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加工产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1
作者 黄巧莲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4期76-7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产品加工产业如何更有效地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展。采用定量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四川省内不同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深入探究了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产品加工产业如何更有效地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展。采用定量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四川省内不同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深入探究了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四川农产品加工产业虽然在过去几年内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多重问题。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着重强调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的双重驱动作用。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农产品加工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深入融合,提出了基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模型。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农产品加工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为四川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农产品 乡村振兴 协同发展 加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县豆瓣中微生物及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倩 赵驰 +2 位作者 李治华 董玲 左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240,共7页
郫县豆瓣特殊的发酵工艺赋予了其别具一格的香气特征。研究表明郫县豆瓣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文章综述了郫县豆瓣中微生物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后续优化郫县豆瓣的工艺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 郫县豆瓣特殊的发酵工艺赋予了其别具一格的香气特征。研究表明郫县豆瓣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文章综述了郫县豆瓣中微生物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后续优化郫县豆瓣的工艺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微生物 挥发性成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有机酸发酵对四川泡菜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黄玉立 葛黎红 +4 位作者 郭才富 杨梦露 梅源 赖海梅 赵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217,共6页
该研究通过测定添加0.089 mol/L乳酸、乙酸和柠檬酸以及未添加有机酸(CK组)发酵萝卜泡菜的理化指标、色泽、质构、有机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探讨有机酸添加对萝卜泡菜发酵进程、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5 d时,与CK组相比,乙... 该研究通过测定添加0.089 mol/L乳酸、乙酸和柠檬酸以及未添加有机酸(CK组)发酵萝卜泡菜的理化指标、色泽、质构、有机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探讨有机酸添加对萝卜泡菜发酵进程、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5 d时,与CK组相比,乙酸组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有机酸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组和乙酸组b*值显著升高(P<0.05);柠檬酸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乙酸组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脆度显著升高(P<0.05);柠檬酸组总酸含量和有机酸组成变化较大,而乳酸组有机酸组成更为丰富;乳酸组和柠檬酸组挥发性风味物质更相似,更有利于酯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产生。综上,乳酸的添加对萝卜泡菜的整体影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泡菜 有机酸 品质 色泽 质构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发酵对萝卜泡菜品质及微生物变化研究
4
作者 曾雪晴 葛黎红 +3 位作者 贾欣阳 黄富德 王雅利 赵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4,共7页
温度是影响泡菜发酵及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采用恒温发酵(25℃持续发酵18 d)及变温发酵(25℃发酵3 d随后转移至5℃继续发酵15 d)两种方式制备萝卜泡菜,通过测定两组样品发酵过程中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质构及颜色参数,探究变温发酵对萝... 温度是影响泡菜发酵及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采用恒温发酵(25℃持续发酵18 d)及变温发酵(25℃发酵3 d随后转移至5℃继续发酵15 d)两种方式制备萝卜泡菜,通过测定两组样品发酵过程中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质构及颜色参数,探究变温发酵对萝卜泡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恒温发酵,变温发酵萝卜泡菜的p H(3.63)和乳酸含量(6.09 mg/m L)更高、总酸(0.37 g/100 g)和乙酸(0.91 mg/m L)含量更低。变温发酵萝卜泡菜的乳酸菌数[6.75 lg(CFU/m L)]、菌落总数[6.42 lg(CFU/m L)]及酵母菌数[4.57 lg(CFU/m L)]均高于恒温发酵萝卜泡菜。两组样品优势真菌属均为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khstania),但变温发酵萝卜泡菜的相对丰度更高(77.7%),且白色念珠菌属(Candida)的相对丰度更低(20.5%)。变温发酵萝卜泡菜具有更佳的硬度、咀嚼性及鲜亮的色泽状态。综上,变温发酵不仅能使泡菜快速成熟促进泡菜香味形成,还可在后续贮藏或运输过程中保持泡菜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泡菜 变温发酵 微生物 有机酸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青稞麸皮花青素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古春梅 余鳗游 +3 位作者 夏陈 刘廷辉 刘刚 邓俊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53,共7页
采用酸性甲醇溶液提取黑青稞麸皮中的花青素,并分离得到2个花青素单体,经核磁共振和质谱数据鉴定为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6″-O-丙二酰)-β-葡萄糖苷。结果表明: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矢车菊... 采用酸性甲醇溶液提取黑青稞麸皮中的花青素,并分离得到2个花青素单体,经核磁共振和质谱数据鉴定为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6″-O-丙二酰)-β-葡萄糖苷。结果表明: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矢车菊素-3-O-(6″-O-丙二酰)-β-葡萄糖苷,其ABTS^(+)·和DPPH·IC_(50)分别为51.98±1.75、(212.43±2.76)μg/mL,总还原力为13.06 mol Fe^(2+)/g。2种花青素单体均表现出良好的体外降血糖活性,且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矢车菊素-3-O-(6"-O-丙二酰)-β-葡萄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青稞麸皮 花青素 结构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不同部分营养成分、功能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6
作者 古春梅 余鳗游 +3 位作者 郭怡 邓俊琳 刘刚 夏陈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6,共6页
以“康青6号”黄青稞为材料,比较青稞全谷、青稞米和青稞麸皮的营养成分、矿物质成分、氨基酸组成、功能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稞全谷的总淀粉、粗蛋白质、β-葡聚糖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可达2.16。与青稞全谷相比,青... 以“康青6号”黄青稞为材料,比较青稞全谷、青稞米和青稞麸皮的营养成分、矿物质成分、氨基酸组成、功能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稞全谷的总淀粉、粗蛋白质、β-葡聚糖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指数可达2.16。与青稞全谷相比,青稞米的营养成分含量、矿物质成分(除P)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质量浓度500~1500μg/mL范围内)、还原能力均减小,但二者的水分、β-葡聚糖、总多酚以及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青稞麸皮富含K、Zn、Ca、Na、Fe等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均高于青稞全谷和青稞米,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青稞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陈盛相 徐志颖 +6 位作者 杨雪 张海波 王云 李春华 刘飞 唐晓波 张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4-282,共9页
结合感官、色差、主要滋味及香气成分揭示滚筒杀青(GT)、理条杀青(LT)、光波杀青(GB)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B的整体感官品质最优,结合色差分析,其外形色泽鲜亮,滋味鲜醇回甘(可溶性糖与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嫩栗... 结合感官、色差、主要滋味及香气成分揭示滚筒杀青(GT)、理条杀青(LT)、光波杀青(GB)对‘白牛早’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B的整体感官品质最优,结合色差分析,其外形色泽鲜亮,滋味鲜醇回甘(可溶性糖与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嫩栗香特征。GT因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咖啡碱含量高导致苦涩味较重。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筛选出茶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8种关键滋味成分,其中γ-氨基丁酸可作为区分GB与GT、LT之间品质差异的特征标志物质;结合剂量比阈因子与滋味成分含量分析,咖啡碱、EGCG、ECG、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是不同杀青方式所制‘白牛早’绿茶滋味差异的物质基础,GT苦涩味较重,GB和LT则更加鲜爽、回甘。香气成分通过VIP>1筛选出15种关键香气差异化合物,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顺式-3-己烯己酸酯、叔丁醇、芳樟醇、顺式芳樟醇氧化物为3种杀青方式的主要活性香气成分,其中芳樟醇和顺式-3-己烯己酸酯可能是GT、LT栗香高于GB的关键成分。综合分析,3种杀青方式对‘白牛早’绿茶的风味品质影响的排序为:GB>LT>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牛早’绿茶 杀青方式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对浓香型大曲品质、微生物群落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8
作者 罗江陶 赵驰 +4 位作者 汤奥星 张凤菊 杜禹锋 李治华 蒲宗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33-141,共9页
本研究采用理化分析、感官评价、扩增子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对12个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性状、制曲品质、大曲中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更... 本研究采用理化分析、感官评价、扩增子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对12个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性状、制曲品质、大曲中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更适宜于生产优质大曲。扩增子分析发现各小麦品种所制大曲中的优势细菌为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泛菌属(Pantoea)、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优势真菌则为嗜热青霉属(Thermomyce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扣囊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和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相关性分析发现嗜热青霉属、扣囊复膜孢酵母属、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根霉属(Rhizopus)和根黏孢霉属(Rhizomucor)与部分大曲感官品质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明串珠菌属则与部分大曲感官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真菌对大曲品质可能具有更大的贡献。代谢组分析发现木糖醇和甘油酸等代谢物不仅是影响大曲质量的关键组分,同时也是区分不同小麦品种所制大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揭示了优质制曲小麦的关键性指标参数,可为制曲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优质大曲发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制曲 微生物群落结构 代谢组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黄草茎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其成分分析
9
作者 刘佳 夏陈 +3 位作者 邓俊琳 余鳗游 朱永清 向卓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2,共8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结合成分含量并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法、聚类热图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评价不同产地赶黄草茎的质量。结果表明:建立的赶黄草茎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6个共有峰,分别是紫云英苷、...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结合成分含量并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法、聚类热图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评价不同产地赶黄草茎的质量。结果表明:建立的赶黄草茎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6个共有峰,分别是紫云英苷、乔松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乔松素-7-O-(3″-O-没食子酰基-4″,6″-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葡萄糖苷(PGHG)和赶黄草茎苷A;16批赶黄草茎相似度为0.777~0.998;16批赶黄草茎样品中14种化合物含量之间有显著差异。通过聚类热图分析将16批赶黄草茎样品分为3类,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样品与其他产地样品能被完全区分;OPLS-DA共筛选出9个质量差异标志性成分。建立的赶黄草茎UPLC指纹图谱及14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其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稳定可行,可为赶黄草茎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茎 指纹图谱 聚类热图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蓝莓汁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廖茂雯 韩琛 +6 位作者 刘玮 李艳琳 陈昌琳 袁怀瑜 周艳 李可 李华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3,共15页
为了解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蓝莓汁在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新鲜巴尔德温为原料,利用植物乳酸菌b-1发酵蓝莓汁,研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活菌数的变化,并利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 为了解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蓝莓汁在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新鲜巴尔德温为原料,利用植物乳酸菌b-1发酵蓝莓汁,研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活菌数的变化,并利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测定蓝莓汁的有机酸和风味代谢物,分析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风味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24 h的蓝莓汁中的活菌数达到了108 CFU/mL;储藏28 d后活菌数为6.4×107 CFU/mL。蓝莓汁发酵期间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逐渐增加,而pH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在蓝莓汁发酵和贮藏过程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其中乳酸是发酵后的产物。贮藏过程中发酵蓝莓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布为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烷类>烯类。基于PCoA和OPLS-DA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的蓝莓果汁在发酵期和贮藏期的风味代谢物差异较大,分别检测到14种、9种差异代谢物,且发酵阶段发酵蓝莓汁中芳樟醇和香叶醇的相对含量有所上升,增强了果汁的柑橘香、花香和玫瑰香气。该研究为植物乳杆菌在蓝莓发酵果汁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汁 植物乳杆菌 GC-MS PCoA 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性溶剂提取黑青稞麸皮多酚及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月杭 邱爱东 +3 位作者 夏陈 李华佳 万燕 邓俊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0,共7页
分别用不同体积分数的酸性溶剂提取黑青稞麸皮中的多酚,对多酚提取液的营养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进行分析,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体积分数,下同)甲酸40%丙酮提取的多酚提取液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均最高;1... 分别用不同体积分数的酸性溶剂提取黑青稞麸皮中的多酚,对多酚提取液的营养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进行分析,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体积分数,下同)甲酸40%丙酮提取的多酚提取液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均最高;1%甲酸80%丙酮提取的多酚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质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柯伊利素-7-O-葡萄糖苷、柯伊利素的含量与多酚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降血糖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青稞麸皮 花青素 Α-葡萄糖苷酶 体外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处理方法对赶黄草功效成分、体外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红春 夏陈 +3 位作者 邓俊琳 余鳗游 刘刚 向卓亚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1,共8页
[目的]探究加工方法对赶黄草的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净制、酒灸、醋灸、盐灸和姜灸5种处理方法对赶黄草的功能成分、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处理前后的功能成分差异性,采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模... [目的]探究加工方法对赶黄草的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净制、酒灸、醋灸、盐灸和姜灸5种处理方法对赶黄草的功能成分、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处理前后的功能成分差异性,采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模型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检测处理后赶黄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4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净制后的赶黄草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方法(P<0.05),盐灸和酒灸的次之,醋灸的最低。酒灸后的赶黄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盐灸的最弱。酒灸后的赶黄草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IC_(50)值分别为33.52,35.86μg/m L;醋灸后的赶黄草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弱,其IC_(50)值分别为43.90,54.87μg/m L。赶黄草中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没食子酸、山奈酚-3-O-芸香糖苷、乔松素和芦丁。[结论]酒灸是赶黄草的最佳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处理方法 功能成分 抑菌能力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中的特性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军 冯晓红 +5 位作者 李可 田新惠 袁杰 赵兴同 何俊尧 刘瑶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在果酒生产中,酵母及其衍生物具有关键作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共同参与并决定果酒的风格与品质;酵母衍生物在果酒发酵阶段可提高酵母活力、增强发酵效率,在发酵后阶... 在果酒生产中,酵母及其衍生物具有关键作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共同参与并决定果酒的风格与品质;酵母衍生物在果酒发酵阶段可提高酵母活力、增强发酵效率,在发酵后阶段可促进酒体协调、提升感官品质。因此,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过程中有天然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有关酵母及其衍生物在果酒酿造过程中的协同应用主要集中在葡萄酒上,在其他果酒上的系统研究仍鲜见报道。该文综述果酒酿造常用酿酒酵母、非酿酒酵母种类、特性、功能及在果酒酿造中的应用,介绍酵母衍生物的酿造特性及功能作用,旨在为我国果酒产业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酒 酿酒酵母 非酿酒酵母 酵母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采后常温货架品质变化对比分析
14
作者 罗静红 唐月明 +5 位作者 梁根云 李春 杨艺雯 刘信之 刘小俊 高佳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19,共11页
为对比分析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品种采后品质变化特性,筛选耐贮运黄瓜品种,以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种植的4个华南型黄瓜品种(‘川绿2号’‘川绿5号’‘川绿11号’和‘燕白’)和3个华北型黄瓜品种(‘川翠3号’‘川翠13号’和‘津优1号’)... 为对比分析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品种采后品质变化特性,筛选耐贮运黄瓜品种,以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种植的4个华南型黄瓜品种(‘川绿2号’‘川绿5号’‘川绿11号’和‘燕白’)和3个华北型黄瓜品种(‘川翠3号’‘川翠13号’和‘津优1号’)为试材,测试分析了不同类型和品种黄瓜在常温(20.0±0.5)℃、相对湿度90%条件下货架存放过程中失重率、呼吸速率、外观等级、瓜肉色差、感官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常温货架过程中,所有供试黄瓜品种的失重率均不同程度地逐渐上升,呼吸速率、外观等级、感官评分逐渐下降,瓜肉色泽L^(*)值和a^(*)值不断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GC-MS测试分析显示,货架期间共检测到3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13种)和醇类(7种)是种类和含量最多的两类物质;OPLS-DA模型表明,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具有明显差异,‘川绿5号’和‘川翠13号’的反,顺-2,6-壬二烯醛相对含量在贮藏第18天后增加,而‘川翠3号’中的该物质相对含量贮藏后减少,7个品种黄瓜的1,3-辛二醇相对含量降低。华北型黄瓜‘川翠3号’和‘川翠13号’在货架期间呼吸速率较低,外观等级和感官品质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速率更低;华南型黄瓜‘川绿5号’在贮藏后期仍具有较好的外观等级、感官品质以及相对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上,筛选出常温贮藏条件下‘川翠3号’(华北型)、‘川翠13号’(华北型)和‘川绿5号’(华南型)黄瓜果实具有更高的耐贮性,果实货架期较长。研究明确了华南型和华北型7个不同品种黄瓜果实品质特性,为黄瓜的贮藏保鲜和耐贮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品种 华南型 华北型 贮藏 采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萝卜发酵过程中乳杆菌噬菌体演替规律及其对活性乳杆菌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杨梦露 黄玉立 +2 位作者 刘佳琦 葛黎红 赵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5,共8页
该研究采用相关国标方法、宏转录组测序技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对泡萝卜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功能及其与病毒群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萝卜发酵过程中... 该研究采用相关国标方法、宏转录组测序技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对泡萝卜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功能及其与病毒群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萝卜发酵过程中,pH在发酵初始略有升高,还原糖含量被迅速消耗降低,盐含量呈现非单调增加的趋势,总酸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苹果酸和琥珀酸被快速消耗,乳酸和乙酸成为主要的有机酸。活性微生物随发酵逐渐演替为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7.91%~22.68%)为主,且62种乳杆菌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类谷糠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等为优势菌种。活性微生物群的主要代谢途径为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且免疫系统相关通路在发酵前期是活跃的。泡萝卜中主要的病毒群为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和肌病毒科(Myoviridae)等,其中,乳杆菌噬菌体(phage)尤其是LP65和ATCC8014-B2等在发酵初期极为活跃。6种乳杆菌噬菌体与62种乳杆菌间共有30条显著正相关关系和14条显著负相关关系(|r|>0.8,P<0.05)。该研究结果为揭示病毒群在泡萝卜体系中对微生物群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萝卜 理化指标 宏转录组 活性乳杆菌属 病毒群 乳杆菌噬菌体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粕蛋白营养、制备及食品应用
16
作者 熊伟 赵玲 +2 位作者 梁强 宣朴 姚英政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从菜粕蛋白的营养价值、制备工艺、改性及食品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菜粕蛋白可食化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菜粕蛋白 食用蛋白质 改性蛋白质 抗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全谷物、青稞米和青稞麸皮中多酚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俊琳 夏陈 +7 位作者 杨开俊 刘廷辉 陈建 谢世刚 向卓亚 杨星 朱柏雨 余鳗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6-253,共8页
为对比分析青稞全谷物、青稞米和麸皮中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紫青稞和糯青稞为原料,研磨收集青稞全谷物、青稞米和麸皮,提取其中的β-葡聚糖并检测含量,提取游离酚和结合酚并分析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并采用UPLC定量分析... 为对比分析青稞全谷物、青稞米和麸皮中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紫青稞和糯青稞为原料,研磨收集青稞全谷物、青稞米和麸皮,提取其中的β-葡聚糖并检测含量,提取游离酚和结合酚并分析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并采用UPLC定量分析多酚提取物中的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香草醛、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柯伊利素-7-O葡萄糖醛酸、木樨草素、柯伊利素、花青素和8种阿魏酸二聚体,通过DPPH、ABTS评价游离和结合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β-葡聚糖在全谷物和青稞米中含量较接近,但二者显著高于青稞麸皮(P<0.05);总多酚含量在紫青稞和糯青稞中均呈现麸皮>全谷物>青稞米,且均表现出总多酚含量在游离酚提取物中高于结合酚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在紫青稞和糯青稞的游离酚提取物中仍呈现麸皮>全谷物>青稞米,且总黄酮含量呈现游离酚提取物中高于结合酚提取物;经过对21种单体酚的定量分析,发现青稞麸皮中检测到的结合多酚种类最多,其次为青稞全谷物,青稞米中最少,所有检测到的多酚中,其含量均呈现为麸皮>全谷物>青稞米,此外,阿魏酸含量在紫青稞和糯青稞麸皮的结合酚提取物中含量远高于其他多酚。紫青稞麸皮的游离酚提取物中检测到高含量的柯伊利素-7-O葡萄糖醛酸(1780.78μg/g)和花青素(2137.67μg/g)。抗氧化实验表明青稞麸皮具有强于青稞全谷物和青稞米的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本研究为青稞全谷物以及青稞麸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多酚 花青素 UPLC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莴笋品种肉质茎和叶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静红 梁根云 +3 位作者 罗芳耀 唐月明 杨艺雯 高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36-344,共9页
以集中在成都平原种植的10个莴笋品种(系)为试材,对各品种采后8项外观品质指标(单株重、单株茎重、单株长、茎长、茎粗、茎皮硬度、茎肉硬度、茎可食率)以及肉质茎和叶片7项营养品质指标(含水率、叶绿素、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 以集中在成都平原种植的10个莴笋品种(系)为试材,对各品种采后8项外观品质指标(单株重、单株茎重、单株长、茎长、茎粗、茎皮硬度、茎肉硬度、茎可食率)以及肉质茎和叶片7项营养品质指标(含水率、叶绿素、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纤维素、游离氨基酸)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旨在对比评价供试品种采后品质表现,筛选优异品种材料。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测试指标间变异系数为0.45%~50.64%,其中莴笋肉质茎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品种(系)间变异系数最大,达50.64%,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叶片还原糖含量等指标在品种间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大于30%);外观品质、商品性、营养品质多项指标间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筛选出3个优良的茎用型鲜食品种(‘组合2019135’‘川绿香1号’和‘红尖笋2号’)和3个叶用型鲜食品种(‘竹筒青’‘新翠竹’和‘组合2019135’)。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部分在成都平原蔬菜产区冬春季主栽莴笋品种的采后品质特性,为生产上鲜食莴笋优良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品种 营养品质 隶属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春播菜用大豆品种鲜籽粒品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静红 钟文娟 +3 位作者 罗芳耀 唐月明 陈四维 高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为明确成都平原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品质表现,进一步筛选优良品种,对来源不同且集中种植的8个菜用大豆品种豆荚采后6项农艺性状指标(单株荚重、标准荚数、标准荚率、二粒荚长、二粒荚宽和百粒鲜重)和8项营养品质指标(干物质、维生素C、... 为明确成都平原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品质表现,进一步筛选优良品种,对来源不同且集中种植的8个菜用大豆品种豆荚采后6项农艺性状指标(单株荚重、标准荚数、标准荚率、二粒荚长、二粒荚宽和百粒鲜重)和8项营养品质指标(干物质、维生素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粗纤维和粗脂肪)进行测试分析,探讨测试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品种进行品质分类,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所有测试指标,并对品种进行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14项测试指标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在3.02%~54.22%之间,其中标准荚数、百粒鲜重、单株荚重、游离氨基酸、粗纤维、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系数均大于10%,游离氨基酸变异系数最高,为54.22%;各项品质性状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粒荚长与单株荚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标准荚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干物质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所有品种分为2大类4小类;隶属函数分析排序显示,川鲜豆6号和交大133两个品种的综合品质最优,表现出良好的商品性和营养风味。本研究明确了成都平原春播菜用大豆的采后品质特性,筛选出川鲜豆6号和交大133两个优良菜用大豆品种,为优良品种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品种 营养品质 农艺性状 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方式对黄变发酵萝卜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雪晴 赵楠 +3 位作者 杨馨雨 林长彬 黄巧莲 葛黎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1,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包装(真空、盐水)及温度(10℃、20℃、30℃)对黄变发酵萝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不同贮存方式的萝卜在贮藏过程中颜色参数、质构及理化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0℃条件下盐水包装能更好稳定萝卜的金黄色泽,延缓萝... 为了探究不同包装(真空、盐水)及温度(10℃、20℃、30℃)对黄变发酵萝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不同贮存方式的萝卜在贮藏过程中颜色参数、质构及理化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0℃条件下盐水包装能更好稳定萝卜的金黄色泽,延缓萝卜L*值下降、褐变及质构软化。10℃条件下贮藏7 d,盐水包装萝卜L*值、硬度、咀嚼性分别为66.04、10621.81 N、3331.42 mJ,比其他处理组分别高2.93%~31.68%、0.48%~27.65%、3.44%~48.07%;10℃条件下贮藏14 d,盐水包装萝卜还原糖为4.77 g/100 g,比其他组高2.80%~26.19%,细菌对数值降低0.42~0.96 lg(CFU/mL),完全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生长。10℃贮藏过程中,盐水包装萝卜pH较稳定,亚硝酸盐未超标(<1.0 mg/kg)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因此,10℃条件下盐水包装可维持萝卜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延缓萝卜褐变,稳定萝卜的金黄色泽和质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变发酵萝卜 色泽 包装方式 理化指标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