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1
作者 唐永严 尹俊杰 +6 位作者 侯青青 冯俊彦 李俊 杨武云 陈学伟 胡培松 万建民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45-2859,共15页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高效开发利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四川省在种质资源普查、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产量提升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种质资源保...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高效开发利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四川省在种质资源普查、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产量提升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不足、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缺乏、科技创新力不足、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等瓶颈。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和种业大省,四川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格局、驱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引领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鉴于此,亟需通过强化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促进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种业企业集群,加快实现四川省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转型升级,切实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农作物 种业发展 作物育种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技术合成的新型保水剂对攀枝花芒果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敏 杨平华 +3 位作者 严庆海 何代帝 刘华强 刘颖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39-2941,共3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缓解攀枝花市的季节性干旱对芒果产量的影响,验证核技术合成新型保水剂的增产效果。【方法】通过保水剂+缓释肥、保水剂+常规施肥与只施用缓释肥、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施用保水剂比相应的对照土壤水分含量增... 【目的】本文研究了缓解攀枝花市的季节性干旱对芒果产量的影响,验证核技术合成新型保水剂的增产效果。【方法】通过保水剂+缓释肥、保水剂+常规施肥与只施用缓释肥、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施用保水剂比相应的对照土壤水分含量增加5.8%和8.3%,叶片的SPAD值增加9.6%和11.0%,达到显著水平;株产增加12.3%和28.5%,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核技术合成的新型保水剂不仅提高了土壤水分、保水效果好,还锁住了肥料成分不流失,芒果产量显著提高,适合在季节性干旱严重的攀西地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攀枝花芒果 保水保肥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与措施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2 位作者 黄钢 邓金贵 梁远发 《中国马铃薯》 2012年第5期277-280,共4页
高产创建是充分挖掘马铃薯单产潜力的有效途径。四川省春马铃薯净作和套作超高产纪录分别为73 965 kg/hm(22008年,万源市)和87 900 kg/hm(22010年,万源市)。本文通过分析超高产创建的经验,认为品种混杂、种薯质量低、平作稀窝、施肥水... 高产创建是充分挖掘马铃薯单产潜力的有效途径。四川省春马铃薯净作和套作超高产纪录分别为73 965 kg/hm(22008年,万源市)和87 900 kg/hm(22010年,万源市)。本文通过分析超高产创建的经验,认为品种混杂、种薯质量低、平作稀窝、施肥水平低、晚疫病防治措施不当等是春马铃薯单产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提出选用抗病超高产型品种、创造超高产的土壤与营养环境、构建高光效群体、提高田间群体抗逆性等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建议采用摆播垄作覆膜、增大密度、重施有机肥、早施提苗肥、增施钾肥、"促调控"综合管理等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提出春马铃薯要稳定实现超高产栽培必须走精确定量栽培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马铃薯 超高产栽培 技术途径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现状与未来研究重点 被引量:2
4
作者 屈会娟 王平 +4 位作者 沈学善 潘海平 王晓黎 黄静玮 蒲志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为推动四川甘薯绿色薯业进一步发展,对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近5年(2014—2018年)甘薯产业上的主要科技创新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未来5年(2019—2023年)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2014—2018年,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优质专用型绵薯系列品种的选... 为推动四川甘薯绿色薯业进一步发展,对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近5年(2014—2018年)甘薯产业上的主要科技创新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未来5年(2019—2023年)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2014—2018年,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优质专用型绵薯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甘薯高β-胡萝卜素生物强化育种与应用、优质专用甘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方面取得较多的成果;2019—2023年将重点在优异种质利用与特色专用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脱毒种薯技术研究与良繁体系、周年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体系、轻简化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调控块根萌芽特性的关键基因及主食化加工产品与加工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现代绿色薯业 技术创新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广适高花青素玉米新品种生科黑糯408的选育及高效繁制种技术
5
作者 聂治 杜文平 +4 位作者 皮博艺 余桂容 钟军 李萍 宋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9期5-8,共4页
生科黑糯40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选育的鲜食高花青素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母本He I432和父本NC6均为自选系,于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20230033,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春播和... 生科黑糯408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选育的鲜食高花青素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母本He I432和父本NC6均为自选系,于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20230033,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春播和夏播种植。生科黑糯408籽粒花青素总量高达1180 mg/kg(其中矢车菊色素占63.7%),较同类品种花青素高1.6~11.5倍,被认定为高花青素糯玉米品种。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丰产稳产,抗病性强,耐逆性突出,品质优良,商品性佳。其适应性广,夏播表现优异,在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仍表现出稳产且商品性好。本文探讨了生科黑糯408选育历程、品种特性、亲本繁育和制种关键技术要点,研究结果将为推动花青素强化型玉米品种选育及西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科黑糯408 花青素 品种选育 繁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四川省甘薯早栽早收技术的生产建议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莉莎 周全卢 +1 位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16-16,共1页
甘薯早育早栽技术是提高甘薯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可以提早插栽60-80d,提早上市50-90d,价格提高50%以上。其核心技术内容为设施育苗、铺设电热温床及温、湿度调控。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异地集约化育苗集中供应。
关键词 甘薯 早育早栽 生产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宣朴 郭元林 +1 位作者 岳春芳 尹春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84-486,共3页
以生姜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用于生姜脱毒脱菌的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激素组合,对生姜组培快繁有明显的影响。诱导生姜愈伤组织以2,4 D2mg/L+KT1mg/L组合的培养基效果较好,诱导生姜芽分化较好的培养基是KT2mg/L+NAA0 5mg/L。
关键词 生姜 茎尖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5 位作者 黄钢 阎文昭 王大一 谭文芳 李明 吴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95-1999,共5页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平>密度>栽插期,在较大栽插密度,适宜栽插期,充足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可获得高产。川薯217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密度57 750~60 255株/hm2,6月3日~6月5日栽插,施纯N 56.44~61.56 kg/hm2,P2O5 36.8~43.2 kg/hm2,K2O 53.79~66.21 kg/hm2,可获得37 5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川薯217 优化栽培技术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培突变体新品种川辐5号的选育及相关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宣朴 尹春蓉 +1 位作者 岳春芳 瞿世洪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用 1 50Gy的6 0 Coγ射线诱变处理 (绵阳 88 3 3 4× 88 1 1 52 5)杂交当代干种子 ;从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试材料 ,以MW1 4和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离体花药培养 ,获得MH1代纯合二倍体花粉株系 ;1 996年选育出遗传稳定、综合... 用 1 50Gy的6 0 Coγ射线诱变处理 (绵阳 88 3 3 4× 88 1 1 52 5)杂交当代干种子 ;从MF2 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为供试材料 ,以MW1 4和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离体花药培养 ,获得MH1代纯合二倍体花粉株系 ;1 996年选育出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花培突变体新品系 60 86及其姊妹系 60 85和 60 87。 2 0 0 2年新品系 60 86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川辐 5号。表明利用辐射诱变并结合花药培养 ,可有效地缩短小麦育种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辐射诱变育种 花药培养 小麦 突变体 新品种 川辐5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杂糯间栽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慧丽 王平 +6 位作者 姚琳 毛建辉 卢代华 胡容平 吴江 龚学书 肖兰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0-1514,共5页
为了明确杂糯间栽技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控制稻瘟病的效果,在四川省的叙永、资中、营山、蒲江、雅安5个不同的生态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杂糯间栽在不同生态区不同发病程度下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不同。在发病较重的生态区(叙永,发病率86.... 为了明确杂糯间栽技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控制稻瘟病的效果,在四川省的叙永、资中、营山、蒲江、雅安5个不同的生态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杂糯间栽在不同生态区不同发病程度下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不同。在发病较重的生态区(叙永,发病率86.46%,病指53.61),间栽糯稻发病程度与净栽糯稻无显著差异。在发病较轻的生态区(营山,发病率6.90%,病指1.08),部分间栽处理中糯稻发病程度极显著低于净栽。在叙永,杂糯间栽对感病糯稻叶瘟的控制效果在12%~26%,对颈瘟的效果为0;在发病较轻的雅安、营山,对叶瘟的控制效果最高达到46%~88%,对糯稻颈瘟控制效果的范围在11%~76%。总体来说,在发病较轻的生态区,杂糯间栽对感病糯稻稻瘟病的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糯间栽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模型的四川省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向平 郭元林 +1 位作者 唐江云 万志玲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4-67,共4页
当今世界,种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和关键。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育种大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四川现代种业,抢占种业战略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SWTO模型分析了四川省... 当今世界,种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和关键。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育种大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四川现代种业,抢占种业战略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SWTO模型分析了四川省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促进四川省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种业 种业科技 SWTO模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自圆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14-17,共4页
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为开展种业科技创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基础,也对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是全国种质资源大省,本文作者以强化生物育种和推动特... 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为开展种业科技创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基础,也对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是全国种质资源大省,本文作者以强化生物育种和推动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产业化利用相结合为视角,对四川省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作物 种质资源 保护利用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云 郑亮 +4 位作者 李倩 赵丽华 张洁 唐力为 郭元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评价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该地区藜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引进的9份藜麦品种/系试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主穗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病虫害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抗性... 【目的】评价藜麦在四川省阿坝州的农艺和品质性状,为该地区藜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引进的9份藜麦品种/系试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主穗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病虫害及籽粒蛋白质、脂肪、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结果】参试藜麦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各材料间的千粒质量、单株产量、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参试藜麦早熟品种全生育期约125 d,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59 d;株高(149.6±12.2) cm,穗长(52.5±6.8) cm,千粒质量(3.11±0.46) g,单株产量(62.5±33.2) g,产量(1 172.9±785.6)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5.6±1.3)%,脂肪含量(6.4±0.5)%,抗性淀粉含量(0.15±0.02)%,总淀粉含量(55.9±1.9)%。病虫害有潜叶蝇、斜纹夜蛾和叶斑病,发生轻微。试种材料中NX-1和CX-2综合表现最好,可进一步推广种植。【结论】藜麦可在马尔康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种植,但要注意选择品种、播期和病虫害观测,进一步引进和筛选适宜品种并形成配套栽培措施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引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压实的影响因素与技术策略
14
作者 严旭 左艳春 +4 位作者 王红林 吴子周 李杨 王强锋 杜周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4-1985,共12页
青贮压实是青贮生产中的关键一环。通过影响青贮饲料中固液气三相比例,直接影响青贮饲料的最终质量。充分压实不仅有利于乳酸菌发酵的快速启动,减少原料储存空间,也为后续青贮饲喂面管理奠定基础。本文简述了青贮压实的原理及压实程度(... 青贮压实是青贮生产中的关键一环。通过影响青贮饲料中固液气三相比例,直接影响青贮饲料的最终质量。充分压实不仅有利于乳酸菌发酵的快速启动,减少原料储存空间,也为后续青贮饲喂面管理奠定基础。本文简述了青贮压实的原理及压实程度(青贮密度)的评价方法;概述了决定青贮密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贮存设施、作物特征和压实机械等3个层面;总结了当前提高青贮密度的技术策略,以期为生产中青贮压实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参考;并展望了青贮压实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 孔隙度 压实 填充密度 体积密度 青贮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新时期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庭建 曾显斌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6期173-174,共2页
农业是三大产业之中最为基础的产业,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最根本的物质支撑。不可否认,在我国,农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将农业搞好,第二、第三产业才能随之发展起来,国家才会有底气、有根基。如何推广农业新技术成为了一个社会各界... 农业是三大产业之中最为基础的产业,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最根本的物质支撑。不可否认,在我国,农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将农业搞好,第二、第三产业才能随之发展起来,国家才会有底气、有根基。如何推广农业新技术成为了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在立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现实条件,探索如何进行新技术的推广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农业 新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水稻早衰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蒲志刚 王平 +4 位作者 张志勇 蔡平钟 阎文昭 向跃武 张志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0-364,共5页
通过Co60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早衰突变体材料H04002-9,以突变体为测试方,野生型为驱动方在早衰性状出现时构建了水稻早衰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差异片段克隆、测序后通过GeneBank数据库分析表明,突变体编码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的Os02g0611200... 通过Co60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早衰突变体材料H04002-9,以突变体为测试方,野生型为驱动方在早衰性状出现时构建了水稻早衰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差异片段克隆、测序后通过GeneBank数据库分析表明,突变体编码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的Os02g0611200基因中有4个碱基发生了变异,引起了翻译出的蛋白质序列中3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使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发生了变化,因此初步推测Os02g0611200基因的表达量与水稻早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衰 差异显示 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光伏系统生态适宜性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春波 李刚勇 +4 位作者 陈东波 赵炎 彭建 王玉刚 李均力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93-1803,共11页
光伏太阳能发电正在以大规模集中式迅猛发展,有效减少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园区(简称“光伏园区”)为底座的草地光伏生态系统,旨在综合开发太阳能和系统保护草地生态,这是推... 光伏太阳能发电正在以大规模集中式迅猛发展,有效减少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园区(简称“光伏园区”)为底座的草地光伏生态系统,旨在综合开发太阳能和系统保护草地生态,这是推动主体能源更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要。针对草地光伏系统的生态适宜性,总结了国内外光伏园区的建设及其运营对局域(光伏组件前檐、板下、后檐、板间以及光伏园区外)微生境(陆面能量传输、近地表微气候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究了光伏园区内生物群落(植物、动物与土壤微生物)对扰动生境的适应性演替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循环)。结合绿色低碳、数智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分析了草地光伏系统在生态适宜性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草地光伏+”绿色发展模式(如光伏产草、草光互补)与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光伏系统 生态适宜性 光伏治沙 光伏产草 草光互补模式 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OsNramp5创制镉低积累水稻新种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彬华 蒲志刚 +6 位作者 何志渊 王平 白玉路 李赓觅 张涛 蒋开锋 杨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1219,共9页
大米镉超标问题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水稻镉吸收转运基因OsNramp5的功能缺失可有效降低镉在稻米中的积累。为了快速创制镉低积累的水稻新种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三系杂交稻优质抗病恢复系川恢491(R491)中的镉吸收转... 大米镉超标问题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水稻镉吸收转运基因OsNramp5的功能缺失可有效降低镉在稻米中的积累。为了快速创制镉低积累的水稻新种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三系杂交稻优质抗病恢复系川恢491(R491)中的镉吸收转运基因OsNramp5,获得了多种不同突变方式的编辑植株,并筛选出单靶点突变无转基因成份的两种纯合突变株系(KO1和KO2)。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并测定野生型和敲除植株糙米的镉含量,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R491,敲除株系KO1和KO2糙米中的镉含量显著下降,均降低约90%左右。农艺性状调查结果发现,相比野生型R491,KO1突变株系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差异,但KO2突变株系的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因此,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镉吸收转运基因OsNramp5可快速创制镉低积累的水稻新种质,本研究创制的新种质为加速培育可在镉污染区种植的安全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Nramp5 CRISPR/Cas9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甘薯川紫薯1号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玲 沈学善 +3 位作者 屈会娟 潘海平 蒲志刚 王晓黎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250-1254,共5页
以川紫薯1号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移栽期、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对川紫薯1号的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率的影响大小均表现为移栽密度>移栽期&... 以川紫薯1号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移栽期、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对川紫薯1号的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率的影响大小均表现为移栽密度>移栽期>复合肥施用量。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大于3万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5月25日至6月6日移栽,移栽密度6.43万~7.44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518.76~764.96 kg/hm^2;商品薯率大于92.50%的优化栽培措施为:5月14—23日移栽,移栽密度4.98万~5.94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597.80~772.55 kg/hm^2;干物质率大于27.50%的优化栽培措施为:5月10—18日移栽,移栽密度6.06万~7.00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411.51~616.4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川紫薯1号 优化栽培技术 正交试验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推广问题探讨
20
作者 邓自圆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期25-28,共4页
四川省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是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民的切实需求,是推动民族地区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因此,本文作者对四川省甘阿凉... 四川省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是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民的切实需求,是推动民族地区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因此,本文作者对四川省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就需求主体、供给主体以及外在环境3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后从多方面提出了加快地区农业科技推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 农业科技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