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粉虱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东阳 蒲德强 +8 位作者 刘虹伶 王小强 王勇 卢军 龙岗 陈佳威 周肆维 李斌 刘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0期3877-3879,共3页
为明确四川凉山主要烟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5~2016年采用五点调查法调查了凉山5个主要植烟县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上烟粉虱的始发期和发生量及持续危害时间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 为明确四川凉山主要烟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5~2016年采用五点调查法调查了凉山5个主要植烟县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上烟粉虱的始发期和发生量及持续危害时间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且各县2015年均表现为单峰型,2016年冕宁县和德昌县为单峰型,其余各县为双峰型,同时,冕宁县和盐源县烟粉虱2年间的最大值均未达到1.00头/株;烟粉虱的始发期除冕宁县在6月中旬外,其余各县均在5月中、下旬发生,其在各县的持续危害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时序动态 发生规律 四川省凉山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虹伶 刘旭 +1 位作者 蒲德强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23-2725,共3页
稻水象甲作为一种检疫性害虫于2011年在四川首次发现并报道。本文在发现地隆昌县迎祥镇对稻水象甲的各虫态历期及生活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四川1年发生1代,幼虫和成虫的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和7月上旬。稻水象甲的防... 稻水象甲作为一种检疫性害虫于2011年在四川首次发现并报道。本文在发现地隆昌县迎祥镇对稻水象甲的各虫态历期及生活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四川1年发生1代,幼虫和成虫的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和7月上旬。稻水象甲的防治关键是利用低毒杀虫制剂、灯诱、天敌资源等绿色防控技术控制越冬成虫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四川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烟区烟盲蝽发生规律研究
3
作者 冯长春 王勇 +7 位作者 刘东阳 蒲德强 王小强 龙岗 黎昌明 伍兴隆 李斌 刘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了明确四川凉山主要烟区烟盲蝽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5—2016年采用五点调查法调查了凉山5个主要植烟县烟盲蝽的始发期和发生量及持续危害时间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烟盲蝽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且各县均表现为单峰型,除会理县2年间... 为了明确四川凉山主要烟区烟盲蝽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5—2016年采用五点调查法调查了凉山5个主要植烟县烟盲蝽的始发期和发生量及持续危害时间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烟盲蝽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且各县均表现为单峰型,除会理县2年间烟盲蝽发生量达到5头·株^-1和6.14头·株^-1外,其余县均未超过2头·株^-1。另外,烟盲蝽的始发期除盐源县在6月中旬外,其余各县均在5月中、下旬发生,且在各县的持续危害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烟盲蝽 时序动态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道地药材丹参适宜干燥加工方式优选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陶珊 吴宇 +5 位作者 彭芳 毛常清 施田田 袁灿 米亚东 张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以丹参鲜品40℃直接烘干的初加工工艺效果最佳;直接阴干处理对丹参酮类含量的保存更有利。总体而言,从药效成分的保留、节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四川丹参的现代产地初加工方法采用低温(40~50℃)烘干方法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干燥加工 丹酚酸B 丹参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0
5
作者 阳翠 董顺文 +4 位作者 陈昌琳 钟程操 张小军 王明娟 曹吉祥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2,108,共5页
为了促进四川省蓝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突破蓝莓产业发展瓶颈,通过对四川省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栽培面积和产量、生态产区及优势品种、生产模式、品牌和市场、发展优势)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找出制约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的因素,并... 为了促进四川省蓝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突破蓝莓产业发展瓶颈,通过对四川省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栽培面积和产量、生态产区及优势品种、生产模式、品牌和市场、发展优势)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找出制约四川省蓝莓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棉花抗枯、黄萎病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华兰 叶鹏盛 +1 位作者 李琼芳 江怀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0-382,共3页
1996~ 2 0 0 0年对四川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在 2 90份参加抗枯萎病性鉴定的品种中 ,抗病、耐病和感病所占比例分别为 78.6 % ,16 .2 %和 5 .2 % ;2 81份参加抗黄萎病性鉴定的品种中 ,抗病、耐病和... 1996~ 2 0 0 0年对四川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在 2 90份参加抗枯萎病性鉴定的品种中 ,抗病、耐病和感病所占比例分别为 78.6 % ,16 .2 %和 5 .2 % ;2 81份参加抗黄萎病性鉴定的品种中 ,抗病、耐病和感病所占比例分别为 2 5 .3% ,34.5 %和 4 0 .2 % .通过抗性鉴定 ,推荐的双抗病新品种川棉 2 39和川棉2 4 3分别于 1999年和 2 0 0 0年获国家品种审定 ,抗病新品种川棉 4 5 ,川杂 8号、川杂 9号、川杂 11号和川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棉花 病性鉴定 棉枯萎病 棉黄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的研究与产业发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戢沛城 牟方生 +3 位作者 龚一耘 毛正轩 张超 杨泽湖 《中国棉花》 2012年第2期16-19,共4页
将棉花转基因技术与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及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 将棉花转基因技术与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及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育 杂交棉 产业化 转基因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川杂1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 胡尚钦 +3 位作者 童文 牟方生 黄璐琳 杨伟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7-150,共4页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高产 栽培技术 川杂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新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江卫 毛正轩 +6 位作者 黄观武 杨泽湖 牟方生 孙贞 苟云高 岳福良 毛素珍 《中国棉花》 2000年第8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棉花 杂种优势利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脱贫后续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行 黄位年 +2 位作者 张小红 岳福良 周评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75-77,共3页
本文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精神,聚焦四川“藏区、彝区、秦巴山区”等连片贫困地区的产业及其布局现状、脱贫后持续发展... 本文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精神,聚焦四川“藏区、彝区、秦巴山区”等连片贫困地区的产业及其布局现状、脱贫后持续发展政策分析,结合全省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产业后续发展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蓝莓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阳翠 董顺文 +3 位作者 陈昌琳 王锋 王军 何洪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70-71,76,共3页
以南高丛蓝莓品种盛世、海岸二年生的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营养土配方和肥料配比对盆栽蓝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蓝莓品种的最适盆栽营养土配方不同;追肥配比以磷酸二氢钾∶硫酸铵=2∶1的混合效果较好,盆栽蓝莓的长势最好。
关键词 蓝莓 盆栽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品种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华兰 何炼 +5 位作者 叶鹏盛 蒋秋平 华丽霞 张敏 王明娟 何晓敏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43-44,共2页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开展抗病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报道了四川省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提出了规程的适用范围、规范性文件引用、鉴定田块及鉴定网室选择、供试毒源制...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开展抗病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报道了四川省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提出了规程的适用范围、规范性文件引用、鉴定田块及鉴定网室选择、供试毒源制备、鉴定评价方法,将对规范大豆品种抗病评价、筛选抗病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毒病 抗性鉴定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烤烟育苗中棚闲季灵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3
作者 代顺冬 夏春 +9 位作者 黄玲 韦树谷 张远盖 夏建华 张永辉 谢强 叶鹏盛 赖佳 张骞方 盛玉珍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6期276-278,共3页
为合理利用烤烟生产季节性闲置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四川烟区的气候特点、育苗中棚环境条件及鹿角灵芝生长特性,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从季节安排、菌种培养、栽培管理和采收等方面,研究形成了四川烤烟育苗中棚闲季灵芝优质... 为合理利用烤烟生产季节性闲置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四川烟区的气候特点、育苗中棚环境条件及鹿角灵芝生长特性,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从季节安排、菌种培养、栽培管理和采收等方面,研究形成了四川烤烟育苗中棚闲季灵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育苗中棚 鹿角灵芝 闲季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烟区烟蚜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小强 刘虹伶 +6 位作者 蒲德强 王勇 刘东阳 卢军 周肆维 李斌 刘杨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为明确四川省凉山主要烟区烟蚜空间分布格局,给通过释放天敌控制烟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对烟蚜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Southwood的Kc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计算烟蚜种群理论抽样数,... 为明确四川省凉山主要烟区烟蚜空间分布格局,给通过释放天敌控制烟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对烟蚜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Southwood的Kc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计算烟蚜种群理论抽样数,用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烟蚜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烟蚜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烟蚜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平均拥挤度(m~*/m)、负二项分布指标(K),久野指数(CA)及L~*/(m+1)分析烟蚜空间分布型更具说服力。本研究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明确了四川省凉山主要烟区烟蚜种群呈聚集分布,是由烟蚜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凉山州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聚集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两用植物佛手历史沿革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卿玲杉 曾静 +4 位作者 童文 孙佩 胡路生 吴发明 龙燕梅 《农学学报》 2020年第7期82-87,共6页
文章叙述了传统药食两用植物佛手在中国从宋朝到清朝的历史沿革、人工种植品种的划分和种植基地的变迁。同时通过相关文献查阅,总结了佛手栽培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佛手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指出了在历史沿革中佛手、枸橼、香... 文章叙述了传统药食两用植物佛手在中国从宋朝到清朝的历史沿革、人工种植品种的划分和种植基地的变迁。同时通过相关文献查阅,总结了佛手栽培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佛手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指出了在历史沿革中佛手、枸橼、香橼的区别和差异,认为它们实为同科同属不同种的3种植物。提出了在目前佛手主产区栽培品种之间的差异性与国家药典一致性的问题,建议在品种、产地、土壤、气候等不同条件的产区建立区域标准化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资源 繁育 栽培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烟区烟蚜发生规律 被引量:4
16
作者 伍兴隆 冯长春 +11 位作者 蒲德强 王勇 刘东阳 刘虹伶 陈雨 王小强 龙岗 黎昌明 江连强 李斌 郭仕平 刘杨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81-84,共4页
2017-2018年,采用五点调查法对四川省凉山州3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Myzus persicae)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凉山州3个植烟县烟蚜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但年度间差异较大。2017-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3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为单峰型和M型... 2017-2018年,采用五点调查法对四川省凉山州3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Myzus persicae)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凉山州3个植烟县烟蚜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动态,但年度间差异较大。2017-2018年四川省凉山州3个主要植烟县的烟蚜为单峰型和M型混合发生,3个县2018年烟蚜发生高峰期较2017年均早15~30 d。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烟蚜发生时间和发生量的主要因素,温度的提高和雨季的提前会导致烟蚜的发生时间提前,凉山州主要烟区的烟蚜防治关键时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下旬,具体防治时间根据当年气候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州 烟蚜(Myzus persicae) 发生规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紫贝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芳 贺正 +4 位作者 祁妹俄波 吴宇 沈雪莲 廖敏 张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166-168,179,共4页
暗紫贝母是名贵中药材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栽培前景非常广阔。但暗紫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经过10多年驯化栽培,目前栽培量较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开展暗紫贝母的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暗紫... 暗紫贝母是名贵中药材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栽培前景非常广阔。但暗紫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经过10多年驯化栽培,目前栽培量较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开展暗紫贝母的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暗紫贝母基地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结合近年来贝母类药材栽培研究的成果,从品种选择、栽培选址、种子处理、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控、产地加工等关键环节探讨暗紫贝母的栽培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为提高药材品质,应推进暗紫贝母的品种选育工作,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关键栽培参数进行精细化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紫贝母 川贝母 栽培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雪茄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余志凡 何正川 +10 位作者 代顺冬 张骞方 杨吉光 尹宏博 韦树谷 叶鹏盛 肖洁 阳苇丽 黄玲 盛玉珍 赖佳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8-11,共4页
为提高四川烟叶生产质量水平,根据四川雪茄烟种植区生态条件及气候特征,结合项目组多年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四川雪茄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产地选择、育苗管理、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成熟采收和晾制管理等,以促... 为提高四川烟叶生产质量水平,根据四川雪茄烟种植区生态条件及气候特征,结合项目组多年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四川雪茄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产地选择、育苗管理、整地移栽、田间管理、成熟采收和晾制管理等,以促进四川雪茄烟生产提质增效。以期提高四川烟叶生产技术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种植 育苗 田间管理 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川芎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田田 彭芳 +7 位作者 陶珊 袁灿 吴宇 陈媛媛 沙秀芬 何炼 刘继明 张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83-84,共2页
从苓种繁殖、川芎栽培、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及粗加工、储藏等方面总结了四川川芎栽培技术,旨在为川芎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川芎 苓种繁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程操 阳翠 +3 位作者 陈昌琳 董顺文 张小军 黄佳璟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2期70-74,共5页
蓝莓是一种新兴的小浆果,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当前,蓝莓产业在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该文概述了国内外蓝莓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建园、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等栽培技术,并... 蓝莓是一种新兴的小浆果,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当前,蓝莓产业在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该文概述了国内外蓝莓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建园、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等栽培技术,并结合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对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找寻一条优质、高效、高产的蓝莓栽培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栽培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