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园周年复合套种粮油作物提质增效技术
1
作者 涂美艳 何成勇 +6 位作者 王玲利 徐子鸿 宋海岩 银登贵 李靖 江国良 陈栋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9-22,共4页
针对四川地区果园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单一等问题,通过多年研究,创新提出了3种周年复合套种模式:“果+稗草+秋(冬)马铃薯免耕直播模式”(模式1),“果+大豆+蚕豆(豌豆)周年复合模式”(模式2),“果+罗勒草+羊肚菌周年复合模式”(模式3... 针对四川地区果园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单一等问题,通过多年研究,创新提出了3种周年复合套种模式:“果+稗草+秋(冬)马铃薯免耕直播模式”(模式1),“果+大豆+蚕豆(豌豆)周年复合模式”(模式2),“果+罗勒草+羊肚菌周年复合模式”(模式3)。系统阐述了各模式优点、技术要点及综合效益,可分别适用于四川山区(模式1)、丘陵区和平原区(模式2)、川西高原和高附加值果园(模式3),可因地制宜推广,实现果园生产“生态-经济”双赢,为果园生态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套种 马铃薯 豆类 羊肚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3个早熟桃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海岩 涂美艳 +7 位作者 江国良 李靖 王玲利 何成勇 赵科 王晓岸 高甜甜 陈栋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为引进和筛选适宜攀西地区发展的特色早熟桃新品种,本研究团队以“中桃红玉”“中桃金魁”和“黄玉1号”为试材,对引种攀西地区后的物候期、果实外观性状和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3个早熟桃品种在攀西地区的始花期与成... 为引进和筛选适宜攀西地区发展的特色早熟桃新品种,本研究团队以“中桃红玉”“中桃金魁”和“黄玉1号”为试材,对引种攀西地区后的物候期、果实外观性状和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3个早熟桃品种在攀西地区的始花期与成都地区相近,果实发育期和植株年生长周期均出现增长的趋势,但果实成熟期均在6月中旬之前,保持了早熟特征。“黄玉1号”(红莫)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且平均单果重最大,3个早熟桃品种在攀西地区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4.0%以上。本研究团队在攀西地区引进的3个桃新品种均表现出早熟和较好的风味品质,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早熟桃 新品种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地区山茶栽培技术简介
3
作者 涂勋良 万斌 +1 位作者 蒋彧 秦帆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8期88-92,共5页
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传统观赏名花,花色、花型丰富,适合在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为了给四川地区山茶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和生产指导,从繁殖方式、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四川山茶栽... 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传统观赏名花,花色、花型丰富,适合在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为了给四川地区山茶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和生产指导,从繁殖方式、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四川山茶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栽培技术 花期调控 病虫害防治 四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栽培管理因素对攀西早熟桃植株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宋海岩 王晓岸 +9 位作者 涂美艳 赵科 江国良 孙淑霞 李靖 王玲利 何成勇 徐子鸿 银登贵 陈栋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为充分发挥攀西地区光热资源优势,创新优化早熟桃配套栽培技术,以攀西地区4个早熟桃品种的2~3年生植株为试材,比较了叶面喷施多效唑、夏季修剪以及种植密度等栽培管理因素对早熟桃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谢花后30 d左右树冠喷施... 为充分发挥攀西地区光热资源优势,创新优化早熟桃配套栽培技术,以攀西地区4个早熟桃品种的2~3年生植株为试材,比较了叶面喷施多效唑、夏季修剪以及种植密度等栽培管理因素对早熟桃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谢花后30 d左右树冠喷施多效唑显著抑制了“中桃红玉”桃树春梢生长,但提高了单株挂果量和冠层叶片温度;夏季修剪均促进了“中农金辉”和“优系1881”油桃二次枝的萌发,但“优系1881”抽生的二次枝主要为短枝,而“中农金辉”抽生的二次枝主要为长枝;当种植密度增加时(株行距由1.5 m×4 m变为1 m×4 m),“中桃红玉”桃的多项植株生长指标和单株挂果量显著下降,而“中桃紫玉”桃的各项生长指标未出现显著变化,但显著提高了距地面1.5 m处叶片的SPAD值和氮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冠层叶片温度。研究结果可为研发攀西地区早熟桃控梢保果和合理密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措施 攀西地区 植株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7个晚熟桃品种的栽培适应性表现
5
作者 宋海岩 赵科 +9 位作者 赵绪斌 涂美艳 江国良 孙淑霞 李靖 王玲利 何成勇 徐子鸿 银登贵 陈栋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39-42,共4页
为推动川西高原桃产区品种更新,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研究以晚湖景等3个育成品种和八月桃等4个地方品种为试材,对其在川西高原的主要物候期、果实外观性状和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7个晚熟桃品种在川西高原盐源县... 为推动川西高原桃产区品种更新,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研究以晚湖景等3个育成品种和八月桃等4个地方品种为试材,对其在川西高原的主要物候期、果实外观性状和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7个晚熟桃品种在川西高原盐源县的果实成熟期分布于7月27日—9月8日,成熟先后顺序为:晚湖景→北京24号→晚24→八月桃→片红桃→花皮桃→金秋红蜜;所有供试品种的果面着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片红桃>晚24>晚湖景>金秋红蜜>花皮桃>八月桃>北京24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八月桃>晚湖景>花皮桃>晚24>片红桃>北京24号>金秋红蜜。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晚湖景的成熟期更早并具有较好的风味品质,发展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晚熟桃 物候期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区猕猴桃野生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涂美艳 唐合均 +6 位作者 宋海岩 蒲仕华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江国良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7期59-62,共4页
四川盆周山区是我国红肉猕猴桃最大生产基地,也是猕猴桃野生资源集中分布区。2008年以来,该区域先后遭遇2次大型地震,地质灾害频发,猕猴桃野生生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资源流失严重。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四川猕猴桃野生资源分布现状,历时3年... 四川盆周山区是我国红肉猕猴桃最大生产基地,也是猕猴桃野生资源集中分布区。2008年以来,该区域先后遭遇2次大型地震,地质灾害频发,猕猴桃野生生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资源流失严重。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四川猕猴桃野生资源分布现状,历时3年,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和野外资源调查法结合,明确了盆周山区猕猴桃野生资源主要分布种类、区域、蕴藏量,发掘了一批有利用价值新材料,提出了加强猕猴桃原生境保护区建设、支持创建地方特色猕猴桃资源圃、加大野生猕猴桃抗性资源发掘利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野生资源 保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猕2号在四川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涂美艳 钟云鹏 +6 位作者 齐秀娟 孙雷明 徐子鸿 杨思林 苟林里 王玲利 方金豹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2期29-32,共4页
猕猴桃是四川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在盆周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做好四川猕猴桃品种贮备,促进品种换代升级,四川各主产区大力开展优新品种引进示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就2018年从中... 猕猴桃是四川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在盆周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做好四川猕猴桃品种贮备,促进品种换代升级,四川各主产区大力开展优新品种引进示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就2018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入四川种植的绿肉猕猴桃品种‘中猕2号’具体表现情况进行了田间观测,并针对四川气候特征,提出了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上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猕2号 引种 四川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概述
8
作者 王燕平 易春燕 +2 位作者 张翠翠 陈庆东 涂美艳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47-48,共2页
猕猴桃溃疡病是严重危害猕猴桃生产的重要细菌性病害,阻碍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检测技术是该细菌性病害防控体系的关键,笔者在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简述了近年来猕猴桃溃疡病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PSA PCR检测 血清学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和海藻酸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睿 鲜小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75-2885,共11页
【目的】探究喷施外源褪黑素和海藻酸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高山杜鹃抗热剂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以不耐热高山杜鹃品种薰衣草王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经对照组(清水,CK)和浓度组(100、200、300μmol/L褪黑素与200、30... 【目的】探究喷施外源褪黑素和海藻酸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高山杜鹃抗热剂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以不耐热高山杜鹃品种薰衣草王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经对照组(清水,CK)和浓度组(100、200、300μmol/L褪黑素与200、300、400 mg/L海藻酸)处理后进行高温胁迫(昼夜胁迫温度40℃/28℃),研究外源褪黑素和海藻酸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温胁迫的开始和持续,各处理高山杜鹃丙二醛(MDA)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随着高温胁迫的开始和持续,各处理质膜H^(+)-ATPase活性缓慢下降,质膜Ca^(2+)-ATPase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高温胁迫96 h,与同期CK相比,6个浓度组MDA含量显著低6.36%~33.68%(P<0.05,下同)、SOD活性显著高21.68%~73.96%、POD活性显著高12.92%~49.02%、CAT活性高1.25%~43.10%、GSH含量高7.70%~49.79%、质膜H^(+)-ATPase活性显著高11.61%~53.00%、质膜Ca^(2+)-ATPase活性显著高9.36%~50.8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CAT活性与SOD活性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各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和海藻酸均能降低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的MDA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和GSH含量,同时增强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缓解高温胁迫对高山杜鹃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期喷施外源褪黑素总体上各指标优于海藻酸,其中,以喷施100μmol/L褪黑素的综合效果最佳,200 mg/L海藻酸也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高温胁迫 褪黑素 海藻酸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内江市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10
作者 钟敏 何礼 +1 位作者 王玲利 徐蔚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8期17-19,共3页
内江是四川乃至西南重要的柑橘产区,属全国晚熟柑橘优势区,柑橘种植面积达3.09万hm^(2),主栽品种涵盖塔罗科系列血橙、爱媛28、不知火、春见等,品质极佳,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内江柑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基础设施薄弱、同质化竞争严... 内江是四川乃至西南重要的柑橘产区,属全国晚熟柑橘优势区,柑橘种植面积达3.09万hm^(2),主栽品种涵盖塔罗科系列血橙、爱媛28、不知火、春见等,品质极佳,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内江柑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基础设施薄弱、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不完善、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笔者通过分析内江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种植技术、强化品牌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等建议和措施,为内江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江 柑橘 发展现状 产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发育期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与果肉颜色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涂美艳 廖明安 +7 位作者 陈栋 徐子鸿 李靖 孙淑霞 王玲利 宋海岩 刘春阳 江国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44-2153,共10页
【目的】探讨猕猴桃果肉颜色差异的生理机制,为猕猴桃果肉颜色定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6个猕猴桃主栽品种为试材,选择果实发育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总酸、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淀粉、总酚、类黄... 【目的】探讨猕猴桃果肉颜色差异的生理机制,为猕猴桃果肉颜色定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6个猕猴桃主栽品种为试材,选择果实发育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总酸、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淀粉、总酚、类黄酮和主要色素含量,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研究各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与果肉颜色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品种果实发育期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红实2号’和‘金实1号’整个果实发育期保持着较高总酚、Vc和总酸含量,且在DPPH、ABTS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上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果实采收前期,‘红阳’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5个品种且酸含量最低,‘翠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各相关生理指标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类黄酮含量与各品种果实色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羟自由基清除率、Vc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与多个品种果实色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各品种果肉色素含量相关性不一致。【结论】猕猴桃果肉呈色差异与部分生理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选育时可通过父母本果肉颜色相关生理指标测试,选择与目标性状相匹配的亲本配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发育期 品质 抗氧化活性 果肉颜色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割对“Hort 16A”猕猴桃枝叶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涂美艳 陈栋 +6 位作者 李靖 孙淑霞 刘春阳 宋海岩 刘飘 江国良 廖明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为探明不同环割处理对猕猴桃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找出最适环割方法,为制定猕猴桃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Hort16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环割部位、环割时期及环割程度对猕猴桃果实品质... 【目的】为探明不同环割处理对猕猴桃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找出最适环割方法,为制定猕猴桃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Hort16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环割部位、环割时期及环割程度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结果蔓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①不同环割部位处理结果表明,初花期在主干嫁接口上方5~10 cm、双主蔓分支点上方2 cm或直径≥1.5 cm的结果母蔓分支点上方2 cm处环割一周均可显著提高果实纵经、横径和单果重,但主干环割还可显著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两主蔓环割可显著提高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结果母蔓环割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a、b及总量.②不同环割时期处理结果表明,主干上初花期环割比花后10、20 d环割的增产作用更显著,但主干上花后20 d环割的果实叶黄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最高.③不同环割程度处理结果表明,初花期主干环割1周的单果重最大,环割2周的果实叶黄素含量最高,环割3周在降酸增糖并提高结果蔓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上效果最显著.④灰色关联度分析后的排名结果显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和结果母蔓环割1周分别位于第1、2位,而初花期主干上环割1、2、3周分别位于第8、7、6位.【结论】初花期两主蔓环割1周对提高"Hort 16A"植株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Hort16A 环割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检测与重测序技术的3个李品种鉴定与遗传背景简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海岩 孙淑霞 +5 位作者 李靖 涂美艳 王玲利 徐子鸿 陈栋 江国良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1,共8页
“玉带李”“青脆李”“蜂糖李”是熟期或外观相近的四川省主栽青皮李品种。为探索快速区分这3个青皮李品种的方法,对其果实成熟期与外观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前人公布的李属种质资源77对SSR标记进行分型,并使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简析其遗... “玉带李”“青脆李”“蜂糖李”是熟期或外观相近的四川省主栽青皮李品种。为探索快速区分这3个青皮李品种的方法,对其果实成熟期与外观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前人公布的李属种质资源77对SSR标记进行分型,并使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简析其遗传背景。结果表明,29号引物和UDP98-021可以作为区分“蜂糖李”的分子标记,ASS R71可以作为区分“青脆李”的分子标记,再结合“玉带李”果实成熟期更晚和具水渍带状缝合线的特点,可以成功区分出这3个李品种。基于重测序技术的SNP、InDel变异检测及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玉带李”与其他两个品种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青脆李”“蜂糖李”遗传背景高度相似。“玉带李”可以作为“青脆李”“蜂糖李”的配套授粉品种,是李品种改良的优良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重测序技术 遗传背景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美艳 陈栋 +6 位作者 廖明安 李靖 孙淑霞 宋海岩 徐子鸿 刘春阳 江国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95-2404,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期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猕猴桃果肉颜色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红实2号’‘海沃德’‘翠玉’‘金艳’和‘金实1号’6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从花蕾期开始每2 d观测果肉颜色...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期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猕猴桃果肉颜色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红实2号’‘海沃德’‘翠玉’‘金艳’和‘金实1号’6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从花蕾期开始每2 d观测果肉颜色变化规律,选择果实发育的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4个色素代谢关键酶活性,研究色素含量与酶活性相关性。【结果】红肉品种‘红阳’和‘红实2号’从花蕾期至盛花后10 d左右中果皮均着红色或淡红色,内果皮着淡绿白色,盛花后55 d左右两品种内果皮开始着红色,且随着果实发育,颜色不断加深;绿肉品种‘海沃德’整个发育期果肉颜色变化小;黄肉品种‘金艳’随着果实发育,果肉颜色由深绿—淡绿—淡黄—黄转变;首次发现绿肉品种‘翠玉’和黄肉品种‘金实1号’在花蕾期至盛花后3~5 d与红肉品种一样存在中果皮着红色的现象;果实发育后期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积累是红肉品种着红色的主要因素,而果实发育后期较高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6.0)是绿肉品种呈绿色的主因,红肉和黄肉品种整个果实发育期均含有较高类胡萝卜素,但黄肉品种在果实采收前期更低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2.6~4.4)可能是果肉呈黄色或深黄色的主因;脱镁螯合酶在红肉和黄肉品种色素代谢中作用不明显,叶绿素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是不同果肉颜色猕猴桃品种色素代谢途径中调控的关键酶。【结论】猕猴桃果肉呈色差异并不是单一色素含量的多少造成,而与色素间比值和多个酶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肉颜色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花青素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猕猴桃避雨设施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涂美艳 王玲利 +5 位作者 徐子鸿 李靖 孙淑霞 宋海岩 陈栋 江国良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1期27-32,共6页
四川是全球首个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的选育地和全国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生产基地。但在红肉猕猴桃种植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花期低温阴雨天气频发、采前降雨较多、冬春季节溃疡病危害重等突出问题。本文以十余年来四川红肉猕猴桃产区的生产... 四川是全球首个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的选育地和全国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生产基地。但在红肉猕猴桃种植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花期低温阴雨天气频发、采前降雨较多、冬春季节溃疡病危害重等突出问题。本文以十余年来四川红肉猕猴桃产区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比较了4种红肉猕猴桃避雨设施栽培棚架类型和避雨后对果园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了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猕猴桃 避雨栽培 溃疡病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物对桃园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海岩 江国良 +7 位作者 孙淑霞 李靖 涂美艳 徐子鸿 银登贵 银西传 许红飞 陈栋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0-42,共3页
试验比较了垄上覆盖松针、地布和垄上清耕3种不同方式对桃园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覆盖可显著降低桃园土壤pH值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环境从而促进果树根系对矿物质养分的吸... 试验比较了垄上覆盖松针、地布和垄上清耕3种不同方式对桃园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覆盖可显著降低桃园土壤pH值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环境从而促进果树根系对矿物质养分的吸收。而长期地布覆盖会导致土壤pH偏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覆盖 地布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黄肉油桃新品种川油桃1号的选育与生产力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海岩 陈栋 +6 位作者 孙淑霞 李靖 涂美艳 徐子鸿 银登贵 许红飞 江国良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6-18,共3页
油桃以色艳、味甜和管理方便等优点倍受消费者和种植户青睐。目前,四川省主栽油桃品种熟期相对集中且耐贮性不强。为选育出早熟、高甜、耐贮运型油桃新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用从意大利引进的桃品种资源筛选出优良单株“04-... 油桃以色艳、味甜和管理方便等优点倍受消费者和种植户青睐。目前,四川省主栽油桃品种熟期相对集中且耐贮性不强。为选育出早熟、高甜、耐贮运型油桃新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用从意大利引进的桃品种资源筛选出优良单株“04-6-29”。该优株自花结实能力强、坐果率高、极丰产,含糖量高且耐贮运,2018年6月5日顺利通过四川省种子站组织的果树新品种田间技术鉴定,并最终命名为“川油桃1号”。“川油桃1号”是四川省自主选育的首个早熟、高甜、耐贮运黄肉油桃新品种,对于延长我省油桃应市期和加快优质特异桃种质资源的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桃 新品种 早熟 高甜 耐贮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熟杏新品种川杏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海岩 刘春阳 +7 位作者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涂美艳 徐子鸿 银登贵 许红飞 江国良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29-30,33,共3页
四川杏主要栽培品种是国外引进的早熟杏品种“凯特”和“金太阳”。为选育出适应性更强、熟期配套的杏新品种,2002年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持续开展杏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从意大利引进的杏品种资源经实生播种选育出优... 四川杏主要栽培品种是国外引进的早熟杏品种“凯特”和“金太阳”。为选育出适应性更强、熟期配套的杏新品种,2002年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持续开展杏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从意大利引进的杏品种资源经实生播种选育出优良单株,并于2020年4月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川认果2020016)。该品种平均单果重35~55g,果顶平,缝合线明显,两侧对称;果面光洁,底色金黄色,阳面着少量红晕,外观美丽;果肉橙黄色,软熟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3%~15%,汁多、味甜,可食率96%,粘核;自花结实能力强、坐果率高、极丰产,适应性强、不裂果,对延长我省杏主产区应市期和拓展杏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中熟 “川杏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6株桃杂交F1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果形遗传倾向分析
19
作者 宋海岩 刘俊宏 +7 位作者 江国良 涂美艳 孙淑霞 李靖 王玲利 徐子鸿 银登贵 陈栋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9期15-17,共3页
试验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创制的236株桃杂交F代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形的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组配制的10个桃杂交组合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具有明显的超亲现象,锦绣×胭脂脆这一组合能够获得更多的高糖F代群体。... 试验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创制的236株桃杂交F代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形的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组配制的10个桃杂交组合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具有明显的超亲现象,锦绣×胭脂脆这一组合能够获得更多的高糖F代群体。而桃杂交后代的果形遗传分析发现,圆形对椭圆、尖圆和扁圆占遗传优势,且子代果形受双亲影响较大。桃杂交F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果形遗传倾向分析有助于筛选骨干亲本和优势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桃 可溶性糖 果形 遗传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猕猴桃园小气候环境及主要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飘 林立金 +7 位作者 宋海岩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刘春阳 江国良 涂美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13-2620,共8页
【目的】四川是世界红肉猕猴桃最大生产基地,避雨栽培成为四川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必备技术之一,本研究重点探讨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发育期果园小气候环境及主要病害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 【目的】四川是世界红肉猕猴桃最大生产基地,避雨栽培成为四川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必备技术之一,本研究重点探讨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发育期果园小气候环境及主要病害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空气温湿度、树冠上下光照强度、0~20 cm土层化学性质以及秋季褐斑病、春季溃疡病发生情况。【结果】与露地栽培(CK)相比,MS和RS栽培的树冠上下光照强度均明显下降,最高减少67.66%;盖棚后春季棚内温度较露地高,但夏秋季较露地低;空气相对湿度以MS栽培最高,露地栽培(CK)次之,RS栽培最低;棚内土壤pH值较露地有所上升,且在夏季高温季节表现最突出;MS和RS栽培对0~20 cm土层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但能显著提高5、6月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和7、8月份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并降低7、8月份土壤碱解氮含量,从而为猕猴桃果实品质形成提供有利营养条件;MS和RS栽培的猕猴桃褐斑病和溃疡病发病株率与病情指数较CK显著下降。【结论】避雨栽培虽然一定程度降低了果实发育期树冠上下光照强度,增加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但能有效控制猕猴桃褐斑病和溃疡病的发生,并为猕猴桃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提供较为适宜的土壤营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避雨栽培 微环境 病害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