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腿蘑对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熊鹰 唐利民 姜邻 《食用菌学报》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将6个鸡腿蘑菌株分别接种在新料和含30%金针菇菌渣的原种培养基上,比较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结果表明,在含菌渣培养基上所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更快;且在新料上菌丝长速愈慢的菌株,在含菌渣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增加愈明显。出菇试验... 将6个鸡腿蘑菌株分别接种在新料和含30%金针菇菌渣的原种培养基上,比较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结果表明,在含菌渣培养基上所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更快;且在新料上菌丝长速愈慢的菌株,在含菌渣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增加愈明显。出菇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表现不同,这表明,不同菌株对菌渣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6个菌株中,5号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鸡腿蘑 菌株 菌丝生长速度 培养基 培养料 食用菌 接种 增加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熊鹰 姜邻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S1期69-71,共3页
本文概述了四川食用菌的现状和特点,同时针对新形势下菌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就行业管理,科研创新、营销体制、加工增值、野生资源开发及产品质量等提出建议和引导措施。
关键词 四川省 食用菌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合在我省推广的食用菌——大球盖菇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利民 熊鹰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1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食用菌 大球盖菇 稻草栽培 露地栽培 栽培季节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个金针菇品种的品比试验及栽培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熊鹰 贾英 +2 位作者 姜邻 唐利民 唐瑞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3-78,共6页
对26个金针菇品种进行了菌丝培养特性比较,发现菌丝长速、密度、色泽、现蕾难易等,与菇体色泽品系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品比试验,从12个黄菇品种中筛选出产量和商品性状较好的F124菌株。与原推广种F12相比,头潮增产42... 对26个金针菇品种进行了菌丝培养特性比较,发现菌丝长速、密度、色泽、现蕾难易等,与菇体色泽品系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品比试验,从12个黄菇品种中筛选出产量和商品性状较好的F124菌株。与原推广种F12相比,头潮增产42.2%,总产增加22.3%。从16个白菇品种中选出菌柄直径分别为细、中、粗的F121、F126和白雪2#3个优质高产菌株。同时,还就栽培方法中黄菇“搔菌”与否和白菇不同“搔菌”时间对出菇期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搔菌”与否和“搔菌”,早迟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黄菇不“搔菌”,可提早4~7天收获,白菇早搔菌,有利于提高出芽整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出菇期 产量 搔菌 品种 对比试验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盐渍过程中微生物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纪凤娣 籍保平 +3 位作者 李博 何淑玲 刘宗林 熊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110,共4页
本实验对总好氧菌、乳酸菌、总芽孢菌、肠道菌、真菌等在雪里蕻盐渍过程中的分布状态,以及清洗、盐浓度、盐渍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细菌总数,肠道菌、真菌总数、乳酸菌、总芽孢菌在盐渍开始时分别为>106CFU/g、>... 本实验对总好氧菌、乳酸菌、总芽孢菌、肠道菌、真菌等在雪里蕻盐渍过程中的分布状态,以及清洗、盐浓度、盐渍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细菌总数,肠道菌、真菌总数、乳酸菌、总芽孢菌在盐渍开始时分别为>106CFU/g、>105CFU/g、>104CFU/g、>103CFU/g、<102CFU/g,并且当初始盐浓度为8%,盐渍温度为15℃,盐渍时间为12h时,细菌总数、肠道菌群、真菌等分别减少了0.5、0.4、0.9logCFU/g,乳酸菌与总芽孢菌总数在12h的盐渍时间内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 抑制效果 微生物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状炭角菌对鸡腿蘑侵染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7
6
作者 熊鹰 闵一行 +1 位作者 姜邻 唐利民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3期38-41,共4页
本文对叉状炭角菌在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鸡腿蘑在母种、原种阶段感染叉状炭角菌后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6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田间挖坑覆土和室内做箱覆土试验。结合生产实践推断,叉状炭角菌的侵染发生在覆土期... 本文对叉状炭角菌在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鸡腿蘑在母种、原种阶段感染叉状炭角菌后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6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田间挖坑覆土和室内做箱覆土试验。结合生产实践推断,叉状炭角菌的侵染发生在覆土期,侵染源来自空气中的孢子,其萌发与鸡腿蘑菌圃的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状炭角菌 鸡腿蘑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腿菇Cc-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熊鹰 姜邻 唐利民 《食用菌》 2004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鸡腿菇 生物学特性 菌株 品种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松茸的研究与栽培史 被引量:5
8
作者 谭伟 《中国食用菌》 1991年第3期15-16,共2页
日本元禄时代(300年前)的人见必大,在1690—1700年写的《本朝食鉴》一书菇耳部分中,详细的记载有松茸的事情。称“松茸居本邦菌蕈之首”,在赤松林杜鹃多的地方发生,旧历5月发生的叫做“早松茸”,在京都附近发生最多,北山的品质好,详细... 日本元禄时代(300年前)的人见必大,在1690—1700年写的《本朝食鉴》一书菇耳部分中,详细的记载有松茸的事情。称“松茸居本邦菌蕈之首”,在赤松林杜鹃多的地方发生,旧历5月发生的叫做“早松茸”,在京都附近发生最多,北山的品质好,详细地记述了几内、丹波、丹俊、山阴、滋贺、伊势和歌山、兵库县南部等地为产区。也有松茸的保存法和制药等内容,从而可想象当时的知识。其中有“在松茸的下面筑成有窝,称作松茸蔓,若作移植,就可发生松茸”之说。也许从当时起就想栽培价值高昂的松茸,追求梦幻的人实在不少啊!现在的植菌方法也与元禄时代无什么显著差异。此外,也有将伏见稻荷的松茸山上的松树运至会津去,松茸就会发生的说法。说不定那时就考虑到了覆盖松茸菌盖,寄存松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松茸 栽培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松茸的研究与栽培史(续)
9
作者 谭伟 《中国食用菌》 1991年第4期9-10,共2页
三、重新认识的时代(1945—1964) 战败的混乱、饥饿和物质的不足遍及整个日本,山林和耕地荒废。赤松和黑松作为建筑材料和造纸用材被大量采伐。加以松(虫食)虫引起枯损的扩展,赤松面积缩小。特别是发生松茸的植物群丛(林分)因稍达采伐... 三、重新认识的时代(1945—1964) 战败的混乱、饥饿和物质的不足遍及整个日本,山林和耕地荒废。赤松和黑松作为建筑材料和造纸用材被大量采伐。加以松(虫食)虫引起枯损的扩展,赤松面积缩小。特别是发生松茸的植物群丛(林分)因稍达采伐期就逐渐消失下去。这个时代约20年间,社会在激剧地变化,之后是赤松林价值急速下降的时代。因赤松林被乱伐与枯损,松茸生产量在1958年急速下降。随着经济的回升,栽植松茸的呼声再次高涨。研究领域是将松茸作为菌重新认识的风潮热烈起来。正研究着蓝的肉生菌根的京都大学的浜田稔从1947年再次进行研究,关于松茸菌丝纯培养法和生理性质于1950年作了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松茸 研究 栽培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机遇 大力推进四川菌业的发展——论入世后四川菌业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化发展对策
10
作者 王蓓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7期4-5,共2页
关键词 四川 菌业 发展机遇 产业化 发展对策 食用菌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母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熊鹰 姜邻 唐利民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6,共2页
分别将两株蜜环菌Am 0 1和Am 0 9接种于三种不同配方和三种不同琼脂含量的斜面培养基上 ,试验结果表明 ,两株蜜环菌菌丝均在含“A”物质和牛肉膏浸提液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菌索最健壮 ,满管时间最短。在三种不同琼脂用量的培养基上 ,以... 分别将两株蜜环菌Am 0 1和Am 0 9接种于三种不同配方和三种不同琼脂含量的斜面培养基上 ,试验结果表明 ,两株蜜环菌菌丝均在含“A”物质和牛肉膏浸提液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菌索最健壮 ,满管时间最短。在三种不同琼脂用量的培养基上 ,以每 10 0 0mL琼脂用量为 15g菌丝菌索生长势最佳。在同一培养基质上蜜环菌Am 0 9的长势和长速显著优于Am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母种 培养基 筛选试验 天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背木耳组织分离菌株比较试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波 鲜灵 +1 位作者 唐利民 唐瑞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共2页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中品质最好的一种 ,是我国重要栽培耳类。通过连续三年的耳片组织分离 ,分别获得Ap2 - 2 ,Ap6和Ap8三个菌种。经与原始菌株比较试验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及与原始菌株之间都有拮多抗线产生 ;在菌丝长势上 ,Ap6菌...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中品质最好的一种 ,是我国重要栽培耳类。通过连续三年的耳片组织分离 ,分别获得Ap2 - 2 ,Ap6和Ap8三个菌种。经与原始菌株比较试验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及与原始菌株之间都有拮多抗线产生 ;在菌丝长势上 ,Ap6菌株的菌丝体明显比其他菌株旺盛 ,而其余菌株在菌丝长势上无明显差异 ;在产量上表现出随着分离年限的缩短 ,产量呈递增趋势 ,组织分离菌株Ap2 - 2 ,Ap6和Ap8分别比原始菌株增产2 7 76 % ,33 42 %和 6 0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背木耳 组织分离菌株 比较 木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菌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熊鹰 吕智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802-804,共3页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菌种培养基 筛选试验 栽培 种植 菇类 品种 交易市场 名酒 小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土处理对鸡腿蘑出菇期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鹰 贾英 +2 位作者 高俭 鲜灵 李晓碧 《中国食用菌》 2000年第1期18-18,共1页
鸡腿蘑菌丝需在土壤介质作用下方能扭结出菇。笔者对覆土进行了3种不同处理试验,结果发现不同覆土处理对鸡腿蘑的产量和出菇期均有一定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鸡腿蘑菌株及来源 Cc-1、Cc-2引自昆明微生物所,Cc-3四川省菌种场组... 鸡腿蘑菌丝需在土壤介质作用下方能扭结出菇。笔者对覆土进行了3种不同处理试验,结果发现不同覆土处理对鸡腿蘑的产量和出菇期均有一定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鸡腿蘑菌株及来源 Cc-1、Cc-2引自昆明微生物所,Cc-3四川省菌种场组织分离纯化野生种,Cc168、Cc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土处理 产量 出菇期 鸡腿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不同生态环境的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利民 鲜明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86-89,共4页
本文讨论松茸不同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四川松茸在纯青枫林、松树与青木冈混交林、元江栲与多变石烁混交林里均能形成菌根,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在外观形态和颜色、内部结构上与日本松茸没有差异,只是香味略有不同.
关键词 松茸 生态环境 菌根 食用菌类 野生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平菇杂优1号菌株的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鹰 唐利民 姜邻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研究了3种不同来源的7个菌株的菌丝培养特征和农艺性状,还将7个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克隆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但所有分离菌株的子... 研究了3种不同来源的7个菌株的菌丝培养特征和农艺性状,还将7个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克隆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但所有分离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及产量均不如保藏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能 克隆菌株 多孢分离菌株 保藏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双孢蘑菇形态特征及出菇验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波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37,共1页
在西藏地区高原草甸上采到一野生蘑菇 ,其鲜菇具有浓郁的松茸香味。根据其形态特征 ,鉴定为双孢蘑菇Agaricusbiporus (Lauge)Sing .。同时根据其单孢株栽培能结实的特性 。
关键词 野生双胞蘑菇 形态特征 单饱株结菇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毛木耳杂交菌株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波 鲜灵 +2 位作者 姜邻 唐利民 贾英 《食用菌》 1999年第5期11-,共1页
毛木耳是四川生产量最大的一种耳类,其产量居全国首位。由于近年来生产上使用的毛木耳当家品种,已开始出现退化,主要表现在抗逆性下降,菌丝体易自溶,产量受影响。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新品种来替换。为此,我们开展了毛木耳杂交育种研究工... 毛木耳是四川生产量最大的一种耳类,其产量居全国首位。由于近年来生产上使用的毛木耳当家品种,已开始出现退化,主要表现在抗逆性下降,菌丝体易自溶,产量受影响。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新品种来替换。为此,我们开展了毛木耳杂交育种研究工作,本文为已选育出的3个毛木耳杂交菌株的品比试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杂交育种研究 品比试验 菌袋 当家品种 耳片 杂木屑 培养料配方 杂交株 杂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藏、组织分离和多孢分离三种菌株的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鹰 唐利民 姜邻 《中国食用菌》 2005年第6期24-26,共3页
研究了平菇杂优1号和鸡腿蘑Cc-1的保藏菌株、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的菌丝培养特性和农艺性状,分别将3种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 研究了平菇杂优1号和鸡腿蘑Cc-1的保藏菌株、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的菌丝培养特性和农艺性状,分别将3种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与保藏菌株相比较,鸡腿蘑多孢分离菌株在产量上有正负两种效应,而组织分离菌株增产均在10%以上。平菇所有分离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及产量均不如保藏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能 组织分离菌株 多孢分离菌株 保藏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川白一号品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波 高俭 +1 位作者 王达力 黄晓智 《食用菌》 1998年第6期10-10,共1页
白色平菇因其洁白、肉厚,畅销于国内外市场。为了填补我省无白色平菇品种的空白,我们开展了白色平菇品种选育研究。1991年我们从栽培的灰黑色平菇品种中获得一株白色变异菌株,命名为川白1号,与其它白色平菇菌株和灰黑色高产平菇品种进... 白色平菇因其洁白、肉厚,畅销于国内外市场。为了填补我省无白色平菇品种的空白,我们开展了白色平菇品种选育研究。1991年我们从栽培的灰黑色平菇品种中获得一株白色变异菌株,命名为川白1号,与其它白色平菇菌株和灰黑色高产平菇品种进行评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川白1号自选;特白平菇引自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青平1号本中心保藏菌株;杂交17本中心保藏菌株。除杂交17为灰黑色菌株外,其余的均为白色菌株。 1.2 拮抗试验 将三个白色平菇菌株接种在平皿PDA培养基上,在25℃恒温箱内培养,观察三个菌株的菌丝相互接触后的表现。 1.3 品比试验方法 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98%,蔗糖、石膏各1%,含水量68%。用22×38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重520g,每个菌株20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川白1号 品种 评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