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郭小蛟 陈琳 +2 位作者 蒋鹏 高必军 张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96-99,共4页
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十三五”以来在项目经费、人才队伍、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 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十三五”以来在项目经费、人才队伍、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组织保障,完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加大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力度,加强项目申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应用导向基础研究等建议,以期为促进地方科研院所基础研究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导向 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 科研院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鲜食玉米品种审定现状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俏姮 陈小琳 +4 位作者 孔亮亮 张垚 崔阳 王佳婧 刘俊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4,共6页
鲜食玉米因其良好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受到市场的青睐。通过搜集2014—2023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鲜食玉米品种数据,对其基本情况和性状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四川省鲜食玉米品种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4—202... 鲜食玉米因其良好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受到市场的青睐。通过搜集2014—2023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鲜食玉米品种数据,对其基本情况和性状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四川省鲜食玉米品种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4—2023年四川省共审定鲜食玉米品种95个,省内科研单位的育种主导优势地位凸显;品种审定数量前期发展缓慢,自2020年起迅速增多,甜加糯玉米逐渐成为主流审定类型;甜玉米籽粒颜色以黄色为主,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以白色为主色调;审定品种全生育期以85~90 d居多,产量和品质均较对照有所提高,但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高抗玉米主要病害的品种匮乏。针对鲜食玉米品种审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加快多元化品种培育,强化品种综合抗性,优化审定标准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鲜食玉米 品种 审定 性状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酿酒专用水稻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作者 郭小蛟 陈琳 +4 位作者 刘茂柯 蒋鹏 高必军 黄婷 张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25-129,共5页
四川白酒正致力于构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白酒质量的提高是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白酒行业对酿酒原粮品质要求的全面提升,酿酒专用水稻作为多粮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原料备受关注。为助推酿酒专用水稻产业发展,文章分析... 四川白酒正致力于构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白酒质量的提高是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白酒行业对酿酒原粮品质要求的全面提升,酿酒专用水稻作为多粮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原料备受关注。为助推酿酒专用水稻产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四川省酿酒专用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品种选育与更新、建立酿酒专用水稻品质标准、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加强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对策,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对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产业 川酒 酿酒专用粮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油菜后高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琳 倪先林 +4 位作者 赵甘霖 龙文靖 孙远涛 向箭宇 刘天朋 《中国种业》 2024年第2期166-167,共2页
为积极推动四川省“川酒”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出四川丘陵区油菜后优选品种、适期播种、适龄移栽、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的高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以期为田间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高粱 轻简 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高粱-油菜周年轮作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天朋 龙文靖 +5 位作者 冯军 孙远涛 李元 向箭宇 黄磊 倪先林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2期56-57,共2页
四川丘陵区高粱—油菜周年轮作模式在泸州市泸县与江阳区、自贡市富顺县、南充嘉陵区等地得到了示范推广,核心示范区面积2000hm^(2),辐射带动周边2万余hm^(2)的区域。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得益于政府主导和政策推动,强化了科技支撑,注重效... 四川丘陵区高粱—油菜周年轮作模式在泸州市泸县与江阳区、自贡市富顺县、南充嘉陵区等地得到了示范推广,核心示范区面积2000hm^(2),辐射带动周边2万余hm^(2)的区域。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得益于政府主导和政策推动,强化了科技支撑,注重效益优先并采用了订单种植的方式,在核心区实现了统一育苗、统防统收的高效管理。技术要点包括优选品种,适期播种确保茬口衔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有机无机肥相结合,合理密植以构建高产群体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丘陵区 高粱 油菜 周年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都都市圈的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梦雪 李炳波 +1 位作者 易丹钦 刘茂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1-275,共5页
当前我国白酒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呈现优势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发展趋势。该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概述了四川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成都都市圈发展机... 当前我国白酒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呈现优势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发展趋势。该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概述了四川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成都都市圈发展机遇,从4个方面提出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包括构建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建设优质白酒示范园区、打造白酒产业品牌高地、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等,从而为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对其他省市白酒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成都都市圈 白酒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理化品质对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茂柯 刘瑶 +6 位作者 田新惠 秦俭 王思思 马超 唐玉明 冯军 刘成元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两个不同类型(低直链淀粉和高直链淀粉)的5个稻米品种开展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酿造试验,解析稻米理化品质对白酒生产的影响。对不同品种稻米的产酒率进行统计,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不同稻米品... 对两个不同类型(低直链淀粉和高直链淀粉)的5个稻米品种开展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酿造试验,解析稻米理化品质对白酒生产的影响。对不同品种稻米的产酒率进行统计,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显示,不同稻米品种的出酒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酒样香味物质的结构组成因稻米类型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两类稻米酒样中获得异戊醇、异丁醇、己酸乙酯等11个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香味物质(P<0.05),其均在高直链淀粉稻米酒样中的含量较高。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高直链淀粉稻米酒样的感官风味优于低直链稻米品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的粒长、长宽比、蛋白质、脂肪是酒样感官评分的负向影响因子,垩白粒率、垩白度是酒样感官评分的正向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酿酒稻米的品种选用及优化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酿造原料 理化品质 香气物质 水稻 直链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氮肥盈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应
8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6 位作者 郭晓艺 蒋鹏 张林 朱永川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2-1562,共11页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为试材,设置再生稻季疏穴0、25%、50%、75%、100%和预留次年头季稻氮肥用量的处理,通过再生稻发苗盛期疏穴塑造再生稻产量差,导致稻田不同氮素残留量,探究上年氮素残留与次年头季稻节氮关系。研究表明,氮残留量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比再生稻高15.48%,而稻谷氮素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则分别比再生稻低5.56%和16.51%。头季稻与再生稻的氮利用率呈正相关。粒芽肥(^(15)N)大部分被当年头季稻吸收,间接促进再生芽发苗,直接被再生稻吸收利用较少,并残留于土壤中供次年头季稻利用。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上年再生稻氮残留量和次年头季稻节氮量均随着上年再生稻疏穴率增加而增加。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年再生稻产量在0~4125 kg∙hm^(−2)范围内,次年头季稻可按当地高产施氮水平减少施氮量99.11~0.11 kg∙hm^(−2)。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下降,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增加,说明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提高再生稻产量是减少稻田氮盈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氮肥残留 节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德粳5号选育及西南低纬平丘区粳稻育种思考
9
作者 李昭祥 秦俭 +3 位作者 杨莉 罗婧 蒋开锋 唐彬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1,119,共4页
本文介绍了德粳5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讨论了西南低纬平丘区粳稻育种路线。德粳5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适宜西南低纬平丘区种植的中熟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耐高温、优质、籽粒镉低积累... 本文介绍了德粳5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讨论了西南低纬平丘区粳稻育种路线。德粳5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适宜西南低纬平丘区种植的中熟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耐高温、优质、籽粒镉低积累等特性。该品种于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优质 耐高温 镉低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10
作者 刘茂 张林 +7 位作者 蒋鹏 郭晓艺 郑雪彬 周兴兵 朱永川 郭长春 田绍平 徐富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5,共6页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施肥技术相比,在保持相近产量水平下,新研发的施肥技术可节省肥料用量3.70~8.70 kg/667 m^(2),减少施肥次数3次,节省施肥人工费68.0~75.0元/667 m^(2)。此技术为四川冬水田区域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施肥效率 复混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品香优9205的选育
11
作者 罗婧 李昭祥 +6 位作者 张涛 高磊 秦俭 曹应江 杨乾华 杨莉 蒋开锋 《中国种业》 2025年第8期171-173,共3页
品香优920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选育的香型杂交稻品种,母本是自育香型、优质、高配合力不育系品香A,父本是自育耐热、抗病恢复系德恢9205。该组合于2020-202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西南产学... 品香优920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选育的香型杂交稻品种,母本是自育香型、优质、高配合力不育系品香A,父本是自育耐热、抗病恢复系德恢9205。该组合于2020-202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西南产学研水稻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20100。品香优9205结实率85.6%,耐热性鉴定为3级,米质达到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优质二级;2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4.1、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同时兼备耐热性强、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等突出优点。主要介绍品香优920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制种技术要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香优9205 耐热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冬水田优质杂交中稻机械化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6 位作者 郭晓艺 郭长春 刘茂 朱永川 周兴兵 熊洪 蒋鹏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6期124-126,共3页
采用集成的优质杂交中稻机械化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培育塑盘机插秧苗、本田高产高效栽培、严控稻谷干燥水分等。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优质稻品种(国标二级以上)机械化轻简化高产示范3932.67 hm^(2),平均产量达635.9... 采用集成的优质杂交中稻机械化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培育塑盘机插秧苗、本田高产高效栽培、严控稻谷干燥水分等。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优质稻品种(国标二级以上)机械化轻简化高产示范3932.67 hm^(2),平均产量达635.9 kg/667 m^(2),其中“百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产量达702.7 kg/667 m^(2)。示范区单产较前三年均值增产13.36%,机械化稻田比例提高54.49%、氮肥投入减少10.31%、增收节支354.7元/667 m^(2)。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提高了稻米品质与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机械化 轻简化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倒伏杂交水稻组合玉龙优1901的选育
13
作者 袁小珍 杨波 +3 位作者 刘洁 付唯 付强 李耘 《中国种业》 2025年第8期161-163,167,共4页
玉龙优190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利用自主选育的抗倒伏、优质不育系玉龙1A与自主选育的抗倒伏、优质、耐热恢复系泸恢1901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抗倒伏性强,丰产、稳产性较... 玉龙优190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利用自主选育的抗倒伏、优质不育系玉龙1A与自主选育的抗倒伏、优质、耐热恢复系泸恢1901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抗倒伏性强,丰产、稳产性较好,适宜现代农业轻简化栽培收获;稻米品质达到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标准;2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3.7、2.8,2年四川省水稻迟熟组区域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表现为中感。2023年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31012)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230005)。对玉龙优1901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制种技术要点等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优1901 选育 杂交水稻 抗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Bio测序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及其代谢特性变化
14
作者 刘瑶 田新惠 +5 位作者 马超 王思思 唐玉明 冯军 刘成元 刘茂柯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利用16S r RNA基因全长测序技术PacBio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性变化,并对细菌菌群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可分为变化期(0~14 d)和稳... 利用16S r RNA基因全长测序技术PacBio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性变化,并对细菌菌群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可分为变化期(0~14 d)和稳定期(14~80 d)。在种水平上注释到12种优势细菌(相对丰度≥1.00%),其中,金山醋酸乳杆菌(Acetilactobacillus jinshanensis)从酿造14 d开始相对丰度>90%。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未命名的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sp.)、丝状菌(Thiothrix eikelboomii)相关的物质数量较多,2,4-二叔丁基苯酚和戊酸乙酯几乎与所有优势细菌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白酒酿造相关的代谢通路中甘氨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的相对丰度在发酵过程中提高,但氨基酸代谢、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的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浓香型白酒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造型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川糯粱6号的选育与应用
15
作者 孙远涛 龙文靖 +5 位作者 黄磊 刘天朋 赵甘霖 向箭宇 李元 倪先林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宜机收的糯高粱新品种,以满足四川等地对酿酒原粮的需求。【方法】用自育不育系54A和自育恢复系21R配组选育新品种。【结果】育成酿造型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川糯粱6号,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登记...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宜机收的糯高粱新品种,以满足四川等地对酿酒原粮的需求。【方法】用自育不育系54A和自育恢复系21R配组选育新品种。【结果】育成酿造型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川糯粱6号,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2510054)。该品种苗期长势强,耐密植,植株整齐度中等,抗逆性强,高抗炭疽病、叶部病害,抗蚜虫,穗纺锤形。川糯粱6号在四川南部3月上旬春播生育期114 d,属中熟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2018年产量为508.4 kg/667m^(2),较对照川糯粱15号增产19.9%;2019年产量为464.8 kg/667m^(2),较川糯粱15号增产23.8%,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486.6 kg/667m^(2),排名第一,较川糯粱15号增产21.7%。2022年参加四川省品种展示,产量为502.1 kg/667m^(2),较川糯粱15号增产18.6%,籽粒红色,籽粒总淀粉含量73.32%,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80%,粗蛋白含量10.89%,脂肪含量4.29%,单宁含量0.84%。【结论】川糯粱6号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具有高产稳产、酿酒品质优、抗性好、宜机收等特点,属于酿造专用杂交糯高粱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川糯粱6号 品种选育 高产优质 宜机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伏旱区杂交水稻亲本开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
16
作者 杨波 刘洁 +4 位作者 袁小珍 付强 郭小蛟 陈琳 李耘 《中国种业》 2025年第8期116-124,共9页
为了明确西南伏旱稻区杂交水稻亲本的耐热性、培育耐热性强的品种,同时挖掘出耐热的优异水稻种质资源。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利用自然高温,对西南伏旱稻区选育的49个亲本材料进行开花期耐热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西南伏旱稻区各育种单位选... 为了明确西南伏旱稻区杂交水稻亲本的耐热性、培育耐热性强的品种,同时挖掘出耐热的优异水稻种质资源。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利用自然高温,对西南伏旱稻区选育的49个亲本材料进行开花期耐热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西南伏旱稻区各育种单位选育的亲本材料耐热性集中在耐热(3级)、较耐热(5级)等级,占比达75.51%。从材料类型来看,恢复系强耐热(1级)、耐热(3级)等级分别占10.34%、72.41%;保持系强耐热(1级)、耐热(3级)等级分别占5.00%、20.00%。西南伏旱稻区各育种单位选育的材料耐热性整体中等偏上,恢复系耐热性强于保持系,需加强耐热保持系的选择。Q恢52、缙恢12、泸恢1611、神农4B等4份材料耐热性为强耐热(1级)等级,可作为优异耐热性种质资源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开花期 杂交水稻 高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新品种蜀油杂103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冉科 雍晓平 +3 位作者 杨峰 李晓梅 孔垂豹 冉茂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5期187-189,共3页
蜀油杂103是以不育系1759A作母本、自交系7010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平均产量3099.00 kg/hm^(2),比对照增产9.77%,种子芥酸含量为0.144%,商品籽硫苷含量为22.78μmol/g(饼),商品籽含油量为50.17%。2023年12月通过农业... 蜀油杂103是以不育系1759A作母本、自交系7010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平均产量3099.00 kg/hm^(2),比对照增产9.77%,种子芥酸含量为0.144%,商品籽硫苷含量为22.78μmol/g(饼),商品籽含油量为50.17%。2023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该品种产量高、含油量高、品质优,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生态区秋冬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蜀油杂103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造常规糯高粱金糯红91的选育
18
作者 孙远涛 龙文靖 +4 位作者 黄磊 刘天朋 向箭宇 李元 倪先林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高粱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粮,也是四川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助力优异常规糯高粱新品种金糯红91的推广和应用,着重介绍了金糯红9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金糯红91是以恢复系099R和恢1R杂交后,经多年系谱选择育成的酿造型常规... 高粱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粮,也是四川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助力优异常规糯高粱新品种金糯红91的推广和应用,着重介绍了金糯红9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金糯红91是以恢复系099R和恢1R杂交后,经多年系谱选择育成的酿造型常规中熟糯高粱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510025。该品种具有宜机收、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等特性,区域试验中每667m^(2)平均产量440.9kg,比对照青壳洋高粱平均增产32.3%,适于春、夏两季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带种植。金糯红91作为株高较矮、耐密植的常规糯质高粱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糯红91 选育 高产 优质 酿造专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酿酒专用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郭长春 徐富贤 +7 位作者 周兴兵 贾敏 郭晓艺 蒋鹏 朱永川 刘茂 田绍平 张林 《作物研究》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为明确施氮对酿酒专用稻产量和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酿酒专用稻旌康优珍酿为材料,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裂区试验,以施氮量为主区(0、105、150、195 kg/hm^(2)),以氮肥运筹方式为副区,设置N1(... 为明确施氮对酿酒专用稻产量和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酿酒专用稻旌康优珍酿为材料,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裂区试验,以施氮量为主区(0、105、150、195 kg/hm^(2)),以氮肥运筹方式为副区,设置N1(基肥∶蘖肥∶穗肥=7∶3∶0)、N2(基肥∶蘖肥∶穗肥=6∶0∶4)、N3(基肥∶蘖肥∶穗肥=10∶0∶0)3个水平,对不同处理酿酒专用稻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对酿酒专用稻旌康优珍酿的产量与产量构成以及酿酒相关的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施氮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6∶0∶4的处理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在保障足额苗数的同时,提高了有效穗数,并保持相对较高的结实率,因此增产效果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酿酒专用稻旌康优珍酿的实际产量与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施氮量和运筹方式处理组合酿酒专用稻稻米的长宽比和垩白度、垩白粒率、蛋白质、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较不施氮处理(T0)提高了6.31%和4.62、17.49、0.37、1.89、8.52百分点。与N2处理相比,N1酿酒专用稻稻米的长宽比和垩白度、蛋白质、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分别降低3.78%和4.89、0.57、0.29、1.47百分点,N3处理则分别降低了2.52%和2.07、0.59、0.26、1.81百分点。总体来看,酿酒专用稻品种旌康优珍酿在合理的氮肥用量及运筹策略下,总淀粉含量可达到或超过83.38%,直链淀粉含量不低于25.54%,垩白度不低于20.23%,完全能满足酿酒专用稻的各项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稻米品质 酿酒专用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市再生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现状浅析与发展策略探讨
20
作者 胡鑫 刘福华 +2 位作者 胡晓阳 姜铖 张林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70-76,共7页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上休眠腋芽萌发成穗而再收获一季的水稻,这种“一种两收”的水稻栽培方式,对粮食增产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宜宾市再生稻蓄留面积逐步扩大,通过总结宜宾市再生稻的生产现状,浅析再生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存...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上休眠腋芽萌发成穗而再收获一季的水稻,这种“一种两收”的水稻栽培方式,对粮食增产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宜宾市再生稻蓄留面积逐步扩大,通过总结宜宾市再生稻的生产现状,浅析再生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宜宾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的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市 再生稻 农机农艺融合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