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腐败希瓦菌的药敏试验及其与沙门氏菌的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高顺华 王兴敏 +3 位作者 刘菲 康欣悦 王保霖 周贺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的方法,采用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从鱿鱼中分离得到1株疑似沙门氏菌的非常见致病微生物,发现其生化反应与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生化反应极其相似,经ATB生化鉴定...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的方法,采用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从鱿鱼中分离得到1株疑似沙门氏菌的非常见致病微生物,发现其生化反应与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生化反应极其相似,经ATB生化鉴定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为腐败希瓦菌。用5类9种抗生素对该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7种抗生素对该菌抑菌效果明显,但该菌对青霉素G表现出完全抗性,复方新诺明抑菌明显但效果不佳(抑菌圈完全浑浊,延长培养1 d后抑菌圈基本无法识别);试验并对分离所得的腐败希瓦菌生化图谱与沙门氏菌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二者生化特性差异较大。分析了腐败希瓦菌的药敏性和潜在危险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希瓦菌 生化鉴定 基质辅助基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药敏试验 生化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醇体外抗MRSA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丰慧 龙娜娜 +5 位作者 王雪梅 林琳 李建龙 吴雪梅 罗媛凤 代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921-926,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评价香叶醇单独使用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及头孢吡肟)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香...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评价香叶醇单独使用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及头孢吡肟)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微量棋盘法测定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结果与结论香叶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MRSA活性,MIC和MBC分别为0.34~0.69mg/m L和0.69~10.76mg/m L。联合药敏试验发现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FIC指数集中分布在≤0.5和0.5~1;能够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降低其用量,使其MIC_(50)和MIC_(90)降低为单独用药的1/8~1/4和1/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活性 联合用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总生物碱的提取及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思懿 谷雨薇 +3 位作者 魏永孝 王秦莉 代敏 蒲忠慧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31-3436,共6页
目的:优选延胡索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镇痛抗炎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的脱氢紫堇碱含量为指标,正交试验L 9(34)优化提取工艺。采用醋酸... 目的:优选延胡索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镇痛抗炎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的脱氢紫堇碱含量为指标,正交试验L 9(34)优化提取工艺。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评价延胡索总生物碱的镇痛活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法考察其抗炎活性。结果:延胡索总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以1∶25的料液比,80%浓度乙醇在50℃下提取3.5 h。延胡索总生物碱能明显降低冰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的痛阈值,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鸡蛋清所致的小鼠足肿胀(P<0.01或P<0.05)。结论: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延胡索总生物碱、以HPLC测定的脱氢紫堇碱含量为指标优化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稳定可靠,且延胡索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体内镇痛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总生物碱 提取工艺 镇痛 抗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质诱导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类外延附生有序聚集
4
作者 魏香奕 代娟 +3 位作者 袁亚 孙警辉 李学理 刘玲玲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9,共6页
使用AFM研究了电解质诱导的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聚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胶原的聚集行为受到电解质类型和浓度的影响。某些电解质,例如KCl、K2SO4、(NH4)2SO4等,能够使胶原表面电荷由正转负,进而诱导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类外延附生现象,胶... 使用AFM研究了电解质诱导的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聚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胶原的聚集行为受到电解质类型和浓度的影响。某些电解质,例如KCl、K2SO4、(NH4)2SO4等,能够使胶原表面电荷由正转负,进而诱导胶原在云母基底上的类外延附生现象,胶原聚集结构走向与云母基底的晶格方向一致。胶原的外延附生现象,可能是由胶原和云母表面电荷带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大分子的有序聚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类外延附生 云母 电解质 有序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