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探索与实践——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向运佳 李洪浩 +1 位作者 李其勇 杨晓蓉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62-63,68,共3页
科技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本文就近年来,植保所在全省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阐述,并对下一步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扶贫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扶贫 主要成效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病虫害防治指南
2
作者 夏先全 肖万婷 +3 位作者 魏会廷 吴晓丽 张伟 叶慧丽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8-81,共4页
围绕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的病虫害防治展开,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土壤消毒、生物防治、合理轮作),到播种时的科学操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再到播种后的精细管理(田间监测、化学防治、农业防... 围绕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的病虫害防治展开,从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土壤消毒、生物防治、合理轮作),到播种时的科学操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再到播种后的精细管理(田间监测、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如清除杂草和病株残体、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强调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冬小麦丰产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冬小麦 病虫害防治 种子处理 土壤处理 精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现状、问题和管理对策
3
作者 唐海涛 张雄 +4 位作者 周小刚 陈德西 陈晓娟 李建伟 潘海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59-63,共5页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严重影响定殖地区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川省是全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目前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超过300种,其中确认发现的列入《重点管...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严重影响定殖地区生态环境,损害当地农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川省是全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重点防控区域,目前已发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超过300种,其中确认发现的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有32种,占整个名录的54.24%。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马铃薯晚疫病、美洲斑潜蝇等外来入侵重点防控物种都有发现,对四川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四川省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完善、专门管理机构不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和预警体系未有效运行等问题。切实加强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预警和监控、完善省级法规体系、加大科研投入、提升防治水平,强化高新技术在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公众宣传引导等,是当前应对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安全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甘薯小象甲发生危害及绿色防控技术
4
作者 何涛 尹怀中 +3 位作者 冀拯宇 曾铄程 李星月 陈晓娟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80-82,共3页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甘薯小象甲,近年来上升为四川省局部薯区的主要害虫,已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甘薯小象甲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甘薯,以幼虫危害为主。本文介绍了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甘薯小象甲危害轻重与天气、土壤...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甘薯小象甲,近年来上升为四川省局部薯区的主要害虫,已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甘薯小象甲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甘薯,以幼虫危害为主。本文介绍了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甘薯小象甲危害轻重与天气、土壤、甘薯品种的关系,提出了监测预警、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甘薯小象甲绿色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外来入侵物种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茶园蜡蚧的发生及综合防治建议
5
作者 张海婷 符慧娟 +2 位作者 曾铄程 易军 李星月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3-66,共4页
四川作为我国茶产业大省,茶叶生产规模、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茶叶生产已经成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蜡蚧作为四川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刺吸食汁危害茶树叶及枝条,严重影响茶树产... 四川作为我国茶产业大省,茶叶生产规模、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茶叶生产已经成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蜡蚧作为四川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刺吸食汁危害茶树叶及枝条,严重影响茶树产量、品质以及生长,轻者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针对近期茶园相继发生蜡蚧危害,综合阐述角蜡蚧和日本龟蜡蚧的分布范围及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提出综合防治建议及对策,为茶园蜡蚧类害虫的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角蜡蚧 日本龟蜡蚧 危害特征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猕猴桃病虫害发生、用药现状及安全风险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建义 崔永亮 +4 位作者 吕玉梅 赵浩宇 刘胜男 黄静 周小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随着猕猴桃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四川省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用药现状、安全风险,通过科研院所调研、主产区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四川省猕猴桃病... 随着猕猴桃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四川省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用药现状、安全风险,通过科研院所调研、主产区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四川省猕猴桃病虫害发生、用药现状及安全风险专项调研工作,以期为四川省猕猴桃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虫害 用药现状 安全风险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控现状及绿色防控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向运佳 余垚颖 +4 位作者 刘勇 蔡伟莉 张鸿 杨恩年 张蕾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大豆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油作物,巩固提升四川大豆产业,稳定提高大豆的自给率是保障“天府饭碗”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四川省大豆主要病虫害种类、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目前防控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病虫害防控尤其是绿色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大豆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油作物,巩固提升四川大豆产业,稳定提高大豆的自给率是保障“天府饭碗”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四川省大豆主要病虫害种类、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目前防控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病虫害防控尤其是绿色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提出了选育抗病虫品种、做好病虫监测预警、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精准使用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对策,以期为我省大豆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四川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平 王晓黎 +3 位作者 李洪浩 刘波微 沈学善 黄涛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13-17,共5页
为绿色防控马铃薯晚疫病,2012-2015年将四川省通过审定的马铃薯(Cucumis sativus)抗晚疫病新品种在昭觉县、布拖县和盐源县等10个县进行品种比较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主栽品种‘米拉’的发病率和病情指... 为绿色防控马铃薯晚疫病,2012-2015年将四川省通过审定的马铃薯(Cucumis sativus)抗晚疫病新品种在昭觉县、布拖县和盐源县等10个县进行品种比较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主栽品种‘米拉’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产量明显高于‘米拉’的产量,抗病品种增产、增收。在防治晚疫病方面,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用药量25%左右。2014年,引进比利时CARAH模型,在叙永县设置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试验点(观察圃),采用Hobo测量仪定时收集气象数据,探索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田间调查的晚疫病初次发病时间是5月30日,CARAH模型分析得到的初次发病时间是5月31日,两者结果基本一致。2015年,将晚疫病预测预报扩展到四川省7个县市,结果表明CARAH模型可以用于晚疫病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病品种 CARAH预警模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定
9
作者 黎青 魏真真 +3 位作者 王毛 雷应华 SHI Gong-jun 郭静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0-2216,共7页
[目的]对四川省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其致病基因组成,探究其致病菌的致病力,明确其生理小种类型,为小麦黄斑叶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1—2022年在四川主要小麦产区采集小麦叶枯病样本,... [目的]对四川省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其致病基因组成,探究其致病菌的致病力,明确其生理小种类型,为小麦黄斑叶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1—2022年在四川主要小麦产区采集小麦叶枯病样本,经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析,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利用致病基因(Ptr ToxA、ToxB和ToxC)扩增和小麦黄斑叶枯病鉴定系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在小麦叶枯病样本中共分离并鉴定出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菌株,均为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其在所有分离得到的小麦叶枯病病原菌中所占比例较小。对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菌落和分生孢子进行形态学观察,未发现显著差异,符合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标准。进一步对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菌株与参考基因组(ID:AM887509)的ITS序列相似性达到100%。对致病基因Ptr ToxA、ToxB、ToxC进行扩增,3个菌株在ToxA和ToxB基因的位点上均未扩增出任何片段,但在ToxC基因位点上均成功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病原菌致病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菌株在Prosper和6B365品种上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引起大面积叶片黄化,而在Glenlea和6B662品种上则未出现明显的叶片坏死或黄化症状。在四川省主要小麦产区收集到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致病菌为P.tritici-repentis生理小种3。[结论]本研究系国内首次针对P.tritici-repentis不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报道,将为我国在小麦黄斑叶枯病的防治上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斑叶枯病 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生理小种鉴定 致病性鉴定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植物精油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比较及薰衣草精油抑菌机制分析
10
作者 伏荣桃 陈诚 +3 位作者 王剑 赵黎宇 陈宇 卢代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0,共9页
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植物精油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抑菌效果,通过测定精油对菌丝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筛选作用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并进一步分析了精油对稻曲病菌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薰衣草精油对... 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植物精油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抑菌效果,通过测定精油对菌丝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筛选作用效果最佳的植物精油,并进一步分析了精油对稻曲病菌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薰衣草精油对稻曲病菌的作用效果最佳,其EC_(50)为0.249 mg/mL。薰衣草精油可降低稻曲病菌细胞中Na^(+)K^(+)-ATP酶(Na^(+)K^(+)-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ase)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ase)的活力;同时,也可降低稻曲病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含量。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在薰衣草精油处理后,稻曲病菌中有20个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同时,糖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核酸代谢途径中的一些重要调控基因表达量也发生了改变。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可通过降低病原菌能量代谢中酶活力、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含量以及干扰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酸代谢途径中重要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稻曲病菌 抑菌机制 转录组分析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1
作者 韩帅 苗明军 +2 位作者 吴婕 张河庆 席亚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6,共8页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理县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均能生长,于20℃、在V8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理县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均能生长,于20℃、在V8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子无色、表面光滑,呈不对称的钝角三角形或梭形。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引起叶片穿孔、叶脉及茎秆产生椭圆形褐色凹陷斑,与田间症状相似。结合基于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Marssonina panattoniana。选择10种商品杀菌剂对茎用莴苣炭疽病开展室内盆栽及田间的防治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嘧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代森锰锌的盆栽综合防治效果较好,均超过85%;咪鲜胺的田间防效最佳,达到8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用莴苣 炭疽病 Marssonina panattoniana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8种植物顶尖嫩叶的取食偏好性研究
12
作者 刘月悦 雷应华 +5 位作者 陈松 陈庆东 王燕平 易春燕 文刚 刘虹伶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9-63,共5页
采用培养皿将8种植物(玉米、高粱、水稻、黑麦草4种寄主植物,辣椒、红薯、柑橘、豇豆4种非寄主植物)顶尖嫩叶分区,在温度27±1℃、湿度 75%的暗箱内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以铺设滤纸区为对照(CK),于虫卵孵化开始后10 min、20 min... 采用培养皿将8种植物(玉米、高粱、水稻、黑麦草4种寄主植物,辣椒、红薯、柑橘、豇豆4种非寄主植物)顶尖嫩叶分区,在温度27±1℃、湿度 75%的暗箱内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以铺设滤纸区为对照(CK),于虫卵孵化开始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120 min、12h、24h观察记录各植物喂养区及CK区幼虫数量,分析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参试植物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虫卵孵化开始至10 min(孵化率55%左右)的刚孵化的幼虫具有一定的取食偏好性,最喜欢寄主植物玉米(幼虫分布占比28.69%)、非寄主植物辣椒(26.45%),对寄主植物黑麦、水稻和非寄主植物豇豆、红薯嫩叶取食偏好性一般(7.95%~11.37%),最不喜欢的为寄主植物高粱(0.62%)、非寄主植物柑橘(0.38%);随着虫卵完全孵化(100 min),选食红薯嫩叶的幼虫数不断增加,占比(22.85%)与玉米(21.82%)、辣椒(21.31%)的相当,初孵及开始生长的幼虫,对玉米、红薯、辣椒具有较高的选食偏好性;初孵幼虫随生长时间的延长(100 min~24 h),表现出不同的取食偏好性,24 h取食玉米嫩叶的幼虫占比(28.13%)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取食寄主植物的幼虫占比增加,取食非寄主植物红薯的幼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取食非寄主植物辣椒的幼虫量快速下降至与取食豇豆、柑橘的幼虫量相当的较低水平;供试植物中玉米为初孵幼虫和生长阶段幼虫的首选食物;初孵幼虫与生长阶段的幼虫取食偏好性存在差异,生长初期对非寄主植物红薯表现出较高的偏好性,随着生长时间延长,更偏向于取食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初孵幼虫 取食偏好性 寄主植物 非寄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份四川小麦种质资源多病害抗性鉴定与分析
13
作者 叶慧丽 夏先全 +5 位作者 项超 肖万婷 魏会廷 敬华英 陶磊 李静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0-83,共4页
为科学准确地掌握小麦地方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一步发掘四川省小麦地方种质资源特性,2022-2023年,运用人工接种病原菌和感病品种自然诱发相配合的方式,在成都、南充对56份小麦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田间成株期抗病... 为科学准确地掌握小麦地方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一步发掘四川省小麦地方种质资源特性,2022-2023年,运用人工接种病原菌和感病品种自然诱发相配合的方式,在成都、南充对56份小麦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18份材料抗条锈病,20份材料抗白粉病,19份材料抗赤霉病。11份材料同时抗2种病害,其中1份材料同时抗条锈病和白粉病,6份材料同时抗条锈病和赤霉病,4份材料同时抗白粉病和赤霉病。5份材料同时抗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抗性 种质资源 条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冬小麦播种前后植保技术要点
14
作者 夏先全 敬华英 +2 位作者 李静 陶磊 叶慧丽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5年第3期51-53,61,共4页
四川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冬小麦在其农业生产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冬小麦生长周期跨越秋冬春三季,诸多病虫害的防控关键节点集中于播种前的耕整地与种子处理阶段。因此,播种前后的植保技术对保障小麦稳产高产具有决定... 四川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冬小麦在其农业生产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冬小麦生长周期跨越秋冬春三季,诸多病虫害的防控关键节点集中于播种前的耕整地与种子处理阶段。因此,播种前后的植保技术对保障小麦稳产高产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系统探讨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的植保技术要点,旨在为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助力小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冬小麦 播种时期 植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柑橘木虱发生为害现状与综合防控技术对策
15
作者 文刚 杨阳 +7 位作者 易春燕 陶道波 雷应华 杨超 蒋鑫 肖连康 伍敏 张蓉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67-70,共4页
柑橘木虱是芸香科植物新梢期的主要害虫,更是号称“柑橘癌症”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若虫和成虫均可为害柑橘,特别是传播柑橘黄龙病并造成暴发流行,导致大量死树并毁园。文章介绍了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四川柑橘木虱发生为害现状、... 柑橘木虱是芸香科植物新梢期的主要害虫,更是号称“柑橘癌症”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若虫和成虫均可为害柑橘,特别是传播柑橘黄龙病并造成暴发流行,导致大量死树并毁园。文章介绍了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四川柑橘木虱发生为害现状、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田间普查技术,针对性地提出了柑橘木虱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四川省已发生柑橘木虱的种植区提供技术指导与参考,确保四川乃至长江上游优质柑橘产业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柑橘木虱 发生现状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茶园角蜡蚧生物学特性及绿色防控技术
16
作者 李思翰 伍兴隆 +3 位作者 肖科军 张培旭 刘虹伶 蒲德强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7-90,共4页
角蜡蚧是四川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发生范围广,部分茶园危害严重,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化学农药进行处理,但是过量或不科学化学药剂应用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带来极大风险。为了让基层技术推广人员、茶园生产管理人员、茶农... 角蜡蚧是四川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发生范围广,部分茶园危害严重,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化学农药进行处理,但是过量或不科学化学药剂应用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带来极大风险。为了让基层技术推广人员、茶园生产管理人员、茶农详细了解蚧壳虫的生物学特性,以便在生产上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笔者总结四川茶园角蜡蚧的发生、危害和分布等生物学特性及绿色防控技术,为广大茶叶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角蜡蚧 生物学特性 绿色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薯小象甲发生为害现状及综合防控对策
17
作者 文刚 尹廷柱 +7 位作者 陈庆东 刘虹伶 王毛 李晓丽 杨涛 刘雪梅 周艳 税静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95-97,共3页
四川省是我国甘薯种植大省,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的重要害虫,薯块受害后其品质与产量显著降低,近年来甘薯小象甲在四川南部甘薯种植区严重发生,并呈扩散蔓延趋势,严重危及当地甘薯产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初步弄... 四川省是我国甘薯种植大省,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的重要害虫,薯块受害后其品质与产量显著降低,近年来甘薯小象甲在四川南部甘薯种植区严重发生,并呈扩散蔓延趋势,严重危及当地甘薯产业及其延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初步弄清了甘薯小象甲在省内甘薯种植区的发生为害现状,及其田间发生为害特点与消长规律,提出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控对策,旨在为有效控制甘薯小象甲在四川的扩散蔓延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四川省甘薯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危害 发生现状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吴婕 席亚东 +2 位作者 李洪浩 王晓黎 彭化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01-2504,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从四川省12个市26个区(县/地级市)采回并分离得到的206个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EC50值与年份呈显著正相关,即所测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菌菌株对井冈霉素已...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从四川省12个市26个区(县/地级市)采回并分离得到的206个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EC50值与年份呈显著正相关,即所测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菌菌株对井冈霉素已产生抗药性,其抗性频率主要分布在5≤Rf<40区间内,属于低抗到中抗水平。根据多年监测结果,指出了四川省内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等为抗性风险较高的地区,建议加强抗药性监测工作并扩大监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抗药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山药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韩帅 张河庆 +2 位作者 吴婕 李洪浩 席亚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4,共7页
为鉴定引起山药茎蔓黑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基于rpb2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初步测定其寄主范围。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病原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3.9~5.1)μm×(1.8~2.7)μm... 为鉴定引起山药茎蔓黑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基于rpb2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初步测定其寄主范围。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病原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3.9~5.1)μm×(1.8~2.7)μm,产孢细胞瓶梗形,分生孢子器近圆形或梨形,无刚毛,具孔口,有时孔口延长形成乳突,NaOH颜色反应呈阳性,参考Phoma鉴定手册,可将其划分到section Peyronellaea。将供试菌的rpb2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其与GenBank中的Epicoccum latusicollum具有最高的同源性,支持率为97%,结合形态学特征可将其鉴定为E.latusicollum,该菌经人工接种后也能侵染番茄、辣椒和花菜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黑斑病 病原鉴定 附球菌属 rpb2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席亚东 刘波微 彭化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4-2007年分离自四川省16个地区(市、州)41个县(市)的208个有效稻瘟病菌单孢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全省最不敏感菌株EC50值(20.7794μg/mL)是最敏感菌株EC50值(0.8135μg/mL)的24.54倍。确定了四...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4-2007年分离自四川省16个地区(市、州)41个县(市)的208个有效稻瘟病菌单孢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全省最不敏感菌株EC50值(20.7794μg/mL)是最敏感菌株EC50值(0.8135μg/mL)的24.54倍。确定了四川省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基线为6.9749μg/mL。全省没有出现对稻瘟灵产生高抗药性和中抗药性菌株,大部稻瘟病菌株都表现为低抗水平(≤3),有的地区低抗菌株出现频率为0。因此,只要加强田间抗药性监测,稻瘟灵在四川水稻生产上仍可作为防治稻瘟病的有效药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稻瘟灵 抗药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