致的并发症。方法自行设计并制作了眼玻璃体切割、球内注气或硅油填充术后患者的头部专用支架,并对138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体位护理(67例)及加用头部专用支架的体位护理(71例),对两组术后患者进行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结果加用头部专用支架护理组患者在保持术后有效体位和发生体位不当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常规体位护理组(P<0.05)。结论使用头部专用支架,不仅能减轻患者由特殊体位所带来的不适,患者乐意接受,而且保持术后有效体位,有利于视网膜复位,并防止了因体位不当所致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专用支架 玻璃体切割 球内注气或硅油填充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培养人眼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mRNA表达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洁 樊映川 张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2-445,450,共5页
目的研究人眼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在不同压力下mRNA表达及蛋白质合成的变化,探讨AQP1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眼小梁细胞,分别给予20、40、60及80mmHg(1mmHg=0.133kPa)的压力,以不加压组为对照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 目的研究人眼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在不同压力下mRNA表达及蛋白质合成的变化,探讨AQP1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眼小梁细胞,分别给予20、40、60及80mmHg(1mmHg=0.133kPa)的压力,以不加压组为对照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对小梁细胞AQP1mRN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定性及定量观察。结果压力持续48h后,人眼小梁细胞中AQP1mRNA及蛋白质含量随压力增高先增高后下降。压力20mmHg与40mmHg组AQP1mRNA及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逐渐增多,压力60mmHg和80mmHg组AQP1mRNA及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逐渐减少,各组AQP1mRNA及蛋白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95,P<0.01;F=447.23,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压力改变培养人眼小梁细胞AQP1mRNA表达及蛋白质合成,可能成为导致或加重青光眼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细胞 水通道蛋白1 压力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精蛋白体外抑制RF/6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超 马平 +3 位作者 余雨枫 董巍 董丹丹 胡建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鱼精蛋白对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RF/6A细胞的正常及缺氧培养模型,在上清液中加入鱼精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μg/mL。在细胞培养的0、24、48、72、96、120h取... 目的研究鱼精蛋白对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RF/6A细胞的正常及缺氧培养模型,在上清液中加入鱼精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μg/mL。在细胞培养的0、24、48、72、96、120h取上清液行ELISA检测,定量分析细胞的VEGF表达情况。在培养96h时,取出细胞铺片行免疫病理学检测,检测VEGF与受体的结合状况。结果在10~80μg/mL的范围内,鱼精蛋白的抑制作用与质量浓度成正比,80μg/mL为最佳的抑制质量浓度。缺氧条件下RF/6AVEGF的表达量始终高于正常氧浓度条件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鱼精蛋白均可以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不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5,P=0.002)。免疫病理染色表明鱼精蛋白减少了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结论一定质量浓度的鱼精蛋白对正常及缺氧状态下的RF/6AVEGF的表达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VEGF与VEGF受体的结合。鱼精蛋白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缺血型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F/6A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结膜下麻醉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586-2587,共2页
斜视手术的麻醉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临床中如果能够采用局部麻醉者则多数不用全身麻醉,当年龄小或局麻不合作者,才采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分为结膜下浸润麻醉和球后阻滞麻醉两种,球后阻滞麻醉在术中牵拉肌肉时,患者几乎无痛苦,但眼... 斜视手术的麻醉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临床中如果能够采用局部麻醉者则多数不用全身麻醉,当年龄小或局麻不合作者,才采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分为结膜下浸润麻醉和球后阻滞麻醉两种,球后阻滞麻醉在术中牵拉肌肉时,患者几乎无痛苦,但眼球运动消失,术中无法观察眼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手术 局部麻醉 阻滞麻醉 麻醉术 麻醉者 眼位 浸润麻醉 神经阻滞 牵拉肌肉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结膜囊菌培养取样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超 杨绍伟 +3 位作者 喻华 叶小丽 钟守国 樊映川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773-774,共2页
目的对照研究白内障术前结膜囊菌培养2种取样法的差异。方法选取61例白内障患者,每例患者分别采用结膜印迹法和干棉签法2种不同取样方法作细菌培养。结果结膜印迹法的阳性率为29.5%,明显高于干棉签法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 目的对照研究白内障术前结膜囊菌培养2种取样法的差异。方法选取61例白内障患者,每例患者分别采用结膜印迹法和干棉签法2种不同取样方法作细菌培养。结果结膜印迹法的阳性率为29.5%,明显高于干棉签法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膜印迹法检出的18例阳性患者中有4例为2种细菌的双重感染,干棉签法检测出的8例阳性中有1例为双重感染。结论结膜印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结膜囊菌培养取样法,阳性率高于干棉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细胞 菌培养 结膜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农村十年间儿童活动性沙眼的快速评估
13
作者 乔利峰 雷春涛 +2 位作者 樊映川 张晓七 周梦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8-551,共4页
背景沙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沙眼的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但在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有活动性沙眼的流行。目的调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学龄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患病情况... 背景沙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沙眼的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但在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有活动性沙眼的流行。目的调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学龄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患病情况,评估2000年与2013年该地区儿童活动性沙眼的防治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按照WHO沙眼简化分级系统及活动性沙眼快速评估调查(TRA)的标准和要求,于2000年对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农村地区214名6~7岁儿童进行活动性沙眼现场快速评估调查,其中男113人,女101人,将活动性沙眼分为沙眼性滤泡(TF)、沙眼性炎症(TI)、沙眼性瘢痕(Ts)、沙眼性倒睫(TT)和沙眼性角膜混浊(CO),依据上述体征确定活动性沙眼的诊断。2013年本研究组再次对该地区100名学龄儿童进行活动性沙眼评估,其中男58人,女42人,了解10年间该地区学龄儿童活动性沙眼患病率的变化。结果2000年纳溪区和江阳区共4个农村小学214名6~7岁儿童接受了调查,共发现TF105人,患病率为49.07%;其中纳溪区儿童TF患病率为49.05%(52/106),江阳区患病率为49.07%(53/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9)。2013年分别对纳溪区和江阳区的2所小学100名6~7岁的儿童进行了活动性沙眼流行病学调查,均未发现TF、TI、TS、TT、CO,即未发现活动性沙眼患者。结论十年来随着中国沙眼防治工作的开展及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流行已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流行病学 滤泡性沙眼 患病率 WHO沙眼简化分级系统 学龄儿童 农村地区 横断面研究 沙眼快速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固定法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曲超 王丹 +3 位作者 王文冬 李迎春 董丹丹 樊映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背景组织病理学检测过程中用传统的化学固定法固定完整的眼球标本易造成视网膜冲经纤维层的水肿,影响检测结果的评价。研究表明微波固定法可以避免待测组织的损伤,但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尚待研究。目的探索微波法固定兔眼视网膜的适... 背景组织病理学检测过程中用传统的化学固定法固定完整的眼球标本易造成视网膜冲经纤维层的水肿,影响检测结果的评价。研究表明微波固定法可以避免待测组织的损伤,但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尚待研究。目的探索微波法固定兔眼视网膜的适宜能量和时间参数,评价微波固定后视网睽结构的清晰度和视网膜的脱离情况。方法摘除2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的眼球,分为化学试剂组、微波组和微波+化学试剂组。化学试剂组2只兔4只眼置于传统的冰醋酸+甲醛+氯仿(2:1:2)混合固定液中同定2d;微波组8只兔16只眼置于400ml水内,微波解冻档分别处理80、160、240、320S。微波+化学试剂组12只兔24只眼微波处理后辅以化学试剂㈣定l~2h。结果微波组处弹240S即可得到眼组织结构染色清晰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切片,与化学试剂组同定效果相似;微波+化学试剂组固定的视网膜结构更清晰。微波组视网膜脱离面积为16.3%±11.5%,化学试剂组为50.0%±24.5%,微波+化学试剂组为6.7%±7.8%,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433,P=0.000)。微波固定200~240s后辅以化学固定1~2h,视网膜的各层结构更清晰,脱离面积更小。结论微波固定可节省时间,避免使用有害化学试剂,固定效果与常规化学试剂相似,并且可以防止视网膜脱离;微波固定联合短暂化学同定可以得到更清晰的病理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微波辐射 病理学/组织切片 视网膜结构 眼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532nm激光对小鼠视网膜损伤的研究
15
作者 曲超 曹伟 樊映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低能量532nm激光是否对小鼠视网膜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方法检测20、40、80mV的激光在0.05、1、3m距离不同持续照射时间内对视网膜的损伤。激光损伤后5~6d,做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并取出眼球做病理学检... 目的探讨低能量532nm激光是否对小鼠视网膜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方法检测20、40、80mV的激光在0.05、1、3m距离不同持续照射时间内对视网膜的损伤。激光损伤后5~6d,做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并取出眼球做病理学检测。结果损伤时间为1s的模型中,小鼠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及ERG未见明显改变;延长至10s和30s时,小鼠的视力(P=0.0003,P=0.0005)、对比敏感度(P=0.003,P=0.0004)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处理组F-ERGb波振幅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能量532nm激光眼外照射,可以造成视网膜不可逆的损伤;损伤局限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不累及色素上皮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视网膜 视网膜电图 视力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与汉族结膜囊细菌状况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万江 张悦 +5 位作者 刘治容 陈辉 曹奎 喻华 王光进 李玉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背景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特定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羌族人群的疾病谱以及结膜囊细菌状况是否与汉族有差别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了解羌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的异同。方法研究遵循统一的调查流程及方法。由经过培... 背景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特定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羌族人群的疾病谱以及结膜囊细菌状况是否与汉族有差别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了解羌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状况的异同。方法研究遵循统一的调查流程及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眼科医师整群抽取四川北川县2个羌族聚居点的中老年人106人212眼及居住地地域近似的2个汉族聚居地160人320眼进行眼科检查、问卷调查并睑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48h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2组受检人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羌族和汉族受检者的人口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57)。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9.43%,汉族为6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7,P=0.13)。羌族结膜囊多种细菌共存者占26.20%,汉族为11.80%;羌族人群中多种细菌共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汉族(X^2=106.40,P=0.00)。羌族结膜囊中棒状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0.70%,汉族的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75,P=0.00);羌族结膜囊中表皮葡萄球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1.70%,汉族人群为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9,P=0.17)。结论羌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汉族中老年人基本相似,羌族和汉族中老年人结膜囊的细菌大多为单一菌株,但羌族人多种菌株共存的现象比汉族更为多见。羌族人与汉族人结膜囊细菌属有一定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 细菌 羌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汉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非干眼症结膜囊细菌状况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万江 张悦 +5 位作者 刘治容 陈辉 曹奎 喻华 王光进 李玉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5-968,共4页
目的比较绵阳汉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中老年正常人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筛查绵阳市郊区2个聚居点的中老年人群中干眼症80例(160眼),以同一人群中正常人80人(1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刮取睑结膜囊分泌物培养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目的比较绵阳汉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中老年正常人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筛查绵阳市郊区2个聚居点的中老年人群中干眼症80例(160眼),以同一人群中正常人80人(1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刮取睑结膜囊分泌物培养后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比较2组细菌的构成比、细菌种类的复杂性、优势菌种的阳性率等的差异。结果干眼症组结膜囊细菌阳性98眼,阳性率61.3%;对照组结膜囊细菌阳性114眼,阳性率7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8,P=0.076)。干眼症组培养出111株细菌,86眼为单菌生长(构成比为87.8%),12眼为多菌共存(构成比为12.2%);对照组培养出细菌127株,101眼为单菌生长(构成比为88.6%),13眼为多菌共存(构成比为1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1)。干眼症组培养出15种细菌,对照组培养出14种细菌。干眼症组革兰阳性菌103眼(构成比为92.8%),正常对照组革兰阳性菌121眼(构成比为9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4,P=0.483)。2组结膜囊细菌均以棒状杆菌为主,干眼症组棒状杆菌60株(阳性率37.5%,构成比为54.1%);对照组检出棒状杆菌84株(阳性率52.5%,构成比为66.1%),干眼症组较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9,P=0.010);但2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3,P=0.077);2组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和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自然状况、同一环境下,汉族中老年人干眼症眼与正常眼结膜囊细菌基本为常居菌。其细菌阳性率、细菌共存的多样性、菌种数、革兰分类的构成比以及优势菌株构成比并不受是否为干眼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汉族 结膜囊 细菌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血管造影在屈光间质混浊时对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万灵 董明蓉 +2 位作者 钟捷 刘三梅 周青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造影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对鉴别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纳入研究的对象术前均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将术中诊断结果与超声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超声血管造影鉴别玻...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造影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对鉴别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纳入研究的对象术前均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将术中诊断结果与超声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超声血管造影鉴别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准确性。结果术前超声血管造影诊断玻璃体积血17眼,诊断视网膜脱离14眼;术中诊断玻璃体积血19眼,诊断视网膜脱离12眼。超声血管造影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9.47%,诊断准确率为93.55%。对于玻璃体积血,其诊断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100.00%,诊断准确率为93.55%。结论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超声血管造影有助于鉴别玻璃体积血与视网膜脱离,可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血管造影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脱离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泽兰黄素通过抑制miR-188-5p的表达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侵袭并诱导凋亡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玉 王维 +2 位作者 邓铂林 高玉英 李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6-861,共6页
目的研究异泽兰黄素对miR-188-5p过表达的调节及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Rb系中Y79细胞进行研究。不同浓度异泽兰黄素(1、2.5、5、10、20、40、100、200、300μmol/L)处理Y79细胞并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 目的研究异泽兰黄素对miR-188-5p过表达的调节及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Rb系中Y79细胞进行研究。不同浓度异泽兰黄素(1、2.5、5、10、20、40、100、200、300μmol/L)处理Y79细胞并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活性;Control组、异泽兰黄素(低、中、高剂量)组Y79细胞分别用终浓度含有异泽兰黄素0、10、20、40μmol/L培养基培养并检测异泽兰黄素对Y79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建立Control组、mimic-NC组、miR-188-5p mimic转染组,建立好转染模型后并用浓度为40μmol/L异泽兰黄素处理各组细胞,检测异泽兰黄素对miR-188-5p表达量的影响及对Y79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miR-188-5p的表达量;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iR-188-5p过表达促进Rb Y79细胞增殖,减轻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侵袭。而异泽兰黄素能抑制miR-188-5p过表达,从而抑制Rb Y79细胞增殖、侵袭,诱导细胞凋亡。结论异泽兰黄素通过抑制miR-188-5p的表达抑制Rb细胞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泽兰黄素 miR-188-5p 视网膜母细胞瘤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的非接触眼底成像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依云 董文韬 邓铂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评价使用基于智能手机非接触眼底成像技术在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31日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招募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分别使用智能手机非接触眼底成像技术... 目的评价使用基于智能手机非接触眼底成像技术在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31日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招募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分别使用智能手机非接触眼底成像技术及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散瞳后的眼底检查并做出诊断。以双目间接检眼镜的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使用智能手机非接触眼底成像技术筛查D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共纳入糖尿病患者143例276眼。以间接检眼镜的诊断结果为标准,使用智能手机非接触眼底成像技术诊断DR的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1%和94.2%(Kappa=0.79):对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2%和94.9%(Kappa=0.73);威胁视力的DR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Kappa=1)。结论基于智能手机的非接触眼底成像技术是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常规DR筛查的低成本替代方法,有助于在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提高DR筛查的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筛查 智能手机 双目间接检眼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