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9个柑橘品种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性分析及评价
1
作者 刘茜 陈敏 +3 位作者 靳可婷 包晓明 罗晓梅 杨晓凤 《中国果树》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以四川省9个柑橘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柑橘品种间的关系,得出不同柑橘品种香气的综合得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对柑橘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 以四川省9个柑橘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柑橘品种间的关系,得出不同柑橘品种香气的综合得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对柑橘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柑橘果实挥发性成分组成进行香气评价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9个柑橘品种共检测出24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d-柠檬烯的相对含量最高,均在75%以上,其次是月桂烯含量;各柑橘品种均含有独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于挥发性香气成分组成而言,除纽荷尔外,烯烃类的相对含量均在92%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不知火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综合得分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黄果柑和沃柑、不知火、春见,大雅柑和清见的亲缘关系较近,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与挥发性香气成分组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实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香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市农田残膜科学回收模式研究
2
作者 游蕊 曾淑惠 +1 位作者 张颖 尉小强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5年第3期7-9,16,共4页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新时代科学有序地开展农田残膜回收,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有效治理农田地膜污染的积极举措。峨眉山市积极探索农田残膜回收机制,克服了人工捡拾成本高、地膜残留基数大、残膜回收难度大...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新时代科学有序地开展农田残膜回收,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有效治理农田地膜污染的积极举措。峨眉山市积极探索农田残膜回收机制,克服了人工捡拾成本高、地膜残留基数大、残膜回收难度大等问题。2022年,全市累计回收农田残膜(农膜和地膜)834.84 t,回收率达90.1%,专业化回收网点覆盖面积达到1万hm^(2)以上,使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本文在对峨眉山市农用地膜应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农用地膜的应用与回收现状、回收模式、工作难点等,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残膜 科学实用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计分卡联合层次分析法研究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向冰 张俊林 +2 位作者 周军 曾静 黎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88-1896,共9页
【目的】首次联合运用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普遍适用于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水平。【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运用财务、内部运营、产出效益、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构建农... 【目的】首次联合运用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普遍适用于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水平。【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运用财务、内部运营、产出效益、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构建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构建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计分,构建判断矩阵确定相应的权重,最后计算综合得分。【结果】对研究对象A单位连续4年的数据计算分析发现,A单位的财务和产出效益2个维度所占权重较大,分别为47.63%和38.51%,而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2个维度所占权重较低,分别为19.15%和13.47%。权重分布显示A单位对科研经费和科研产出较为重视。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A单位2023年发展情况较好,但还需要强化经费预算执行率、科研创新平台、专利、科技服务、新品种培育等,才能更好实现科技投入的效率和质量。【结论】与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相比,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方法,不仅融入了非财务指标维度,还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能够多角度、全方位、个性化对目标对象开展更加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使科技投入效能和资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预算绩效 平衡计分卡 层次分析法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兴惠 陈龙飞 《当代农机》 2025年第1期61-62,共2页
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既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 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既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要措施;在总结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ND207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及其标准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常丽娟 梁晋刚 +6 位作者 宋君 刘文娟 付成平 代晓航 王东 魏超 熊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8-1828,共11页
转基因玉米ND207是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转mCry1Ab和mCry2Ab基因的抗虫玉米,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ND207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根据研发者提供的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测序分析,获得了5’端旁侧序列262 bp,包括109 bp的载体序列... 转基因玉米ND207是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转mCry1Ab和mCry2Ab基因的抗虫玉米,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ND207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根据研发者提供的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测序分析,获得了5’端旁侧序列262 bp,包括109 bp的载体序列和153 bp的玉米基因组序列, 3’端旁侧序列316 bp,包括76 bp的载体序列和240bp的玉米基因组序列。针对两端旁侧序列设计14条引物,组成25对引物组合进行引物筛选,选中3’端一对最佳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建立ND207的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 PCR产物片段大小为166 bp。经过测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相当于20个拷贝的ND207特异分子片段。国内8家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对本方法进行了特异性测试、检出限测试和再现性测试,循环验证报告显示:该方法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各项要求,可在检测行业推广应用。ND207转化事件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我国ND207及其衍生品系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ND207 旁侧序列 转化事件特异性 定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体系中转基因生物检测试验的质量保证:以转基因玉米MON863环境评价前期试验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君 郭灵安 雷绍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36-338,共3页
转基因生物检测试验是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评价试验的前期小型短期试验,涉及到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以及目的核酸片段数量的放大和分离等步骤。在良好实验室规范(GLP)体系中,转基因生物检测试验的质量保证有其特殊... 转基因生物检测试验是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评价试验的前期小型短期试验,涉及到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以及目的核酸片段数量的放大和分离等步骤。在良好实验室规范(GLP)体系中,转基因生物检测试验的质量保证有其特殊性。为了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研究的质量保证,从转基因生物检测试验步骤、执行GLP的要求、试验关键阶段的检查、原始资料的审查等方面分析了转基因生物检测试验的质量保证要求和注意事项,为我国建设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GLP实验室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成分检测 质量保证 良好实验室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植物蛋白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世群 秦琳 +4 位作者 仲伶俐 赵珊 李曦 雷欣宇 郑幸果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7期44-47,共4页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四川省不同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谷类、豆类及薯类进行植物蛋白质的测定。结果:谷类作物中换算成干基结果后大米蛋白质在7.19%~10.7%间,最大相差3.51%;玉米蛋白质在9.21%~12.9%间,最大相差3.69%;小麦蛋白质在8.76%~14.9%...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四川省不同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谷类、豆类及薯类进行植物蛋白质的测定。结果:谷类作物中换算成干基结果后大米蛋白质在7.19%~10.7%间,最大相差3.51%;玉米蛋白质在9.21%~12.9%间,最大相差3.69%;小麦蛋白质在8.76%~14.9%间,最大相差6.14%。薯类作物中马铃薯鲜样蛋白质含量在1.66%~2.77%间,最大相差1.11%。甘薯鲜样蛋白质含量在0.44%~2.93%间,最大相差2.49%。豆类作物中换算成干基结果后黄豆在34.0%~41.9%间,最大相差7.90%;蚕豆在26.4%~30.8%间,最大相差4.40%;绿豆和豌豆在21.0%~25.9%间,最大相差4.90%。结论: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都含有植物蛋白,各类作物蛋白质含量有差异。豆类高于谷类,谷类高于薯类,豆类蛋白质均在20%以上,黄豆最高达40%以上远远高于禽、畜、蛋、奶类等动物蛋白质含量,在日常饮食中完全通过可以几种粮食搭配食用获取植物蛋白来替代动物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植物蛋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藜麦与麦类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世群 秦琳 +2 位作者 赵珊 仲伶俐 李曦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全面了解藜麦的营养价值,以便在四川高海拔地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对7个供试样品均采用国家食品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供试样品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除水分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和灰分... 为全面了解藜麦的营养价值,以便在四川高海拔地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对7个供试样品均采用国家食品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供试样品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除水分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和灰分含量相对较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大麦和青稞差异不显著,其余均差异显著,小麦含量最高63.69%,黑藜麦含量最低55.74%,最大差值为7.95%;蛋白质含量依次为黑藜麦>红藜麦>白藜麦>黑青稞>大麦>小麦>青稞,均差异显著,黑藜麦最高为18.05%,青稞最低为8.30%,最大差值为9.75%;膳食纤维含量依次为青稞>大麦>小麦>黑青稞>白藜麦>黑藜麦>红藜麦,白藜麦和黑藜麦差异不显著,其他均差异显著,青稞最高为18.50%,红藜麦最低为5.33%,最大差值为13.17%;脂肪和灰分含量大多差异显著,脂肪最大差值为4.22%,灰分最大差值为2.22%。7个供试样品均含有16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但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大相差分别为:7.12%、2.83%、4.47%、1.60而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的总量占比藜麦均大于麦类,白藜麦占比最高为35.50%。采用WHO/FAO模式对供试样品进行理想蛋白人体必需氨基酸评价,藜麦SRC值均大于麦类作物,且白藜麦SRC值最大为78.28,与100最接近。7个供试样品均含有丰富的能维持人体正常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黑藜麦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口感相对较好,经必需氨基酸分析,白藜麦营养价值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麦类 营养成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占明 戴宇琪 +4 位作者 宋嘉慧 贺光云 陈明煌 付才力 侯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23,共6页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可以完整地描述食品的整体特征,收集食品的产地、品质等信息,近来在食品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食品质量分析和溯源等的有力工具。本文阐述了^(1)H NMR组学技术在农产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在概述^(1)H NM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针对^(1)H NMR与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的结合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其在典型性食品的掺假及产地溯源上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1)H NMR组学技术在食品品质分析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掺假 溯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食品青花椒生产技术规程
10
作者 杨晓凤 闫志农 +2 位作者 周熙 杨志武 张宪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为确保青花椒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要求,制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植、田间管理、采收、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运输储藏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广大青花椒... 为确保青花椒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要求,制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青花椒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植、田间管理、采收、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运输储藏及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广大青花椒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并为申报绿色食品青花椒提供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绿色食品 田间管理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裸燕麦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琳 赵珊 +5 位作者 李曦 雷欣宇 郑幸果 靳可婷 刘龙龙 仲伶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0-1559,共10页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糖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76.62%~80.96%,其中亚油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最高(37.64%~47.12%),其次为油酸(28.33%~39.89%);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65~1 367和234~502μg·g^(-1);阿魏酸、咖啡酸、芥子酸和对香豆酸是裸燕麦酚酸的主要组分,含量分别为521~881、82~152、55~138和43~121μg·g^(-1),分别占总酚含量的54.4%~64.5%、7.4%~14.4%、5.3%~12.0%和4.8%~11.2%;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酚类物质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坝莜3号的多酚类提取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和FRAP值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46.8%、88.7%和927 mmol·g^(-1);ABTS·+清除率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RAP与总酚、总黄酮和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可为优质燕麦高抗氧化品种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燕麦食品开发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多糖 酚酸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蜂窝状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凤怡 郑保战 +4 位作者 杜娟 杨晓凤 侯雪 贺光云 覃蜀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7-1943,1951,共8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连续大孔结构的蜂窝状碳纳米纤维(HCNFs),通过水热法将铋纳米颗粒(Bi NPs)修饰在HCNFs,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Bi/HCNFs)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电化学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连续大孔结构的蜂窝状碳纳米纤维(HCNFs),通过水热法将铋纳米颗粒(Bi NPs)修饰在HCNFs,构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Bi/HCNFs)用于过氧化氢(H_(2)O_(2))电化学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Bi/HCNFs修饰材料对H_(2)O_(2)的电催化行为,并对缓冲溶液的pH值以及工作电位等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通过计时电流法(I~t)测定传感器对H_(2)O_(2)的电催化性能,其在0.1~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检出限低至42 nmol·L^(-1),灵敏度为1 099.6μA·L·mmol^(-1)·cm^(-2);实际水样中H_(2)O_(2)的回收率为97.2%~102%。该传感器对H_(2)O_(2)检测表现出优异的重现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碳纳米纤维 铋纳米颗粒 电化学传感器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蓝色香葱”情况调查及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攀 游蕊 +3 位作者 周娅 李霞 吴亚姗 王恋琪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3-46,共4页
针对“蓝色香葱”安全性问题,本研究在四川省代表性香葱生产基地及农贸市场共采集香葱样品51个,对香葱的病害和“蓝色香葱”可能使用的农药进行了调研,同时对香葱中的铜、锌、锰、咯菌腈、四聚乙醛及其他农药风险因子进行了检测分析。... 针对“蓝色香葱”安全性问题,本研究在四川省代表性香葱生产基地及农贸市场共采集香葱样品51个,对香葱的病害和“蓝色香葱”可能使用的农药进行了调研,同时对香葱中的铜、锌、锰、咯菌腈、四聚乙醛及其他农药风险因子进行了检测分析。调查和验证结果表明:香葱中“蓝色”物质为代森锌蓝粉和硫酸铜,代森锌蓝粉主要来源于香葱种植阶段,硫酸铜来源包括香葱种植和运输2个阶段。“蓝色香葱”中铜与锌含量明显较高,低于安全阈值,健康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秸秆生物炭对成都平原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霞 周娅 +2 位作者 罗丽卉 游蕊 李森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究油菜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镉(Cd)吸收的影响,为成都平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Cd污染农田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菜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选择成都平原某Cd污染农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 【目的】探究油菜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镉(Cd)吸收的影响,为成都平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Cd污染农田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菜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选择成都平原某Cd污染农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CK)、化肥(NPK)、油菜秸秆粉末(RS)、油菜秸秆生物炭(BC)、油菜秸秆生物炭+化肥(BC+NPK)处理,于水稻成熟期采样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生长指标、土壤和水稻植株Cd含量。【结果】BC和BC+NPK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有机碳(SOC)以及氮、磷、钾养分含量,且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P<0.05),但对土壤总Cd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为BC+NPK>BC>NPK>RS>CK,其中BC+NPK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际产量相比CK提高5.15%~36.74%,且BC+NPK处理后的水稻根系、秸秆、稻壳和籽粒Cd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实际产量与土壤pH、CEC、SOC、TN、AN、TP、AP、AK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及水稻根系、秸秆、稻壳和籽粒Cd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成都平原Cd污染稻田中施用油菜秸秆生物炭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能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且以油菜秸秆生物碳配施化肥的效果最佳,是降低Cd污染农田稻米Cd污染风险的有效农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油菜秸秆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全硼
15
作者 李霞 罗丽卉 +3 位作者 夏涵 王棚 杨定清 游蕊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4-1200,共7页
为提高土壤全硼的检测效率和数据可靠性,利用超级微波消解仪对土壤样品进行消解,通过探究样品称样量、消解酸体系及消解温度等因素对全硼测定的影响,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不同类型土壤中全... 为提高土壤全硼的检测效率和数据可靠性,利用超级微波消解仪对土壤样品进行消解,通过探究样品称样量、消解酸体系及消解温度等因素对全硼测定的影响,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不同类型土壤中全硼的方法,并与传统碳酸钠熔融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建立方法的最优实验条件是在0.1 g土壤样品中加入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液(3 mL HNO_(3)+1.5 mL HF+1 mL HClO_(4)),放入超级微波中260℃温度下消解,使用超纯水定容至50 mL,然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新方法测定的全硼含量在0~1 mg/L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LOD)为1.4 mg/kg,定量限(LOQ)为5.5 mg/kg。通过对土壤加标样品及标准物质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3.0%,方法拥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且高效、准确、安全,可为不同类型土壤全硼含量的检测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全硼 不同类型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的高效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敏 杨晓凤 宋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3-56,66,共5页
文章通过对影响大蒜素提取率的几个重要因素(酶解条件、料液比、提取温度与时间、反萃取体积、旋蒸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大蒜素的最佳工艺为:取5g蒜泥,加入10mL蒸馏水,pH值调节在6.5左右,然后在50℃下酶解30min。按料液... 文章通过对影响大蒜素提取率的几个重要因素(酶解条件、料液比、提取温度与时间、反萃取体积、旋蒸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大蒜素的最佳工艺为:取5g蒜泥,加入10mL蒸馏水,pH值调节在6.5左右,然后在50℃下酶解30min。按料液比1∶6加入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并在65℃,120r/min的条件下振荡提取120min。过滤后取滤液10mL,加入20mL正己烷反萃取,然后在30℃时减压浓缩至1~2mL(0.078MPa,75r/min),最终用正己烷定容到5mL,气相色谱仪FID上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提取率 气相色谱法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敏 宋君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1412-1415,共4页
有机磷农药,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农药。有机磷农药毒性较大,食品中残留的农药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气相色谱法是检测食品中痕迹农药残留应用广泛且比较成熟的技术。通过查阅近年来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文献和相... 有机磷农药,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农药。有机磷农药毒性较大,食品中残留的农药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气相色谱法是检测食品中痕迹农药残留应用广泛且比较成熟的技术。通过查阅近年来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文献和相关标准、理论,归纳并分析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提出了在该领域前处理技术可能存在的上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残留 气相色谱法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抗性水平鉴定
18
作者 熊梅 宋君 +4 位作者 魏超 李辉 杨强 代晓航 刘文娟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1-66,共6页
分别以转Cry1Ab基因和转Vip3Aa20基因的转基因玉米为供体,通过传统杂交育种的方式,将Cry1Ab基因和Vip3Aa20基因转入先达901玉米中,采用室内离体组织生物测定的方法来评价抗虫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外... 分别以转Cry1Ab基因和转Vip3Aa20基因的转基因玉米为供体,通过传统杂交育种的方式,将Cry1Ab基因和Vip3Aa20基因转入先达901玉米中,采用室内离体组织生物测定的方法来评价抗虫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外源蛋白含量,生测结果与蛋白检测结果相互印证。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先达901在各时期各组织中均能稳定高剂量表达外源蛋白Cry1Ab和Vip3Aa20,且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作用强,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基因玉米 草地贪夜蛾 室内抗性鉴定 Cry1Ab蛋白 Vip3Aa2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水提取ICP-OES法测定土壤全硫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9
作者 夏涵 李霞 +2 位作者 罗丽卉 王棚 游蕊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7-51,共5页
根据王水提取ICP-OES法测定土壤全硫含量涉及的影响参数,明确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评定该方法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与标准工作溶液配制是测定结果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测定重复性是标... 根据王水提取ICP-OES法测定土壤全硫含量涉及的影响参数,明确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评定该方法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与标准工作溶液配制是测定结果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测定重复性是标准不确定度的次要来源;定容体积和样品称量过程则是测定结果标准不确定度的更次要来源。通过比较本方法不确定度评价得出的拓展不确定度与国家标准物质中硫含量标准不确定度,验证了该方法测定中高硫含量土壤样品时的有效性,同时也发现该方法在测量低硫含量土壤样品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土壤 全硫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柑橘生产中的应用与残留限量标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全 杨晓凤 +5 位作者 刘炜 刘茜 陈敏 张富丽 陈龙飞 李忆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215-218,226,共5页
为了解中国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生产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对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信息进行检索,并对登记产品的功效、剂型等信息及残留限量标准进行概述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柑橘生产中登记的11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为了解中国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生产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对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信息进行检索,并对登记产品的功效、剂型等信息及残留限量标准进行概述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柑橘生产中登记的11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有效成分以单一制剂为主(94个),占比81.7%;登记的剂型有12种,以可溶液剂、乳油和可溶粉剂产品为主,三者共占比60.9%;登记的柑橘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6项,应尽快建立并健全柑橘生产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标准,以期为柑橘产业发展和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植物生长调节剂 功效 残留限量标准 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