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践 任继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61-263,共3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了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资源概况,总结了生物多样性及其特点,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不利因素,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 特点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 四川北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区林业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王新宇 薛天贵 廖光炯 《南方农业》 2014年第04X期101-103,106,共4页
以盆周山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代表,通过对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四川盆周山区依托林业资源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 林业产业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四川盆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县城建设乡土特色树木园的构想
3
作者 龙军 《南方农业》 2015年第15期73-74,共2页
在充分调查自然环境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并种植适宜的树木类型,提出在北川新县城周围400hm2撂荒地上,建设具有乡土特色的树木园的构想。这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乡土特色树木园 建设构想 四川省北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玉兰属两新种 被引量:5
4
作者 傅大立 Dong-Lin ZHANG +2 位作者 李芳文 孙金花 任继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89,共5页
描述了中国四川省木兰科玉兰属两新种,北川玉兰(Yulaniacarnosa D.L.Fuet D.L.Zhang sp. nov.)和时珍玉兰(Y.shizhenii D.L.Fuet F.W.Li sp.nov.)。两新种的独特特征是:北川玉兰每花具佛焰苞状苞片2枚,1枚膜质,着生在花梗中间,另1枚肉质... 描述了中国四川省木兰科玉兰属两新种,北川玉兰(Yulaniacarnosa D.L.Fuet D.L.Zhang sp. nov.)和时珍玉兰(Y.shizhenii D.L.Fuet F.W.Li sp.nov.)。两新种的独特特征是:北川玉兰每花具佛焰苞状苞片2枚,1枚膜质,着生在花梗中间,另1枚肉质,着生在花梗顶端。时珍玉兰花被片、雄蕊和雌蕊的花柱、柱头均为纯白色;雄蕊约20枚。两新种由傅大立于2001年3月在四川省发现并采集,模式标本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模式标本号:北川玉兰No.200103141,时珍玉兰No.200103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玉兰属 北川玉兰 时珍玉兰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中华竹鼠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化与繁殖技术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中海 游章强 +1 位作者 刘昊 彭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4-305,共2页
介绍了野生中华竹鼠的生活、生长、生殖等生物学特性,分析了中华竹鼠驯化的鼠舍建造、食物选择与过渡、合群饲养优化等策略的应用和人工最优繁殖技术。
关键词 中华竹鼠 生物学特性 人工驯化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不同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区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彭贤锋 史常青 +7 位作者 赵廷宁 梁超 冯晶晶 张成梁 高俊 龙军 王兴宇 韩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2-197,共6页
为了解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植被恢复特点,在四川省北川县采用野外取样和在当地自然环境下萌发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5种不同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落石及堰塞湖)土壤种子库大小、物种组成及其与地上植... 为了解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植被恢复特点,在四川省北川县采用野外取样和在当地自然环境下萌发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5种不同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落石及堰塞湖)土壤种子库大小、物种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灾害类型土壤种子库密度介于30133.33±6776.03~93383.33±26499.81粒/m2;方差分析显示,只有落石损毁类型种子库密度与其它几种灾害类型差异显著,各灾害类型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在0-5cm和5-10cm土层之间无明显分层区别。土壤种子库中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所占比例为90.48%,灌木所占比例为9.52%,没有观察到乔木种。各土壤种子库之间Sorensen相似性指数较高,为0.529-0.714;土壤种子库与相应样地地上植物之间相似性不高,相关性也不密切,其相似性指数介于0.167-0.292。建议灾害损毁地植被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若采取简易的水土保持措施和适量客土措施,将会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植被的更新;种子库中缺乏乔太种.一腆谏乔未化需兽人工输入种子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汶川地震 灾害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不同立地条件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任继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依据山区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主要原则与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 ,运用现代生态学、经济学与系统工程学技术理论 ,提出了适合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实际的生态林、林草牧、林药、林茶桑、退耕还林坡改梯、综合管护... 本文依据山区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主要原则与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 ,运用现代生态学、经济学与系统工程学技术理论 ,提出了适合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实际的生态林、林草牧、林药、林茶桑、退耕还林坡改梯、综合管护专业户等六种退耕还林模式。同时 ,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目的 ,指出了六种模式的适应范围、林草种配置与技术方案。以期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 ,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立地条件 治理模式 配置方式 技术保障 政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