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朱冬梅 彭珍 +3 位作者 刘书亮 赖海梅 韩新锋 邹立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14-219,共6页
目的:了解四川某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不同环节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和耐药谱,为食品安全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沙门氏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筛选疑似沙... 目的:了解四川某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不同环节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和耐药谱,为食品安全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沙门氏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筛选疑似沙门氏菌,并针对沙门氏菌invA和hut基因的二重PCR方法对疑似沙门氏菌鉴定,再用纸片扩散法对其分离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组合)的药敏实验,参考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标准(2010)判定药敏结果。结果:从1 350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56株沙门氏菌;肉鸡屠宰前沙门氏菌的污染率为13.53%;烫毛脱毛、开肛、净膛、冲淋4个环节鸡胴体和分割鸡肉、冷冻鸡肉沙门氏菌的污染率分别为0、7.23%、9.80%、11.54%、14.50%、9.33%。沙门氏菌分离株对萘啶酸(100.00%)和氨苄西林(85.90%)的耐药率最高,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44.23%)、庆大霉素(39.10%)、四环素(35.26%)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敏感,多重耐药率为53.85%,共有39种耐药谱,从肉鸡屠宰前到分割鸡肉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耐药谱型先下降再上升。结论:四川某肉鸡屠宰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率及其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且可能存在从上游向下游生产链传播的情况,需要加强卫生和抗菌药物使用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肉鸡屠宰环节 污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浓度对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相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付莎莉 陈安均 +2 位作者 蒲彪 曾骏 郭双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107,共6页
研究了萝卜、白菜、豇豆3种蔬菜原料的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盐浓度对乳酸菌数量及产酸量的影响,以及在6%食盐浓度下,采用新老泡菜水泡制3种蔬菜的乳酸菌群变化。结果表明6%的盐浓度最适宜3种蔬菜的乳酸发酵,在同一盐浓度6%新盐水中,... 研究了萝卜、白菜、豇豆3种蔬菜原料的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盐浓度对乳酸菌数量及产酸量的影响,以及在6%食盐浓度下,采用新老泡菜水泡制3种蔬菜的乳酸菌群变化。结果表明6%的盐浓度最适宜3种蔬菜的乳酸发酵,在同一盐浓度6%新盐水中,乳酸发酵的速度白菜>萝卜>豇豆;在6%的老盐水中,3种蔬菜发酵速度差异不明显。从3种发酵蔬菜泡菜水分离鉴定共得到6株革兰氏阳性菌株,其中4株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株为柠檬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itreum),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四川泡菜生产宜充分考虑原材料差异性及利用老盐水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类 盐浓度 乳酸菌 新盐水 老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四川泡菜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8
3
作者 曾骏 陈安均 +2 位作者 蒲彪 付莎莉 郭双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85,共5页
为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传统四川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从自制四川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到5株不同菌落特点的酵母菌,采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e... 为研究传统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传统四川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从自制四川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到5株不同菌落特点的酵母菌,采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exigua)4株、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1株.结果表明:2种酵母菌都存在于泡菜发酵前期,初始数量为10~106 CFU/mL,随着发酵进行,泡青菜中2种酵母菌数量持续减少,泡萝卜中2种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泡白菜中没有检测到膜璞毕赤酵母,酿酒酵母数量先增加后减少.2种酵母菌在泡菜主要发酵时期的第3~5天减少最快,5d后消失,不同发酵原料和盐水中pH值变化是影响2种酵母菌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酵母菌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胴体分割过程中污染微生物分析及不同冲淋条件对产品减菌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夏小龙 刘书亮 +4 位作者 彭珍 赖海梅 韩新锋 李建龙 胡凯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4-199,共6页
目的:为防制肉鸡屠宰分割环节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方法:调查肉鸡胴体分割车间环境的菌落总数和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大肠菌群、肠球菌数量以及检测其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污染情况;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淋洗条件... 目的:为防制肉鸡屠宰分割环节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方法:调查肉鸡胴体分割车间环境的菌落总数和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大肠菌群、肠球菌数量以及检测其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污染情况;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淋洗条件。结果:在分割前、中、后期,分割车间的加工用水、空气中细菌数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但接触面污染较为严重,大多处于不可接受水平;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污染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大肠菌群和肠球菌数量分别为3.85~4.17、3.14~3.87、2.86~3.68、1.07~1.82lg(cfu/cm^2),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6.67%、14.17%;减菌的最适宜条件为乳酸浓度0.5%(w/v)、柠檬酸浓度1.0%(w/v)、冲淋时间30s,可减少菌落总数1.97lg(cfu/cm^2),且减菌处理对其色泽、气味以及加热后肉汤滋味几乎无影响,最终鸡腿产品中菌落总数为2.20lg(cfu/cm^2)。结论:肉鸡胴体分割车间环境以及分割后鸡腿细菌污染较严重,且存在致病菌污染;乳酸结合柠檬酸冲淋可明显减少分割后鸡腿表面的菌落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胴体 分割车间 污染微生物 冲淋处理 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胴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不同冲淋条件对胴体减菌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珍 刘书亮 +3 位作者 朱冬梅 韩新锋 赖海梅 何昱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6-221,共6页
测定肉鸡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脱毛后、掏内脏后、胴体清洗后、预冷后、分割后、速冻后胴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球菌数量以及检测产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通过对不同浓度乳酸、不同温度热水、不周冲淋时间进行均匀设计分... 测定肉鸡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脱毛后、掏内脏后、胴体清洗后、预冷后、分割后、速冻后胴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球菌数量以及检测产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通过对不同浓度乳酸、不同温度热水、不周冲淋时间进行均匀设计分组,冲淋处理胴体清洗前的肉鸡胴体,测定其菌落总数。肉鸡在整个屠宰生产链上胴体污染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肠球菌数分别为4.56~5.74、2.66~4.81、2.01~3.57(log10 CFU/cm2)。肉鸡产品的菌落总数4.57(log10 CFU/cm2)符合GB16869—2005鲜、冻禽产品标准,大肠菌群3.50(log10 CFU/cm2)、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7.25%、12.75%,不符合标准,肠球菌没有限量标准,但产品的肠球菌数(2.53(log10 CFU/cm2))较高;对肉鸡胴体表面减菌的适宜条件为乳酸浓度1.5%、热水温度50℃、冲淋时间15s,可减少菌落总数1.998(10g。。CFU/cm。)。肉鸡屠宰过程中胴体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存在致病菌污染,乳酸结合热水冲淋可显著减少肉鸡胴体表面的菌落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胴体 屠宰加工 微生物污染 冲淋处理 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加工中减菌处理前后细菌菌相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夏小龙 彭珍 +4 位作者 刘书亮 韩新锋 周康 邹立扣 赖海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194,共6页
基于16S r DNA V6~V8可变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减菌处理前后胴体或产品细菌多样性。在预冷环节前采用50℃、1... 基于16S r DNA V6~V8可变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减菌处理前后胴体或产品细菌多样性。在预冷环节前采用50℃、1.5%乳酸溶液对肉鸡胴体冲淋15 s进行减菌处理,采集屠宰加工环节中减菌处理前后的胴体或分割产品表面样品,提取样品中的细菌总DNA,通过16S r DNA V6~V8可变区的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PCR扩增片段割胶回收、克隆测序分析减菌前后细菌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减菌前,胴体清洗环节DGGE条带的数量最多、亮度最强,细菌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分割环节,而预冷环节细菌种类及数量最少,污染程度最低;减菌后,各屠宰加工环节细菌种类与数量较减菌前均有所减少,其中胴体清洗环节与分割环节细菌的种类与数量减少量最多,预冷环节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最少,不同屠宰加工环节细菌种类并不完全一致;乳杆菌属细菌在整个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均有出现,与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细菌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肉鸡 屠宰 减菌 细菌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传统泡菜中抗氧化活性食窦魏斯氏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道梅 贾秋思 +7 位作者 胡露 黄凤芹 陈姝娟 何利 韩新锋 刘书亮 张其圣 颜正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21-126,共6页
从不同发酵期泡姜、泡辣椒、泡蒜盐水中分离获得37株乳酸菌,以抗氧化能力为筛选指标,获得1株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SJ14。该菌株活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从不同发酵期泡姜、泡辣椒、泡蒜盐水中分离获得37株乳酸菌,以抗氧化能力为筛选指标,获得1株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SJ14。该菌株活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分别为67.23%、35.22%和37.83%、25.66%;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遗传学鉴定,该菌株被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通过与植物乳杆菌N2和肠膜明串珠菌8m-9比较,表明食窦魏斯氏菌SJ14产酸能力、耐盐能力、降亚硝酸盐能力均较为突出,且与菌株N2、8m-9之间无拮抗作用。本文为多菌协同发酵泡菜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活性 食窦魏斯氏菌 鉴定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麸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与微生物菌相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奶英 刘书亮 +1 位作者 杨勇 赵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178,共5页
连续测定四川麸醋发酵过程中醋醅的11项主要理化指标含量、微生物菌相的变化,分析理化指标与菌相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指标含量变化与微生物菌相变化密切相关;理化指标含量的变化是微生物菌相交替作用的结果,但其... 连续测定四川麸醋发酵过程中醋醅的11项主要理化指标含量、微生物菌相的变化,分析理化指标与菌相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指标含量变化与微生物菌相变化密切相关;理化指标含量的变化是微生物菌相交替作用的结果,但其又影响菌相的生长和各反应阶段酶活。根据各理化指标含量的变化将其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1~3d主要是糖化、酒化阶段;第3~15d主要是酒化、醋化阶段;第15~22d主要是醋化阶段;第22~30d是麸醋后熟阶段,诠释了四川麸醋发酵是一个典型的"三边"发酵过程,为指导麸醋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麸醋 微生物菌相 理化指标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本咖啡粉喷雾干燥工艺及配方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葛焱 郭双霜 +2 位作者 陈安均 蒲彪 曹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通过研究草本咖啡的浸提工艺、喷雾干燥条件和辅料配方参数,确定草本咖啡粉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g/L)条件下浸提3次、每次20min,所得浸提液的出粉率较高;在进风温度140℃、进料量350mL/h、风机频率55Hz条件下喷雾干燥,可... 通过研究草本咖啡的浸提工艺、喷雾干燥条件和辅料配方参数,确定草本咖啡粉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g/L)条件下浸提3次、每次20min,所得浸提液的出粉率较高;在进风温度140℃、进料量350mL/h、风机频率55Hz条件下喷雾干燥,可得到品质较好的草本咖啡粉;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辅料配方为麦芽糊精添加量30%、β-环糊精添加量4.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2%和阿拉伯胶添加量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咖啡 浸提 喷雾干燥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中亚硝酸盐消长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葛焱 郭双霜 陈安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2-385,390,共5页
泡菜是经盐水泡制新鲜蔬菜厌氧发酵而成,因其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形成的风味物质,赋予了泡菜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会对消费者健康不利。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概... 泡菜是经盐水泡制新鲜蔬菜厌氧发酵而成,因其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形成的风味物质,赋予了泡菜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会对消费者健康不利。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概述了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形成与降解机理及变化规律研究进展,并对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亚硝酸盐 降解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结合乳酸喷淋处理对屠宰生产链中肉鸡胴体微生物、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小龙 彭珍 +3 位作者 刘书亮 邹立扣 韩新锋 周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37-142,共6页
以某肉鸡加工厂屠宰生产链的肉鸡胴体作为试材,采用热水(50℃)结合乳酸(1.5%)喷淋(15s)的减菌方法对其进行喷淋处理,采集处理前后的肉鸡胴体表面样品或产品进行微生物、理化及感官指标的测定。减菌处理后肉鸡胴体表面菌落总数、大肠菌... 以某肉鸡加工厂屠宰生产链的肉鸡胴体作为试材,采用热水(50℃)结合乳酸(1.5%)喷淋(15s)的减菌方法对其进行喷淋处理,采集处理前后的肉鸡胴体表面样品或产品进行微生物、理化及感官指标的测定。减菌处理后肉鸡胴体表面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肠球菌的数量在不同的加工环节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鸡肉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从37.5%降至9.76%)和沙门氏菌(从12.75%降至1.22%)检出率明显降低;在两个月贮藏期内,处理前后鸡肉的p H、挥发性盐基氮及解冻后失水率无明显变化;处理前后鸡肉产品的组织状态、色泽无明显差异,且处理组鲜味更浓,加热煮沸后肉汤较对照组澄清。采用热水(50℃)结合乳酸(1.5%)喷淋(15s)的减菌方法处理肉鸡胴体能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数量,且处理前后胴体分割后速冻产品的部分理化指标、感官指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减菌技术 肉鸡胴体 微生物 感官 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红皮萝卜中硝酸还原菌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双霜 葛焱 +3 位作者 陈安均 蒲彪 曾骏 付莎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3,共4页
研究了发酵红皮萝卜中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与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从中分离得到10株菌株,通过硝酸盐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出9株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其中E5和E6两个菌株硝酸盐还原能力最强,并测定了2个菌株硝酸还原酶(NR)的酶活... 研究了发酵红皮萝卜中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与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从中分离得到10株菌株,通过硝酸盐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出9株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其中E5和E6两个菌株硝酸盐还原能力最强,并测定了2个菌株硝酸还原酶(NR)的酶活及pH对酶活的影响。进而对筛选的E5、E6两个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E5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6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红皮萝卜 阴沟肠杆菌 克雷伯氏菌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水解菜籽蛋白制备菜籽肽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焱 陈安均 +3 位作者 郭双霜 牛应泽 蒲彪 刘兴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6,共3页
以菜籽蛋白为原料,研究预处理和双酶水解条件对其水解度影响。结果表明,直接采用未经预处理菜籽蛋白和采用双酶分步水解法在不进行任何灭酶处理及先加入水解能力强的蛋白酶再加入其它蛋白酶条件下进行水解,所得菜籽蛋白水解效果较好。
关键词 菜籽蛋白 菜籽肽 酶法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生产链中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检测与耐药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赖海梅 邹立扣 +5 位作者 刘书亮 韩新锋 周康 罗佩文 夏小龙 李建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7-191,共5页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生产链沙门氏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肉鸡屠宰生产链分离鉴定的72株沙门氏菌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实验;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沙门氏菌相应的耐药基因。结果:72株肉鸡屠宰生产链中沙门氏菌...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生产链沙门氏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肉鸡屠宰生产链分离鉴定的72株沙门氏菌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实验;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沙门氏菌相应的耐药基因。结果:72株肉鸡屠宰生产链中沙门氏菌对萘啶酸(100%)的耐药率最高;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9.44%、54.17%、38.89%、34.72%、13.89%。72株沙门氏菌中有67株至少含有一种耐药基因,bla TEM、bla CMY-2、sul2、sul3、tet B和tet C耐药基因较为普遍,其耐药菌bla TEM、bla CMY-2、sul2、sul3、tet B和tet C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6.08%、100%、94.87%、71.79%、78.38%和100%。结论:沙门氏菌对常见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于耐药菌株中,药敏实验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屠宰生产链 沙门氏菌 敏感性实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场多重耐药沙门氏菌Ⅰ类整合子与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的检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赖海梅 刘书亮 +5 位作者 邹立扣 韩新锋 周康 朱冬梅 彭珍 李建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78-183,共6页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场多重耐药沙门氏菌Ⅰ类整合子及磺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肉鸡屠宰场8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多重耐药沙门氏...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场多重耐药沙门氏菌Ⅰ类整合子及磺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肉鸡屠宰场8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多重耐药沙门氏菌sul1、sul2、sul3和int1基因。结果:84株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耐药率高达100%,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9.29%、35.71%、35.71%、35.71%、22.62%、14.29%。38株沙门氏菌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菌株。38株多重耐药菌株中,有20株携带Ⅰ类整合子。30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的菌株中,均能检测到sul1或sul2或sul3基因,与表型耐药100%符合,其检出率分别为40%、100%、63.3%。结论:肉鸡屠宰场中沙门氏菌耐药现象已不容乐观,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且Ⅰ类整合子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Ⅰ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性 磺胺类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投式复合菌剂泡菜循环发酵中辅料配方的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道梅 孙娟 +5 位作者 刘书亮 胡欣洁 韩新锋 何利 周康 颜正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1-195,共5页
以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为直投式复合菌剂,以萝卜、莴笋等为原料。研究复合菌剂发酵泡菜、老盐水发酵泡菜和自然发酵泡菜三种不同工艺发酵过程中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泡菜成熟时达到的平衡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取出成... 以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为直投式复合菌剂,以萝卜、莴笋等为原料。研究复合菌剂发酵泡菜、老盐水发酵泡菜和自然发酵泡菜三种不同工艺发酵过程中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泡菜成熟时达到的平衡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取出成熟泡菜、再添加原、辅料来实现泡菜循环发酵。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发酵泡菜与其他两种发酵方式泡菜相比,感官品质较优、亚硝酸盐含量更低(最高仅为1.51mg/kg)、乳酸菌数更高(约108CFU/g)。通过控制菜水比为1∶1,以及发酵过程中辅料(食盐、冰糖、香料汁)的补加量实现泡菜的循环发酵,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泡菜循环发酵过程中食盐、冰糖、香料汁的补加量分别为3.50%、3.75%和3.75%,且每批次泡菜品质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式复合菌剂 循环发酵 泡菜 辅料配方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